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好,今天的文章主题是关颖珊与陈露:中国体操史上闪耀的双星,同时也会延伸到关颖珊 陈露的相关问题,期待为您解惑,下面我们开始吧!
提起中国体操,人们总会想到那一个个轻盈翻飞的身姿和激动人心的比赛瞬间。而在这其中,关颖珊和陈露的名字,无疑是最璀璨的两颗星。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两位体操女神,她们的故事,她们的成就,以及她们对中国体操的深远影响。
一、关颖珊:体操界的“东方蝴蝶”
1. 早年经历:
关颖珊,1978年出生于中国台湾,自小就展现出了体操方面的天赋。9岁时,她进入台湾省体校,开始了体操生涯。
2. 辉煌成就:
1992年,关颖珊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获得女子体操团体金牌。
1996年,她再次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获得女子体操团体金牌。
1998年,关颖珊获得了世界体操锦标赛女子全能金牌。
3. 退役后的生活:
1999年,关颖珊宣布退役。退役后,她进入了娱乐圈,成为了一名演员。尽管在演艺圈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体操始终是她心中最深的热爱。
二、陈露:体操界的“飞翔女神”
1. 早年经历:
陈露,1979年出生于中国北京,自小就展现出对体操的浓厚兴趣。10岁时,她进入北京体操队,开始了自己的体操生涯。
2. 辉煌成就:
1992年,陈露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获得女子体操团体金牌。
1996年,她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获得女子体操团体金牌。
1997年,陈露获得了世界体操锦标赛女子全能金牌。
3. 退役后的生活:
1998年,陈露宣布退役。退役后,她选择了继续从事体操教练工作,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体操新星。
三、关颖珊与陈露的异同
| 项目 | 关颖珊 | 陈露 |
|---|---|---|
| 退役时间 | 1999年 | 1998年 |
| 职业生涯 | 以表演为主 | 以教练为主 |
| 奖项 | 奥运会、世锦赛金牌 | 奥运会、世锦赛金牌 |
| 人物特点 | 轻盈、优雅 | 活泼、灵动 |
四、关颖珊与陈露对中国体操的影响
1. 提升中国体操的国际地位:
关颖珊和陈露的成功,让中国体操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提高了中国体操的国际地位。
2. 培养新一代体操人才:
退役后的陈露,一直致力于培养新一代的体操人才,为中国体操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3. 传承体操精神:
关颖珊和陈露的敬业精神和拼搏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体操运动员。
关颖珊和陈露,这两位体操女神,用自己的才华和努力,书写了中国体操的辉煌篇章。她们的故事,将永远被载入中国体操史册,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
金妍儿!!!史上最伟大花滑选手评选金妍儿力压申/赵居第一
第一名:金妍儿(韩国):Yu-Na Kim
第二名:特维尔/迪安(英国):Jayne Torvill/Christopher Dean
第三名:申雪/赵宏博(中国)
第三名:戈尔杰耶娃/格林科夫(前苏联):Ekaterina Gordeeva/Sergei Grinkov getty
第五名:亚古丁(俄罗斯):Alexei Yagudin
第六名:奥泽(加拿大):Brian Orser(前任金妍儿教练)
