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平赛后哽咽:那一刻,中国女排精神感动世界

发布时间:2025-10-07 07:43:37

各位朋友们,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是郎平赛后哽咽:那一刻,中国女排精神感动世界,同时也会延伸到郎平赛后哽咽的相关知识!

在中国女排的历史长河中,每一次夺冠都凝聚着无数人的汗水与泪水。而郎平赛后哽咽的场景,更是让人难以忘怀。今天,我们就来回顾一下那激动人心的瞬间,感受中国女排的拼搏精神。

一、赛场上的辉煌

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上,中国女排以11胜1负的傲人战绩,再次站上了世界之巅。在这过程中,她们经历了无数的艰辛与挑战,但也收获了无数赞誉与荣誉。

年份成绩
2016年里约奥运会冠军
2019年世界杯冠军
2021年东京奥运会冠军

二、赛后哽咽的瞬间

当比赛结束的那一刻,全场观众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中国女排队员纷纷泪流满面,其中郎平教练更是哽咽着发表感言。那一刻,无数人的心都被深深触动。

三、哽咽背后的原因

1. 压力巨大:作为世界女排的霸主,中国女排在每一场比赛中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尤其是在关键时刻,郎平和队员们更是承受着来自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目光。

2. 付出与回报:中国女排的辉煌成绩离不开郎平和队员们的辛勤付出。在备战奥运会的过程中,她们经历了无数个日夜的艰苦训练,终于迎来了这场胜利。

3. 传承精神:郎平教练是中国女排的领军人物,她带领着队伍传承了“女排精神”。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赛场上,更体现在队员们的日常训练和生活中。

四、女排精神的传承

1. 团结协作:中国女排的胜利离不开队员们之间的团结协作。在比赛中,她们互相鼓励、互相支持,共同为实现胜利目标而努力。

2. 顽强拼搏:面对困难和压力,中国女排始终保持顽强的拼搏精神。正是这种精神,让她们在关键时刻逆风翻盘,赢得胜利。

3. 永不放弃:在比赛中,中国女排始终坚信“有志者,事竟成”。即使面对不利局面,她们也从未放弃过,最终取得了胜利。

五、赛后反思

郎平赛后哽咽的场景,让我们深刻反思了以下几点:

1. 拼搏精神的重要性: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我们都需要具备拼搏精神。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2. 团队协作的力量:一个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团队中,我们要学会互相支持、互相鼓励,共同为实现目标而努力。

3. 传承精神的价值:郎平和中国女排传承的“女排精神”,是我们值得学习和传承的宝贵财富。

郎平赛后哽咽的场景,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女排的拼搏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感动了世界,也激励着无数人去追求自己的梦想。让我们向中国女排学习,传承“女排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拼搏!

郎平赛后哽咽感谢球迷都说了啥

7月31日晚,在东京奥运会女排小组赛中,中国女排3比0战胜意大利女排,取得小组赛首胜。赛后,61岁的郎平哽咽感谢球迷的不离不弃,说到中国女排的付出与这次成绩不成正比,郎平向全国球迷致歉,“作为主教练,我要负主要责任”。

郎平坦言,自己热爱这个事业,但干得太累了,应该休息,期待优秀的年轻教练带领中国队往前冲一冲。

女排精神还在

7月31日下午,与中国女排同组的土耳其女排3:0战胜阿根廷队,根据规则,女排各小组排名前四的球队出线,意大利、美国、俄罗斯、土耳其因此锁定B组出线名额。

开赛遭遇三连败的中国女排提前出局,无缘东京奥运会八强。这是自1984年以来,中国女排在奥运会上的最差战绩。

7月31日晚,女子排球小组赛第四轮在东京有明竞技场举行。提前获知淘汰消息的卫冕冠军中国女排抛弃杂念,为荣誉而战。

本场比赛,中国女排调整了首发,手腕伤势严重、此前一直带伤作战的朱婷并未出场,李盈莹进入到主攻位置,中国队首发为袁心玥、龚翔宇、王媛媛、张常宁、姚迪、李盈莹、王梦洁。赛前已经提前出线的意大利也没有轻敌,全主力首发。

