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一部经典战争电影的魅力所在

发布时间:2025-10-07 17:03:03

大家好,今天我们将讨论1942:一部经典战争电影的魅力所在的相关知识,同时也会涉及1942好看吗的内容,希望能为您带来新的认识,一起来看看吧!

提到1942,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是那一段战火纷飞的岁月,还是那些英勇无畏的抗战英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部经典战争电影——1942,看看它究竟好看在哪里。

一、影片背景与简介

* 背景:

1942年,中国抗日战争正处于最艰难的阶段。日军占领了中国的许多城市,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在这样的背景下,1942年电影《1942》应运而生。

* 简介:

影片以1942年河南大饥荒为背景,讲述了国民党军队在撤退过程中,与日军展开激战,以及当地百姓在饥荒中的生存故事。

二、影片亮点

1. 真实还原历史

* 表格:

| 历史事件 | 影片再现 |

| -------- | -------- |

| 河南大饥荒 | 民众在饥荒中挣扎求生 |

| 国民党军队撤退 | 与日军展开激战 |

| 鲁迅故居被日军烧毁 | 影片中的真实再现 |

* 口语化描述:

影片中的场景、人物、情节,都力求真实还原那段历史,让观众身临其境。

2. 感人至深的故事

* 人物塑造:

影片中的人物形象鲜明,如主人公老范、妻子翠花、儿子小杰等,他们的命运交织在一起,让人感慨万千。

* 故事情节:

影片以小见大,通过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展现了那个时代的苦难与抗争。

3. 精湛的演技

* 主演阵容:

影片由张涵予、陈道明、李雪健等实力派演员主演,他们的演技可圈可点。

* 表演细节:

演员们通过对角色的深入理解,将人物性格演绎得淋漓尽致。

4. 精美的画面

* 摄影风格:

影片采用黑白摄影,真实还原了那个时代的氛围。

* 场景设计:

摄影棚搭建的战争场景、饥荒场景,都十分逼真。

5. 动人的音乐

影片音乐旋律优美,感人至深,为影片增色不少。

三、影片评价

* 观众评价:

大多数观众认为影片《1942》是一部感人至深、制作精良的战争电影,值得一看。

* 专家评价:

影评人、历史学家等专家对影片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是一部具有史诗意义的作品。

(思考片刻)

1942,一部讲述抗战历史的电影,它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部记录历史的文献。它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的苦难,也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份不屈的精神。(停顿)

如果你还没有看过这部影片,那么我强烈推荐你去看一看。相信它一定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1942好看吗,豆瓣才6.5分,但也有网站说好看但很压抑

对于电影《1942》的评价,因人而异,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

一、关于电影《1942》的评价

电影《1942》是一部反映历史背景的影片,呈现了一段沉重而真实的历史时期。对于电影的评价,6.5分的豆瓣评分并不代表一切,因为每个人的审美和观影体验都是独特的。

二、不同网站的评价分析

在一些网站上,有人称赞《1942》是一部制作精良的电影,同时也指出电影中展现的历史背景和人物情感非常压抑。这种压抑感正是电影想要传达的,对于历史的反思和人物的命运,让人深思。这种评价反映了电影在某些方面触动了观众的情感。

三、个人观影体验的角度

对于我个人而言,评价一部电影是否好看需要考虑多个方面,包括剧情、演员表现、导演手法等。《1942》在展现历史背景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但如果从轻松娱乐的角度去看,可能会觉得比较压抑。但如果你是历史爱好者或者对这段历史感兴趣,可能会觉得这部电影很有深度。

四、综合评价

总的来说,《1942》是一部有深度的电影,对于历史的呈现和人物的刻画都非常真实。然而,由于电影的题材和风格,可能会让一些观众觉得压抑。因此,是否好看还是取决于个人的喜好和观影体验。

综上所述,对于电影《1942》,不能单纯地根据豆瓣评分或者其他网站的评价来判断是否好看。每个人的评价都是基于自己的观影体验和感受,建议亲自观看后再做评价。

1942好看吗,豆瓣才6.5分 ,但也有网站说好看但很压抑

对于电影《1942》的评价,虽然豆瓣评分仅为6.5分,但值得注意的是,其他网站上有人认为它虽然压抑但颇具深度。冯小刚在接受凤凰采访时的一些言论,如对部分网友的批评和对电影情感反应的期待,导致在电影还未上映时,就有人在评分区给出了负面评价,甚至有人质疑冯小刚为何选择四十年代而非六十年代的饥荒题材。这些人似乎故意曲解,实际上,冯小刚的创作选择背后可能有其独特的考量和艺术意图。

