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承东回应华为不上市:介绍背后真相,你真的了解吗

发布时间:2025-10-11 19:47:44

大家好,今天的内容将围绕余承东回应华为不上市:揭秘背后真相,你真的了解吗展开,同时也会对余承东回应不上市进行详细讲解,希望本文能为您提供实用的信息!

近年来,华为作为我国科技企业的领军者,备受关注。尤其是华为CEO余承东关于华为不上市的言论,引发了热议。华为为何不上市?背后又隐藏着哪些真相?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

一、华为不上市的原因

1. 上市带来的风险

华为作为全球领先的通信设备制造商,拥有大量的核心技术。上市后,企业信息将更加透明,竞争对手可能更容易获取华为的技术机密。上市后的股价波动、投资者压力等风险,也会对华为的稳定发展产生影响。

2. 华为追求长期发展

华为一直以来都秉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上市后,企业可能会受到短期业绩的压力,从而影响华为的长期发展战略。

3. 华为已具备足够的资金实力

作为全球领先的科技企业,华为拥有强大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上市并非获取资金的唯一途径,华为完全有能力通过其他方式满足发展需求。

二、余承东回应不上市

面对外界对华为不上市的质疑,余承东多次回应,他表示:“华为不上市是为了更好地发展,保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下为余承东关于华为不上市的部分回应:

1. 华为不需要上市

余承东表示:“华为是一家盈利能力极强的企业,不上市也能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上市并不是企业发展的唯一途径。”

2. 华为不上市是为了保护核心竞争力

余承东认为,上市后,华为的技术机密可能被竞争对手获取,从而影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华为选择不上市,以保护自身的技术优势。

3. 华为专注于长期发展

余承东表示,华为不上市是为了专注于长期发展,追求更高的目标。上市后,企业可能会受到短期业绩的压力,从而影响长期发展战略。

三、华为不上市的影响

1. 增强企业竞争力

华为不上市,有助于企业保持相对独立和自主的研发能力,从而增强核心竞争力。

2. 提升企业形象

华为不上市,体现了企业对长期发展的重视,有助于提升企业形象。

3. 带动行业发展

华为不上市,为其他科技企业提供了参考和借鉴,有助于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四、华为的未来发展

虽然华为不上市,但其发展势头依然强劲。以下为华为未来发展的几个方向:

1. 持续创新

华为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

2. 扩大市场份额

华为将继续拓展海外市场,提升全球市场份额。

3. 深耕行业应用

华为将深耕行业应用,为客户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服务。

华为不上市,引发了广泛关注。通过对余承东回应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华为不上市是为了更好地发展,保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未来,华为将继续专注于创新、拓展市场、深耕行业应用,为全球消费者带来更多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项目内容
原因上市带来的风险、追求长期发展、具备足够的资金实力
余承东回应华为不需要上市、华为不上市是为了保护核心竞争力、华为专注于长期发展
影响增强企业竞争力、提升企业形象、带动行业发展
未来发展持续创新、扩大市场份额、深耕行业应用

技术落后华为余承东被怼了

文|张佳儒

“打铁还需自身硬,增程式混动技术落后是行业共识,再大的嘴,也不能大放厥词”。微博认证为“魏牌CEO”的魏牌李瑞峰一句话,拉开了与华为余承东开撕的序幕。

一个是老牌车企长城汽车高端品牌魏牌CEO,一个是跨界造车的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李瑞峰开撕余承东,很快上了热搜。

然后,李瑞峰又补了两刀:“增程式就是落后的,隔行如隔山,别把随性当个性。”“做增程的闷声发大财就好了,大嘴何必说出来。”

李瑞峰的发言下面,还放了一个投票链接,增程式混动到底落后吗?截至7月7日17:28,投票落后的,2794票,不落后的有1991票。票数来看,认为增程式混动落后的暂时占优。

对于此事,余承东还没有发声。最新消息来看,他正忙着“带货”。

7月7日,2022第十四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余承东发言称,增程作为家里第一辆车非常合适,建议中国尽快淘汰纯燃油车。

余承东还举例称,华为的M5、M7即使当油车使用,不充电,耗油量甚至不到同级SUV的耗油量的一半。

一个开撕,一个忙着“带货”,两大品牌的CEO,都是有头有脸的人,李瑞峰为什么要撕余承东?增程式为什么被质疑?

