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好,本篇文章主要解析纽约取消总统初选:政治博弈下的无奈选择,同时也会补充一些关于纽约取消总统初选的学习建议。
2023年,美国政治舞台上再次掀起了一场波澜。纽约州突然宣布取消总统初选,这一决定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结果?取消初选将对美国政治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探讨。
一、纽约取消总统初选的原因
1. 疫情防控需要:由于新冠疫情的持续蔓延,纽约州面临着巨大的防控压力。为了确保选民的安全,纽约州政府决定取消总统初选。
2. 财政压力:举办总统初选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纽约州财政压力巨大,取消初选可以节省一部分开支。
3. 政治博弈:纽约州取消初选的决定,背后也存在着政治博弈的因素。一些政治势力试图通过这一举措,影响总统选举的结果。
二、纽约取消总统初选的影响
1. 选民权益受损:取消初选使得部分选民无法行使自己的投票权利,损害了他们的合法权益。
2. 政治生态失衡:取消初选可能导致政治生态失衡,加剧了美国政治的分裂。
3. 选举结果不确定性增加:取消初选可能导致选举结果不确定性增加,使得美国政治更加动荡。
三、纽约取消总统初选的反思
1. 疫情防控与选举的关系:在疫情防控背景下,如何平衡疫情防控和选举权利,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 政治博弈与公共利益:在政治博弈中,如何兼顾公共利益,避免损害选民权益,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3. 选举制度的完善:美国选举制度存在诸多弊端,取消初选只是其中之一。为了保障选民权益,美国需要进一步完善选举制度。
表格:纽约取消总统初选的影响
| 影响 | 具体表现 |
|---|---|
| 选民权益受损 | 部分选民无法行使投票权利,选举参与度降低 |
| 政治生态失衡 | 政治分裂加剧,社会矛盾加剧 |
| 选举结果不确定性增加 | 选举结果难以预测,政治动荡加剧 |
| 财政压力减轻 | 节省部分开支,减轻财政压力 |
| 疫情防控需要 | 保障选民安全,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
纽约取消总统初选,是美国政治博弈和疫情防控背景下的一次无奈选择。这一决定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同时也暴露出美国选举制度的弊端。为了保障选民权益,维护美国政治生态的稳定,美国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完善。
美国选举制度
美国总统选举实行间接选举制。首先由各州选民投票选出本州选举人(人数与本州国会议员人数相等),再由各州选举人同时在各州首府投票选举正、副总统。议员选举实行直接选举制。众议员由各州选民直接选举;参议员最初由各州议会选举,1913年生效的第17条宪法修正案规定,参议员也由各州选民直接选举。州长、议员和某些州的法官、重要行政官员都由选民选举产生。各级选举一般都由两党包办。为了保证两党的统治地位,一般实行单名选区制和多数代表制。
【选民资格】凡年满18周岁的美国公民有选举权,除北达科他州外,其他州都规定,选民必须事先办理登记手续,方能参加投票。
【候选人资格】宪法规定,凡年满25周岁、成为美国公民已7年者,均可竞选国会众议员;凡年满30周岁、成为美国公民已9年者,均可竞选国会参议员。但是候选人在参选时必须在选区居住(因此美国第一夫人希拉里为竞选纽约州参议员而临时移居纽约州)。
【候选人产生办法】候选人的产生有许多方式,如党组织推荐、政治权势人物点名、利益集团推举,不过多数情况是毛遂自荐。如属于某一政党的候选人,则必须在某一党内的预选中击败党内其他对手,方赢得该党提名。在某些一党占压倒优势的国会选区内,赢得该党提名差不多就赢得了竞选。
一般候选人通过预选的方式获得党内提名。预选制度的形成经过了一个多世纪的时间。美国在19世纪30年代形成了由政党代表大会提名候选人的制度,从那以后,大多数议员都由党内的秘密会议提名产生,而这种制度使议员人选往往由党魁所控制。1867年,宾夕法尼亚州的克劳福县首先采用直接预选的方法提名地方的公职候选人,即由两党的选民直接投票确定该政党提名的候选人。20世纪初,直接预选制度得到推广,到1917年,全国48个州中已有44个实行了某种形式的直接预选制。现在,美国所有50个州都采用直接预选的方法提名政党候选人。
【参议员选举办法】国会参议员由各州直接选举产生,每州选举出2名参议员,共100人,任期6年,每两年改选三分之一,具体做法是将参议员分为3组,1组两年后改选,1组4年后改选,1组任满6年改选。基本分配原则是保证一个州的2位议员不要在同一年任期届满。如参议员在任期内死亡或辞职,州长应组织补选,除非该州立法机构授权州长指定一位参议员继任者,继任者可一直任职到下次大选,但大选中继任者只竞选其前任余下的任期,如一位参议员任期为6年,在第3年去世,继任者继任一年后参加大选,获选者任期只有2年。现在50个州中有49个州都授权州长指定参议员继任者,只有俄勒冈州是例外,必须经过补选选出参议员继任者。
1866年以前,美国没有统一的联邦参议员选举制度,各州自行其是,大约半数州使用两院表决,即州议会两院以院为单位分别选举,直到两院各以过半数票选出同一人士为联邦参议员,这种制度的弊端是两院常常陷入僵局,以致国会开会后几个月,参议院的有些州议席还空缺。另外半数州使用“联席投票制”,即州议会两院议员一起投票,获多数票者当选。各州自行其是的选举制度给国会选举带来不少混乱。1866年7月,参议院司法委员会向全院提交报告,建议国会通过法律,统一参议员选举制度。国会两院迅速通过了有关议案。