据报道,上场负于俄罗斯奥委会队后,郎平曾告诉球员,不能赢球就高着头,输球就垂头丧气,输球的时候也要昂起头。所以这场比赛,中国女排打得积极主动,各个环节的表现均优于对手,从场面到比分全面占优。

最终,中国女排以总比分3:0击败强敌意大利队。赛后,李盈莹、张常宁、姚迪等队员表示,大家对这场胜利特别渴望,希望告诉大家女排精神还在。

天才女排队员不辞而别赴美深造,郎平哽咽发声,说什么

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英法等西方国家用鸦片来打开中国的大门,中国人就被冠以东亚病夫的称号,中国人也始终直不起腰来。当时的很多中国人因为吸食了太多的鸦片,而导致身体虚弱,可以说当时的鸦片对中国打击极大。但是随着国人的觉醒,有识之士的反抗,中国人也渐渐地站起来了。但是在体育竞技上,中国曾经也一度被西方国家所鄙视,东亚病夫的称号依旧压在中国人的头上,喘不过气来。然而中华民族始终有着一股不服输的精神,中国女排就很好地诠释了这种不服输,永不言弃的精神。

自小天赋异禀,能力超群

在上海出生于1973年的王怡,从小就对运动有着与常人不同的兴趣和超凡的能力。由于王怡对排球有着不同寻常人的能力,很快她就脱颖而出参加了很多闻名世界的排球比赛,而且还在赛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受到了世界的关注。而当时的王怡还很还很年轻,由此可见年纪轻轻的王怡就前途无量了,在1996年,能力超群的王怡就已经成为了奥运会上面炙手可热的排球明星。而在获得这些荣誉之前,她就遇到了中国女排的一个神奇人物,正是这个人物,才使得原本天赋奇佳的王怡更上一层楼,她就是郎平。

在1995年郎平担任中国女排的第一任教练,她的肩上担负着中国女排强大的责任,为了让世界体育看到中国女排的实力。郎平对王怡刻苦训练,希望有朝一日她能为中国女排争光。在一次又一次的艰苦训练中,郎平和王怡也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基础。虽然在训练中偶有摩擦,但是,王怡也确实在郎平的训练下越来越强。在女排队中,也开始担任起了主要角色,这让王怡在世界上也开始变得令人瞩目起来。

离开国家队,是喜是忧

虽然郎平对王怡给予了厚望,希望通过刻苦的训练,能够让王怡承担起光复中国女排的责任。但是,年轻气盛的王怡,由于之前的荣耀都是源于她在体育上的先天优势,她基本上很少进行刻苦的训练。所以,在郎平对王怡进行刻苦训练的时候,王怡有些承受不住,甚至还和教练发生了一些冲突。郎平为了锻炼王怡,便安排她在球场上打自由人的位置。但是王怡却以为郎平并不在乎她自己,能力超群却得不到重用的王怡决定退开退出国家队。

然而在1998年,国家队进攻位置的一个女排球员赖亚文因病而被迫退出国家队,这使得国家女排人才极其匮乏。郎平又亲自去找到王怡,希望她能回到国家队,不仅仅是为了中国女排,更是为了国家而争光,让世界明白,中国人的强大。但是王怡并没有立即答应郎平的请求,她对郎平说,自己想要去美国大学深造。然而如果王怡想要回到大学继续学业的话,势必会耽误国家队的训练,甚至还有可能会缺席国家队的重要比赛。但是,郎平为了留下王怡还是一口答应了下来。

密申请赴美签证,打算不辞而别

随着训练日一天一天的推进,王怡却始终没有来参加国家队的训练。最后郎平才知道,王怡已经私下申请了赴美签证,甚至王怡在申请赴美签证时,没有给郎平任何一点消息,打算就这样不辞而别。面对王怡的离开,郎平表示很难过。只是可惜这个人才从我国流失,我国的国家队又失去了一名大将。二是对于王怡的师生之情,还是难以割舍。最终郎平还是含泪当众宣布,王怡被国家队永久除名。