李瑞峰开撕余承东,源于一个话题:余承东称增程车不先进是胡扯。

7月4日,华为夏季旗舰新品发布会上,AITO品牌正式推出了旗下第二款产品——大型电动SUV AITO问界M7,售价31.98万元起。

问界M7采用增程式技术路线,外界有增程式电动车只是过渡路线的观点,意在说增程车不够先进。

余承东回应,这是胡扯,把增程发动机去掉,就是纯电车。纯电车增加了一个增程发动机,就是落后?

余承东还发微博,解释了问界M7为什么是增程模式。首先是充电桩的完善与普及还需要时间,增程模式是目前最适合的新能源车模式。

其次是效率更高。问界M7纯电驱动,纯电可以跑200公里左右,足以应对日常所需,没电时可用油,即使不充电,完全当油车用,油耗也仅是同级传统燃油车的一半都不到。

问界 M7上市公司AITO品牌的第二款车型,余承东说,给大家带来超越百万豪车的舒适智能体验。

超越百万豪车,余承东不是第一次自卖自夸问界M7。

5月28日,在第26届粤港澳大湾区车展上,余承东说:“现在还买燃油车,就像智能手机时代买功能机。”

随后,余承东开始“带货”:问界M7是全球首个让领导、老板可以舒服休息的、甚至超越所有的豪华SUV、MPV的车型。

听完余承东的讲话,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登台调侃,“听老余讲M7超越百万豪车,我都想扔个鞋子上来了,等讲第三款车的时候,看他用什么形容词。”

7月7日,余承东故技重施,首先炮轰燃油车,“建议中国尽快淘汰纯燃油车”。随后开始带货华为的问界M7,做家里第一辆车非常合适。

问界M7问世前,AITO品牌的第一款车型问界M5也是增程模式。余承东曾表示,9月推出问界M5纯电版。

那么,什么是增程式电动车?魏牌CEO李瑞峰说增程车落后的理由又是什么?

增程式电动车的定义,开源证券曾有一句话表述:增程式电动车为传统燃油车及纯电动车间的过渡产品。

燃油车就是用燃油作为动力,纯电动车就是用电作为动力,增程式电动车是怎么过渡的?

增程式电动汽车以电机电力驱动,其动力来源为电池组及增程动力系统。增程动力系统主要由专用内燃机及发电机组成,可通过充电及加油两种方式进行能量补充。

通俗一点讲,增程式电动汽车就是给电动车加了一个充电宝,可以有效解决纯电动车的里程焦虑问题。

对于增程车是否落后,目前并没有统一答案。

看好增程车的人认为,增程车兼具纯电动和混动汽车的优势,可以通过充电和加油两种方式补充能量,方便灵活;解决纯电动车的里程焦虑,减少对充电桩的依赖;具备纯电动车一样的平稳加速和噪音小的高质量驾驶体验。

余承东认为,增程车用汽油发电比燃油车更省油,大概能省一半的油,真正带来能效的提升。AITO问界M5、M7,进一步扩大了增程车的市场空间,更加速了替代燃油车的步伐。

认为增程车落后的人,也有很多依据。比如,魏牌CEO李瑞峰转发了一篇《增程车有什么缺点》的文章,配文:落后就要“挨打”,吹起的泡沫总有人来戳破。

文章中说,增程式致命缺点应该是没有,但改进空间很大。文章作者拿增程式的理想ONE和车型相似、车重相似的串并联混动车型来对比,得出比较结果:

与增程式的理想ONE相比,某串并联PHEV的纯电续航高6%、动力性强25%、馈电油耗低35%。

文章作者认为,「大电池串联式」本质上只是「大电池串并联式」的一种退化,优势是可以让新势力快速推出新车。

该作者还举例,像比亚迪DM-i、长城DHT、吉利雷神混动,它们会觉得反正已经搞定了更好的串并联,为什么要考虑增程式呢?

