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好,今天的内容将为您解析关于郭跃离开国家队事件和郭跃离开国家队事件:一段乒乓球历史的转折点的相关问题,感谢您的关注,一起来看看吧!
在乒乓球这个历史悠久的运动项目中,中国乒乓球队一直以其强大的实力和辉煌的战绩享誉世界。在2012年,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传遍了整个体育界:中国乒乓球运动员郭跃宣布离开国家队。这一事件不仅引发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也引发了关于运动员职业生涯、个人选择和体育体制等方面的深刻思考。
一、郭跃其人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郭跃这位乒乓球天才。郭跃,1988年出生于辽宁省鞍山市,7岁开始接触乒乓球,12岁进入国家队。在她的职业生涯中,郭跃取得了无数荣誉,包括世界冠军、奥运会冠军等。她在比赛中展现出的顽强拼搏精神和精湛技艺,赢得了球迷的喜爱和尊敬。
二、离开国家队的原因
2012年3月,郭跃通过微博宣布离开国家队,这一消息迅速引发了舆论的广泛关注。关于她离开国家队的原因,坊间流传着各种版本,其中较为普遍的说法有以下几点:
1. 身心疲惫:郭跃在国家队训练和比赛中承受了巨大的压力,长期处于高强度的竞技状态,导致身心疲惫。
2. 家庭原因:郭跃的父母希望她能够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不再为乒乓球事业付出太多。
3. 个人发展:郭跃认为自己已经达到了职业生涯的巅峰,希望尝试其他领域的发展。
三、事件的影响
郭跃离开国家队事件对中国乒乓球队乃至整个体育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舆论风波:郭跃的离开引发了关于运动员职业生涯、个人选择和体育体制等方面的讨论,许多人对她的决定表示不理解。
2. 国家队实力受影响:郭跃是中国乒乓球队的重要成员,她的离开对国家队实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 反思体育体制:这一事件促使人们对我国体育体制进行反思,如何更好地关心运动员的身心健康,如何平衡运动员个人发展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
四、事件后续
尽管郭跃离开了国家队,但她并没有放弃乒乓球事业。在离开国家队后,郭跃尝试了多种职业,包括担任教练、参加综艺节目等。她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离开国家队并不意味着职业生涯的终结,只要勇敢面对,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
五、总结
郭跃离开国家队事件是中国乒乓球历史上的一段转折点。这一事件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运动员的辉煌,也让我们思考了关于运动员职业生涯、个人选择和体育体制等方面的诸多问题。在今后的日子里,愿郭跃能够继续追求自己的梦想,同时也希望我国体育事业能够不断进步,为运动员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以下是一张表格,展示了郭跃的职业生涯中的重要荣誉:
| 时间 | 荣誉 |
|---|---|
| 2003年 | 世界青少年锦标赛冠军 |
| 2005年 | 世乒赛女单冠军 |
| 2008年 | 奥运会女单冠军 |
| 2011年 | 世乒赛女单冠军 |
| 2012年 | 伦敦奥运会女单亚军 |
中国乒乓球队直通东京世乒赛队内选拔第二阶段将于1月25日在江苏镇江打响,今天下午国乒总教练刘国梁对外宣布,因伤退出1月初第一阶段选拔赛的奥运冠军郭跃已经被调整出国家队,这个消息也是立刻引起了各方强烈关注。
