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为您解析2014兰州马拉松:一场别开生面的奔跑盛宴的相关知识,同时也为您分享关于2014兰州马拉松的内容,感谢您的阅读,下面开始吧!
2014年的兰州,春意盎然,万物复苏。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一场备受瞩目的体育盛事——2014兰州马拉松如约而至。这场赛事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选手和观众,成为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奔跑盛宴。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场精彩的赛事吧!
一、赛事背景
2014兰州马拉松由中国田径协会、甘肃省体育局、兰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赛事主题为“奔向丝路,畅享兰州”。此次马拉松赛事共设有全程马拉松、半程马拉松、迷你马拉松三个项目,参赛人数达到3万余人。
二、赛事亮点
1. 历史性突破:2014兰州马拉松是兰州首次举办国际田联金标赛事,标志着兰州马拉松赛事迈上了新的台阶。
2. 独特赛道:赛道途经兰州黄河大桥、中山桥、白塔山等著名景点,让选手们在奔跑的过程中感受兰州的独特魅力。
3. 人文关怀:赛事组委会在赛前、赛中、赛后为选手和观众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让参赛者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4. 精彩表演:赛事现场,来自全国各地的文艺团体为选手和观众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表演,为赛事增添了无限活力。
三、赛事成绩
1. 全程马拉松:肯尼亚选手基普乔格以2小时11分27秒的成绩获得冠军,刷新了兰州马拉松全程马拉松的赛会纪录。
2. 半程马拉松:肯尼亚选手基普科斯以1小时02分57秒的成绩获得冠军。
3. 迷你马拉松:来自兰州的选手王丽以45分03秒的成绩获得女子组冠军,来自四川的选手杨洋以36分47秒的成绩获得男子组冠军。
四、赛事回顾
1. 赛前准备:赛事组委会在赛前一个月就开始了紧张的筹备工作,包括赛道测量、志愿者招募、医疗保障等。
2. 赛事当天:清晨,兰州市民早早地来到了比赛现场,为选手们加油鼓劲。随着发令枪响,选手们奋力向前,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角逐。
3. 赛后总结:赛事结束后,组委会对赛事进行了对参赛选手和工作人员表示了感谢,并对赛事中的不足进行了反思。
五、赛事影响
1. 提升城市知名度:2014兰州马拉松的成功举办,让兰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
2. 推动全民健身:赛事的举办让更多的人关注到了马拉松运动,激发了全民健身的热情。
3. 促进经济发展:赛事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赛,为兰州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活力。
表格:2014兰州马拉松参赛人数及成绩
| 项目 | 参赛人数 | 冠军成绩(男子/女子) |
|---|---|---|
| 全程马拉松 | 1.2万人 | 肯尼亚选手基普乔格2小时11分27秒 |
| 半程马拉松 | 2万人 | 肯尼亚选手基普科斯1小时02分57秒 |
| 迷你马拉松 | 1万人 | 来自兰州的选手王丽45分03秒/来自四川的选手杨洋36分47秒 |
2014兰州马拉松是一场精彩纷呈的奔跑盛宴。它不仅为兰州市民带来了欢乐,也为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选手和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兰州马拉松将会越办越好,成为我国马拉松赛事的一张亮丽名片。
兰州马拉松目前是世界田联金标赛事。
兰州马拉松的赛事级别从2011年首次举办,兰州国际马拉松赛就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被评为“最佳马拉松赛事”和“中国田径协会马拉松金牌赛事”,之后升级为国际田联金标赛事,兰马赛事标志上即可看到相关标注。
2012年,兰州马拉松升级为“全国马拉松金牌赛事”并获国家体育总局批准列入全国马拉松积分赛,举办时间也由前一年的7月3日改为6月10日。这一年,兰马的报名人数突破了三万人大关,共计32658名选手参与到了兰马的比赛中。
赛事简评:
2013年,兰马被国际田联授予“铜牌赛事”称号,“为梦想奔跑”是这一年兰马的宣传语。通过连续三届的成功举办,使兰州的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大提升,加快了“让兰州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兰州”的步伐。