目前,有关增程车的讨论并没有停止,这似乎没有影响到销量。增程车并非国内主流,主要品牌就是理想和华为汽车,销量上看,理想和华为汽车增速明显。

5月28日粤港澳大湾区车展上,余承东表示,问界M5销量非常好,自今年3月交车后,交付量已经超过一万台。

前两天上市的问界M7,48小时订单突破了5万。东吴证券表示,问界M7爆款可期,乐观预估稳态月销达万辆。

对于华为汽车的销量,余承东信心满满。2月份,余承东内部讲话流出,称华为汽车一年干翻特斯拉,两年一飞冲天,年销要迅速超过200万辆,BBA(奔驰、宝马、奥迪)要一把干掉。

4月份,余承东在一次采访中表示,华为一定能帮助和他们紧密合作的车厂,做到中国第一、世界第一。

无论是干翻特斯拉,还是“世界第一”,华为汽车都需要一个爆款产品,来证明自己的实力,问界M5、M7,很可能就是华为汽车的爆款。

在手机业务受到影响后,华为希望卖车可以弥补手机业务利润下滑的问题。不过,华为不是直接造车,而是帮助车企造车,为他们提供汽车解决方案,包括智能网联、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系统等。

目前,华为合作的车企包括小康股份、长安汽车和北汽蓝谷等。最近,余承东“带货”的问界M5、M7,就是和小康股份合作的。

接下来,华为还有三款汽车将要上市。

第一款是华为与北汽合作的阿尔法S全新HI版,第二款是华为与长安合作的阿维塔 11。余承东表示,这两款车代表了自动驾驶领域最强的硬件能力。

第三款车,华为与广汽正在合作研发一款大尺寸SUV,采用华为全栈解决方案模式。

无论是问界M7超越百万豪车,还是没上市的新车“最强的硬件能力”,以及余承东的其他表态,华为“造车”可谓高调,余承东发扬“大嘴”传统,“带货”自家汽车。

不过,华为汽车目前还是投入阶段。7月7日,余承东透露,华为在汽车上投入很大,一年花掉十几亿美元,目前也是华为唯一亏损的业务,直接投入7千人,间接投入超过1万人。

接下来,余承东会反击吗?对于增程车是不是落后,你怎么看?

余承东称华为加大对赛力斯合作投入 问界M9年内上市

“在华为智选车模式下,受益最大的一定是与华为合作最早、积累最深、产品型号最丰富的赛力斯。“针对关于华为造车的种种传闻,近日,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接受采访时表示。

在媒体采访中,余承东回应了媒体近期外界对华为和赛力斯合作的误读,也阐释了华为选择当下造车模式的逻辑,并充分认可了智选车模式的优势。

“智选模式,问界生态品牌的模式,是我们掌控命运,我们要对车企的产品成功负责。如果不能成功,我做的零部件再好有什么用呢,我们首先要帮助车厂成功,车厂不能取得成功我们是没法取得成功的。”余承东说,“现在的赛力斯和过去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华为从工业设计、质量管控、用户体验设计、智能化等方面赋能,现在这些能力都成为了它自己的资产。”

余承东还透露,华为不仅没有撤离研发人员,对赛力斯投入反而在增加,并且赛力斯问界M5、M7继续卖,未来还要出一个更贵的,高阶智能辅助驾驶的版本,年内问界M9也将上市。“我相信我们的合作模式(智选车模式)会让别人从看不起到看不懂,到最后让他们追不上。”他说。

