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龙:他赢不了我——介绍乒乓球世界冠军的自信之源

发布时间:2025-09-30 14:55:49

大家好,如果您对马龙:他赢不了我——揭秘乒乓球世界冠军的自信之源还不太熟悉,没关系!今天的内容将详细为您讲解,同时包括马龙:他赢不了我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到您!

在乒乓球的世界里,马龙的名字犹如一座不朽的丰碑,他不仅是中国乒乓球的骄傲,更是全球乒坛的传奇。提起马龙,人们总会想起他那坚毅的眼神、精湛的技艺和永不言败的精神。是什么让他始终保持着如此强大的自信,让对手们在他面前都显得束手无策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揭秘马龙:他赢不了我背后的故事。

一、从小痴迷,奠定基础

马龙出生于一个乒乓球世家,父亲马文革曾是辽宁省乒乓球运动员。从小,马龙就跟随父亲学习乒乓球,对这项运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每天都会在父亲的指导下刻苦训练,不断磨练自己的技艺。

时间段训练内容备注
5-10岁基础训练熟悉球拍、握拍姿势、基本步法
10-15岁技术提升学习发球、推挡、搓球、拉球等技术
15-20岁系统训练参加国内外比赛,积累比赛经验

在多年的训练中,马龙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打球风格。他的发球速度快、落点准确,推挡力量大、角度多变,拉球弧线高、旋转强。这些特点使得他在比赛中总能给对手带来巨大的压力。

二、自信源于实力,实力源于努力

马龙的自信并非无中生有,而是源于他多年来的努力和积累。在乒乓球这项运动中,实力是自信的基石。而马龙,正是凭借着过硬的实力,在比赛中屡次击败强敌,赢得了无数荣誉。

年份获得荣誉
2009年世青赛男单冠军
2011年世界杯男单冠军
2012年伦敦奥运会男单亚军、团体冠军
2013年世界杯男单冠军、世乒赛男单冠军
2016年里约奥运会男单冠军、团体冠军
2017年世乒赛男单冠军、世界杯男单冠军
2019年世乒赛男单冠军、世界杯男单冠军

在这些荣誉的背后,是马龙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他始终坚持训练,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正是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让他成为了乒乓球世界冠军。

三、心态决定成败,马龙的心态秘诀

除了实力,心态也是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因素。在比赛中,马龙总能保持冷静、自信的心态,这也是他屡次战胜强敌的重要原因。

马龙是如何保持这种心态的呢?

1. 目标明确:马龙在比赛前会为自己设定明确的目标,这样就能在比赛中集中精力,全力以赴。

2. 心态调整:在比赛中,马龙会通过深呼吸、自我暗示等方式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冷静。

3. 积极应对:面对挫折和困难,马龙总能积极应对,把失败当作成长的垫脚石。

四、传承精神,马龙的影响力

马龙的自信和拼搏精神,不仅激励着他自己,也感染着无数乒乓球爱好者。他成为了中国乒乓球的代表人物,传承着“永不放弃”的精神。

马龙:他赢不了我,这句话不仅是对他实力的肯定,更是对他精神的赞扬。在今后的比赛中,相信马龙会继续用他的实力和拼搏精神,书写更多的辉煌篇章。而他的故事,也将激励着更多的年轻人,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勇往直前。

马龙说乒乓球跟祖国融入了我骨子里,你如何看待他说的这句话

奥运会乒乓球大满贯冠军马龙亮相节目《与世界说》,在演讲中他深情表示,乒乓球跟祖国早就融入自己的骨子里,而在互动环节中,当被问道谁是最伟大对手,马龙的答案是瓦尔德内尔,在马龙看来,老瓦给乒乓球运动带来艺术感。