第七名:斯鲁茨卡娅(俄罗斯):Irina Slutskaya
第八名:海斯(美国):Carol Heiss
北京时间7月19日,美国花样滑冰协会(USFSA)“史上最伟大的花样滑冰选手”评选结果揭晓,20岁的韩国花滑女皇金妍儿以98%的支持率击败了英国组合特维尔/迪安成为了第一名。
该评选从5月开始在Facebook上举行公开投票,先将花滑史上最为出色的64位选手(组合)作为候选人,采用类似网球比赛的分区两两淘汰(网友投票决定)。中国组合申雪/赵宏博跻身前四,但是输给了特维尔/迪安未能更进一步。另外一位中国名将陈露也跻身32强,但是在与斯鲁茨卡娅的PK中落败。以下为本次评选的前八名一览,其中三四名并列,5-8名并列。
运动员生涯
关颖珊赢得5次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女子单人滑的金牌,是卡罗·黑斯之后赢得最多金牌的女子选手,她与卡罗黑斯同时也是赢得最多金牌的美国女子选手。关颖珊也是9次美国花样滑冰锦标赛女子单人滑的金牌得主,与薇森欧恩并列为夺得最多金牌的女子选手,这也是美国花样滑冰对抗赛的纪录。关颖珊在美国花样滑冰对抗赛连续8年夺得女子单人滑金牌与连续12年夺得女子单人滑奖牌,皆是赛会纪录。她也是唯一一位重新夺得世界花样滑冰对抗赛金牌3次的女子选手,分别是在1998年、2000年与2003年完成。关颖珊在1998年长野冬季奥运会夺得银牌,而在2002年盐湖城冬季奥运会则夺得铜牌。关颖珊也获得了苏利文奖,成为1949年狄克波顿之后第一位获奖的花样滑冰选手。目前关颖珊在美国国内与世界级的溜冰竞赛中总共获得57次6.0分(满分),也是美国国内比赛中获得最多次6.0分的女子选手,而且因为花样滑冰不再采用满分为6.0的评分标准,所以这个纪录将永远不会被打破。
关颖珊与姊姊在1991年开始接受花样滑冰教练法兰克·卡罗的训练。在接受卡罗训练一年之后,11岁的关颖珊在美国花样滑冰锦标赛青少年组中夺得第9名。她在1992年透过最后测试,成为成人组的花样滑冰选手,虽然她的教练并不同意。关颖珊随后在1993年于美国花样滑冰对抗赛成人组获得第6名的成绩,并且在1994年的世界青少年花样滑冰对抗赛夺得金牌。
关颖珊在1994年的美国花样滑冰锦标赛中败给坦娅·哈定,夺得银牌。这项的成绩通常可以让她成为美国队的成员来参加在挪威利勒哈默尔举行的1994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然而后来是由1993年的冠军南西·克丽冈来代表美国参加奥运。不过克丽冈在练习期间遭到人士攻击,后来得知是坦娅·哈定的前夫所雇用的。13岁的关颖珊因为成为候补选手也来到挪威,虽然他没有上场比赛。后来坦娅·哈定与克丽冈皆退出1994年的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而关颖珊则在比赛中拿到第8名的名次。
1995年的美国花样滑冰锦标赛的冠军是妮可·包贝克,当时关颖珊在短节目和自由滑作秀勾手跳时并不顺利,所以最后名列亚军。关颖珊后来参加1995年世界锦标赛时,被媒体与播音员称为“跳跃的豆子”。在比赛中她演出7次完全的三周跳,次数比其他选手都要多,不过最后关颖珊只夺得第4名。
1995年世锦赛女子单人滑冠军是中国的陈露,亚军是法国的赛亚·波娜莉,季军是美国的妮可·包贝克。
随着1995年到来,关颖珊的风格越显成熟。她分别在短项目与自由滑作秀更有艺术性的新曲目:《罗曼扎》与莎乐美。她也提升了速度及跳跃的技巧,并且作秀更困难的舞蹈。关颖珊在1996年同时获得美国花样滑冰对抗赛与世标赛的冠军。关颖珊在1996年世标赛中以些微的差距击败卫冕冠军陈露,当时她与陈露在自由滑皆获得两个6.0分的艺术分。
在1996年~1997年赛季中,关颖珊的短项目的曲目为《梦德斯莫纳》,自由滑的曲目则为《泰姬玛哈》。在这一年当中,她首次展现了一个变刃,仍然被认为是关颖珊的招牌动作。然而在这个赛季中,关颖珊因为快速成长与更换新的溜冰鞋厂商的问题使得她的跳跃动作相当不稳定。她曾经在1997年美锦赛的自由滑中跌倒2次与绊倒1次,也在国际滑冰联盟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与1997年的世锦赛中输给了塔拉·利平斯基,最后都只得到银牌。
