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您来到本站,今天我们将为您解析关于邓亚萍复盘乒乓球混双赛:揭秘冠军之路的每一个细节的知识,同时也会涉及到邓亚萍复盘乒乓球混双赛的内容,希望您喜欢!
乒乓球,这项起源于19世纪末的体育运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群众基础。而混双赛,作为乒乓球比赛的一种形式,更是备受关注。近日,乒乓球世界冠军邓亚萍在参加一档节目时,复盘了一场混双赛的精彩瞬间,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场激动人心的比赛。
一、比赛背景
在这次混双赛中,我国选手王楚钦/陈梦与日本选手张本智和/伊藤美诚展开了一场巅峰对决。双方在场上你来我往,精彩纷呈,最终我国选手以4-3的比分战胜对手,赢得了比赛。
二、复盘过程
邓亚萍在节目中,对这场比赛进行了详细的复盘,以下是她复盘的主要
1. 王楚钦/陈梦的战术分析
* 发球抢攻:在比赛中,王楚钦/陈梦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发球优势,频繁运用发球抢攻战术,使得对手在接发球环节处于被动。
* 进攻与防守的平衡:在进攻端,王楚钦/陈梦敢于出手,积极主动;在防守端,他们又表现出极高的稳定性,让对手难以得分。
* 心理素质:面对日本选手的强大压力,王楚钦/陈梦保持了良好的心态,关键时刻顶住压力,最终取得了胜利。
2. 张本智和/伊藤美诚的战术分析
* 发球变化:日本选手在比赛中,频繁运用发球变化,给对手制造了很大的麻烦。
* 进攻速度:张本智和/伊藤美诚在进攻端速度极快,让对手难以适应。
* 失误:在比赛中,日本选手出现了一些失误,这也是他们最终输球的原因之一。
三、数据对比
为了更直观地展现这场比赛的精彩瞬间,以下是一张表格,对比了双方在比赛中的主要数据:
| 数据项 | 王楚钦/陈梦 | 张本智和/伊藤美诚 |
|---|---|---|
| 得分 | 4 | 3 |
| 发球得分 | 2 | 1 |
| 接发球得分 | 1 | 0 |
| 进攻得分 | 1 | 2 |
| 防守得分 | 0 | 0 |
| 拦网得分 | 0 | 0 |
| 丢分 | 3 | 3 |
| 发球失误 | 0 | 1 |
| 接发球失误 | 0 | 1 |
| 进攻失误 | 1 | 1 |
| 防守失误 | 2 | 1 |
四、总结
通过邓亚萍的复盘,我们可以看出,这场比赛的胜利并非偶然。王楚钦/陈梦在比赛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同时针对对手的弱点进行了针对性的调整。而日本选手虽然在某些方面表现出色,但失误过多,最终导致了败局。
这场比赛也让我们看到了我国乒乓球运动员在混双赛中的强大实力。相信在未来的比赛中,他们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五、思考
在复盘这场比赛的过程中,我们不禁要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王楚钦/陈梦能够取得胜利?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 战术运用得当:他们在比赛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同时针对对手的弱点进行了针对性的调整。
* 心态稳定:面对强大的对手,他们保持了良好的心态,关键时刻顶住压力。
* 团队协作:在比赛中,他们互相支持,共同为胜利而努力。
希望我国乒乓球运动员能够继续发扬这种精神,在未来的比赛中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邓亚萍复盘乒乓球混双赛,她认为问题出在第三局