马龙在演讲的最开始讲述了自己的乒乓球情结,以及有一场比赛激励自己埋下梦想,“我印象最深的是1995年世乒赛,当时自己已经开始学习打乒乓球了,在男团决赛里中国对瑞典,在这之前中国男队一直处于低谷期,国乒在1989年和1993年两届决赛里都输给瑞典队,1991年连四强都没有打进去。我从小就是一个不太露表情的人,但随着比赛进行双方比分一直胶着,看着赛场上中国队员,虽然有时会落后,却依然没有放弃的样子,我瞬间觉得我也要给中国队加油,一股子热血就这么涌上来,最终中国队赢了,时隔六年又夺得冠军,那场比赛也是中国队翻身仗”,是一个重要的转折,中国乒乓球队从此以后所向披靡。对我的意义,就是种下一颗种子,希望有一天我也能代表中国出战赢得冠军,在这之后我拼命地训练,参加各种大小比赛,终于在我15岁的时候入选了国家队。”

“进入国家队以后教练是世界冠军,师兄是世界冠军、队友是世界冠军、师弟也必然是世界冠军,在这种情况下,队里的每个人都拼尽全力为了那一个冠军,18岁我随国家队出征,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团体赛获得自己的第一个世界冠军,年轻、天赋极佳,这是外界当时对我的评价,但我知道这还远远不够。在中国乒乓球是国球,作为国乒队员只能拿第一,拿第二都算输,所以每个人都承受巨大的压力。在国乒队内,只有拿了大赛的单项冠军才可以被认可,所以我需要世锦赛单打冠军、奥运冠军来证明自己。”

虽然马龙现在是大满贯冠军,被誉为“六边形战士”,但他的成功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从2007年19岁的我第一次出征参加世乒赛单打,但我止步了16强,从2009年开始,之后的2011年、2013年我都稳稳当当地进入四强,但也都在最后一刻被挡在了决赛之外。按照当时刘国梁教练的说法,我已经三次埋葬了自己,世乒赛无缘决赛,好像也成我梦魇。下一次世乒赛是2015年,我27岁,刘国梁教练27岁的时候已经拿了大满贯,满身荣誉正式退役,而我三大赛只在2016年拿了一个世界杯的冠军。”

“然而在2014年世界杯上,我又输了。那次之后,我怀疑自己到了顶点,甚至想到了退役,但就算我心里崩溃,却还是坚持,日复一日的训练,我不想就这么认输,你们相信吗?当你身处深渊、退无可退的时候眼前就只剩向上的一条路。”马龙的不放弃也换来梦想照进现实,“2015年世乒赛我一路打到了半决赛,又是半决赛,赛前我积极备战,教练也给我做了心理建设,他对我说,唯一能战胜你的就是你自己,还好这一次我赢了,一直赢到了决赛,一直赢到了2016年的奥运会,我终于在我28岁的时候拿到了自己的大满贯,不仅如此,在这之后的2017年、2019年的世乒赛上我都赢了。”

荣誉满身的马龙也要面对伤病的苦痛挣扎,他在节目中也透露了自己与伤病对抗的经历:“因为打球的动作习惯和常年的劳损,我左膝盖会有些疼痛。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我因伤退赛了好几次,8个月远离国际赛场,3个月没有碰球,那是我职业生涯最艰难和黑暗的时刻之一。我从来没有这么长时间没碰过乒乓球,教练和医生带我见了许多的权威医生,中医针灸和西医的理疗尝试,那段时间我的膝盖都是青一块紫一块,就算是身体训练稍微一上量,我的膝盖就会肿胀和疼痛,到了2019年初,我在两个月时间里就四次去医院抽出膝盖里的积液。伤病击垮马龙、他太老了、六边形战士的时代已经结束了,那段日子,自媒体上充斥了各类各样的看衰标题。每次被伤病折磨的时候,我也问自己:我还能重新回到赛场上吗?这时心里另一个声音又冒了出来,为什么要重新回到球场?”

马龙直言自己完全有理由在功成名就后急流勇退,但对乒乓球运动的热爱让自己选择坚持,“在2016年获得里约奥运会冠军之后我也成了大满贯,在大多数选手看来28岁的我可以选择急流勇退。说真的当时我也犹豫过,然而正当我不知道目标在哪的时候,积累的伤病先爆发了。这么长时间不打球,反而让我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多么热爱这项运动。那几个月里,偶尔可以练一次的我就特别开心。如果2016年之前我的目标是拿冠军,那么在这次伤病中,我的目标变成了能够站在我热爱的球台前继续打球。乒乓球已经成为我生命中无法替代和割舍的一部分,它就像住进了我的身体里一样,我太热爱乒乓球了,我怎么能不热爱?”