2014年的兰州马拉松,共计有40606名选手参赛,为防止弄虚作假,兰马首次采用一次性计时芯片计时,比赛起点由东方红广场改为国际会展中心。这届比赛上,肯尼亚选手打破了俄塞俄比亚选手的“魔咒”,首次将男女冠军全部收入囊中。
2015年,是兰马收获赞誉的一年。这一年,兰马被国际田联授予“铜标赛事”的荣誉,在2015年中国马拉松年会上,兰州马拉松赛第四次获封中国马拉松金牌赛事。同时,“2015最具影响力马拉松赛事排行榜”上,兰马高居第四。
为了充分展示兰州城市形象,体现兰州城市精神,拉动兰州经济发展,推动兰州文明建设,由中国田径协会、甘肃省体育局、兰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1兰州国际马拉松赛将于2011年7月3日上午8时在兰州举行。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全程进行直播,并使用直升机航拍。
兰州国际马拉松比赛线路设在兰州多年精心打造的城市名片“黄河风情线”沿线,沿途景色优美,观光长廊、“生命之源”水景雕塑、黄河母亲雕塑、西游记雕塑、平沙落雁雕塑、百年中山桥、白塔山、黄河音乐喷泉、人与自然广场,龙源园、体育公园、水车博览园、春园、秋园、夏园、冬园、绿色公园等沿河景观,充分展示了西部夏都的风采,可以让参赛运动员在奔跑过程中感受黄河文化的无限魅力。
兰州国际马拉松赛以“激情马拉松,活力新兰州”为口号,设男、女全程马拉松,男、女半程马拉松,男、女10公里和男、女不限的5公里四个项目。除了竞技比赛外,组委会在比赛起点、各终点和沿途景观点将组织的丰富多彩的群体活动,进而烘托马拉松赛的热闹气氛。本次赛事吸引埃塞俄比亚、澳大利亚、巴林、巴西、白俄罗斯、德国、法国、美国、肯尼亚、蒙古、南非、日本、台湾、坦桑尼亚、香港、和意大利等16个国家地区和城市的18750名马拉松选手和爱好者参加。
男子全程马拉松第一名GIRMA ASSEFA埃塞俄比亚成绩:2:13′16〞
女子全程马拉松第一名贾超风中国甘肃成绩:2:35′34〞
2012兰州国际马拉松赛获国家总局批准并列入全国马拉松积分赛。经甘肃省体育局、兰州市政府的申请,国家体育总局日前正式批复,2012兰州国际马拉松赛于2012年6月10日在兰州举办。
2012年兰州国际马拉松,相比2011兰州国际马拉松赛,比赛时间提前了将近一个月。6月的兰州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更适宜马拉松赛事的举办。另外,国家体育总局还批准2012兰州国际马拉松赛列入全国马拉松积分赛,中国田协将根据运动员在马拉松积分赛上的成绩,对国内的马拉松选手进行排名,以作为参加全运会甚至世界大赛的参考。
“兰州银行杯”2013兰州国际马拉松赛由中国田径协会、甘肃省体育局、兰州市人民政府主办,兰州市体育局承办,将由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采用全高清技术进行直播。本届赛事定于2013年6月15日上午8:00在东方红广场鸣枪开跑,预计参赛人数将达到4万人,比赛项目分为全程马拉松赛(42.195公里)、半程马拉松赛(21.0975公里)、10公里马拉松赛、5公里马拉松赛四个组别。兰州国际马拉松赛定于2014年6月1日举行,预计有近四万人参赛。
据悉,本届赛事共有全程马拉松、半程马拉松、10公里和5公里4个参赛项目,其中马拉松5000人、半程马拉松5000人、10公里6000人、5公里24000人。
为防止弄虚作假,本届赛事首次采用一次性计时芯片,选手领取计时芯片无需押金无需退还。
赛事将于2014年4月1日同时启动网上报名和现场报名工作,报名截止时间为2014年4月30日17时。报名工作采取“所有名额报满即止”原则。 2016兰州国际马拉松赛将邀请至少5个国家的30名优秀运动员参赛,提高专业选手的参赛数量。2016兰州国际马拉松赛将于4月11日零时启动报名,6月11日上午7:30鸣枪开赛。本届赛事预计参赛规模为4万人,赛事共有马拉松,半程马拉松,迷你马拉松3个参赛项目。其中全程和半程项目只接受网上报名,迷你马拉松在各县区指定报名点现场报名。
2016年,兰州国际马拉松赛将升级完赛服务包,融入“最兰州”的特色,通过把兰州的“一条河、一碗面、一本书”的城市特色装进完赛包,让参赛者跑完马拉松,可以“带走”整个兰州。
今日,2017兰州国际马拉松赛如约在母亲河畔鸣枪开跑。连续5年国内金牌赛事,2016年升级为国际田联“银标赛事”;六年前1.8万人穿起跑鞋,本届4万余人5小时“挤爆”报名通道。作为全国唯一绕黄河而跑的马拉松赛事、全国海拔最高的马拉松赛事,6年来兰州马拉松赛水平和等级不断提升,专业、热情、风情、公益的赛事特色被社会各界广泛认可。
六月的金城兰州,黄河两岸微风徐徐,花红柳绿;城市马拉松赛道养护一新,宽阔平整;蓝天白云下,数百万兰州人民,热情好客。“交通秩序、城乡环境、背街小巷”三大整治在全市人民的努力下成效显著,促进城市管理规范化、标准化、长效化,如今的“兰州蓝”内外兼修,蜕变一新的西部山水名城已敞开怀抱,等待4万余跑者感受她的新面貌。
不断升级的城市名片
2011年7月,首届兰州国际马拉松赛进入金城百姓的视线,从最初的18750名参赛选手到第二年的32685名,直至超过4万人参赛,随着社会各界的不断关注,兰州国际马拉松赛已日趋成熟。同时,这一赛事也带着兰州走向了世界,让世界知道了兰州。
今日的辉煌,难以让人们联想到当年的不易。2011年兰州市创办国际马拉松赛的时候,全国的马拉松运动正处于低潮,全年仅举办马拉松赛事22场,参与率低、社会影响力小让城市马拉松遭遇窘境。在兰州这样一座城市举办马拉松会怎么样呢?