2021年7月27日晚,乒乓球名将邓亚萍在个人微博复盘了东京奥运会乒乓球混双决赛。她从技战术层面来看待这场比赛。她认为整个这场比赛的问题是出在了第三局。
资料图新华社发
全文如下:
昨天的混双比赛伊藤美诚和水谷隼拿了金牌,许昕和刘诗雯拿了银牌,这个结果很多国内球迷都不能接受。这场比赛我全程都在看,也做了笔记,但是觉得今天发出来比较好。相信经过一天的沉淀,大家能够更多从技战术层面来看待这场比赛。
前两局刘诗雯、许昕我觉得还是调动得非常快,自己投入比赛的状态也很快,打的非常紧凑,技战术发挥、包括前三板的控制力,一个人下手以后的跟板等等这些都是很不错的。前两局可以说是占据了明显的优势。那么反过头来,水谷隼跟伊藤美诚的前两局总体感觉有点过紧,可能对于金牌想法也过于多了,从感觉上来说没有进入状态,没有打出应有的水平。等到伊藤美诚和水谷隼两局落后了下来以后,两个人反而放下了包袱,更敢拼了。
我觉得整个这场比赛的问题是出在了第三局。
到了第三局,在前面两局非常轻松的情况下,许昕跟刘诗雯第三局明显感觉心态上有点放松了,在处理球上面就抠得没有那么细,抓得也没有那么的紧了,开始有一些无谓失误。总体我认为这一局主要的问题是出在了心态上,就觉得我前面两局对方没得打,我就可以赢了,有点放松了。相反,日本队0:2落后,他们想要赢,那么他们只能放手一搏,这就是心态的转变。所以水谷隼和伊藤美诚这边,在第三局的时候明显可以看得出他们出手更加的坚决,出手的质量也更高了,拿下第三局。
第四局从开始一直咬着比分,许昕、刘诗雯在6:3领先的情况下没有抓住机会扩大战果,被对手追平6:6、7:7,最后打到8:10,最后输掉了这局。当然前面的话像许昕接发球接的还是相当好的,让水谷隼调位拉不出质量。但是总体还是没有扭转心态的问题,打起来感觉没有做更加充分迎接困难的准备。这样大比分双方就打到了2:2。
打到第五局,开局上来打得不好,中国队1:4落后。感到许昕和刘诗雯的手紧了,反而这时候水谷隼和伊藤打出了一些自信,这局球主要还是输在心态和情绪上。如果当时是我在打这场球,我会调整心态,2:2没有关系,我应该忘掉它,我应该放下前面所有的所谓的2:0领先、2:2被追平。应该从零开始,这个时候必须快速重新全身心的投入到比赛当中,让自己快速的兴奋起来,你搏我也要搏,你拼我也要拼,要有这种劲头。反过头来现场他们给我们感觉是什么呢?球打的也有点犹豫,一直是在落后,一直是在1:4、3:5、6:7、6:8、8:10、9:10,最后输掉。整个这一局就是被别人在压着打,喘不出气来。这局完全可以打得更细一点,还可以抠得更紧一点,处理球上胆子可以再大一点。
第六局的话,我觉得这局许昕、刘诗雯两个人打的还是不错的,还是比较敢于出手,你看比分一上来,2:2,然后6:4领先;7:5领先;9:5领先;11:5,最后拿下第6局。我们这局还是赢在一分一分地盯紧了抠细了。混双输球真的可以很快的,你丢一个,我丢一个,两分球就出去了。所以说要求我们的运动员需要高度专注在我们的每一拍出手上,因为我方女选手的球如果出手稍微软一点或者出球质量差一点,对方的男选手他就会下板,那么他一下板,对于我们的男同伴他就会带来很大的压力和困难接球,所以说我们要保证两个人像一个齿轮一样,衔接的要非常快,女选手给男同伴创造更多进攻的机会,男选手要坚决上手拿分。那么从第6局上来讲,我们看到了这种感觉,许昕和刘诗雯打出了自己应有的水平。
打到第七局主要是开局没打好。一上来,伊藤美诚发了一个侧上旋,刘诗雯挑了,直接让水谷隼变了许昕的直线,这个球质量非常的高,这下许昕不太敢动了,这是什么意思呢?因为大家都知道许昕的正手是很强的,正手的杀伤力也很大。水谷隼变一个直线,这个时候许昕就不敢随便用正手去侧身,迫使许昕要站在中间,站在中间回球相对质量就会低一些。第二个球水谷隼撕了一个斜线,所以这两个球水谷隼确实打得非常好。因为混双大家都知道,接发球是占优的,那么反过头来我们自己在接发球轮没有拿到分,这个是很难受的,上来就0:2落后。紧接着到我们的发球轮,也没有得分,结果让人打了4:0。这下日本队整个气势完全就出来了,然后打到5:0、6:0、7:0、8:0。这种气势已经压不住了。