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维纳斯

发布时间:2025-09-11 21:37:58

朋友们大家好,今天为您带来的是马尔维纳斯和马尔维纳斯:一场跨越时空的海洋传奇的知识分享,感谢您的支持,接下来我们进入文章内容!

马尔维纳斯,一个听起来颇有异域风情的名字,它背后隐藏着一段跨越时空的海洋传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片神秘海域的神秘面纱,探寻它的历史、文化和魅力。

一、地理概况

马尔维纳斯群岛,位于南大西洋,由主岛马尔维纳斯和周边的多个小岛组成。这片海域总面积约为12.3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000人。马尔维纳斯群岛地处南美洲与南极洲之间,是大西洋、南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交汇处,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地理概况内容
地理位置南大西洋,介于南美洲与南极洲之间
总面积12.3万平方公里
人口约3000人
战略地位大西洋、南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交汇处

二、历史沿革

马尔维纳斯群岛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百万年前。早在公元前,原住民就已经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16世纪,欧洲探险家发现了这片土地,并将其命名为“马尔维纳斯”。

历史沿革时间段事件
公元前原住民繁衍生息
16世纪欧洲探险家发现
1765年英国占领
1833年英国正式宣布拥有
1982年马岛战争

三、马岛战争

1982年,马尔维纳斯群岛爆发了一场震惊世界的马岛战争。这场战争是英国与阿根廷之间的一场领土争端,最终以英国的胜利告终。这场战争不仅改变了马尔维纳斯群岛的命运,也成为了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段佳话。

马岛战争时间战争双方结果
1982年4月2日至6月14日英国与阿根廷英国胜利

四、文化魅力

马尔维纳斯群岛拥有独特的文化魅力,这里的人们热情好客,生活节奏悠闲。岛上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欧洲和当地原住民的风格。马尔维纳斯群岛还是世界著名的观鸟胜地,吸引了众多鸟类爱好者和摄影爱好者。

文化魅力内容
热情好客当地人民热情好客,生活节奏悠闲
建筑风格欧洲和当地原住民风格融合
观鸟胜地吸引众多鸟类爱好者和摄影爱好者

五、经济发展

马尔维纳斯群岛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主要依赖渔业、旅游业和农业。近年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马尔维纳斯群岛的经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经济发展内容
渔业马尔维纳斯群岛渔业资源丰富
旅游业旅游业是马尔维纳斯群岛的重要经济支柱
农业农业发展相对滞后

总结

马尔维纳斯群岛,这片神秘的海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经济价值。它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南大西洋的怀抱中。在这片土地上,我们看到了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征服,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未来,马尔维纳斯群岛将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故事。

马尔维纳斯群岛的现状和以前的历史

1982年4月2日到6月14日,历时74天的英阿马岛之战,这一场未经正式宣战的战争,外交家称为"武装冲突",军事家则称为"马岛战争",这是二十世纪第一场可算得上现代化的战争。

马尔维纳斯群岛(本文简称马岛),位于南大西洋,东到西经57°40',西到西经62°,南到南纬53°,北到南纬52°15'之间的海面上。该群岛由346个岛礁组成,总面积15800平方公里,其中长年有人居住的有十五个岛屿,主要有索莱达岛(即东福克兰岛,本文简称东岛),大马尔维纳斯岛(即西福克兰岛,本文简称西岛),总人口约两千,绝大多数是英国移民后裔。首府为斯坦利港(即阿根廷港)。南乔治亚岛是马岛的附属岛屿,(本文简称南岛),位于马岛东南716海里,西经39°南纬53°的海面上,面积3700平方公里,居民随季节变化时多时少,最多达500人,首府为格里特维肯港。

马岛距南大西洋与南太平洋之间的要冲航道麦哲伦海峡250海里,距阿根廷本土276海里,距英国本土7000海里。属寒带气候,岛上多沼泽,生物资源贫乏,但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不仅位于沟通南半球两大洋交通的必经之路,而且漫长曲折的海岸线组成的众多港湾,构成英国在南大西洋的最重要的基地。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海军都利用这一基地控制南大西洋的制海权。而近年来,马岛又成为开发南极的前进基地,其地位更显重要。加上八十年代发现的海底石油,更加剧英阿对马岛主权之争。

说起英阿对马岛的主权之争,由来以久,漫长而复杂。1592年,英国人约翰·戴维斯发现该岛,但阿根廷则认为是葡萄牙人戈梅斯于1520年发现的。1690年,英国人约翰·斯特朗发现东西两岛之间的海峡,命名为福克兰海峡,并由此命名该群岛为福克兰群岛。十八世纪初,大批法国人先后来到该岛,称为马洛伊内群岛,后转化为西班牙语的马尔维纳斯群岛。1764年法国人在东岛建立定居点,1765年英国人在西岛建立定居点。1766年,西班牙以25万英镑的价格从法国手里买下东岛,1770年,西班牙又出兵占领西岛。1816年,阿根廷宣布独立,宣称继承西班牙对马岛的主权。1832年英国占领西岛,次年占领东岛。从此英阿对马岛的主权进行过多次谈判。

