1

真相浮出水面

2021山西高中入学考试写作问题

微笑,一种爱,一种豁达,一种担当。微笑着往前走,生活更加明朗,风雨成为风景,逆境直接向前。

像雄鹰一样翱翔,像彼得潘一样永葆童真,像祁发宝一样驻守边疆,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成就自己想要的生活。

请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35分,含书写分5分)

题目一:微笑着前行

题目二:像____一样生活

写作提示:(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3)书写规范,卷面整洁;(4)如果选择题目二,请务必先补全题目。

命题特点

体现自我关注,注重情感发育

今年的作文题目延续了去年的特点,同样提供了两个题目供学生选择,一个全命题,一个半命题,给考生充分的选择自由。广阔的选择空间体现了试卷命题人对每一位考生的关怀与尊重。

“微笑着前行”,侧重于引领考生阳光面对成长路上的起起伏伏。成长的道路不可能一马平川,积极的人把风雨当作风景,把磕绊当成考验。成长路上就要有迎着风雨前行,自我强大的内心反应才能做到微笑面对一切,执着前行,义无反顾。

“像____一样生活”,侧重于引领考生思考人生的追求。“榜样有力量”,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航天英雄杨利伟、白衣战士钟南山、国家卫士祁发宝……他们都是前行路上的明灯。在有些人选择“躺平”的时候,我们需要警醒——人生不能没有航向。

有阳光就会有阴暗,但唯阳光可以驱散阴暗。两个题目把做人与作文完美地统一起来,引领学生正确看待生活中不如意,积极乐观地拥抱生活。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本质,也是命题的思想。


题目解析

试题的导语,为学生理解文题提供了的方向。“微笑,是一种喜欢,一种豁达,一种担当;微笑着前行,生活更明媚,风雨成风景,逆境即前行。像雄鹰一样翱翔,像彼得潘一样永葆童真,像祁发宝一样驻守边疆,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成就自己想要的生活。”不管选择哪个题目写作,直面困难,积极生活,是必须坚守的方向。

1.微笑着前行

题目中“前行”一词是文章立意的方向。前行的路上充满坎坷与风险,有顺风顺水的时候,也有进退维谷的时候,但“前行”意味着不倒退、不放弃、不彷徨。

“微笑着”是文章个性表达的核心。面对前行道路上复杂多变的路况,“微笑着”背后是理性的选择、坚定的信念、从容的心态……

“失败是成功之母。”“苦难是人生的老师,通过苦难,走向欢乐。”“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零一次地站起来”……这些平素积累的名言警句,很容易联想到“微笑”背后就是前行路上的困难、挫折、不如意。这样的生活经历人人都有,写作的素材丰富多样。最常见的就是考试失利、比赛落榜,朋友间的误会、家人间的矛盾、师生间的隔阂……

题目给了考生足够的选择空间,但要写好并不容易。难点在于如何做到“微笑着”。写好“微笑着”的关键,是准确表达自己真切的心理感受。“微笑”需要一个过程,不是说“微笑着前行”,就真能笑得出来。莫顿·亨特写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就是很好的示范。“微笑”需要足够的力量,有足以转变自己内心的事件,《秋天的怀念》《紫藤萝瀑布》就是很好的范例。假如文章只是停留在应该“微笑”,而没有表现自己如何、为何“微笑”,文章的上升空间就缩小了。有学生写类似作文,素材选择了体育测试。自己长跑不行,一千米体测时真的想要放弃,但还是坚持到最后。自己坚持的过程难受但并不刻骨,一千米也不是难如登天。这其实就是很好的心理感受,大多数的放弃属于“无抵抗的放弃”,如果稍加抵抗结果就大不一样。可惜他没有很好地去捕捉自己的真切感受,发掘事件的意义,而是选择了在想要放弃的时候让自己想到保尔。他觉得保尔是坚强的化身,想到保尔理应坚持到最后。想当然不等于真如此。

2.像_________一样生活

理解这个题目需要把握住三个关键点。

一是“像”的对象。“像_____一样生活”空缺处,可以是真实的人物,也可以是影视剧、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当然还可以是具有独特品质的物。素材选择上较上一个题目更广阔一些。这个“选择”最关键。熟悉的不一定是有话可说的,可能是“熟悉的陌生人”。考生确定写作对象时往往选择自己非常熟悉的人或物。这个标准是不错的,但更为重要的是选择书写对象的意义要明晰。选择的不管是人还是物,其生活方式、生活态度、生活智慧等等,必须有具体的内容支撑,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在里面。比如《爱莲说》,作者对莲的生活环境、生活状态有清晰的理解,完美的把自己与莲融合在一起。

二是“一样生活”。每个人的生活内容是包罗万象的,因此这个“一样”是需要从所选对象身上提炼的。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否则不仅降低了文章品质,也损害了自己的“偶像”。同时,考场作文的篇幅不允许漫开笔墨事无巨细地述说。

三是题目省略的主语“我”。“(我)像_____一样生活”,意味着“我”的选择不能停留在仰慕、钦佩的层次上,而是要努力像“他|她|它”一样生活,也可以说是要成为追慕对象一样的人。这就需要在写作中时刻体现我的生活。自己需要和“偶像”在比较中推进。自己与“偶像”有相似性也有相异性,相似就是“像”,相异才“要像”。不管是相似还是相异最终的目的都是要“像”。

分析是分条进行的,审题立意的过程中,三者是需要同时考虑的。这三点中,“我”是最容易丢失的。“我”一旦丢失,文章就可能写成“偶像”的介绍,也就忽略了“偶像”的生活需要选择提炼,更糟糕的可能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写作提醒

1.写作要有“态度”

“能写什么”和“要写什么”是对待写作的两种基本态度。“能写什么”这里是指考生针对题目广泛搜罗素材,进行简单的甄别就进行写作,缺少对材料的深思考和再挖掘。“要写什么”这里是指考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考量写作的方向,对材料进行细致深刻的甄别、思考、发掘。这就好比招待客人,家里有苹果、香蕉、火龙果,酸奶、饮料和茶。“能写什么”就是把这些都拿出来给客人品尝,“要写什么”就是对这些材料进行再处理,比如做个水果沙拉。材料还是原来的材料但是加入了自己的积极思考。

2. “我”是写作的核心

只有把自己的真切感受和理解融入文章才能实现“我手写我心”。

两个题目都隐含了“我”的主体地位。“(我)微笑着前行”,“(我)像_____一样生活”。只有把我融入其中,文章的主旨表达才会更加清晰,情感抒发才更加真切。假如丢了“我”,文章就束缚住了手脚。“微笑着前行”可能会流于空洞的述说,“像_____一样生活”就可能有只是对“偶像”的介绍。

史铁生笔下的母亲是隐忍的、敏感的,更是伟大的。她肝疼得整宿整宿睡不着觉却从来没有在史铁生面前流露一丝一毫。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她的心仍全部放在孩子身上。假如文章把“我”情绪失控,事件过后我的愧悔遗憾以及去北海公园看菊花的内容都去掉,这个文章就失去了怀念的感染力。“秋天的怀念”是“(我对)秋天的怀念”。

张彦玮,太原市外国语学校语文老师。“刘补明名师工作室”成员,《学习方法报》特约编审,主持《初中读写大课堂》,《名著导读》撰稿人,参与“国培计划”初中语文教师培训,多次参加优质教育下乡、支教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