不得不提的是,马龙讲到饱受伤病折磨的时候,现场有女观众感动到眼中有了泪水,而马龙谈到对乒乓球的热爱时也是充满深情,他说道:“就像2019年世乒赛,时隔8个月的我战胜伤病终于获得冠军,赛后采访说出那句I am made in China一样,乒乓球跟祖国原来早就融入了我的骨子里,每次看到五星红旗在国际赛场上因我而升起都是我最幸福的时刻,终于实现为国争光这个小时候的梦想。”

“从1959年容国团为中国队夺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开始,乒乓球就为中国不断赢回荣誉、赢得尊重,70年代乒乓外交,乒乓球成为中国和外国的纽带,中国乒乓球队一代又一代的队员,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把这颗小球发扬光大,作为中国乒乓球队的一员,我能做到的就是不问终点,全力以赴。”

马龙的演讲结束后也赢得现场观众掌声,接下来的互动环节中,马龙对于现场观众提出的问题是一一作答。对于谁是最好的对手,马龙的答案是:“我觉得应该是瓦尔德内尔,这位传奇名将不光是因为他一个人对抗了中国六七代运动员,也不单单是因为他取得他那个时代最好的成绩,更多的是我觉得他把这种乒乓球带来了艺术感,原来的乒乓球可能显得有一些枯燥,但是因为他的出现我觉得乒乓球带来了很多漂亮球,所以说才会让更多的人喜爱上乒乓球,就连中国队运动员很多也都把他当成偶像。”

一位来自意大利的现场女观众问马龙,为什么中国人如此擅长乒乓球项目?马龙说道:“”我觉得确实是乒乓球成为国球,一直还是有非常先进的东西,70多年能够累积下来的一个成功的经验,一直传承下来。我觉得作为我们这一代运动员来说应该是非常幸福,可能从我们打球的时候就已经累积了非常多的经验,可能比相对外国选手来说不用走太多弯路。我们的教练队友都是世界冠军,当我们大家平时天天在一起练的时候,无论是研究某一个队员或者是研究某一项技术的时候,我相信一定比外国的应该比他研究的更加透彻,所以我们团队的力量也是非常强大的。”

还有观众问马龙坚持下去的动力,马龙说道:“首先还是自己非常喜欢这项运动,另一方面我喜欢研究,我希望喜欢那种我能打出来,别人打不出来的那种感觉的球,也喜欢体验比赛中那种刺激,当你赢得比赛这种释放以及自豪感,我觉得是在平时生活是很难体会到这种感觉的。”

马龙不是奥运会冠军吗

马龙是奥运冠军,而且是连续两届奥运会的男子单打冠军。

马龙现在是中国男子乒乓球历史上第一位拿到两个奥运会冠军的球员。此前,中国男子乒乓球从没有人两次拿到奥运会金牌。2016年巴西里约奥运会马龙就是乒乓球男子单打冠军,而2021举行的日本东京奥运会马龙击败了队友樊振东卫冕冠军。

一、马龙是中国乒乓球史上唯一的乒乓球男子双圈大满贯选手。

马龙15岁进入国家队,在国乒已经效力18年了。他是首位集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亚运会、亚锦赛、亚洲杯、巡回赛总决赛、全运会单打冠军于一身的超级全满贯男子选手,并且本届东京奥运会男子单打卫冕使他成为了唯一一位双圈大满贯的选手。

马龙完成了世锦赛、世界杯、奥运会都至少获得两次冠军的奇迹,在中国乒乓球男球员当中,马龙是唯一的一位。而在所有的乒乓球球员当中,只有曾经的大魔王张怡宁曾经得到过这样的成绩。