总结

离开国家队的王怡,可能会在美国获得更好的发展平台。但是,如今已经47岁的王怡回想起当年的选择,她又会不会后悔自己当初没有留在国家?如今的女排已经不是当初的女排了。如今中国的女排已经让世界震撼,她却与这份荣誉无关,她也终究离开了生养她的祖国。曾经的她为了荣誉,为了自己的前程而离开了国家,这其实也无可厚非,只希望她不会对此感到遗憾和失落。

郎平,此去无归期

随着东京奥运会结束,郎平说,是时候回归生活了。

作为中国女排主教练,她在赛场上现身时,浑身总辐散出一种威严的气场,身体前倾,微锁着眉头,双眼直盯前方,紧抿嘴唇。那是她标志性的神态,就像一头正在狩猎的猛兽。

2013年,就是带着这样沉静而勇猛的气势,郎平归国,二度执教中国女排。

重新整顿好经历伦敦奥运周期后人心涣散的女排队伍,郎平在至9年时间里,先后发现并培养出朱婷、袁心玥、张常宁等猛将,并率领女排夺得包括世界杯和奥运会在内的多个冠军,重回巅峰。

2021年,又一个奥运周期的终结点,这位英雄式的人物将满61岁,人们才发现,她真的老了。她面部的肌肉明显地向下垂坠,目光带有更深的疲惫。带着满身的伤病,扛住高压执教9年后,她终于决定告别。

这并不是场完美的谢幕表演,反而非常壮烈。

本次东京奥运会上,中国女排无缘八强,创下女排参加奥运以来的最差战绩。疫情打乱备战奥运的节奏、明星球员朱婷的手腕受伤严重,种种因素形成合力,重创了这支昔日的冠军球队。

而在一切尘埃落定之前,7月29日,中国女排不敌俄罗斯,出线的形势已经十分危急。但结束比赛后,面对遭遇重挫的女排队员,郎平仍然要求她们离场时“抬起头来”。

这也再次映射出郎平亮相排坛40年来身上最值得崇敬的品质——无论在球场上经历多少输赢时刻,她始终如此,保有一种昂扬的姿态。从“五连冠”时期起,她所接受的教育,她所见识的世界,使她比任何人都明白,中国女排的精神,不在成败。

转机还是来得晚了些。

东京奥运会女排小组赛上,手腕旧伤复发的主攻朱婷首场仅拿下4分。先后对阵土耳其、美国、俄罗斯奥林匹克队,中国女排遭遇三场连败,开不了张。

但7月29日比赛结束,郎平仍然要求女排姑娘们“抬起头来”。她似乎意识到,主攻朱婷伤势严重,场上其他队员的主动性因此难以调动,于是索性让21岁的小将李盈莹替补登场,直接代替朱婷,架起一座新的“重炮”台。

李盈莹的发挥验证了郎平的判断。接下来的两场比赛,中国女排对阵小组赛未见败绩的意大利队,以及实力稍弱的阿根廷队,皆以3比0的战绩锁定胜局。

面对此前接连到来的失败,她们已然了解,出线无望,但仍然重振了精神,继续去追求剩下的比赛中那些看似没有意义的胜利。

这不免让人回想起2018年的女排世锦赛,中国和意大利在半决赛中争夺决赛资格,却最终以2比3的成绩惜败,中国女排失去夺冠的可能。在所有队员的情绪都陷入沮丧之中时,郎平鼓励大家,要好好备战接下来和荷兰队的比赛,争夺铜牌。

在那天晚间的队会上,郎平讲了一番令在座所有人都记忆深刻的话。她说:“不能奏国歌了,还是要尽最大努力把国旗升起来。”

她出生在1960年的天津,从小学习成绩很好,母亲一心想培养她上清华。但当年郎平发现,自己虽然体格瘦弱,但推铅球比谁都推得远,凡是跟运动相关的一切,她都比别人玩得好。

14岁那年,她瞒着母亲,偷偷去北京市第二业余体校报名被发掘,体校老师答应说可以保送她进北京体院,母亲才同意郎平走上运动员的道路,此后,她的体育之路便一发不可收拾。