新的参议员选举方式为:州议会两院分别投票,采用口头表决方式选举参议员,次日,两院应举行联席会议,清点两院表决结果,如果两院分别以过半数票选举同一人为联邦参议员,应即行宣布该人当选;如没有一个同时获得两院过半数者,该州议会两院应在同一会期每天中午12点,至少每日一次地举行联席投票,直至选出联邦参议员。
这种通过间接选举的办法选举联邦参议员的做法一直沿用到1913年。1913年,三分之二的州批准宪法第17条修正案,规定合众国参议员由每州人民选举,即在州议会选举参议员前先由该州选民预选,州议会的选举实质上只是对预选结果加盖公章。
目前,美国有48个州参议员选举只须一次投票,获得简单多数者就可以当选,只有佐治亚州和路易斯安那州是例外。
参议员选举投票是非强制性的。
【众议员选举办法】美国宪法将众议员的选举原则规定为:国会众议员依据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名额选出,众议员与人口的比例不得超过1∶3万(即每位众议员至少须代表3万选民),但每个州至少应有1名众议员。美国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依普查结果重新分配众议院议席。如按此比例,美国国会现在议员数将高达7000人。现在的435位议员数是按1910年第13次人口普查结果定下的。在第87届国会时曾又给阿拉斯加和夏威夷各一个名额,使众议院有437名议员,但人们普遍认为像英国平民院那样拥有650个议员的立法机构太庞大、太笨重了,不希望再增加众议员数额,因此1929年国会将众议员总数固定为435名后不再随人口增加名额。
美国宪法规定众议员所代表的选民数不得少于3万,但实践中发现这个规定范围太宽。与最高法院通过案例确定的“尽量使每一位议员与其他议员所代表的选民数相当”原则不相符。因此最高法院又通过一个案例裁决划分选区时要使各选区人口比例差额不超过3.1%。
1967年美国又通过法律取消了所有以州为单位选举众议员的办法,即如果给某一州分配了3个名额,该州必须在本州划分3个选区,每个选区选出一位议员,而不得全州选民集体投票选出3名议员,当然若该州只有一个名额的除外。现行的众议院议席分配中加利福尼亚州的议席数最多,为52席;纽约州其次,为31席;阿拉斯加等7个州各有1席;仅有14个州的议席数超过10席。
众议院除有各州选出的议员外还有从波多黎各自由邦来的属地代表(Resident Commissioner),哥伦比亚特区、美属萨摩亚、关岛、美属维尔京群岛的列席代表(delegates),这些派驻众议院的代表享有大部分众议员的权力,只是不能投票表决。
【选举的管理】联邦竞选法规定由联邦选举委员会管理有关选举事务。联邦选举委员会由6人组成,他们经总统提名,由参议院认可产生。联邦选举委员会专门执行联邦选举管理法,对违法行为提起公诉。
根据联邦竞选法规定,任何个人在同一年内,对同一竞选人的捐款不得超过1000美元,对所有候选人的捐款不得超过25000美元,对同一政治行动委员会的捐款不得超过5000美元,对同一政党的全国委员会捐款不得超过20000美元。任何政治行动委员会在一年内对同一候选人的捐款不得超过5000美元,对同一政党的全国委员会捐款不得超过15000美元,参议院的民主党、共和党两个参议员选举委员会对同一候选人的捐款不得超过17500美元。虽然法律对竞选经费进行了严格的控制,但实际中还是存在着很大的漏洞。捐赠者往往通过捐软钱(soft money)的方式回避法律的约束(美国法律对选民将钱捐赠用于支持某一政策的数额没有限制,但实际上一项政策很可能就是某一位候选人倡导的,因此捐钱支持一项政策与支持该候选人并无区别)。
每个候选人必须在选举前10天或选举后30天内向联邦选举委员会报告所收到的捐款和竞选开销,其中包括所有捐款在100美元以上的捐款人的姓名、通讯处和职业。
【选举的种类】选举分大选年选举、中期选举和补选等。大选年选举为4年一度的总统大选年的国会选举,届时,总统选举和国会选举同期举行;中期选举指两次大选年之间的第二年举行的国会选举。议员任期未满而辞职、死亡或被所属议院驱逐等形成空缺时举行的选举为补缺选举。
【议员构成】在现任参议院100席中,共和党占55席,民主党占45席。众议院435个席位中共和党占223席,民主党211席,独立候选人1席。
参议院中共有9名女议员,众议院有58名女议员。
绝大多数国会议员为男性,白人,受过良好教育,中年,中等或中上等收入家庭出身。按职业划分,出身律师的最多,在众议院占40%以上,在参议院占60%以上;其次是企业家和银行家,真正来自工会的或蓝领的议员很少。
【连选连任】美国对总统的任职规定了连选连任不得超过两届的限制,但对议员的任期未作任何限制。事实上,美国议员的连选连任率相当高,众议院有92%再度竞选的议员获得连任,参议院也有75%。在普通的大选中,众议院有50~70个席位的议员几乎不需作任何竞选努力就可当然连任。
在任者能较容易地连任成功的原因主要有:1.可利用的资源较对手多。可以在电视、广播、集会上发表演讲,让选民了解、熟悉(选民在投票时,往往会更倾向于投给自己比较了解的人);也可通过助手向选民发信,加强联系,让选民记住;更可以利用自己的职位为选区谋福利,让选民感激。2.在任者较其对手更容易获得竞选资助。
美国的总统选举制度
(一)美国的总统选举
根据美国宪法的规定,美国实行总统制,行政权属于总统。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职权集中于总统一人。总统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总统不对国会负责。总统由每四年举行一次的大选选出,任期四年,并可连任一次。