首届兰州国际马拉松赛,共18750名选手参赛,同年被评为“最佳马拉松赛事”和“中国田径协会马拉松金牌赛事”。2012年,参赛规模达到3万多人次,比前一年足足多了一万多人。2013年,4.3万名选手奔跑在母亲河两岸。高歌猛进的2014兰州国际马拉松赛又被中国田联评为“金牌赛事”+国际田联“铜标赛事”。
2015兰州国际马拉松赛,更是吸引了来自埃塞俄比亚、美国、肯尼亚等21个国家和地区的40029名优秀马拉松选手和马拉松爱好者参加,相比第一年马拉松,仅参赛人数就翻了一番。
2016兰州国际马拉松赛报名工作于4月11日正式展开,仅仅36个小时,各个项目的报名工作全部结束,创造了“兰马”史上报名最快的纪录。
“兰州国际马拉松赛事之所以在同类赛事中脱颖而出,与兰州这座城市的全民参与,全情投入有很大的关系,这是一个非常良性的循环。”兰州市体育局副局长张磊说,“除此之外,沿母亲河而跑、贯穿全程的百里黄河风情线、民众几乎无断点加油的热情赛道都成为兰州马拉松鲜明特色。同时,西部城市淳朴的民风、壮阔的黄河景观,结合专业的赛事组织,构成了兰马的独特温度。很多跑者这样形容兰马,在中国马拉松跑步地图上,兰马属于必到打卡点。”
今年,兰马已经七岁了,审视这七年,“兰马”的步伐日渐稳健。兰州国际马拉松不仅仅连续5年获得金牌赛事的称号,2017年兰马也由原来的国际铜标赛事升级为国际银标赛事。在中国田协及人民网共同公布的2016年最具影响力赛事排行TOP100的榜单中,兰州国际马拉松在舆情热度、赛事级别、项目设置、奖金设置、参与情况及专业性六个方面,40余项纬度指标,综合排名第四,专业、热情、风情、公益的赛事特色,让马拉松为兰州打出了一张响亮的城市名片。
内外兼修的城市管理
“白天和晚上一个样,麻雀和乌鸦一个样”、“夏天不见蓝天,冬天不见太阳”曾是很多人对兰州大气污染的调侃之语。两山夹一河的地理位置、冬季无风的气候特征、以重工业为主的经济布局,都让这个城市的环境面临着“先天不足”的困境。而多年来的治理措施都见效甚微,也让许多人对兰州治污产生了畏难情绪,污染也一度成为了兰州的一张“负名片”,严重制约着兰州的发展。
有付出就有回报,经过多年的综合治理,如今的兰州,日益成为宜居宜游的西部山水名城。在2015年巴黎世界气候变化大会上,兰州市获得了“今日变革进步奖”,让世人刮目相看。
如果说治理大气污染是刷新兰州外在“颜值”,那么“三大整治”便是向城市发展的内在顽疾宣战。
“在兰州开车好险,明明是行人红灯,可就是有人会闯行。”出租车司机刘师傅坦言。
家住兰州市七里河区火星街的李女士,每天早上都因为孩子上学迟到烦恼,因为在她居住的小区巷道里,总有随意占道停放的车辆挡路。
“本来这个广场就比较小,你看那角落里的垃圾桶都满了出来,垃圾都把地方占完了。”刘大妈和她的广场舞伴们“吐槽”着社区活动中心的广场垃圾,“本来是锻炼身体,这些垃圾臭味都被我们吸进身体,肯定不健康啊!”