1982年2月双方在纽约的谈判又宣告破裂。阿根廷开始准备以武力收复马岛,并制订出代号为"罗萨里奥"的行动计划。

1982年3月19日,阿根廷一家公司的39名工人来到南岛拆除一家旧鲸鱼加工厂,工人们在岛上升起了阿根廷国旗。英国立即提出强烈抗议。3月24日,英国原驻马岛的海军"忍耐"号破冰船,搭载两架直升机和140名士兵,前往南岛实施威慑。

3月26日,阿根廷总统加尔铁里下令提前实施"罗萨里奥"计划,由2艘驱逐舰,2艘护卫舰,1艘坦克登陆舰,1艘潜艇,1艘破冰船,1艘补给船搭载2个营的海军陆战队组成第40两栖特混编队,从贝尔格拉诺启程前往收复马岛,以1艘护卫舰,1艘供应舰搭载2个排的海军陆战队组成第60两栖特混编队,从德塞阿多港启程前往收复南岛,还以1艘航母,4艘驱逐舰,1艘护卫舰,1艘油船组成第20特混编队,提供战役掩护。作战总指挥为陆军第5军军长兼马尔维纳斯战区司令奥斯瓦尔多·加西亚中将。

4月10日,第40两栖编队驶抵马岛。午夜时分,阿军陆战队的侦察小队在彭布罗克角登陆。次日凌晨,蛙人分队在约克海滩登陆。六时三十分,阿军主力在龙克湾登陆,随即攻占了机场和港口。八十三十分,阿军七架C—130运输机运来3000多后援部队,使岛上阿军总兵力达4000人。九时,马岛的英国总督率所部181名官兵投降,阿军占领马岛,建立了行政机构,任命梅嫩德斯准将为马岛军事长官。

阿军收复马岛的消息传到国内,群情振奋,数十万人聚集在总统府前的"五月广场",高唱国歌,高呼口号,欢庆胜利。全国十多个政党一致表示支持政府的行动。总统加尔铁里的威望达到顶峰。

英国在获悉马岛被阿根廷占领后,立即宣布与阿断交,成立以首相撒切尔夫人为主席的战时内阁,作为最高决策机构,并制定了以武力为后盾,政治、外交、经济多管齐下,迫使阿方撤军,如果阿根廷不屈服,就用武力重夺马岛的战略方针。

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

高技术武器显威力的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

1982年4~6月,阿根廷和英国因马尔维纳斯等群岛的归属问题,进行了一场以较量海空军实力为主要特点的现代局部战争。

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马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南乔治亚群岛、南桑威奇群岛,位于南美洲大陆东南,距阿根廷海岸 430千米处的南大西洋水域。群岛总面积不过1.2万平方千米,人口仅2000人,但其战略地位很重要。它扼守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航道要冲,是通往南极的前进基地。岛上不仅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而且在周围海底还蕴藏着大量令人羡慕的石油和天然气。英阿马岛主权之争由来已久。 1690年英国人发现并登上该岛。 18世纪,法国人和英国人先后登陆定居,后被西班牙入侵占。1816年阿根廷独立后,自然而然地继承了对马岛的主权,并派官员上岛治理。1833年,英国以该岛最早为英国人发现为由,出兵重占该岛。

英阿双方就马岛主权问题,曾在联合国的斡旋下,举行过多次谈判。1982年2月,英阿谈判破裂。3月18日,阿根廷科学考察组在南乔治岛升起国旗,英阿关系急剧恶化。阿政府决定以武力解决争端,彻底拔除殖民主义者遗留下来的这块“毒瘤”。战争进程大体分成三个阶段。

4月 2日至 4月30日为阿军占领马岛和英军战略展开阶段。4月 2日凌晨,阿军对马岛实施登陆作战。部队神不知鬼不觉地上岸后,立即占领了该岛首府斯坦利港(阿根廷港)的机场,接着又包围了斯坦利港的英国总督官邸,总督和 200名英国驻军被迫缴械投降。次日,另一支阿军又登陆占领了距马岛 180千米之遥的南乔治亚岛,俘虏了全部英守军。随后,阿增兵马岛,并成立了以隆巴多将军为司令的南大西洋战区。阿根廷终于在 150年之后重占马岛,在岛上升起了国旗,建立了行政机构,任命了新总督。举国同庆,一片欢腾。