美国总统选举的过程漫长而复杂,主要包括预选、总统候选人提名、竞选运动、全国选举、选举团投票表决以及当选总统就职仪式。
预选阶段通常于大选年2月份的第3个星期二在新罕布什尔州拉开帷幕,到6月份结束。此后,美国民主、共和两大政党将分别在全国大多数州选出参加本党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在少数不举行预选的州,则由两党的州委员会或代表大会选拔代表。因新罕布什尔州率先进行预选,其选举结果对其他各州影响很大。
美国两大政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通常在7月和8月分别举行。届时,参加代表大会的各州代表将投票选出本党总统后选人,然后通过由总统候选人提名的副总统候选人,并正式选举出竞选纲领。大会往往长达数天,投票上百次。
代表大会结束后,选出的总统候选人即开始在全国展开历时数月的争取选票的竞选运动,其中包括到各州作竞选旅行、广泛会见选民、发表电视演说、进行电视辩论等。总统候选人为竞选而耗费巨资,使尽各种招数。
美国法律规定:在全国选举时,选民要在大选年的11月第二个星期二到指定地点投票,在两个总统候选人之间作出选择。全国选举还要通过选举团的投票表决。由于在一个州中获得选票最多的总统候选人便赢得该州全部选举人票,因此一般情况下选举只是例行公事。
(二)美国副总统是如何产生的
在美国政治中,副总统不担任实际工作。他的公务是担任国会参议院主席,但这主要是礼仪性的,因为他只有在参议院表决时赞成票和反对票相等情况下才投票。副总统的日常工作通常根据总统的要求而定,一般无足轻重,如代表总统参加外国领导人的葬礼活动等。
根据美国宪法,如果总统去世或失去工作能力,副总统接任总统职位。先当副总统是登上美国总统宝座的途径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有三位副总统在总统任期内接任总统职务。杜鲁门因罗斯福去世,约翰逊因肯尼迪遇剌,福特因尼克松下台而分别继任总统。此外,有几位副总统还当过总统候选人,其中包括尼克松、汉弗莱、蒙代尔和布什。
美国副总统不是由美国公众直接选出的,而是由民主党和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挑选并经两党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总统候选人在选择副总统候选人时首先要考虑此人的政治资历和条件,但主要看他在党内代表哪部分势力以便取得平衡,尽可能争取最大多数选民的支持。
但大选结果不取决于总统候选人对副总统的选择,而是取决于总统候选人。1988年美国大选期间,许多美国人认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布什的竞选伙伴奎尔太年轻、不老练、不值得考虑,而认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杜卡基斯的竞选伙伴本特森经验丰富、深孚众望。但大选结果,布什获胜当上了总统,奎尔自然也成为副总统。
副总统候选人通常是国会议员,但参议员被挑选为副总统候选人的机会较大。原因是参议员一旦当选副总统,就担任参议院主席,这可加强总统与参议院的联系。
(三)美国总统选举的预选阶段
预选即初选,是美国总统选举的第一阶段。通常从2月到6月为预选阶段。在这一阶段里主要是选举出参加各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各党的总统候选人最后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产生。
目前,美国大多数州实行直接预选的方式,通过选民投票的方式直接选出参加该党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选民也可以直接对总统竞选人表态。由于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明确表示支持哪位总统竞选人,所以投票结果就能清楚地知道各位总统竞选人的支持率。今年2月1日在新罕布什尔州举行的就是这种预选。
另一种预选形式叫“干部会议”(或称“基层会议”),由两党在一个州的各个选举点分别举行党的基层会议,由支持本党的选民当场表态支持谁当本党总统候选人,并选出出席县一级代表会议的代表。然后,县代表会议选出州代表会议的代表,州代表会议选出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最终由全国代表大会决定本党的总统候选人。1月24日在艾奥瓦州举行的就是这种预选。
艾奥瓦是全国第一个召开党的代表会议的州,新罕布什尔是第一个举行直接预选的州。两州的预选起着“风向标”和“晴雨表”的作用,选举结果将影响以后其他各州的预选,因此,对候选人的成败至关重要。
每个州的预选活动,不管是采取预选还是预选会议的形式,一般都只允许明确表示自己是民主党人或共和党人的选民参加,不明确自己党派立场的选民不能参加。即使是前一部分选民,实际上也只有一小部分参加。
(四)美国总统届、任、位的区分
美国大选常常涉及到美国总统的“届”、“任”和“位”这三个含义不同的概念。
关于“届”,美国宪法规定,总统选举4年一次,总统任满4年为一届。如果总统在任期内因故未能满任,另由他人接任,这两位总统为同一届总统。
关于“任”,是指担任总统职位的次数。一人担任几届总统职务,仍为一任。但一人在不连续的几届总统选举中先后几次当选,当选几次就算几任。
关于“位”,指担任过总统的实际人数。美国从开始选举总统至今,不论是连选连任,还是先后几次当选,不重复计算,有几位算几位。