1998年第18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她依然获得了第二名。
但在这一年,关颖珊尽管脚趾受伤,却夺得1998年美锦赛的冠军。从技术与艺术的观点来看,许多人认为她在该届美锦赛的短项目及自由滑所作秀的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与威廉斯·艾尔文的《利拉当归》是关颖珊生涯中的颠峰。这次演出总共获得了8个6.0分,并且让一位裁判留下眼泪。
关颖珊是1998年于日本长野举行的冬季奥运会,有希望获得金牌的其中一位。后来关颖珊夺得银牌,败给塔拉·利平斯基,铜牌则是陈露。塔拉·利平斯基与陈露在这次奥运会结束后不久就退休,而关颖珊则赢得1998年的世锦赛。
1998年冬季奥运会女子单人滑冠军是美国的塔拉·利平斯基,亚军是关颖珊,季军是中国的陈露。
2000年,关颖珊赢得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第一名。
关颖珊赢得2000年美锦赛冠军对一些人而言是有争议的,批评者认为她在短项目中计划的动作比对手的跳跃动作还容易完成(因为后外点冰跳比后内点冰跳容易)。尽管如此,裁判仍然在短项目中将她列为第3位,落后两位比她年轻的选手:萨莎·科恩与萨拉·休斯。然而这个排名仍然让关颖珊维持在可以争夺金牌的行列中。最后关颖珊在自由滑表现出最好的演出来赢得第一,在9位裁判中有8位将她列为第一。2000年的世锦赛中,关颖珊再度于短项目名列第3,落后于斯卢茨卡娅与伊琳娜·斯卢茨卡娅。而在自由滑项目中,关颖珊演出7次三周跳,并且在这个项目超过她的对手。斯卢茨卡娅则失去她原本的优势,只在这个项目名列第3位,最后只得到季军,因此关颖珊再次拿下世锦赛的冠军。
关颖珊在2001年再度夺得美锦赛冠军,9位裁判在短节目与自由滑全都认为她是第一名。在2001年世锦赛中,关颖珊在短节目屈居斯卢茨卡娅之后,名列第2;不过她在自由滑以《黑天鹅之歌》夺回第一,并演出7次三转跳,其中包括一次后外点冰三周跳/后外点冰三周跳组合。
在2001年的秋季后,关颖珊与卡罗在2001年秋天决定结束合作的关系。整体来说,关颖珊说她需要对她的溜冰“负责任”。在没有教练的情况下,关颖珊参加了2002年于洛杉矶举行的美锦赛,而媒体将焦点放在她与前教练之间关系的结束及她在赛季不稳定的表现上面。关颖珊在短节目演出拉赫曼尼诺夫的作品,在自由滑则以天方夜谭为曲目,并入选2002年奥运代表队。
2002年美国奥运代表队的其他成员分别是得到亚军的萨拉·柯恩与季军萨拉·休斯。21岁的关颖珊与伊琳娜·斯卢茨卡娅是最被看好最后赢得金牌的选手。关颖珊在短曲领先其他选手,不过她在自由滑的演出是有缺陷的(在后内点冰三周跳中跌倒),相较之下,萨拉·休斯有一个完美的演出,而伊琳娜·斯卢茨卡娅也在这个项目击败关颖珊,所以最后关颖珊只夺得铜牌。关颖珊在世锦赛中败给伊琳娜·斯卢茨卡娅,以第2名的成绩结束这个2002年这个赛季。
当关颖珊面临是否继续职业运动员生涯的疑问,她选择继续参加奥运资格巡回赛。关颖珊又赢得3次美锦赛冠军(2003年至2005年),与第5次世锦赛金牌(2003年)。这使得关颖珊连续赢得8次美锦赛冠军,总共累积9次冠军。
在教练史考特·威廉的指导下,关颖珊在2002年~2003年赛季中赢得她参加的比赛中的每一个项目。关颖珊的短节目与自由滑分别使用英国音乐家彼得·盖布瑞尔创作的《开始的感觉》(短节目)及《阿兰惠斯协奏曲》(自由滑),她也在这个赛季中赢得美锦赛与世锦赛金牌。
关颖珊在2003年雇用拉菲尔·阿鲁图里安作为她的教练,关颖珊企图借此增加表演时技术的困难度。在2003~2004年赛季中,关颖珊再度以《开始的感觉》作为短节目的曲目,自由滑则是《托斯卡》,她也再度赢得美锦赛冠军。在2004年世锦赛中,关颖珊在短节目只得到第4名,然后在刚开始自由滑的表演时,因为一位观众跑进场中导致冰面碎裂,所以她必须闪开安全人员。关颖珊最后在世锦赛只得到第3名,败给日本的荒川静香及萨莎·科恩。