阿根廷占领马岛后,英国立即成立战时内阁,抽调海军总兵力的2/3组建以伍德沃德少将为司令的特混舰队,并征用商船开赴战区。4月5日,英首批舰船出航,空军 1个大队转场至南大西洋的阿森松岛,并于 7日宣布马岛周围 200海里为禁区。12日,英核潜艇 4艘驶入马岛海域,执行海上封锁任务。22日,特混舰队先头部队进入南乔治亚岛海域。25日,英特混舰队对南乔治亚岛实施机降和登陆作战,消灭了守岛阿军,为进攻马岛建立了“桥头堡”。28日,特混舰队主力抵达马岛海域,30日完成了对马岛的海空封锁。5月1日至20日为英军对马岛的封锁与阿军的反封锁阶段。5月1日起,英军以从阿森松岛起飞的“火神”式中程轰炸机和“鹞”式舰载战斗机轰炸马岛机场,以舰炮炮击马岛阿军港岸军事设施和阵地。 2日,阿根廷以民族英雄命名、属于海军第二大舰的“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被英国核动力潜艇“征服者”号发射的一枚鱼雷击沉。阿舰艇被迫撤回本国狭窄的海域之内,使英舰队轻易实现了对马岛的海上封锁。

阿军主要依靠航空兵力进行反封锁,并以潜艇牵制英舰的行动。 5月 4日,阿军出动“超军旗”式战斗轰炸机,在马岛附近海域发射新近从法国引进的“飞鱼”导弹,一举击沉了英国最新式的驱逐舰“谢菲尔德”号。英特混舰队为躲避可怕的“超军旗”飞机和“飞鱼”导弹,不得不转移至战区以东阿根廷陆基飞机的航程之外。5月 21日至 6月 14日为英军登陆与阿军抗登陆阶段。 5月 21日,英军经过充分准备后,在阿军守备薄弱的索莱达岛(东福克兰)西北的圣卡洛斯港登陆成功。经 6天激战,巩固和扩大了登陆场。 5月27日,上岛英军兵分两路东进南下。南下的英军于29日攻占达尔文港和古斯格林机场,尔后挥师东进,向斯坦利港前进。东进的英军继攻占道格拉斯后,于 6月 1日占领肯特山和查杰林山,并与南路英军会合,从陆上包围了斯坦利港。同日,英军后续部队在圣卡洛斯登陆。6月 5~8日,英军一部于布拉夫湾登陆成功。13日,英军发起总攻。 14日 21时,马岛阿守军投降。19日,英军又以一部兵力占领了南桑威奇群岛。英军在马岛登陆后,阿根廷海空军曾猛烈轰炸英军的作战舰只和英军上陆地域。阿“超军旗”式飞机和“飞鱼”导弹等现代武器再显威风,先后击沉被英军列为“谢尔菲德”号姐妹舰的“考文垂”号导弹驱逐舰和“热心”号、“羚羊”号护卫舰以及号称“真正海上巨人”的“大西洋运送者”号集装箱货船等 5旗舰船,外加 1艘登陆艇,并击伤英舰艇 4艘。阿根廷空军作战虽然英勇,但缺乏地面陆军的有力支持和掩护,到26日空中进攻已成强弩之末。

马岛战争历时74天,英方参战兵力3.5万人,各型舰只 118艘计 100余万吨,各型飞机 340架,地面部队9000余人;阿方参战兵力6.5万人,作战舰艇和辅助船只 33艘计12万吨,飞机350余架,地面部队1.3万人。双方损失:阿军伤亡约 2300人,被俘 1. 13万人,损失舰船11艘、飞机105架,耗资 10亿美元以上;英军伤亡 1000余人,被俘 210余人,损失舰船 16艘、飞机 34架,耗资12亿美元以上。这次战争虽以英胜阿败而告终,但马岛争端并未因战争的结束而结束,阿英对马岛领土主权之争还将长期继续下去。在这次战争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高技术武器在战争中的使用。英军以核潜艇和舰载飞机对驻马岛阿军实施封锁,显示出高技术武器的威力;阿军以航空兵实施反封锁,高低技术并用,给英军造成相当大的威胁和损失。

马尔维纳斯群岛的人口有多少

马岛面积11800平方公里,人口约2000人。

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马岛)由346个岛礁组成,面积11800平方公里,马岛人口约3398,大部分是英国军人及家属。人均GDP约为9.7万美元(2013年),排世界前几位,主要靠捕鱼业。

马岛的发现:

马岛原本是企鹅、海豹、信天翁的栖身之地。1690年,一位名叫约翰·斯特朗的英国船长在太平洋遇到一场飓风,侥幸没有葬身鱼腹,船偏离航线到达一处由两个岛形成的一条海峡。随后船长以英国海军大臣福克兰的名字命名了这个海峡,这就为以后的争端埋下了伏笔。

1764年,法国人捷足先登,在岛上建起了居民点,命名为马尔维纳斯。第二年英国也不甘落后,向这里移民和驻军。法国人狡猾地卖了一个人情,将这块不属于自己的土地送给了西班牙人。1774年,西班牙的海军赶走了英国军舰,成了马岛的主人。

1816年,阿根廷摆脱西班牙的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从西班牙手中继承了马岛,并向马岛派出了管理者总督。英国对此拒不承认。1833年1月,英国以最早发现该岛为由派兵强占马岛,赶走阿根廷总督,确立对马岛的主权。

关于马尔维纳斯和马尔维纳斯:一场跨越时空的海洋传奇的分享已经结束,感谢您的支持,下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