如此计算下来,比尔·克林顿为第52届、第42任和第41位美国总统。
美国总统选举制度简介
美国总统大选是一段漫长的历程,必须历经政党初选、提名、竞选活动、全民投票、选举人团投票等阶段,才能顺利入主白宫。
根据美国宪法规定,美国采总统制,行政权属于总统。总统大选每四年进行一次,并可连任一次。总统兼任三军统帅,同时不需向国会负责。
●总统候选人资格
依据美国宪法,竞选总统的候选人必须符合:在美国本土出生、至少年满三十五岁、在美国至少已居住十四年以上的条件。
●选举制度
一、政党初选
大选年的二月至六月间,各政党在各州进行政党初选,产生出席全国代表大会的政党代表。
选举方式有二,一为「直接初选」,透过选民投票方式直接产生党代表。第二种为「党团会议」,由基层(如郡)而上的各级会议推选各级代表,最后在州代表会议中推选出席全国代表大会的政党代表。
目前多数州采取直接初选方式,其中新罕布夏州为最早进行直接初选的一州。爱阿华州则是全美第一个进行党团会议的州。此两州的初选结果,将会影响其后各州的选举结果,被视为大选风向球。
二、政党全国代表大会/政党提名
两党通常在七、八月份各自举行全国代表大会,由各州选出参加全国代表大会的党代表,将在此推选本党的总统、副总统候选人,听取各委员会报告,同时制定党纲。
在五、六月间,全国代表大会的大部份成员已经产生,各总统候选人拥有多少代表支持也已明朗化,谁将赢得政党最后提名大致上已经底定。因此,全国代表大会实际上只是认可总统、副总统候选人提名的最后一道程序而已。
总统候选人的提名,通常在大会的第三天或第四天进行。
三、竞选造势
九月至十一月间,各政党推出的总统、副总统候选人,随即展开全美的竞选造势活动,上山下海和选民会面,同时也有在电视上发表演说,进行电视辩论等等,竞选造势期间长达八至九周,耗费相当可观。
四、投票
总统大选的投票分为两个进程,一为全民投票,二为选举人团投票。
全民投票:大选年十一月份第一周之后的第一个星期二,明定为投票日。这一天的全民投票,实际上并非选举总统,而是选举出代表选民的「选举人团」。选举人团将在稍后的投票中选出总统,因此可以说,美国总统选举并非直接选举,而是间接选举。
选举人团投票:大选年十二月第二个星期三之后的第一个星期一,选举人团成员将在各州首府分别投票,选举总统和副总统。正式的选举结果,其实在全民投票当天即已确定,因此选举人团的投票只是一种形式,并不具实质意义。
五、当选/宣誓就职
各州总统选举的投票结果,将在选举后隔年的一月六日美东时间下午一时,由参议院主席在参众两院联席会议上公布。总统、副总统当选人,将于同年一月二十日中午宣誓就职。
●选举人团制度
全美各州选举人(Electors)的组合,被称为「选举人团」(Electoral College)。依据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并非由国会或选民选举,而是由选民推派的选举人选举。
各州的选举人名额,和该州在国会参、众两院的议员总数相同。联邦政府所在的哥伦比亚特区,没有国会代表,一九六一年的宪法修正案中给予该区三个选举人名额。所以,相当于一百名参议员(每州两名)的选举人,加上等同四百三十五名众议员的人数,连同三名哥伦比亚特区选举人,就可得出五百三十八张的选举人票总数。
总统候选人获得的选举人票数如达到两百七十票,即超过全国选举人的一半,即可宣布当选。
●选举人计票制度
目前除了缅因州和内布拉斯加州,其余四十八州均采取「胜者全拿」(winner-take-all)的选举制度。如果某一政党候选人在该州获得的票数高于对手,即可获得该州所有的选举人票。此制度的正式名称为「General ticket system」。
缅因州和内布拉斯加州采取「区域计票制」(District system),在各选区获得单纯多数选票的候选人,即获得该选区的一张选举人票,在全州获得多数选票者,可再拿下两张(代表两名参议员)的选举人票。
胜者全拿制度,通常在大州投票结果公布之后,将扩大领先者差距或急速缩小落后差距。区域计票制为十九世纪多数州采取的计票制,强调兼具「地域」与「全州」的公平性。
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Jr.,人称老罗斯福,昵称泰迪(Teddy) 1858年10月27日—1919年1月6日),美国军事家、政治家,第26任总统(1901-1909)。曾任海军副部长,1900年当选副总统。1901年总统威廉·麦金莱(William McKinley)被无政府主义者刺杀身亡,他继任成为美国总统,时年42岁,是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在任总统。他的独特个性和改革主义政策,使他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在他的总统任期内,对国内的主要贡献是建立资源保护政策,保护了森林、矿产、石油等资源;建立公平交易法案,推动劳资和解。对外奉行门罗主义,实行扩张政策,建设强大军队,干涉美洲事务。西奥多·罗斯福发动“进步主义”运动。他们主张用联邦政府的权力对现行秩序加以改革,使美国社会重新走向和谐。他们把反垄断作为改革的主要内容。西奥多·罗斯福的改革理念是调整财产与公共福利的关系,重新把公共福利置于个人财产,即发展之上。在他看来,这是重建社会和谐的主旨。西奥多·罗斯福说,“我们正面临着财产对人类福利的新看法……有人错误地认为,一切人权同利润相比都是次要的。现在,这样的人必须给那些维护人类福利的人民让步了。每个人拥有的财产都要服从社会的整体权利,按公共福利的要求来规定使用到什么程度。”在这一理念指导下,西奥多·罗斯福开始反垄断斗争,他把矛头指向摩根的铁路控股公司———北方证券公司,对它提出起诉。他又强迫一个煤矿接受政府对罢工的调解,这是联邦政府第一次支持有组织的罢工。