目前评分人数不多,评分波动较大。事实上,电影的质量往往需要观众在看过之后才能有更全面的评价。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更多观众观看了《1942》,评分可能会反映出更真实的观影感受。因此,尽管目前评分不高,但并不意味着电影本身存在问题。电影的品质和观众的观影体验,往往需要经过时间的检验。

精选电影《1942》优秀观后感范文三篇

《1942》是根据1942年河南大旱的真实故事改编的,一场民族灾难,刻骨铭心,这是一部非常值得去电影院观看的电影,快把看完电影后的感想写下来吧,以下是我和大家分享的精选电影《1942》优秀观后感范文三篇,提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精选电影《1942》优秀观后感范文

  本来不想去看1942的,太沉重的影片,不太愿意去看,宁可做个没心没肺傻乐呵的人算了,沉重的历史、沉重的过去,不敢去看。

  但是老爸想去看,本打算我和王伟去看王的盛宴,给老爸买票看1942的,后看影评说王的盛宴不好看,一个朋友的微博评价王的盛宴说:原来陆川也会拍陈凯歌式的烂片。看了这个评价后,决定不看王的盛宴了,和老爸一起看1942吧,学习学习历史。

  剧情方面就不多做剧透了,就谈谈观后感吧。

  整体编剧,个人感觉还是不错的,比较正剧,没有一味的煽情,情节也比较紧凑,有些细节的设计很真实,比如最后星星说她吃的太饱蹲不下去的情节。

  画面方面,日本人轰炸的场景拍的比较震撼。

  影片长近2个半小时,没有觉得非常长,有的情节确实让人感到很难过、哀叹、沉重,那个年代,天灾、饥荒、战争,一起加在老百姓身上,那时候还考虑什么,能活着就很好了。看着亲人一个一个在身边死去,从痛苦变成抽泣、从抽泣变成叹息,最后,从叹息变成麻木。当人连吃都满足不了的时候,还能考虑到什么,日本人发粮食,就跟着日本人打仗,老百姓没有错,连命都活不了了,老百姓还能考虑到多少爱国、抗日。

  走出电影院,外面冷风呼呼的,但是心里感觉很暖,觉得很幸福,没有生在那个年代,没有吃过那样的苦。

  老爸说,电影里的画面,除了战争,其他的他都见过,那是在60年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那些苦,他也都吃过,现在的生活,真的很幸福了。

  所以,惜福吧,这是电影观后唯一想说的。

  精选电影《1942》优秀观后感范文

  今天怀着一种莫名的心情观看了电影《1942》,影片朔造了最底层的百姓的实际生活,血腥的场景,人命的低贱,统治者的无情……最后的结局也让我有着无法言说的压抑和心痛。

  1942年对于河南人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这一年大旱而且蝗灾,又逢大批日寇入侵中原,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为了生存,人们纷纷背井离乡逃离河南,3000多万人,历时106天,行程1012公里,开始了一次惨烈浩荡的逃荒之旅。在这场天灾人祸下,共有300多万无辜百姓相继饿死。天灾也许还可以用“逃离”来解决,可是战争带来的伤害却是避无可避。河南已沦为半壁江山,但仍是国民政府手里的粮食支柱,从河南征购的粮食支撑着整个西北的队伍。天灾来时,农民手中仅有的余粮也被搜刮殆尽。这种“内忧外患”使得已经民不聊生的穷苦百姓的生活更加雪上添霜,这真是让人义愤填膺!

  饥饿离人们的距离开始变得那么的接近,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狗吃人的寒心场面。孩子需要养活、生病在床的母亲需要买药,人们含着泪水卖掉自己的孩子、曾经一起患难的妻子,换来的只有3升小米。3升小米,在现在看来是那么的不值钱,但当生存遇到威胁的时候,它又是那么的值钱,人们无奈的只有用亲人去换取救命的小米。

  看完这部影片,我不禁心中感慨,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全人类最终开始明白人与自然其实是一个整体,只有人内在和谐了,才能有风调雨顺;只有当人类之间做到不分彼此的去爱时,灾难才能最终避免。

  精选电影《1942》优秀观后感范文

  很久没有干过看完电影写观后感的事情了。这事比较二只是原因之一,让这事变得很二主要还是好片太少,烂片当道。今天要不是上个月买的团购券到期,要不是这部影片今天刚好上映,要不是还是不甘心去看圈钱版,也许我就错过这部片了。一切都是缘分。