当得知郭跃的最新情况时,中央电视台著名乒乓球专项记者李武军很快在自己的新浪微博发表了看法,很显然,郭跃离开国家队让他非常意外,“郭跃被调整出国家队?真是晴空霹雳。从之前郭跃主动放弃东京世乒赛选拨赛开始,似乎就在传递着这样一个‘危险’的信号。作为成名十年的一代天才,去年郭跃率队夺得了乒超冠军,因此我不认为郭跃已失去了竞争主力的能力。如何打开郭跃的心结?更多的鼓励,无疑是医冶郭跃‘心病’的良方。”
记者随后与李武军取得了联系,他表示为郭跃感到惋惜,“毕竟郭跃在联赛里面还能战胜李晓霞,这说明她的能力依然存在,我不认为郭跃现在已经彻底不具备实力了。”李武军还向记者透露,自己在听闻消息之后第一时间就给郭跃拨了电话,“打了好几个,但一直无人接听。”
这次彻底被调整出国家队,会重新激发郭跃的斗志,还是会就此令她选择隐退,对此李武军认为,“我认为暂时还不会到退役这一步,毕竟她现在只有26岁,仍然处于当打之年,如果现在就退役的话,我觉得她本人来说实在太可惜了,对球迷来说也太可惜了。”
李武军同时也坦言,前不久当郭跃突然临战退出第一次队内直通东京选拔时,他就有一种不太好的预感,“本来在赛前她练得挺有动力,告诉我说,既然自己要打预选赛就希望能爆发一下,我也没想到,她还没爆发后来就宣布退出选拔了。”
众所周知,郭跃最近一年多时间受到颈椎方面疾病的影响,状态非常起起伏伏,很不理想,时而比赛时而休战。孔令辉教练曾经坦率地表示,希望郭跃身体能好起来,同时更希望她端正态度,正视现在队内的竞争。对此,李武军也表示,“接下来心态的调整对郭跃来说是最关键的,看看她本人是不是从内心深处还具备继续战斗的欲望,也希望大家能更多给她一些鼓励吧。”
而最后李武军也不忘强调说,“如果这次调整是因为郭跃身体状况确实无法承受国家队训练和比赛的强度,那咱么就另当别论了。”
离开国家队两个多月后,两届奥运会乒乓球冠军郭跃第一次出现在聚光灯下,26岁的郭跃说:“无缘国家队,这种现实让我变得成熟。我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尽快走出低谷,重返国家队。”
目前在地方队训练的郭跃2日参加了辽宁省乒乓球协会举办的“奥运冠军校园行”活动,这是她今年年初被调整出国家队后,第一次出现在媒体和球迷面前。留起了长发的郭跃不仅平和地接受了媒体采访,而且认真地和初中生进行了较量,并满足了几百名粉丝的合影要求。
对于2004年以16岁的年龄出战奥运会的郭跃说,被调整出国家队可谓不小的打击。正经历运动生涯低谷的郭跃说:“真正离开了国家队,这个变化让我考虑问题更理性了,人也变得更成熟了,以前想事情可能更感性一些。”
在几百名学生和媒体记者面前,郭跃分享了自己的心路历程,她说:“人生道路上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但你只要不断总结经验、挖掘潜能、提高自己,就一定会成为一个强者。我渴望通过努力再次回到国家队。”
在去年进行的十二届全运会上,郭跃因伤退赛,颈椎的伤病已经困扰她好长时间。郭跃说,训练中经常出现手麻的情况,但只要能训练,我就会保证质量,现在主要的任务就是备战乒超联赛。
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母亲用身体护住婴儿,婴儿被救出时仍熟睡。”这是一个在网上广为流传的帖子,一个未知姓名的母亲,用自己柔弱的脊背顶住轰然倒塌的房屋,用温暖的怀抱呵护熟睡的婴儿,她留给孩子的最后一句遗言是:“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抢救人员发现这位母亲时,她已被垮塌的房子压死。清理完废墟,人们发现她身下躺着她的孩子。孩子被仔细包在一个红底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三四个月大,被发现时毫发未伤,安静地熟睡。