在2002年至2004年秋季,关颖珊只参加1次花样滑冰大奖赛,那是在2002年的花样滑冰大奖赛美国站,她并且赢得冠军,取得参加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的资格,不过关颖珊最后选择不参加这项赛事。关颖珊也没有参加2003年及2004年的花样滑冰大奖赛,这些赛事都采用新的计分系统。在2004年~2005年赛季,关颖珊以阿拉姆·哈恰图良的芭蕾舞《斯巴达克斯》及《波丽露》作为短节目与自由滑的表演曲目。其中《波丽露》因为简恩·托薇尔与克里斯多福·狄恩于1984年南斯拉夫萨拉热窝举办的冬季奥运中以这首曲子搭配冰舞演出,并夺得金牌而知名。
2005年世锦赛女子单人滑冠军是俄罗斯的伊琳娜·斯卢茨卡娅,亚军是美国的萨莎·科恩,季军是意大利的卡洛琳娜·科斯特纳。
关颖珊将2005年世锦赛当做学习新的计分系统的经验。她继续训练来试图参加2006年在意大利都灵举办的冬季奥运。然而因为臀部受伤,她被迫从2005年秋季3项预计参加的比赛中退出,关颖珊在2005年12月的电视比赛中演出新的短项目《Totentanz》,不过她的表现低于正常的水平。关颖珊在2006年1月4日因为2005年12月造成的腹部伤势,而退出美锦赛。在1个星期后,关颖珊因为医疗因素,而对美国花样滑冰协会提出放弃2006年奥运代表队的申请。
在美国女子花样滑冰比赛结束后,美国花样滑冰协会的国际委员会在2006年1月14日举行会议,并且在她于1月27日之前对五位成员组成的监察小组表明她的身体状况和竞争态度的规定之下,以20票支持3票反对的表决结果批准了她的申请。
关颖珊在规定的那一天为这些监察小组演出短节目与自由滑,而她组成的奥运代表队是已经确立的,所以监察小组认为她适合参加比赛。然而美国奥运委员会在2006年2月12日宣布关颖珊将退出杜林冬季奥运,因为她在杜林进行首次练习时导致鼠蹊部受伤。关颖珊说因为她“太过尊敬奥运会所以无法参赛”。杜林奥运委员会后来接受美国奥运委员会的申请,以艾蜜莉·休斯来取代关颖珊的遗留下的空缺。在关颖珊退出奥运代表队之后,她拒绝了留在杜林接受在NBC体育担任花样滑冰讲评员的邀请。在接受鲍伯·考斯特与斯科特·汉密尔顿专访时,关颖珊说她还不会退休。如果她继续参赛直到2010年奥运,届时关颖珊将是29岁。
1990年代有三位获得世锦赛金牌和冬奥会奖牌的女子单人滑运动员因出众的艺术才华被广泛认可。她们是乌克兰的巴尤尔(Oksana Baiul,1993年世锦赛冠军、1994年冬奥会冠军)、中国的陈露(1995年世锦赛冠军、1994年和1998年冬奥会季军),以及美国的关颖珊(1996年和1998年世锦赛冠军、1998年冬奥会亚军)。陈露是这三人中年龄最大的,也是艺术风格最多样的。
在1990年代通行的6.0分评分体系里,如果某裁判给两位选手短节目的技术分和艺术分之和相等,则技术分高者名次靠前;如果某裁判给两位选手自由滑的技术分和艺术分之和相等,则艺术分高者名次靠前。尽管陈露的技术实力不是最强,由于自由滑比短节目更重要,她依靠艺术表现为自己争取到了一席之地。除了由身体摆出的各种姿势和恰当的面部表情,她还通过从手臂到指尖的灵活多变来表达音乐,进一步增加了自己的艺术魅力。这成为了她和同时代很多女子单人滑业余运动员的一个重要区别。
另外,陈露还有个人独创的动作造型(外部图片),在联合旋转中出现。身体各部位的详细分解动作如下:在冰上旋转时,右腿向前右侧弯曲作半蹲状,同时抬起左腿并将脚踝放在右腿膝盖上;上身略向前弓;左臂举过头顶并与旋转轴呈约135度角,右臂与旋转轴呈约45度角,使两只手臂在一条直线上;仰头。该造型来自中国甘肃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飞天”人像。这个特殊的旋转造型是陈露的招牌动作,在她参加1992年世锦赛时就已出现。此后,她的很多著名节目中都包含了这个动作,如1995年世锦赛自由滑的第1分04秒,1996年世锦赛自由滑的第3分41秒,以及1998年冬奥会自由滑的第2分47秒。
陈露在艺术表现方面的分水岭是1994年。此前,尽管她的艺术分并不低,不少人还是把她当作“跳跃的豆子”(the Jumping Bean),这或许是因为那个时候能够在各大国际赛事中出色完成多个三周跳的女运动员并不多见。直到1994年以后,她独具特色的艺术才华逐渐被广泛认可。