所以说关键局的关键球,特别是开局是非常重要的,当然确实这两个球水谷隼处理的非常果断。而且从这一点上来看,对方对中国队,特别是对许昕和刘诗雯,人家研究的也非常透,知道你什么时候想侧身,知道你什么时候想搏杀,我该什么时候跟你硬对硬刚对刚。可以看得出日本队对于许昕和刘诗雯没少下功夫,他们的打法、他们的技术特点,他们的习惯线路。包括有几个球,伊藤美诚防许昕的进攻都等在许昕的习惯线路上,许昕到他的正手位喜欢拉直线,然后伊藤就等着他这条直线球。所以我想在这一局,开局上没有打好,再加上确确实实把日本队的这对选手的士气彻底给打出来了。我们相对来讲,自己出手上还是显得稍微有一点保守了,因为毕竟打到3:3了,到最后的关键局了。可能我们还觉得水谷隼和伊藤美诚两个人也许会更紧张,那么按道理来讲,他们可能会更保守一点,但是没想到的是日本队这对小将放得更开了,更敢搏杀,而且还都打到了,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任何一对选手都会很难的。但总体来讲,许昕和刘诗雯也没有放弃,虽然在这么大比分落后的情况下,仍然还在坚持,还在咬还在顶,我觉得也很不容易了。打到5:9的时候,我觉得确实是这个擦网球救了他们。那时候已经看到水谷隼跟伊藤两个人想赢了,打球变保守了,明显可以看到出手有点软了。但是恰恰在9:5这个关键球的时候,伊藤来了一个擦网。
总体我觉得大家都尽力了,但是这场比赛是值得总结的。乒乓球队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后边的比赛还有4项。我们运动员有句老话,叫走下领奖台一切从零开始,希望他们能够快速调整好心态,总结经验,从头再来。
东京奥运会已经落下帷幕,对于广大的国乒球迷来说,总的来说还是感觉算是看到了一个不错的结局。因为国乒在这次的东京奥运会上,拿到了五枚金牌当中的四枚,并且马龙还在男单赛场上实现了卫冕,而他也是自从乒乓球项目进入奥运会以来,第一个实现在男单赛场上卫冕的球员。再加上东京奥运会女子乒乓球团体赛的赛场,孙颖莎、陈梦和王曼昱也顶住日本女乒天时、地利、人和的压力,如愿站上最高领奖台,并成功完成新老交替。对于国乒整个团队来说,的确是收获大于损失,堪称东京奥运会上乒乓球项目上的赢家。
不过,依然有很多球迷,对许昕和刘诗雯在大比分领先的情况下,没能顶住伊藤美诚和水谷隼的冲击,最终摘取银牌有些意难平。但是,相信看过CCTV5的现场复盘节目的球迷,一定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作为国乒的初代大魔王,邓亚萍在评价国乒团队所取得的成绩时,明确表态这已经是非常理想的成绩。那么,为什么作为曾经的大满贯球员,同时也是能在奥运会赛场上同时拿到女单和女双冠军的邓亚萍,反而比我们这些普通球迷对中国乒乓球队的成绩要求更低,更容易觉得满意呢?
从邓亚萍后面的分析当中,我们能明显感觉到,在她看来,对于国乒来讲,想让乒乓球一直留在奥运大家庭当中,其实就是要给对手们一条生路。也就是说,要让对手在某一个项目当中看到争冠的希望,甚至能真正站上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这样,才更有利于乒乓球项目在世界上的发展。的确,国乒整个团队,也非常渴望拿下混双这枚金牌,但是对于整个团队来说,也只有这枚金牌丢掉了是最不觉得可惜的。因为女单、男单,代表的是一个国家最高水平的乒乓球员在世界上所能达到的水准。而男团和女团,则代表着一个国家最高水平的三位代表性球员所能共同达到的高度。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显然男单、女单,男团、女团的冠军含金量要比混双更足。
在以上前提下,让一对老将依靠经验去争取混双金牌,拼下来了,是我们国乒的荣光。拼不下来,至少后面的男女单打,男女团体,我们中国乒乓球队依然是最棒的,还是能拿下其他的四枚金牌。所以,如果只能在一个项目上有闪失,允许国乒给其他外协会的球员机会,那么国乒一定选择的是混双。在当年的世乒赛上,国乒也曾主动和韩国乒乓球队共同组成一个跨国搭档,就是由许昕和梁夏银组成一对,拿下了世乒赛的混双冠军。可见,日本乒乓球队拿下这枚金牌,至少能保证乒乓球项目在奥运会的赛场上相对安全,不会因为只有中国乒乓球队一家独大而被淘汰出奥运大家庭。