  这部片看之前讲什么我完全不知道。1942,看片名就不想看。管它讲什么,首先近代史一点兴趣都没。看年份搞不好是讲战争的,也是点兴趣都没。不过,海报上印了陈道明,对这位大叔印象不错就鬼使神差的进去看了。结果被震撼了。

  影片开始,讲述者说,1942到底发生过什么,宋美龄访美,斯大林格勒战役,甘地绝食,丘吉尔感冒。出最后一条,其他的进入过教科书,作为文科生,有点印象。可是影片讲的是另一件,河南大饥荒。这个,说实话,即使是文科生,即使标榜自己是文艺女青年,实话说我真不知道。哪怕网上看到过,也是一晃而过,没有关注过。如果这部影片立意是让大家知道这段尘封的历史,那么冯小刚做的很成功。相信走进电影院看过这片的人都忘不掉。而对于无知者而言,震撼的不仅是逃荒者凄惨遭遇,还有拨开历史尘埃看到部分真相时的悲哀。当时的蒋氏政府的不作为,信息封锁,导致了河南死亡300万人。而很多人是死在了逃荒的路上,死在日本人轰炸中,死在中国军人的qiāng口,死在扒火车手脚冻僵掉下来被火车轧死,更有甚者,死在别人锅里……当抽象的数字具化成实在的人物和场景出现在电影中时,一幕幕血腥震撼的场景让我忍不住捂耳朵,实在受不了的时候拿手机出来干点别的。讲述的这事已经有点让我接受无能了。

  在此背景下,讲述了老东家和佃户一路逃荒的故事。可想而知,个人在这样的故事背景下,卑微的如同蝼蚁。而面对生死攸关的绝境发生着多少折射人性或者说折射中国人的人性的事情。少东家先是利用家中粮食欺负花枝,而后立马又被抢粮的灾民杀了,死前还被花枝老公瞎鹿暴打。瞎鹿前一分钟还是伙同老东家偷洋人记者白修德的驴,后一分钟就被几个痞子兵杀死在锅里了,也许根本无需捞出来,直接被吃了。媳妇刚断气,婆婆就抱起孩子趁着人还热乎让孩子吃口奶,可后来她和孩子也没能挨过这场灾,瞎鹿要把女儿卖掉给母亲买药,母亲死在了日本人qiāng下,而女儿后来从火车上摔下,估计也难幸存了。一队国军在日本人刚刚轰炸完灾民后就立马开始抢车抢粮抢女人,而后日本人第二轮轰炸又来了。蒋介石对灾民视而不见,直接导致了灾情严重死了300万人,而影片结尾,他也没保住江山,逃到台湾去了。老东家一家最后只剩下他一人,默默往家的方向走,路上收养了一个小女孩,就是讲述者俺娘。她再也不吃肉……这个故事里面,没有胜者。只有绝境里面人的挣扎。看的人真心难受。影片里面的幸存者也非胜者,二十年后,一场更大的饥荒也许他们就躲不过了,而那时,不是只有河南,是整个中国都在哭泣。而坐在电影院的看客们呢,难道就能俯视这尘封的历史吗,我想至少我看过之后是感觉悲凉。历史离我们不远,每个人都是幸存者。而五十年代末期的那场灾难照样是一半天灾一半人祸。那是死亡上千万,那又是怎样的场景?谁家没有一段关于那几年的悲惨故事?谁又能保证以后不会再有?

  同样的导演,都是灾难题材,熟悉的演员阵容。要比<唐山大地震>切入点深入多了。看完发人深省。难道是一个建国前,一个解放后所以尺度不同?不过就本片的深度,我不得不感慨一句,如今片子审片尺度放宽不少哇。看完片在网上翻看了下影评,一片骂声。基本都是骂冯小刚怎么没胆拍1959……或是说他发国难财。这个我不认同。就像当年救狗事件,很多人跳出来说那么多人还需要救,干嘛救狗如此命题看似合理实际暴力。我不是愤青。至少现在已经不是了。不想展开1959话题,可是真心希望能多拍些好片,别老拿商业巨片来坑人了。无疑是好片,至少现在畸形的社会,冷漠的人际,金钱至上的三观,历经坎坷却善于遗忘的中国人,太需要些震撼人心的干货来提醒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我指的不是那些个建_大业等片,那是广告宣传片好不好。虽然导演某些地方欲说还休,遮遮掩掩,比如人吃人话题。但是能感觉到他想表达的东西很多很有诚意。能让人看完回家路上还一路思考的,就是好片了。

  呵呵,最后,搬个小板凳坐等谁来拍吧。别让我等太多年啊!

本篇关于1942:一部经典战争电影的魅力所在和1942好看吗的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感谢您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