1994年后,陈露在短节目和自由滑的音乐风格明显改变,1994-1995赛季自由滑、1995-1996赛季短节目和1997-1998赛季自由滑的音乐都有显著的东亚风情。这三个赛季中,她的短节目和自由滑音乐如果一个有西方风格,另一个必定有东方特色。显示出她试图在发源于西方的花样滑冰运动中结合自己的亚洲背景,融入一些从前很少出现的新元素——同时将面对这样的风险,即西方裁判和观众也许无法很好的理解东方文化,从而可能会影响她的艺术得分。
然而,她成功了。在1995年世锦赛中,她的自由滑选曲是电影《末代皇帝》(The Last Emperor)的配乐。在这套自由滑中,她有一段长达1分11秒的冰上舞蹈(背景音乐是电影《末代皇帝》的主题曲),在场的观众忍不住附和着音乐为她打拍子。尽管她的自由滑节目只有五个三周跳,数量上不如其他几位竞争者,但裁判们认可了她所表现出来的浓郁的东方风情,给出了一系列艺术分高分。于是,这套华丽绚烂的自由滑不仅让年仅18岁的陈露成为当年的世界冠军和中国第一位(亚洲第三位)获得该荣誉的运动员,也成为她整个运动员生涯中最著名的节目之一。
1995年世锦赛的巨大成功令她倍受鼓舞,给她更多的信心来尝试不同的音乐风格。1996年世锦赛短节目,陈露选择的音乐是《望春风》(Spring Breeze),一首具有古典音乐风格的台湾民谣(邓雨贤作曲,五声调式),这是世锦赛上首次出现有台湾文化背景的音乐。在这套短节目中,她通过不断变幻手臂和身体的各种姿势充分展示了歌曲的意境。她的精彩演绎得到了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以及裁判打出的2个5.9分和5个5.8分的艺术分。这是她在冬奥会和世锦赛中成绩最好的短节目。她的自由滑音乐是世界钢琴名曲——《拉赫曼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Rachmaninoff's Piano Concerto No. 2, second movement),历史上已经被其他花样滑冰选手通过多种方式演绎过。她只有更深入的领悟、更专注的表演,才能超越之前其他选手演绎的版本。结束后,观众的掌声和赞叹声一直持续到裁判公布她的得分。9名裁判的艺术分中,有4人给了5.8分,3人给了5.9分,2人更是给了6.0分的满分——这是自女子单人滑全面进入三周跳时代后第二次在奥运会或世锦赛中出现极为罕见的艺术分满分,因此不少现场的观众起立为她鼓掌欢呼。这套自由滑成为了她最知名的节目,是花样滑冰历史上的经典之作。
1997年世锦赛,陈露的短节目音乐是“Take Five”,著名爵士乐,又换了一种新的风格。然而,技术环节的严重失误几乎毁了这套节目。陈露因此跌到了业余运动员生涯的最低点。
1998年冬奥会,她的短节目音乐是探戈名曲——《再会诺尼诺》(Adios Nonino)。这套短节目中,她再一次突破了个人以往的艺术风格,将一位探戈女郎的性感妩媚演绎得惟妙惟肖。因此,这套短节目成为她风格最为特别的节目。她的自由滑音乐来自华人地区家喻户晓的爱情悲剧——《梁山伯与祝英台》(Butterfly Lovers)。这是她的最后一场国际业余大赛,和历史上很多富有艺术才华的花样滑冰选手一样,此时的她早已全身心的融入到音乐中去。伴随着音乐的跌宕起伏,她将女主角祝英台的快乐、悲伤、抗争和憧憬表现的淋漓尽致,更像是在演绎自己作为业余运动员的人生。[4]当音乐停止后,百感交集的她无法抑制住自己的情绪,激动得泪流满面,久久的跪倒在冰面上。这套自由滑节目是她艺术表现最强烈的一次,现场的9名裁判认可了她的倾情演绎,给她打出了8个5.8分和1个5.7分的全场第三高的艺术得分。此后,她告别了影响她一生的花样滑冰国际业余大赛。
因为陈露在冰上精彩演绎了《梁祝》女主角祝英台为恋人殉情并蜕变成蝴蝶的经典悲剧,观众与媒体送给她「冰上蝴蝶」的雅号。迄今,冰上蝴蝶仍为滑冰界耳熟能详的知名运动员。
感谢您的支持,本次关于关颖珊与陈露:中国体操史上闪耀的双星和关颖珊 陈露的分享正式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