从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是刘国梁,还是邓亚萍,都认识到了混双项目进入奥运会,很大程度上是国际乒联在给外协会争取在乒乓球项目上有夺冠机会,而且这个项目第一次进入奥运会,日本乒乓球队作为东道主,就实现了这样的夺冠愿望。水谷隼和伊藤美诚夺冠之后,日本的乒乓杂志马上就卖出了50万本,水谷隼也瞬间成为日本球员心目中的英雄,伊藤美诚的日本乒乓一姐位置更是越来越稳。而作为国乒来讲,我们原来就相对较稳的四枚金牌都又一次拿到了,并且在混双项目上拼下了一枚银牌。保证了整个团队在总的奖牌数量上要优于往届。也就是说,刘诗雯和许昕虽然在决赛当输了,但乒乓球这个项目却赢了。邓亚萍能体会出刘国梁的智慧,也希望广大乒乓球迷同样能理解这一点。
东京奥运会上,刘诗雯和许昕的混双组合爆冷输给日本选手,
最终只拿到了银牌。
对于将乒乓球视为国球,
实力一直处于世界顶尖水平的我们,
这的确算得上一场意外。
赛后邓亚萍发表了一篇混双决赛复盘,
从技战术层面和心理方面全方位分析了比赛的失利。
邓亚萍认为这场失利的关键出在了第三局,
我国选手两局领先后有所放松,
而日本选手拼死逆转,最终改写结局。
邓亚萍的分析得到了网友的普遍认可,
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外行看懂了这场比赛,
不得不说果然还是“初代大魔王”厉害。
虽然女乒从邓亚萍之后经历了王楠,张怡宁,
郭跃、李晓霞,如今来到了陈梦时代,
但给国人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当年那个小个子冠军。
1973年,邓亚萍出生在河南郑州,父亲邓大松是一名乒乓球运动员名,
但邓父的职业生涯并没有走太远,
他曾经是河北省队的运动员,退役后来到河南做教练。
然而在六七十年代,体育事业还不够受重视,
父亲的工作也不稳定,后来他便辞职去了工厂打工。
但乒乓球一直是邓大松心中的梦想,
邓亚萍出生后,他便把这个梦想延续到了女儿身上。
在邓亚萍还不会走路的时候,
邓大松就抱着她去乒乓球馆看球,
一边看一边跟她讲,虽然那时的她听不懂。
稍微大一点的时候,邓大松便给了邓亚萍一个球拍,
让她学着打球,最初她都是追着球跑。
在父亲耳濡目染的教育下,邓亚萍也爱上了乒乓,
她五岁开始就练球,父亲就是她的专职教练,
她模仿父亲打球的姿势,观察球的运动轨迹,
慢慢学会让球按照自己想要的轨迹运动。
小时候的邓亚萍不喜欢洋娃娃和其他玩具,
她爱的游戏只有乒乓球。
在父亲的严格训练和邓亚萍自己的努力下,
她在童年时期打遍同龄选手,
9岁的时候她便在体校的分区赛中拿到了第一个单打冠军。
邓亚萍的成绩让她对体育之路充满了信心,
同时父亲邓大松也充满了希望,
于是将她带到河南省队,想让她接受专业训练。
那时候的邓亚萍才十岁,身高还不足一米三,
省队教练看了一眼,觉得这个孩子太矮,
步伐和臂展都打不开,实在没有培养价值,
直接让邓大松把孩子带了回去。
被省队退回,是邓亚萍体育生涯上的第一个打击,
父亲问她打算怎么办,继续打球还是读书。
那时邓亚萍的学习还不错,是班长,
各科成绩都很优秀,专心读书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此前的她一直是球场上的佼佼者,
梦想是拿世界冠军。
被退队的打击对她来说好比晴天霹雳,
那天她想了一宿,决定继续打球。
但接下来邓亚萍要面对的问题就是如何克服身高劣势,
打出自己的风格,在球场上走得更远。
身高首先带来的劣势就是步伐,
如果被对手调动步伐的话,她非常吃亏。
邓大松为了让女儿在球场上更加灵活,
让她进行负重训练,每天穿上三十斤的沙袋,
手臂上,腿上,还有沙袋背心,
为的就是上场时能够身轻如燕。