救援医生解开被子准备给孩子做检查时,发现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看到了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手机在现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
“你这个傻子,你都挺了三天了……”
整整三天三夜,陈坚被压在重重的预制板下无法动弹,但他从没放弃对生命的希望,他发誓般地说:“绝不能让肚子里的孩子一出生就没爸爸。”但最终他还是撒手人寰,让无数人悲恸不已。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第三天,救援人员从瓦砾如山的废墟中解救出陈坚。虽然已经身负重伤,但为了怀孕的妻子和没出世的孩子,他一直鼓舞自己说:“我要坚强,我要活着。”陈坚还鼓励其他灾民说:“希望大家也和我一样,要坚强,决不能放弃。”
实施救援的过程中,陈坚通过手机艰难地对妻子说,“我只想和你和和睦睦的过一辈子,这就足够了。”然而,这句话却成了他最后的遗言。救助队员经过6个小时的解救,把他从废墟中解救出来,他却在送往急救点的途中停止了呼吸。
现场救援人员悲痛不已,“你这个傻子,你都挺了三天三夜了啊……”“醒一醒,你老婆还在等着你回家呢!不能睡……”
“亲爱的,我们生生死死在一起”
不离不弃,至死不渝。
这是很多情侣相爱时的山一般的誓词,汶川地震中,这句话在一个普通男子的身上得到了最真实的体现。
汶川绵池镇一个灾后现场,抗震救灾人员发现了一对遇难夫妇:在一块大石下,一名中年男子呈弓趴姿势,保护着身下的一中年女子,而女子则紧紧地抱住男子,两人的尸体已无法分开,只好一起入殓。
5月12日下午,大地震突然来袭,一时间天地变色,绵池镇四周山上万石穿空,大小石块像放炮一样倾泻而下,当时一位女子吓得尖声尖叫,旁边的一名中年男子紧紧地抱着她,自己背朝石头飞来的方向护着女子往前跑。但没跑多远,一块房子大小的巨石砸中了男子,并随即将女子也一起压倒。
几天后,救援解放军赶到,用专门的设备将巨石移开,露出了令所有人感伤的一幕:一男一女紧紧地抱在一起,中年男子仍呈弓趴姿势,试图保护什么……
由于两人尸体已无法分开,后事处理人员在提取有关证据信息后,将他们一起入殓。
英雄老师用双臂护住四个孩子
这是一位英雄的教师,当救援人员发现他时,他双臂张开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活了,他却永远离去了。
他是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导主任谭千秋。
汶川地震袭来时,德阳东汽中学教学楼轰然坍塌。就在地震的一瞬间,学校教导主任谭千秋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4个学生,4个学生都获救了,谭老师却不幸遇难。
谭老师的妻子张关蓉仔细擦拭着丈夫的遗体:脸上的每一粒沙尘都被轻轻拭去;细细梳理蓬乱的头发,梳成他生前习惯的发型。谭老师的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
当张关蓉拉起谭千秋的手臂,要给他擦去血迹时,丈夫僵硬的手指再次触痛了她脆弱的神经:“昨天抬过来的时候还是软软的,咋就变得这么硬啊!”张关蓉轻揉着丈夫的手臂,恸哭失声……
女孩废墟中读书缓解恐惧
邓清清被武警水电三中队的抢险官兵救了出来。让陈老师与官兵们感动的是,这个女孩被救出时,还在废墟里面打着手电筒看书。她说:“下面一片漆黑,我怕。我又冷又饿,只能靠看书缓解心中的害怕!”
孩子的诚实如同她的坚强一样,让听者无不动容,现场救援人员一下子哭了,抱着清清连说:“好孩子,只要你能活着出来,就比什么都好。”
妻子说“爱你”支撑瓦砾下的丈夫
“我不行了,你快离开这里!照顾好孩子,好好生活下去。”“老公,不要放弃,马上就会有人来救你!”13日上午,都江堰金凤乡政府家属区里,朱芙蓉流着泪朝废墟里呼喊,鼓励丈夫谭刚义坚持下去。
地震发生后一小时,幸运躲过灾难的朱芙蓉想起丈夫谭刚义还在家里,她跑了8公里,下午5时许,她回到家,惊见家里的小楼塌成了一堆七八米高的瓦砾!“老公!你还在吗?”朱芙蓉爬上废墟哭喊。“我在这里,救我!”