郎平18岁入选中国女排,在教练袁伟民的培养下,21岁时,以她作为主攻手的中国女排7战全胜,夺得了第三届世界杯冠军,由此开启了中国女排的“五连冠”时代。在1982年世锦赛、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1985年世界杯赛、1986年世锦赛中,中国女排蝉联冠军。

1986年,郎平退役,不久后即赴美留学。中国女排的命运,也随之在时间的长河中沉浮。

进入90年代,中国女排的成绩一再下滑,落到世界第八的位置。1994年,赖亚文、崔永梅等老队员甚至写下了辞职报告,想要离开女排队伍。当年11月,昔日的总教头袁伟民找郎平聊起女排的现况,希望她能回国执教。

袁伟民对郎平说:“女排最缺乏的是一种精神,是教练的凝聚力,要用一种人格的力量来调动运动员。”

1995年2月15日,结束了第一段婚姻,告别在美国已然建立的生活,郎平赤手空拳回国。第二天下午,她就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了自己带领女排重回亚洲巅峰的目标。

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当时公认的世界一流球队依次是古巴队、巴西队、俄罗斯队、美国队,没有任何专家看好中国队。但郎平就是带着这样一支没有球星的队伍,在小组赛中五场全胜,并先后完胜德国队和俄罗斯队,虽最终败于古巴女排,却爆冷摘下银牌。

2020年8月13日,王丽娜在微博晒出亚特兰大奥运会银牌,有球迷评论:“奖牌可以生锈,荣耀和精神没有生锈!”

当年,正因为中国女排的异军突起,国际排联甚至破例将郎平推选为“世界最佳教练员”。在此之前,只有金牌队伍教练员才能获此殊荣。

伦敦奥运周期,4年间三度换帅,中国女排再度陷入困局。值此危难之际,2013年3月27日,新来的排管中心领导邀请郎平第二次出任中国女排主教练。没过几天,昔日队友陈招娣去世,给郎平带来了沉重打击,她因此同意接过帅印,决定再次将女排精神传递下去。

此后9年间,郎平率领面貌崭新的女排队伍,夺得包括世界杯和奥运会在内的多项大赛冠军,重回世界一流梯队。尤其是在里约奥运会上,郎平灵活运用“奇兵”刘晓彤,在与东道主巴西队的对战中上演惊天大逆转,才开启了夺冠之门。

此次东京奥运会失利,郎平在接受采访时哽咽,说自己负主要责任,对不起关心女排的球迷。

但网络上却少有责怪的声音,人们似乎毫不犹豫地相信,无论经历多少失败,以郎平为精神偶像的中国女排,一定会再度归来。

郎平知道,女排运动员进入国家队,代表中国与世界各国展开较量,这是处于“世界尖端”的行当,而她的观念是,“体育到了世界尖端水平的时候,智商和情商要非常高。”

曾经,作为运动员的郎平,与美国的海曼、古巴的路易斯并称1980年代世界女排“三大主攻手”。后来,她又成为国际排坛唯一的女主教练。她在场的比赛,敌方的教练和运动员都免不了慌张。

郎平凭借的,正是她对这颗圆球及其规律的深刻理解。

2013年,郎平二度接任中国女排主教练,首先就提出了“大国家队”的理念,她通过对全国范围内女排适龄人才的梳理,分批招入运动员,开展多期集训进行考察。伦敦奥运周期的女排队员,她只留下了其中6人,并转而拉拔出一系列新生力量。

第一年,她将印象中那个弹跳力出众的河南小姑娘调来国家队,那就是朱婷,当年公布国家队大名单时,很多人都问,“朱婷是谁?”但后来的故事表明,朱婷是中国排坛百年难遇的天才选手。接下来,郎平又挖掘出张常宁、李盈莹等人才,强势地支撑起朱婷的对角。

对于那些年纪稍长但实力强劲的球员,郎平也不肯放过。

2014年,她把1987年出生的颜妮选入国家队时,这个姑娘自己都不相信未来还能有怎样的发展。但7年过去,她的名字仍在国家队之列,这位老将身高臂长,又凭借闪电般迅疾的拦网,曾两度获封“最佳副攻”,被誉为中国女排的“北长城”。