那时的邓亚萍不过十岁,还是撒娇吃糖的年纪,
但她毫无怨言,即便各个关节都有伤,
脚底磨得都是血泡,她依旧晚上挑破血泡,
第二天爬起来继续练习。
乒乓球的步法没有什么技巧可言,
只能苦练,而身高吃亏的邓亚萍更得苦上加苦。
然而即便邓亚萍从灵活上赶超高个选手,
她的臂展依旧不是优势,最好的办法就是压制对手,
让对方无力调动自己,将整场球控制在自己的节奏里。
那么邓亚萍要突破的技巧就是快,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乒乓球同样如此,
只有让对方无暇判断,自己才能处于主动。
于是邓大松给她找来了两个男陪练,
左右开弓,进行压迫式的训练。
同时为了让邓亚萍走上职业化道路,
邓大松又找到自己之前的队友李凤朝,
他当时在郑州市乒乓球队工作。
但李凤朝同样觉得邓亚萍个子太矮了,
没有练球的前途,邓大松说还长个呢,
而且功底好,训练可以弥补不足。
在邓大松的极力劝说下,李凤朝勉强收下了邓亚萍。
这时的市乒乓球队刚刚成立,
条件非常艰苦,而且队员大多是被省队淘汰的孩子。
李凤朝租了一个废旧的澡堂子做训练场地,
所有的孩子都住在更衣室,条件非常简陋。
邓亚萍就是在这里开始了自己的逆袭之路。
经过一年的刻苦训练,
邓亚萍开始代表郑州市乒乓球队参加比赛,
捧回了一座又一座奖杯,
又是一年后,邓亚萍出现在全国比赛的赛场上,
拿下一个又一个全国冠军。
这时候的河南省队悔的肠子都青了,
将省队队员打败的就是那个他们曾经淘汰的小女孩。
于是他们又跑来郑州邀请邓亚萍参加省队,
但李凤朝不愿意放弃这样一个好苗子,
而且曾经邓亚萍被他们淘汰,重新交给他们不放心。
邓亚萍和邓大松也不愿意去省队训练,
双方僵持了很久。
虽然省队算不上李凤朝的上级单位,
但双方在工作上有很多联系,一度关系非常僵。
直到后来省队换了新的领导,双方关系才有所缓和,
李凤超才做出让步,邓亚萍来到省队训练,
从郑州市的骄傲,变成河南省的骄傲。
1986年,13岁的邓亚萍进入河南省队,
次年她便在团体赛和个人赛中代表河南拿下冠军,
1988年,15岁的邓亚萍参加国家青年赛,
再次拿下全国冠军,此刻她被国家队教练张燮林相中。
关于邓亚萍能否进国家队,国乒队的五名教练开了三次会议,
大家纠结的点依然是她个子太矮,
步伐和臂展打不开,面对国际选手太吃力,
发展空间有限,职业道路有障碍。
但张燮林最后说服了大家,
他说邓亚萍正因为个子矮,
所以她看到的所有球都是高球,
所有的球打过来对她来说都是机会。
这个将劣势转为优势的说法让邓亚萍成功进入国家队,
但依然没有教练愿意带她,她只能跟着张燮林训练。
同时国乒队的哥哥姐姐们也不把她放在眼里,
大家都叫她小个,称她为小孩儿。
邓亚萍心里憋着一股劲儿,要证明自己的实力,
入选国家队那一年,她便捧回了亚洲杯冠军。
次年16岁的她首次参加世锦赛,
她和乔红一起夺下了女双冠军,
成为最年轻的女乒世界冠军。
邓亚萍一战成名。
从此之后邓亚萍便是实力说明了一切,
只要她参加的比赛几乎没有悬念,
而且整个比赛过程酣畅淋漓,
基本上都是她掌握比赛节奏,吊打对手。
邓亚萍的球风以快、狠著称,让对手无力还击,
而且每次赢球后她都会大叫一声,响彻场馆,
身高一米五五的她,在场上如同洪水猛兽,
总之看邓亚萍的比赛非常过瘾。
从16岁开始,邓亚萍便迎来了自己的时代,
和她同期的女乒选手只恨自己生错了时代。
1991年邓亚萍参加国际乒乓球锦标赛时,
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也在现场,
对她说,如果明年你能在奥运会上夺冠,
我将亲自为你颁奖。
一年后,邓亚萍如约站在了巴塞罗那奥运会的赛场上,
她拿下了女单、女双两块金牌,萨马兰奇也如约为她颁奖。
这一画面成为经典,邓亚萍亲切得称他为老萨,
而老萨则说,一个条件并不好的女孩称霸女子乒坛,
她就是奥林匹克精神。
两人的友谊也成为一段佳话,
后来老萨还资助邓亚萍出国留学。
当年的邓亚萍几乎打遍世界无敌手,
唯一曾让她折戟的对手就是日本的小山智丽,
曾经也是我国的国乒选手何智丽。