西奥多·罗斯福的这些行动得到了人民的称道,他因此获得了“托拉斯爆破手”的美名。但他也遭到了保守派的攻击,1896年总统的制造者、政治老板马克·汉纳大骂这个“该死的牛仔”。华尔街因他的“堕落”而“目瞪口呆”。西奥多·罗斯福的改革引起了共和党的分裂,保守派坚决反对他的改革,他本人则退出共和党另组进步党参加总统大选。他因成功地调停了日俄战争而获得1906年的诺贝尔和平奖,他是第一个获得此奖项的美国人。在调停过程中,他敏锐地察觉新崛起的日本对美国构成的潜在威胁,认识到巴拿马运河对美国不仅具有经济价值,而且能够使美国海军舰队在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的调动更加快捷,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意义。因此,他在任内竭力推动巴拿马运河工程,并且视其为自己最伟大的成就。他卸任后的1912年,他与共和党意见有分歧,于是脱离共和党,代表进步党参选总统,试图东山再起,但败于美国民主党的候选人伍德罗·威尔逊,从此退出政坛。他的第五个侄儿富兰克林·罗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日后也当选为美国总统。著作有《给孩子们的信》、《在西部的胜利》、《1812年战争中的海战》等。
[编辑本段]一、童年
1858年10月28日,西奥多·罗斯福出生在纽约市,他是老西奥多·罗斯福与马撒(米蒂)布洛克的第二个孩子,有兄妹四人。父亲是银行家。罗斯福家族自17世纪便居住于此,美国革命后,进入商人阶层。18世纪,从进出口贸易中积累了财富。西奥多·罗斯福年幼多病,患有哮喘。尽管体弱,他喜欢户外活动,对动物学尤其感兴趣。为了不受其他孩子的欺负,他的父亲迫使他进行身体训练,并且学习拳击。
[编辑本段]二、青年
罗斯福的学业方面,历史、生物、德语和法语是其强项,而数学、拉丁语和希腊语则表现不佳。1876年,罗斯福进入哈佛大学。1878年他的父亲去世,他在各个方面也更为努力。罗斯福在科学、哲学和修辞学成绩良好。他对生物学兴趣浓厚,并且小有成就。罗斯福养成了大量阅读习惯,记忆力惊人,并且非常健谈。在哈佛,他是个俱乐部活跃份子,热衷于各类体育活动。毕业时,体检医生告诉他,应该找个坐办公室的工作,因为他的心脏有问题。但他无视医生的警告,仍然喜欢剧烈运动。1880年,罗斯福从哈佛毕业,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1881年,他出版了第一部正式著作《1812年战争中的海战》,这本书成为美国海军学院必修课材料。1881年他得到进入纽约州下议院的机会,于是他从法学院退学,开始公务生涯。在纽约州下议院,罗斯福是共和党活跃人物。1884年他参加了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 1880年,罗斯福与银行家的女儿爱丽丝·李(Alice Hathaway Lee)结婚。4年后,爱丽丝生下一个女婴,但不幸于产后两天去世;同日,罗斯福的母亲也去世了。从此他不再提起第一个妻子。他将女儿委托给大姐抚养,自己跑到达科他过起了放牧生活。这段经历给其父女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在北达科他的牧场,罗斯福学会了骑马等牛仔技能。闲暇时他参加拳击赛。有一段时间,他担任了代理警长,追捕盗窃犯。1886到1887严寒的冬季灭绝了牧场的牲口,于是他被迫返回东部。1886年,罗斯福作为共和党候选人竞选纽约市长,得票数名列第三,远远逊于对手。此次选举后,他去了伦敦,与青梅竹马的恋人伊狄斯·卡柔结婚,生有四子一女。在欧洲度蜜月期间,罗斯福攀登了勃朗峰,他领导的探险队是历史上第三个登顶团队,这一成绩使他被英国皇家学会吸收为成员。 1880年代,罗斯福作为历史学家成就辉煌。他的著作《1812年战争中的海战》成为两代人的教科书。关于西部开发史的四卷大部头著作《The Winning of the West》也是其代表作,对史学史有重要影响。他为主流杂志撰稿,收入颇丰,也使他作为知识分子而闻名海内。后来,罗斯福当选为美国历史学会主席。
[编辑本段]三、公务生涯
1888年总统大选时,罗斯福在中西部为本杰明·哈里森助选。哈里森当选总统后,任命罗斯福到美国公共服务局就职。1892年大选中哈里森落败,虽然罗斯福是前总统的支持者,当选总统格罗弗·克利夫兰仍然将其留任。 1895年,罗斯福出任纽约市警察总局长。他任该职务两年,对警察局的运作施行了激烈变革。当年的纽约警界非常腐败,罗斯福采取了大刀阔斧的措施:定期巡查消防设施;对警员进行年度体能检测;新警员招聘严格依据体能和智力标准而非政治关系;招收少数民族和妇女警员;关闭导致腐败的、警方运营的商业设施;在所有的分局安装电话等等。罗斯福自幼对海军和海战史十分着迷,他的两个舅父都曾在南北战争时期服役于邦联海军。罗斯福于1880年结识了美国海军上校马汉,后者于1890年出版的《海权对1660-1783年历史的影响》研究了制海权与大国兴衰的关联,海权至上的思想深刻影响了当时的各国领导人,也强化了罗斯福的信念,只有急剧扩张海军力量才能与欧洲列强平起平坐。1897年威廉·麦金莱总统任命他为海军部副部长。海军部长约翰·隆(John Long)长期称病、不理政事,麦金莱对海军也不感兴趣,以至罗斯福大权独揽。他致力于海军现代化,并且大力推进美国的造舰能力。他的工作为未来的美西战争做了出色的战略准备。 1898年2月15日,美国海军缅因号战舰在哈瓦那港被击沉,罗斯福认为将西班牙势力驱逐出古巴和菲律宾的天赐良机到来了,虽然麦金莱并无此雄心。这一事件发生后的第十天是星期五下午,约翰·隆因故临时不在办公室,罗斯福越俎代庖,向海军加勒比海舰队司令和停泊于香港的舰队发出战备命令。