对于这些城市发展中百姓急切盼望解决的问题,新一届兰州市委、市政府积极响应社会关注关切,回应群众所需所盼。2017年1月1日,为期半年的兰州市交通秩序、城乡环境、背街小巷“三大整治行动”在百姓的期盼中拉开帷幕。
2016年底,兰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市“两会”明确提出,“要像打赢治污攻坚战一样,坚决打好治堵攻坚战”。为此,兰州市委、市政府先后召集国内多家优秀设计单位及有关部门听取意见建议,形成了治理交通拥堵“1+9”方案。
同时,兰州市以全警动带动全市动、全民动,采取机关增援基层、各警种增援交警的超常举措,抽调其它警种855人支援交警。整治期间,全市投入2700余名警力,在主城区设置了33个整治责任区和129个严管执勤岗位,对交通违法全覆盖、零容忍。短短三个月时间内,整治行动累计查处、劝阻交通违法行为80.3万起,暂扣机动车1502余辆、非机动车1027余辆、证件976本,行政拘留498人。
与此同时,为了大力整治农村卫生环境,2017年,兰州首次将农村保洁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市级预算列入1256万元,各区县财政同步配套落实10元以上,按全市农业人口每人每年10元标准,专门用于农村环境卫生保洁。
另外,按照“一街一档”的要求,兰州市对全市背街小巷开展全面摸底,建立927条背街小巷整治档案,并开展了初步整治,解决了部分背街小巷道路坑洼不平、路灯残缺不亮、机动车侵占道路停放等问题。
持之以恒的污染治理,雷厉风行的“三大整治”,促进了城市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长效化,令兰州的发展与改变“内外兼修”,让人们看到了一座以马拉松为契机越来越美丽的金城。
影响广泛的“兰马”效应
2017年3月22日上午10点,第七届兰州马拉松开始报名,下午三点各县区现场报名点满额。在这其中,以兰州本地人为主的2.4万“迷你”马拉松跑者成为赛事亮点。兰州体育局副局长张磊表示,这么高的参与度,就是兰州马拉松带动全民健身最好的“舆情报告”。
如今,因为马拉松成立各类体育组织不计其数。“兰马跑团”便是其中之一。2015年7月5日该跑团正式成立,除了在马拉松比赛中以跑团形势参与以外,该跑团每周日在兰州马拉松公园还会进行常规约跑,各分区每周至少一次常规约跑,在这样的带动下,跑团从最初的几十人迅速增长成1771人,并成立了8个分团。
兰州跑团副团长李军平表示,“兰马改变了很多人的运动习惯,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全民健身运动当中。近几年,无论是民间体育健身项目,还是体育人口都在逐年增加。兰马除了让越来越多的人爱上跑步,还带动一大部分人选择了自己喜爱的全民健身活动,例如健身操,太极拳等。”
此外,兰州还积极谋求多方面发展特色体育,引进和实施一批体育产业项目,特别是支持发展健身跑、健步走、自行车、水上运动、登山攀岩、射击射箭等群众喜闻乐见和有发展空间的项目。在运动成为一种时尚的同时,“健身经济”也逐年走俏。
数据显示,仅在2016兰州国际马拉松赛体育用品博览会期间,体育产业招商引资合作项目达到10个,体育产业项目签约总投资36.4亿元。除此之外,兰州国际马拉松赛的连续成功举办,也成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催化剂。更多的外地客人慕名来到兰州,尽享“黄河之都、金城兰州”的魅力。
六年兰马,“体育+文化旅游”模式在兰马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十二五”时期,兰州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6.08%;兰州旅游人数得到4倍增长,机场吞吐量完成了由360万到1000万人次的突破;餐饮客流翻倍、酒店一房难求,旅游总收入由63.5亿元上升到290.93亿元。这些数据中足以看到一场优质的马拉松品牌赛事对于城市经济发展的拉动效应。
根据兰州市政府今年印发的《兰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 2020年)》,到2020年,兰州市将力争实现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200万,全民健身站点数达到1000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每年举办各类全民健身赛事和活动200次以上。
为此,兰州市正在进一步改造提升黄河风情线,着力构建“环母亲河”景观体育长廊,实施体育中心、马拉松公园、体育文化广场、滨河健身步道、自行车专用道等惠民工程,完善了城市基础设施,优化了城市综合功能,使百姓从中触摸获得感,提升幸福感,让体育精神深深融入城市发展的血脉之中,让兰州更加和谐、包容、文明。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