在球员之外,“大国家队”还有着更宽阔的内涵。

在女排年轻化的趋势下,郎平同时起用安家杰、吴晓雷、于飞、李童等年轻教练。她还请来芝加哥大学医学院著名的外科医生Sherwin S.W.担任队医,为女排队员减少伤病。还有拥有体育教练证书和骨外伤专科临床医师证书的理疗博士Elizabeth Darling,为女排提供特聘体育医疗服务

“大国家队”方案破解了中国女排此前多年的困顿。从前,女排国家队“一套阵容打天下”,主力队员在大小赛事中超负荷运转,替补队员得不到上场机会,与主力之间差距明显。

但郎平的队伍中,只有首发和非首发队员的区别,主力队员大面积轮换,且能够分流不同的队伍去迎战不同的比赛。

在这样的机制下,2019年,由教练安家杰带领最年轻的女排二队,才能够以3比0的战绩完胜由名将埃格努领衔的、骄傲的意大利女排。东京奥运会上,替换了朱婷的李盈莹,也才能够霎时逆转战局的颓势。

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队员,郎平都提出了关于“阅读”的要求。不是要求大家一定要“读书”,而是必须达成对事物内在逻辑的理解。

两度接手中国女排,她做的第一件事,总是“阅读队员”。

在见面之前,她先要队员们填写调查问卷,问卷的内容全都关于队员个人:你的性格特征、技术特点、希望教练在哪些方面为你提供帮助,等等。郎平借助这种方式,能够迅速达成对队员的认识。

2013年,二传手沈静思初次在球馆里见到郎平,郎平抬头看见她,就出人意料地唤出了沈静思的小名:“小葵,跑步前进!”

在这种心与心之间的贴近过程中,郎平更容易分辨出,应该如何与性格不同的姑娘交流。何时威严,何时柔善,她心中全有分寸。

在平时训练和比赛中,她还逐渐教会队员们“阅读比赛”,要读懂对手的攻防意图,领悟比分之间的因果关系。

郎平的姐姐郞洪曾在接受《人物》采访时讲述这种“阅读”的思路,比如说人家扣小斜线很厉害,防不胜防,那就要看到,她是在近网情况下才能扣小斜线,如果给的球是远网,她就无法打出这个效果。因此,郎平训练大家,要根据场上的变化,对球提前做出判断。

同时,她还借助更加科学的分析手段,引进意大利的技术分析软件,将对手扣球的路线进行计算,并根据分析结果进行布防,调整进攻策略。

更可贵的是,郎平将这一切富有智慧的谋略,都建立在日积月累的苦工之上,她说,“其实胜利没什么秘诀,就是做好每一天。”

她对女排队员基本功的训练从不含糊。安排队员练指卧撑,以锻炼手指力量,增强拦网效果,体重偏重的王一梅总是害怕这个环节,每次练完,她的手指都疼得像要断掉一样。但郎平总是点名,要追着王一梅做指卧撑,“大梅,你还往哪儿藏?”

而郎平从来都是以身作则的人。拖着一身的伤病,她的关节时常疼痛,但一场五个小时的训练下来,她四处走动指导,坐着休息的时间不超过20分钟。

郎平崇敬乔丹,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她读乔丹的传记,也会把他身上那些优秀的品质讲给队员们听。她从乔丹身上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一种纯粹的竞技意识,当运动员走到世界最尖端的位置,他所进行的战争,是自己同自己的战争。

“乔丹的心理素质太棒了,越到关键时候,打得你死我活了,一般容易手软,就怕万一进不了球,乔丹相反,比赛越白热化,他越打越来劲,越打越敢出手,就是能表现,就是能进球。他觉得,他的价值就体现在关键时刻不凡的表现,他说,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阻碍他得分,只有一个人,那就是他自己。要战胜自我。”

她在自传里写:“一个优秀的球员,首先是一个文明的人,一个优秀的人。”

1986年,达成“五连冠”后,郎平决定退役,先是进入北师大英语专业学习。次年,她就通过“新中国教育基金会”公派自费去美国留学,先到了华裔集中的洛杉矶。

当时,她身上只有几百美元,并且因为签证的性质,不能工作,生活因此没有来源,洛杉矶的华裔接济了她,并且时常为她举办派对。但她吃住都要仰仗他人,且仍然生活在一个华人圈层中,这和她的初衷相违背。