得知谭刚义被掩埋的消息后,亲朋好友们陆续赶到现场,轮番爬上废墟给谭刚义打气。13日清晨5时许,朱芙蓉再次赶赴丈夫被困地点,“老公,听得到不?我来了。”许久之后,才有一丝极其微弱的声音传了出来:“老婆,我……还在。”
13日上午8时许,一辆满载武警官兵的卡车经过废墟,朱芙蓉立刻上前呼救。为防止伤到被困者,官兵们完全徒手挖掘。13日上午10时30分许,谭刚义终于露出了头!在被掩埋了约20个小时后,谭刚义终于被武警官兵抬出了废墟!
男孩手刨4小时救出同学
漩口中学初三5班的学生向孝廉是被同班同学马健喊醒的。“他在外面喊,孝廉,你在哪里?我就醒了。他一再说,你要坚持,你要坚持……”向孝廉身上压着厚厚的泥土和水泥块,马健就用双手在外面刨。
“我哭着告诉他,马健,你别走,如果你要走,就等我死了再走吧。马健说,我不会走,你是我们班上年纪最小的,也是生命力最旺盛的,这点困难难不倒你。”大约4个小时后,马健终于把她刨了出来。这时,马健的双手血肉模糊。
男子为妻子完成最后的尊严
几天来,有关地震的图片和救灾过程中涌现出的一个个动人故事,正在世界范围内流传。
在地震中痛失妻子的男子用绳子将妻子的尸体绑在背部,送她去太平间。在极大悲痛的折磨中,他努力要给予自己的妻子死后些许的尊严。但是在中国地震后的混乱中,这名男子坚持认为妻子不应该遗弃在那些尖利的碎石中。
因此,他包含着深情,将她的身体与自已绑在一起——然后用摩托车载着他前往当地的太平间。
兄弟俩背断腿母亲逃生
地震发生后,北川汉子王正兴和弟弟不敢有丝毫怠慢,他们背着母亲走了13个小时,轮换了上千次,终于把左腿受伤的母亲背出险境。
地震发生时,王正兴的母亲正在为孩子们削水果。突然,房子剧烈摇晃,玻璃纷纷爆裂,母亲大声吼道“地震了,快跑”,全家人拼命跑出家门。15分钟后,王正兴突然听到母亲的呼叫,找到后发现老人左腿已骨折,鲜血如注。弟媳立刻找来一张布把母亲伤口紧紧绑住后,他二话不说背起母亲就往外跑。
“丢下我吧,你们快跑,你们一定要活下去。”母亲在王正兴的耳边说道。王正兴疯了一般地摇头拒绝了。就这样,他和弟弟每走一段就轮换一次,背着母亲一步一步地艰难前行。
13日凌晨3点,前后辗转7公里,兄弟俩终于把母亲背回了县政府广场,两人才稍微放下心来。至此,兄弟俩已花了整整13个小时。13日清晨,救援部队把母广琼送到绵阳404医院救治。
被埋男子遗嘱:我欠王老大3000元
5月16日下午6时半,离地震发生整整100个小时。虚弱得已近昏迷的刘德云被救援官兵抬出来时,看到了自己的女儿。随即,他的目光指向自己的左手腕。女儿扑上去,发现父亲左手腕上歪歪扭扭写着一句话:“我欠王老大3000元。”
经过324医院野战医疗队的紧急抢救,刘德云第二天就清醒过来。他告诉女儿:“如果出不来,手腕上那句话就是留给你的遗嘱。”
刘德云是什邡市汉旺镇人,工厂职工。地震发生时,他和一起玩牌的另外3人都被埋在了废墟下。不知道过了多久,刘德云有些绝望了。此时,他用还能活动的右手掏出随身携带的圆珠笔,在左手腕上写下了“遗嘱”——他不想欠着账离开。
刘德云说,写下这句话后,他安心了许多。
文章分享完毕,郭跃离开国家队事件和郭跃离开国家队事件:一段乒乓球历史的转折点的内容是否对您有帮助?欢迎下次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