据说当年在一次世界比赛中,女单最大的对手是韩国队,
何智丽已经杀到半决赛,并且对战自己的队友。
教练组为了保证最后的金牌,要求何智丽让球,
让对战韩国选手更有把握的队友胜出,
但何智丽没有听从教练安排,不仅赢下了队友,
还赢下了韩国对手,拿到了最终冠军。
但她的自作主张让她遭到雪藏,
最终她出走日本,成为中国队最大的劲敌。
邓亚萍唯一的败绩就是在94年亚运会上输给小山智丽。
当时张怡宁已经进入青年队,
她被选入国家队的理由就是像小山智丽,
之后邓亚萍迅速调整状态,重新杀回巅峰,
在一年后的世乒赛上狂揽女单、女双、团体三项金牌。
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
邓亚萍再次拿到女单、女双冠军,
这一年她才23岁,已经垄断乒坛八年,
媒体称这段时间是邓亚萍时代。
邓亚萍14年的职业生涯中,一共拿到了18个世界冠军。
但也是这一年,邓亚萍被萨马兰奇提名为奥委会委员,
在她开会的过程中面对所有英文资料,
还有全程英文表达,她不得不带着翻译,参与感很低。
邓亚萍早年为了转型练球,十多岁便辍学,
她连26个英文字母都分不清,
这件事刺激她想要重新入校学习。
97年,邓亚萍参加完世乒赛,
再次夺得女单、女双、团体三项冠军。
随后,她进入清华大学和剑桥大学学习英语,
这时起她便淡出了国家队。
98年邓亚萍回国备战曼谷亚运会,
这一年王楠20岁,已经成为国乒的领军选手,
于是邓亚萍放弃了机会,让亚运会成为王楠的表演,
在曼谷王楠拿下女单、女双、团体、混双四项冠军,
成为新一代的接班人,开启王楠时代。
也是这一年,邓亚萍宣布退役,她不过25岁,
今年东京奥运会夺冠的陈梦已经27岁,
邓亚萍当时还处在最黄金的年龄,但她放弃了。
退役后邓亚萍拿下了清华大学的英语学士学位,和英国诺丁汉大学的硕士学位,
08年她再次获得剑桥大学博士学位,
邓亚萍是首位获得剑桥博士的顶尖运动员。
离开球场的邓亚萍依旧是体育明星,
一举一动备受瞩目,同时也带来不少争议。
在邓亚萍参加国外的毕业典礼时,
她下跪领取学位的照片受到国内网友的抨击。
后来邓亚萍专门到微博上解释,
跪领只是校方的传统,对方并非神职人员、政府官员,
只是学校的校长。
还有网友怀疑,邓亚萍在国外出生的儿子是外籍,
对此她不得不贴出儿子的中国护照澄清。
有趣的是,邓亚萍的老公也曾经是国乒队的队员林志刚,
教练怕邓亚萍训练分心,强行棒打鸳鸯,
并让成绩稍逊色的林志刚离队。
结果林志刚离队后便被美女球迷追求,深陷其中,
邓亚萍得知后,立马分手。
两人几年后在国外相遇,没有了比赛的压力,重拾初恋的美好。
2004年,两个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33岁那年,邓亚萍在法国巴黎生下一子。
学成回国的邓亚萍继续投身体育界,
身上挂了不少职位,她表现出不俗的管理能力,
不少人期待她成为继李宁之后又一个体商明星。
但从商的邓亚萍也有翻车的时候,
她曾担任即刻搜索的总经理,
然而这个备受瞩目的项目却以失败告终,
即刻公司最终也倒闭。
据说这个项目投资20亿,当时的新闻标题都是,
隔行如隔山,邓亚萍败光20亿,
让她的口碑大打折扣。
后来邓亚萍本人以及她的同事都出面澄清,
这个项目最初注资只有五千万,并没有获得20亿投资。
如今,48岁的邓亚萍身家早已过亿,
但她依旧活跃在公众面前,用自己的影响力推广体育运动,
还出现在综艺节目中带领偶像明星开运动会,
当然时不时也会出现一些非议。
但这也正说明了,邓亚萍作为第一代大魔王,
她的冠军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是永远的明星。
虽然乒乓国团依旧称霸世界,
女乒冠军换了好多个,
孙颖莎成为到处被捏脸的新团宠,
但小个子邓亚萍依然是永远的女神。
文|Nancy
关于邓亚萍复盘乒乓球混双赛:揭秘冠军之路的每一个细节和邓亚萍复盘乒乓球混双赛的讲解到此结束,期待您的下一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