当时,她选择出国留学的原因,是想走下冠军的宝座,从零开始。

她知道,离开女排,自己什么都不是,她必须将生活完全归零,重新开始学习新的本领,“我努力不被‘五连冠’的巨大成功和巨大荣誉蒙住眼睛,保持心地透亮”。

因此她再次做出决定,离开庇佑着她的洛杉矶,辗转前往美国西南部的新墨西哥州,在这块多山、气候干燥的土地上,融入当地原住民的生活。也就是在这里,她结识了好友劳尔,并成为劳尔的助理教练,在新墨西哥大学执教大学女子排球队,她因此获得了免费读书的机会。

郎平就这样放任自己在贫瘠的生活中摔打着成长起来,而她的学习涉及到的方面,事无巨细。

她在这里取得了体育管理现代化专业硕士学位,具备了更加专业的视野,这也直接影响了她此后执教中国女排的策略,不再延续老女排时代压榨身体极限的训练方式,而是结合心理学、营养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科学地为女排队员定制训练方案。

那个年代,电脑仍未普及,劳尔的丈夫约翰教郎平学会使用电脑,同时,约翰帮助郎平更快地适应了英语环境,他给郎平上课时用的是教儿童看图识字的书,鼻子、眼睛、嘴巴,像指导小孩子一样教起。

同时,劳尔教会了她如何为人处世,她起初寄住在劳尔夫妇家,不懂得应该帮主人分担家务,是劳尔大大方方地邀请她,“你能帮我一起打扫吗?”从此之后,她学会在劳尔做饭的时候帮忙打下手,吃完饭就主动洗碗。郎平对生活细节的感知,就这样一天天丰满起来。

1995年,重新回到国内,成为主教练的郎平与过去相比,更加成熟稳重。

那年11月,她首次参加国际排联会议,排联主席热情地起身拍手,说“欢迎郎平女士作为主教练来参加我们的会议”。她一眼望去,参会的其他人全是男性,她往中国教练席一坐,心想,就得坐出一点女人的气概和气势。

当时,大家在讨论排球新规则中的“自由人”角色,很多国家都没有异议。但郎平清晰地意识到,这个规则更有利于欧美队伍。

亚洲队员个子小,身材细痩,我们的优势在于,后排技术纯熟,而欧美队的后防偏弱。“自由人”规则若生效,那么欧美队则可以在后排任意位置替换队员,巩固防守。

郎平一针见血地提出异议,并展开了心理博弈。她告诉排联主席,当时包括世界杯在内,所有的大奖赛都在亚洲,亚洲球迷数量众多,赞助商也愿意出钱,如若更改规则不利于亚洲排球的发展,那么“你会失去很多的观众和赞助,你更难生存”。

彼时,排联还想让运动员改穿紧身的、近似于泳衣的运动服,以增强观赏性。

郎平也直截了当地反对,“亚洲人的体型特点一般腰比较长,臀部的形状不像古巴人那么漂亮,让我们穿那种游泳衣式的运动服,不会好看,反而难受。”

对于中国女排,乃至世界排坛而言,郎平都是一份闪亮的礼物。但不止于此,当她在“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这条道路上坚定不移地行进的时候,每一位女性,每一个国人,都能从她身上获取勇气,和力量。

告别郎导,以及,谢谢你的存在。

参考资料:

1.郎平,陆星儿.激情岁月:郎平自传[M].东方出版中心,1999.09

2.马寅.荆棘与荣耀:新时代女排奋斗记[M].中国青年出版社,2019.12

3.人物.郎平:阅读者[EB/OL].[2017-01-14]

4.新华社.回首东京,寄望未来——专访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EB/OL].[2021-08-04]

5.人民日报.制胜法宝是“做好每一天”[EB/OL].[2016-09-24]

作者|尧七

编辑|莫奈

排版|文月

感谢您的支持,本次关于郎平赛后哽咽:那一刻,中国女排精神感动世界和郎平赛后哽咽的分享正式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