隆部长事后对此越权行为也无意追究。4月25日美国国会向西班牙宣战,美西战争爆发,美国海军的两支主力舰队早已整装待发,罗斯福大显身手的时刻到来了。美国海军在马尼拉湾和古巴圣地亚哥取得决定性胜利,彻底摧毁了西班牙远洋舰队,从此西班牙沦落为列强中的小角色。罗斯福不满足于在后方观战,他辞去海军部的文职工作,组建了一个包括西部牛仔老朋友和东部常青藤老校友的兵团,号称美国第一志愿骑兵旅,佩中校军衔,后晋升为上校。虽然号称是骑兵,罗斯福是该部队唯一有马可骑的人。在1897年古巴境内的两场战斗中,该旅战绩显赫。2001年,国会追授他荣誉勋章。从古巴归来后,罗斯福再度进入纽约政界,1898年当选为州长。1900年大选,共和党推举他做麦金莱的副总统候选人。麦金莱赢得了大选,罗斯福也跟着进了白宫。不过,副总统这个闲差对于罗斯福这样的人而言,显然非常无聊。这段时期,他给人留下印象的行动是,在一次演讲中说出能表达其行事作风的名言:“温言在口,大棒在手。”
[编辑本段]四、总统任内
1901年9月6日,麦金莱总统被无政府主义者刺杀,9月14日不治身亡。罗斯福补位登上总统宝座,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他是唯一没有指着《圣经》宣誓就职的美国总统。他在第一任期保留了前总统的内阁和基本施政方针,1904年连任后,他的政治倾向开始偏左。1、调解煤矿罢工 1902年,美国矿工联合会发动煤矿工人大罢工,威胁城市取暖燃料供应,引发了一场举国危机。罗斯福召集矿主和劳工领袖在白宫开会,达成妥协,将工作时间从每天10小时缩短到9小时,并且让工人得到10%的加薪,结束了持续163天的罢工。2、公平交易 1901年,在罗斯福的第一个对国会演说中,他要求国会立法,对托拉斯的经营活动给予合理的限制。国会未采取行动,但是罗斯福却发起44个针对大企业的法律诉讼,因此人送外号“托拉斯驯兽师”。 1904年总统大选时,罗斯福在共和党内的主要对手病逝,遂使他轻而易举获得党内提名,并赢得大选。3、产业规范化 20世纪初,铁路被视为强大的力量。罗斯福认为政府应加强对铁路运输和垮州贸易的监管和规范,使国会于1906年通过了《赫本法案》,授权州际贸易委员会设置铁路运费上限,同时也禁止铁路公司为关系公司免费运输货物。当时无人预料到未来蓬勃的汽车运输业对铁路的挑战,该法案对消费者和商业企业提供了一定程度的保护。同年,他还促使国会通过《食品和药物纯净法案》和《肉类产品监督法案》,对养畜和肉类加工企业进行稽查和实施强制卫生标准。国会修正了该法案,以免小型屠宰场的不合卫生标准的产品损害出口和国内市场。4、环境保护罗斯福是第一位对环境保护有长远考量的总统,在猎人和渔民阶层获得了广泛支持。1904年3月14日,他在佛罗里达设立了第一个国家鸟类保护区,也是野生动物庇护系统的雏形。1905年,他敦促国会成立美国林业服务局,管理国有森林和土地。罗斯福设立的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面积比其所有前任所设总和还多,共1亿9千4百万英亩,举世闻名的大峡谷国家公园就是其中之一。他常给《户外生活》(Outdoor life)杂志撰稿,昭示自然保护理念和报告国家公园进展。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我们的发展与永久性财富的资源保护有密切的关系。”他并非极端环保主义者,认为自然资源应有效地使用,避免浪费。1906年,罗斯福在白宫召集全国州长会议,讨论对于水、森林和其他自然资源的有效规划、分析和使用问题。5、外交政策罗斯福政府的外交非常活跃。在古巴、波多黎各、菲律宾和巴拿马运河区,他动用军队的医疗部门,建立了公共卫生系统。他通过军队在当地建设基础设施。罗斯福急剧扩张了美国海军的规模。1902年委内瑞拉政府出现财政问题,拒绝支付外债,欧洲国家出动海军封锁其海港,委内瑞拉危机爆发。美国政府奉行门罗主义,警告欧洲列国不得干涉西半球事务,罗斯福命令美国海军前往委内瑞拉海域巡逻。罗斯福在1904年推出更加咄咄逼人的“罗斯福政策”:为了避免第三方在拉丁美洲采取行动,美国必须自行维持西半球的秩序,如果出现行为不轨的国家,美国有权进行军事干预。 1905年日俄战争开始,日本陆海军以弱胜强。虽然罗斯福对沙俄在远东的野心感到不安,对日本军队的战斗力极为欣赏,但是他也不愿意让日本在远东独大。罗斯福召集两国代表在新罕布什尔州普兹茅斯港进行和谈。他对调停人的角色非常着迷,连哄带吓,最终使两国签署了普兹茅斯条约。罗斯福因此赢得巨大的国际声誉,并且获得1906年度诺贝尔和平奖。后来,他又仲裁了德国与法国在摩洛哥的势力划分。一些历史学家认为,罗斯福的这两个行动从某种程度上避免了世界大战。①巴拿马运河罗斯福在外交上最显赫的成就是开凿巴拿马运河,将纽约与旧金山之间的水路航程缩短了8000英里(约1万4千公里)。当时,巴拿马是隶属于哥伦比亚的一个省。哥伦比亚与尼加拉瓜竞争运河选址。1902年,哥伦比亚与美国政府谈妥了一个条约,由美国出钱从法国购买巴拿马运河工程的设备,1881年法国在巴拿马有过失败的尝试。条约签字后,在哥伦比亚参议院批准的手续中出了麻烦。哥伦比亚参议院的要价比条约高出一千万美元。美国政府拒绝就价格重新谈判,哥伦比亚政客于是提出新建议,将条约中第三方的法国公司踢开,结馀的款项付给哥伦比亚。哥伦比亚参议院在谈判中意图诡诈,罗斯福对于欺骗法国公司的做法感到厌恶。 1903年,罗斯福做出最后决定,出于对巴拿马运河利益的考虑,支持巴拿马独立。独立战争仅持续了几个小时,哥伦比亚士兵每人接受了50美元的贿赂,便放下武器。1903年11月3日,巴拿马共和国诞生,启用美国事先起草的宪法。不久,美国与巴拿马缔约,以一千万美元的代价拥有巴拿马运河的开发和使用权。1904年运河工程开工,1914年竣工。