据介绍,华为汽车业务有三种模式:标准化的零部件模式、HI模式(Huawei Inside模式)与智选车模式。余承东说,后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智选车模式由华为主导、华为参与最深、直接对产品成功负责;而HI模式则由车厂主导,华为为其提供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赛力斯是华为智选车模式的首家合作车企。双方合作打造的赛力斯AITO问界汽车优异的市场表现已证明了该模式的成功:过去一年创下了“一年造三车”的记录,发布了问界M5、问界M5EV、问界M7三款车型,在市场上的表现十足亮眼。自2022年3月启动正式交付以来,赛力斯问界系列全年销量超过了7.5万辆,成为成长最快的新能源汽车品牌。

从余承东的回应可以得知,在造车上,华为已谋定智选车模式,并且更加认定了“赛力斯模式”的主航道。

因为从实力上看,赛力斯与华为的合作是强强联合,赛力斯有业内领先的技术实力和智能制造能力,华为有渠道和智能化实力。赛力斯的一炮而红,不仅证明了智选模式不仅跑得通,而且验证了传统车企+ICT企业深度融合共创新模式的可能性。

同样地,赛力斯问界汽车失败等于华为“造车”失败,只有“赛力斯模式”成功才能证明华为的成功,否则将不具有标杆效应。换句话说,“赛力斯模式”不成功,不管华为后续再和多少汽车厂家合作,都不具有说服力。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SUV详解师,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专访北汽新能源刘宇/华为余承东 极狐阿尔法S全新HI版上市

5月7日晚,历经1年多的等待,极狐与华为强强联合的车型极狐阿尔法S全新HI版车型终于上市,新车售价39.79-42.99万元,相比于目前在售的阿尔法S,阿尔法S全新HI版拥有了更高阶的华为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在发布会上,北汽集团副总经理、北汽新能源董事长刘宇;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纷纷为极狐站台,两人也在会前接受了媒体的采访。

左:北汽集团副总经理、北汽新能源董事长刘宇;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用刘宇和余承东的话来说,极狐阿尔法S全新HI版的上市,是极狐家族高阶产品的首秀。而对华为而言,是HI大规模商业化的标志,对智能汽车行业而言,是量产车智能化水平的标杆。

据悉,极狐阿尔法S全新HI版在研发过程中,双方工程师合作超过1200天,泛化测试里程超百万公里,并经历两年多、共三轮、近三百种方案的底盘调校,以及各种天气路面的数十万公里的充分测试与验证,在激光雷达的布置、5G天线的集成以及前风挡的优化等众多方面实现技术首创和领先,为行业积累了大量、全新的正向研发经验,在性能、品控、成本等方面,在智能汽车量产应用方面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并牵动产业供应链能力升级。

与华为与赛力斯合作的问界品牌不同,在问界品牌上,华为拥有更强的主导权,从产品到营销,大多都由华为自身的团队完成。而极狐与华为的合作更像是一次深度“跨界”合作,极狐提供硬件平台架构、负责把控产品品质及后续的营销销售工作,而华为则主导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解决方案进行适配,从而达到强强联合的结果。

在这其中极狐阿尔法S全新HI版所搭载的华为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可以带来高速、泊车和城区全场景的极致智能驾驶体验,余承东更是直言这套系统是当前高阶智能驾驶的标杆,业内最强,没有之一。

此外,极狐阿尔法S全新HI版搭载华为鸿蒙操作系统,可以与手机、电脑、PAD、智能家电等产品无缝衔接,真正打开“移动生活”的想象空间,让汽车进入“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同时,它通过OTA升级能不断成长、不断增强功能体验。

不仅如此,极狐阿尔法S全新HI版还首次搭载750V的高压超充技术,实现187kW的至高功率,10分钟即可补充197km的续航里程,从30%到80%只需要15分钟。

以上种种前沿的技术,都在回应着发布会的主题slogan:两个奋斗者伙伴,一部世界级好车。

当提及销量预期时,刘宇则坦言希望可以“卖到断货”,在当下因疫情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的状态下,产能问题已经不再是某个行业的专属困扰,尤其是以芯片、电池等为核心的新能源产品影响更甚,多数车企纷纷减产或停产,这也使得极狐在面对产能的问题时只能用“尽力去抢资源”作为应对措施。

以下为采访实录:

Q:虽然这款车亮相时间比较早,但隔了一年才推出,当时的数据、算力、激光雷达等现在还领先吗?还能不能支持先行者的角色?此外基于城市路况的深度智能驾驶,请您做一下解读。

余承东:去年我们发布这款产品以后,因为疫情和各方面的技术验证,上市的时间就往后延了延。直到一年后,我认为这款车的智能驾驶系统还是目前全世界最先进的,这个系统的硬核能力还是全世界最强大的。很多企业宣传的AI算力数字更大,但不代表实际情况。我们这款车是能够走向商用的,是智能驾驶武装到牙齿的一个最高规格的车。除了三个激光雷达,再加上毫米波雷达和十几个摄像头,加起来34个传感器,加上400TOPS的算力。我们这款车智能驾驶系统的硬件能力和基础架构能力应该还是当今最强大的。

高阶智能驾驶需要大量的数据、训练、测试、仿真、AI学习,所以需要一个逐步完善、不断的迭代的过程。当消费者拿到这款车,智能驾驶能力只是一个起点,软件版本也在不断迭代,新的软件版本带来的体验将会变得越来越好。就像一个驾驶员一样,刚开始是新手,开的车越多,学习和训练越多,能力就会越来越强,所以需要时间来完善。

我们的智能驾驶也是使用高精地图,目前正在测试和制作,高速公路都可以比较快地搞定,要做城区的高精地图可能需要时间,同时中国的道路也是在不停地改变。我们希望未来通过大量的数据和AI训练能够减少对高精地图的依赖,未来的机器人、传感器、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就像人的眼睛一样,都靠自己判断和学习。智能驾驶车辆越多、路况越复杂、覆盖面就越广,车辆的能力和经验就在积累。作为驾驶员经验是不能分享的,但我们智能驾驶车辆的经验都是可以共享的,随着时间的发展,体验变得越来越好。

应对中国这种复杂的道路,要求安全性、可靠性,要有更多的时间磨炼我们的AI智能驾驶系统。这款车有多种融合感知,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相当于提高了硬件的备份可靠性。即使AI没有识别出来,激光雷达马上就会识别和检测出来。另外,毫米波雷达对静止物体识别是非常难的,但现在我们的毫米波雷达对静止物体也能够识别,虽然识别的分辨率没有那么高,但激光雷达就可以帮助化解。因此我们的硬件能力是融合感知,就是把多种传感器进行融合降低风险,提高安全系数,降低故障率。

总结来说,这款车的智能驾驶能力至少在今年年底之前不会有比我们更强的,包括硬件、感知和算法系统以及其它能力,而且随着时间的推进,体验肯定会越来越好。

Q:随着发布会的临近,北汽蓝谷的股价已经连续上涨好几天了,充分说明了市场对华为和极狐这次合作的认可,余总有什么绝招不辜负市场对华为的认可和期待?您这次专程来到极狐的发布会背后是什么原因?您有什么特殊的“料”给到极狐吗?

余承东:华为和北汽的合作时间比较久,北汽蓝谷在新能源领域积累了很多年,有了很扎实的基础,尤其是在、三电方面、电动化方面的积累可以保证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今天这样一个时代,外观设计、软件和智能化是华为擅长的,所以华为和北汽新能源有很强的互补性。北汽是华为合作最早、最深入的一家公司,华为会坚定地支持合作伙伴的商业成功。

过去做汽车零部件的厂家的合作模式和今天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的时代合作要求不一样。智能座舱、智能驾驶需要系统不断运营、不断迭代,OTA版本不断升级,AI集群服务器也需要不停训练。因此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要和车厂紧密合作。今天华为在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共享化的“新四化”时代,和车厂的合作模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极狐阿尔法S全新HI版这款车的整车设计都是极狐团队主导,华为只是协助,但在智能驾驶领域华为扮演的角色会更多一点。

