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的文章会详细解析揭秘围棋大师——本因坊道策的一生,并且会补充一些关于本因坊道策的实用知识。
围棋,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棋类游戏之一,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在围棋的漫长历史中,涌现出了无数伟大的棋手,其中,本因坊道策更是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风格,成为了围棋史上的传奇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揭秘这位围棋大师的一生。
一、本因坊道策的生平
本因坊道策(1754年—1827年),本名安井算知,日本江户时代著名的围棋棋手。道策出生于一个围棋世家,自幼便展现出过人的围棋天赋。他在16岁时便成为了当时日本围棋界的佼佼者,并在18岁时获得了本因坊的称号,成为日本围棋界的领袖人物。
| 年份 | 事件 |
|---|---|
| 1754年 | 道策出生于一个围棋世家 |
| 1769年 | 16岁时成为当时日本围棋界的佼佼者 |
| 1779年 | 18岁时获得本因坊的称号 |
| 1802年 | 创建了“道策流”围棋风格 |
| 1827年 | 道策逝世 |
二、道策的围棋风格
道策的围棋风格独特,以“攻守兼备”著称。他善于在棋局中运用“先手”和“后手”的策略,使对手陷入被动。在布局上,道策注重“实地”和“势力”的平衡,力求在棋局中占据优势。在攻守转换上,他善于把握时机,以巧妙的手段化解对手的攻势。
三、道策的围棋成就
道策在围棋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以下是他在围棋领域的部分亮点:
| 成就 | 内容 |
|---|---|
| 创立“道策流” | 道策流围棋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
| 获得本因坊称号 | 成为日本围棋界的领袖人物 |
| 智胜名手 | 与众多围棋高手对弈,取得优异成绩 |
| 编著围棋著作 | 《道策手谈》等围棋著作流传后世 |
四、道策的围棋思想
道策在围棋思想方面具有独到见解,以下是他的部分围棋思想:
1. 攻守兼备:在棋局中,既要注重进攻,也要注重防守,以达到攻守平衡的状态。
2. 实地与势力:在布局时,要注重实地和势力的平衡,力求在棋局中占据优势。
3. 先手与后手:善于运用先手和后手策略,使对手陷入被动。
4. 时机把握:在攻守转换时,要善于把握时机,以巧妙的手段化解对手的攻势。
五、道策的影响
道策的围棋风格和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道策流”围棋风格成为日本围棋界的一大流派,许多围棋高手都曾受到他的启发。道策的围棋著作也成为了后世围棋爱好者的宝贵财富。
本因坊道策是一位伟大的围棋大师,他的才华和风格为围棋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让我们一起铭记这位围棋传奇,传承他的围棋精神和智慧。
道策竟有三十余名内弟子,至于寄名弟子更是不可胜数。内弟子中最优秀的要数小川道的、桑原道节、佐山策元、星合八硕、熊谷本硕、吉合道玄六人,人称“六天王”,棋力个个了得。其中小川道的,堪称神童,十三岁时棋力就达六段,创了古今中外有棋以来的最高纪录。
道策起初欲将大弟子道节立为迹目,后来见道的进步神速,遂正式立道的为迹目。道节不服,欲与道的进行争棋,被道策阻止。后井上家后继乏人,遂将道节过继到井上家做了三世井上道节因硕。
塾料天有不测风云,被道策寄予厚望的道的二十一岁早亡。道的死后几年,二十四岁的星合八硕(七段)和二十三岁的熊谷本硕又先后死去。更糟的是,新立的迹目佐山策元也在二十五岁时死了。
所幸道策在后来的弟子中发现了一个不亚于道的的神童神谷道知。1702年(元禄十五年)三月二十六日道策临终前将昔日弟子、如今已是井上家掌门的道节招来托以后事,命其将道知培养成本因坊掌门人以掌管未来的棋所,并不许道节当棋所。
本因坊出自日本,原是四大棋家之一(日本围棋历史上有四大家,分别为:本因坊、安井、井上、林这四家,即人们常说的“棋院四家”。)
现在大家经常在围棋赛的新闻中听说“本因坊”和“名人”这两个词,这是围棋比赛冠军的头衔,谁获得了冠军,谁就可以被称为本因坊或名人。也就是说,头衔,是某些比赛冠军的特定称呼。
本因坊、名人、棋所几个称呼的来历,都和一世本因坊算砂直接相关。说来话长了:
本因坊,原是一处寺院的名字。日本第一世本因坊,俗名叫加纳与三郎,生于嘉靖年代(1557左右),此时正是日本岛国历史上有名的的“战国时代”。为躲避战国风尘,其父便把他送到寂光寺去当和尚,法名日海。日海小和尚聪明绝顶,极具棋才。他在颂经念佛之余,对也围棋大感兴趣。当时日本岛国历史上有名的英雄人物织田信也是个棋迷,经常邀请日海和他对弈。织田信长对自己棋力颇为自负,不料日海让他五子,还是游刃有余。织田对日海的棋技拜服之极,在日海弈出妙手后,夸赞道:“你可真是个名人啊”,织田信长开了金口,这便是围棋名人的起源。当时在亲町天皇的天正六年(1578),日海还只有二十二岁。
到了天正十年(1582)年,织田信长设下棋宴,邀请日海和另一著名高手鹿盐利贤来对弈,自己和手下的大将静坐观战。结果出现了罕见的三劫无胜负,双方只好达成协议将其作为无胜负的平局。当晚子夜,部将明智光秀反叛,织田信长和其子信忠死于乱箭烈火之中。这就是日本岛国历史上有名的本能寺之变。所以直到今天,日本棋坛还有三劫不祥的说法。
日海此人极讲义气,在叛军还正得势的风头上,公开召集僧众为织田父子作水陆道场,大张旗鼓地为信长父子祈求冥福。时人皆认为日海此举危险,日海却义无反顾,其勇气确实值得钦佩。不久后丰臣秀吉回师平叛明智光秀,闻得日海的义行,十分钦佩。丰臣秀吉也爱下棋,认为弈理与兵法相通,所以大力提倡。在秀吉的协助下,日海扩建改造了寂光寺,自己改号为本因坊,改名为算砂。这便是本因坊一门的由来。
丰臣秀吉同时为日海立下了一个“棋所”,作为第一国手的荣誉,每年拨给300石禄米的津贴,由国家出钱把棋手供养起来。就于现在的“国家棋院”了。
那时的段位审定极其严格,除了实力的因素还要熬年头,比之现在的高段棋手满天飞大不相同。段位除了实力还代表在棋界的身份,当时五段即为高段棋手,七段称之为“上手”即意味着进入了一流高手的行列,30岁前能获得七段便是很了不起的事了。八段即为准名人,同时代最多有两三位。九段为最高段位,却只能有一人,即为“名人”,同时代只能有一个名人。一旦晋升为九段,就意味着随时会被任命为“棋所”,因此,二者可看作是同义词。本因坊家是四家中最兴旺发达的一家,对日本围棋技艺发展的贡献也最大。日本围棋史上的10位名人(九段、棋所),本因坊一门就占了7个。
在今天,虽然古时的棋士家族门派体制已不复存在,但“本因坊”之名,仍然和“名人”头街一样,作为日本最高级别棋赛的冠军称号之一,成为顶尖棋士们角逐的目标。
日本的围棋史我们今天看来象是小说,很有意思。但是在当年,是棋手性命相搏的战场。如果你知道这些历史,看《棋魂》会更有意思
道策在棋所确立的段位制度对围棋影响深远,至今仍在使用。而其创立的手割为首次带入现代棋感的理论,因此被称为近代围棋之祖;当时围棋主流安井流仍未脱中国古代棋风,只注重局部攻击;而手割分析每一子的效率,因此不拘泥局部而有大局观,合理弃子取得先手,被视为围棋水平的一大跃进。
由于道策领先各家棋士,取得压倒性的胜利,没有棋士能保持让先等级,遗留下153谱持黑不败,持白败局不多,大部分败局只有让子棋;从手合上推测,道策因而被称为实力有十三段,并被尊为棋圣,之后与丈和、秀策合称江户三棋圣,为其中的前圣。并与石见国画圣雪舟、歌圣柿本人麻吕合称为石见三圣。另有名人之王、棋神等称呼。
1987年日本围棋俱乐部访问当时六位顶尖棋士加藤正夫、武宫正树、林海峰、赵治勋、小林光一、大竹英雄,询问“谁是史上最强棋士”,前四者回答昭和棋圣吴清源,小林与大竹则认为历代的高手们处于不同的年代,要比较很为困难,但真的要说,则为道策、秀策、吴清源。名誉棋圣藤泽秀行自传中则称日本棋坛对此分为道策派、秀策派、秀荣派,各有不少拥护者。后来二十世纪末李昌镐长居世界棋赛第一,因此韩国棋迷亦出现道策、吴清源、李昌镐谁为史上最强的网络辩论。
古代四个棋盘合并使用
名人因硕曾说“道策老师让我先虽然下得很吃力,但那是因为19路的棋盘太过狭小,老师难以发挥,若是将四个棋盘并为38路,则老师可以让我三子。”,棋圣丈和亦曾说“与道策进行十局赛,因为年代的关系,新的定式、布局会让他不适应,因此第一次十局赛大概会平手;但之后习惯后,我将毫无胜算。”
名誉棋圣、碁圣、名人小林光一曾说“在我的职业围棋生涯中,早期用尽心力研究道策的棋,受益匪浅,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有史以来数百年围棋界最强者首推道策,摆他的棋谱对他的神算感到惊叹,不知不觉时间就过去了。”2010年获得本因坊战冠军的山下敬吾将雅号定为“道吾”,而不使用常用的“秀”,受访时表示“因为江户时代最强棋士为道策,加上我出生在北海道,所以选用道。”
吴清源曾称赞道策对于当时习惯下的古式战斗棋,提出了合理的思考改造,踏出现代围棋感觉的第一步,这样的功绩就足以列入伟大棋士之列;但也评论道策因为在当代毫无棋士能靠近其水平,因此令人怀疑道策是否真的花苦心认真下棋,且道策偶尔会下出一些过强的无理棋。
关于揭秘围棋大师——本因坊道策的一生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