②远洋舰队与远东政策在罗斯福第二任期的尾声,他派遣了一个由16条最先进的战舰组成的舰队环绕地球,航程始于1907年12月16日,止于1909年2月22日。罗斯福向世界展示美国海军有能力登上世界舞台。这个航程对于日益紧张的日美关系发挥了微妙的影响。日本帝国海军在日俄战争中击败了沙皇的舰队后,美国海军在太平洋地区的力量显得薄弱。罗斯福巧妙地宣示了美国海军在这一地区的控制权。罗斯福的海军战略为美国在列强面前赢得了尊重。 1907年12月3日,罗斯福在年度谘文中,要求国会授权减免和取消庚子赔款中超出实际损失部分,将多余部分用于资助中国的教育和学生留美费用。1908年,美国向中国退回半数庚子赔款。其中的一部分用于开办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即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大学立校后,将一个体育馆命名为罗斯福纪念体育馆。6、白宫岁月罗斯福进入白宫后仍本色不改。他喜欢带着朋友甚至内阁官员进行野外徒步,在白宫里拳击,跟孩子打闹,高声朗读等等。1908年的一次拳击练习使其左眼永久失明。他精力充沛,对许多事务有狂热的兴趣,以至某国大使无奈地说,“记住,总统就像六岁小儿。”罗斯福曾试图推动英语拼写改革方案,在政府公文里强行推动新拼音,并给政府印刷机构下令采用新文字。甚至总统关于巴拿马运河事务的公文都用了新拼音。《纽约世界报》(New York World)用新拼音写的感恩节公告:When nerly three centuries ago, the first settlers kam to the kuntry which has bekom this great republik, tha confronted not only hardship and privashun, but terible risk of thar lives...The kustum has now bekum nashnul and hallowed by immemorial usaj.这一改革给公众带来很大困扰,最后他被迫收回成命。这一举动为大众提供了不少幽默话题。罗斯福的女儿爱丽丝(Alice Roosevelt Longworth)是一位个性鲜明、颇受非议的人物。朋友们有时劝他管束自己的女儿,他却说:“我可以当美国总统,也可以管好爱丽丝,但实在无法同时做两件事。”有其父必有其女,爱丽丝刻薄地形容她老爹爱出风头,“恨不得在每一场婚礼上作新娘,每一场葬礼上作尸首”。7、开创的先例罗斯福在总统任内开创了诸多先例。1901年首次邀请一位黑人(Booker T. Washington)在白宫共进晚餐;Oscar S. Straus成为第一个被任命为内阁部长的犹太人;麦金莱遇刺后,罗斯福成为第一位接受特勤部门全天候保护的总统;他是第一位在总统官方肖像上打领带的,自此成为美国总统肖像的着装惯例;他是第一个从副总统继位总统,并于下次大选中获胜连任者。1906年,罗斯福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美国人。同年,他视察巴拿马运河区,开创现任总统出国访问的先例。8、联邦的新成员州在罗斯福任内,俄克拉何马州加入了联邦。俄克拉何马包括的印地安保留地曾经试图以Sequoyah州的名义单独加盟。1906年国会通过的法案裁定俄克拉何马及印地安领地作为一个州加入联邦。同时,裁定亚利桑那和新墨西哥作为一个州加盟。但是这部分议案被这两州的人民拒绝。
[编辑本段]五、卸任之后
1、非洲旅行完成第二个总统任期后不久,罗斯福于1909年3月前往非洲探险。这次的旅程由史密森尼学会和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提供赞助,引起世界媒体的关注。随行团队中有许多来自史密森尼学会的科学家,他们捕获了11397种动物,小到昆虫,大到河马和大象。其中512次属于狩猎,262种动物被食用。他们甚至捕捉了珍贵的白犀。大量动物被制成标本后运往华盛顿。标本的数量巨大,光是装货就用了一年时间。罗斯福自嘲道:“国家博物馆、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和类似的动物研究机构之存在性可以被谴责的话,我才可受谴责。”他对这次科学考察非常兴奋,撰写了详细的日志。2、与共和党分庭抗礼 1908年,罗斯福认为国防部长威廉·塔夫脱是自己进步主义思想的衣钵传人,极力推举塔夫脱做总统候选人。然而,塔夫脱有自己的一套进步主义,认为应当由法官而非行政官员或政客来判断是非公正,换而言之,侧重法治。塔夫脱不是手腕巧妙灵活的政客,也不似罗斯福那般精力充沛、个性喜人,更没有罗斯福的大众支持层面和紧紧追随的死党。当罗斯福认识到,降低进口关税可能造成共和党内部关系紧张,使制造业与零售商和消费者的利益尖锐对立,他就闭口不提这个话题。而塔夫脱无视关税变革的风险,一面鼓励改革者降税,另一面与保守派领袖进行交易,使关税的总体水平仍旧居高不下。总之,在各方之间和稀泥。在共和党内部危机四伏之际,罗斯福前往非洲和欧洲旅行,让塔夫脱自己拿主意。塔夫脱与罗斯福的行事风格迥异,从来不在口头上得罪大商人。不过他主张在法律体系内解决问题,因而发起了90起针对大企业的反托拉斯诉讼,当时最大的企业美国钢铁公司也在被告之列,而该公司的兼并案得到过罗斯福的批准。结果,塔夫脱把所有人都得罪了:反托拉斯的改革者不喜欢他的保守言论;大企业家怨恨他的法律行动;罗斯福恼怒他使自己颜面扫地。罗斯福从欧洲返回后,出乎意料地对联邦法院大加讨伐,令塔夫脱甚为恼火。罗斯福不但声讨大企业,对联邦法官也不放过,而这些法官大多数是麦金莱、罗斯福和塔夫脱任命的。1910年的国会中期选举后,民主党控制了国会,使塔夫脱在1912年的连任选情危危乎怠矣。3、另起炉灶,1912年大选 1911年底,罗斯福最终与塔夫脱决裂,自行宣布角逐共和党总统候选人。