刘宇:像刚才提到的识别红绿灯问题,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功能,挡风玻璃后面的摄像头需要通过视觉读取,而且需要在雨天雪天的时候也能够读取。极狐原有的车辆玻璃是无法读取的,雨雪天会有重影,分不清楚2和8。双方团队在一起四年,耗费这么多的时间,就是想要解决这些问题。极狐阿尔法S车身防撞梁是1.5毫米,但由于激光雷达的安装工艺需要提高到0.5毫米,这样对整个冲压、焊接甚至尺寸都有关系,但我们都一一克服。我们从2018年到现在就是走过了这个过程。

Q:在华为的几个重要合作伙伴中,极狐是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未来有没有进一步加大合作的可能?HI版本会进驻多少华为的渠道?您对这款车的销量有怎样的预期?

余承东:华为和北汽蓝谷(极狐)的合作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我们率先合作的高阶智能驾驶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因为很多技术都是最新的,包括激光雷达和智能驾驶算法。华为将会全力支持北汽蓝谷的商业成功,在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方面发力,包括电机电控,极狐阿尔法S全新HI版这款车采用国内首个800V高压量产车平台,充电功率最高187kW,10分钟即可补充近200km的续航里程,百公里加速能达到3.5s。

HI合作模式中,极狐是运营主体,华为是协助,这款车的部分零售可能会由华为销售,但主体还是极狐和北汽的销售网络和销售体系,华为只是提供部分零售店。合作模式的选择是华为和合作伙伴一起决定的。但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华为都会尽全力、力所能及地帮助合作伙伴取得商业成功。

刘宇:两个合作模式的目标是一致的,产品出来之后会持续迭代。至于销量,要卖到断货,没有库存,无论说多少都不足以支撑这么好的技术、这么好的产品。

Q:请问刘总,刚才提到HI的销量预期,您说到卖到告罄为止,您对今年新能源市场的整体预期是怎样的?极狐和北汽整体销量是怎样的?同样的问题也想问一下余总,之前您在微博上呼吁过,因为上海的疫情,今年整体车市不是那么乐观,不知道您的判断现在有没有改变?您对新能源车市场的整体判断是怎样的?

刘宇:我觉得如果没有疫情,今年应该进入以纯电为主的新能源车的普及期,之前都是尝鲜型消费。经济学有一个理论就是16%,一个新技术驱动的产品渗透率超过16%就会进入普及型消费,家家都会使用,就像数码相机最早就是一些爱好者使用,慢慢地普及到大部分行业。去年市场20%都是以电动车为主导,所以今年应该是井喷的状态。去年年终的时候我们看今年的市场,大家认为400-500万辆左右。为什么说我有信心能够卖断货?就是因为在井喷期供应链肯定跟不上,但加上疫情的因素就变得很扑朔迷离,整个供应链都会出现滞胀。我们也在克服这个问题,很多企业复工复产,产能由原来日产100%到现在日产10%,慢慢地向20%-30%恢复。北汽新能源现在主要还是要解决资源需求,所以今年市场需求应该不是太大。电动车有“毒”,一旦开上手之后就很难放手,要是再回头去开豪华的内燃机,那不是动力的问题,而是大部分电动车、轿车的思路都是基于用户和持续迭代,不是一个硬梆梆的汽车,这个分水岭还是很明显的。我们内部总是说电动车有“毒”,就是这个原因,上手了就不会放手。

媒体记者:今年您会对北汽新能源的目标有所调整吗?

刘宇:不会,我们现在还是努力地抢资源,争取抢到越来越多的资源。

余承东:因为我们在和多个车企合作,每个车企的情况不一样,有的依赖于上海以及周边的供应链,因此今年受到的影响就比较大;有的车厂用的上海供应链比较少,受到的影响就小,但用得多的话受到的影响就比较大,到现在为止还在探讨和解决。供应链的各个方面都是相关的,整个行业都在努力。华为会尽一切努力、想一切办法,帮助我们的合作伙伴提升产能。

感谢阅读本篇文章,关于余承东回应华为不上市:揭秘背后真相,你真的了解吗和余承东回应不上市的内容到此结束,下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