马龙属于稳扎稳打的运动员,相比于队友张继科,他的成名史可以说是厚积薄发,技术全面。

二、马龙退役在即。

参加东京奥运会的马龙已经33岁了,出生于1988年的他虽然一直保持着良好的身体状态,但是对于职业运动员来说,30岁绝对是一大关,再到了35岁能继续职业生涯的就更少了。

马龙夺得这届东京奥运会的冠军之后,张继科在个人社交平台上曾经发表了一段让人不得不多想的话,他说这下他们这兄弟姐妹五个可以没有什么遗憾的一起退役了。

众所周知,虽然张继科早已不出现在赛事当中,基本就是退役的状态,但是他一直都没有官宣退役。大家纷纷猜测他是在等马龙和徐昕,这段话一出,大家基本确定了他们就是这个意思,这是要一起退役了。

马龙不光是奥运会冠军,而且是中国乒乓球男单历史上唯一的连续两届奥运会的冠军。能有这样的成绩,和马龙对于乒乓球事业的热爱是分不开的,更是和他日常的勤奋分不开的。能够在33岁卫冕冠军,击败风头正盛的小将樊振东,马龙算是给自己的职业生命一个最好的收尾。

当然,在我私人感情来看,我还是不希望看到马龙退役那一天的。

马龙的克星到底是谁

马龙(1988年10月20日-),出生于辽宁省鞍山市,中国乒乓球运动员,中国乒乓球男队队长,乒坛史上第10位大满贯选手,奥运5金历史第一人,也是世界乒坛史上第一位男子双满贯、全满贯得主,现任中国乒乓球协会运动员委员会主任。

马龙,一位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我们对他的印象仿佛只有“冠军”两个字可以形容。那么如此强大的马龙到底有没有克星呢?

有人说,王皓是马龙的克星。因为马龙曾经在2009到2013年连续三届世乒赛输于队友王皓,在2013年世乒赛上马龙对战王皓,此时已经处于退役期的王皓来说,这本应该是一场毫无悬念的比赛,但马龙却打的异常艰辛,王皓甚至在比赛结束后问马龙当时为什么不叫暂停。于是就有了王皓是马龙的克星这一说法,但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在这三届世乒赛马龙虽然都输给了王皓,但是在乒超联赛,全运会亚洲杯等多项赛事中马龙与王皓各有输赢。ITTF的纪录是11:12,所有洲际及以上级别比赛是12:13,如果把国内国际包括乒超、热身赛等全部计入则是30:30,非常标准的五五开。2008-2012年,洲际以上国际赛事马龙8胜4负,全部比赛19胜14负,是妥妥的正胜率。

也有人说张继科是马龙的克星,因为在2014年世界杯单打决赛,他负于张继科,让一度在世乒赛上失利的马龙更是雪上加霜,那一次马龙想到了退役。当时的张继科是反手第一人,是乒坛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他硬是在二王一马的时代杀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其实这样的说法并不准确,2011年苏州公开赛男单决赛张继科2-4马龙;奥地利公开赛男单决赛张继科3-4马龙;巡回赛总决赛男单决赛张继科1-4马龙;2012斯洛文尼亚公开赛男单决赛张继科4-3马龙;2012年亚锦赛男单决赛张继科0-4马龙;2013年科威特公开赛男单决赛张继科4-1马龙;2013年巡回赛总决赛男单8进4张继科3-4马龙。两人在那三年的国际比赛共交手7次,张继科2胜5负处于明显下风。

那么马龙的克星到底是谁呢?在我看来,马龙最大的克星就是时间,在技术方面他是被日本媒体称为六边形战士的马龙,在技术方面,他没有任何的缺陷,在比赛的技战术当中,马龙是妥妥的战术大师,所以打败马龙的没有任何人,马龙凭借着自己超强的巅峰期,赢下了里约奥运会,东京奥运会男单金牌,放眼整个世界乒坛也只有马龙了!

那么你认为马龙的克星是谁呢?

关于马龙:他赢不了我——揭秘乒乓球世界冠军的自信之源和马龙:他赢不了我的内容到此为止,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