但是他动手略迟,塔夫脱已经取得党内大佬们的支持。然而在12个州的党内初选中,罗斯福赢得了9个,表明他在普通选民中仍然颇受欢迎。不过,当时的初选不如现在这般重要。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在芝加哥召开之际,罗斯福发现自己无法直截了当地取得总统候选人资格,于是呼吁自己的支持者离开会场,另起炉灶,成立进步党,并且按照总统和州级竞选的需要建立永久组织结构。该党外号“公鹿党”,因为罗斯福号称自己“像公鹿一样顽强”。他在代表大会上大呼:“这是世界末日的哈米吉多顿,我们为主而战!”他那十字军式的豪言壮语令与会代表大为振奋。这个党的竞选平台是加强政府干预,保护人民免受利益集团的压迫。 1912年10月24日,在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的一次促选活动中,理发店老板 John Schrank向罗斯福行刺。子弹击中演说稿和眼镜框后进入他的胸腔。罗斯福拒绝入院治疗,坚持完成了90分钟的强力演说。他对听众说:“不知你们听说过没有,刚才我挨了一枪,但是这不够杀死一头公鹿。”医生诊治的结果是,枪伤严重,但是取出子弹会导致更大的危险。罗斯福的身体终生都携带这个弹头。在当年的总统大选中,罗斯福赢得27%的普通选票,塔夫脱23%,民主党人伍德罗·威尔逊以42%的得票率当选。他带领大批进步主义者脱离了共和党,使之元气大伤,用了一代人才渐渐恢复。4、南美探险 1913年罗斯福到亚马孙河热带雨林地区探险,并将此次探险的经历写成了一本畅销书《Through the Brazilian Wilderness(穿越巴西野林)》。这次探险的资助机构是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罗斯福答应提供新发现动物的标本。抵达南美后,探险队增加了一个更具进取心的目标:探索困惑河(Rio da Duvida)的源头。这条河后来被命名为罗斯福河,以纪念他的壮举。探险团队共有16位成员,包括罗斯福的一个儿子,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派遣的人员,巴西军队的一个中尉,医生等。在顺着河流探险途中,罗斯福腿受轻伤,因此感染了疟疾,并且持续发烧。在配给食物有限的情况下,他担心自己拖累整个探险的日程,要求独自留下。但是他的儿子坚持带他前行,队医也对他悉心照料,终于把他从死亡的边缘救回。这场疾病使他的体重减少了约20公斤。返回纽约后,罗斯福给朋友的信中写道:这场大病至少让他减寿10年。在余生中,他经常因为疟疾和腿伤未愈而住院治疗。身体基本康复后,罗斯福前往华盛顿特区为此次河流探源答辩,因为有专业人士怀疑考察结果。他的学术报告平息了争议,罗斯福河的命名得到了国际认可后,他便胜利返乡。
[编辑本段]六、第一次世界大战
罗斯福强烈批评威尔逊的外交政策,认为美国政府过于软弱。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罗斯福竭力支持英法联盟,认为他们是在捍卫人类文明。他主张对德国采取严厉措施,报复其潜艇袭击。当时德裔和爱尔兰裔美国人主张保持中立。罗斯福对此强烈谴责,指责这些人不爱国,将德国和爱尔兰的利益置于美国利益之上。1917年美国参战后,罗斯福自告奋勇组织一个志愿步兵营,但被威尔逊回绝。罗斯福对威尔逊的批评使共和党于1918年重新夺回国会的控制权。罗斯福在选民中仍有很高的号召力,使他萌生角逐1920年总统大选之念。然而自1918年,疟疾使他的健康每况愈下。同年,他的小儿子昆腾参加空军赴法国作战,战机被击落后阵亡。昆腾是罗斯福的幼子,并且在精神气质上最像父亲。丧子之痛使罗斯福的身体再未完全康复。
[编辑本段]七、晚年
尽管晚年疾病缠身,罗斯福仍保持乐观的生活方式。他是童子军活动积极推动者。美国童子军总会授予他“首席童子军公民”称号,他也是唯一获此头衔者。 1919年1月6日,罗斯福在自己的居所内平静地离世,享年60岁。收到他去世的消息后,他的儿子亚齐给亲友们发电报说:“老狮子去世了。”
[编辑本段]八、遗产
美西战争期间,由于罗斯福在古巴的圣胡安山战斗中表现英勇,他的上级指挥官建议授予他荣誉勋章,但该指挥官后来又向陆军部发电报,投诉罗斯福从古巴撤军时行动迟缓,又使这枚勋章成为泡影。1990年代,罗斯福的支持者们对国家档案馆和美国陆军的相关记录提出复议。2001年1月16日,克林顿总统追授罗斯福荣誉勋章。罗斯福的小儿子小西奥多·罗斯福中将由于1944年的诺曼底登陆战役中的英雄表现也获得荣誉勋章。罗斯福父子均获此项荣誉,在美国历史上这样的家庭仅有两个。 1927年,罗斯福与乔治·华盛顿、托马斯·杰弗逊、亚伯拉罕·林肯并列雕刻在拉什莫尔山的美国总统纪念公园。美国海军用罗斯福的名字命名了两艘舰艇:罗斯福号潜艇于1961至1982年服役;罗斯福号航空母舰自1986年起在大西洋舰队服役。
[编辑本段]九、民间流行文化
1902年,在密西西比,西奥多·罗斯福拒绝杀害一头小型黑熊,获得相当的好评。玩具制造商藉此推出了与西奥多·罗斯福绰号同名的绒毛玩偶“泰迪熊”(Teddy Roosevelt),从此“泰迪熊”声名大噪。西奥多·罗斯福童年时的绰号是“Teedie”(不是“Teddie”);而他的成年时的绰号是“Teddy”,(西奥多·罗斯福并不喜欢“Teddy”,他较喜欢“T.R.”)此后在政治卡通中,就常常用熊来代指西奥多·罗斯福。
本次内容就到这里,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对纽约取消总统初选:政治博弈下的无奈选择有更清晰的认知,同时欢迎探讨纽约取消总统初选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