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第36届国际盲人节:照亮黑暗,点亮希望,同时也会顺带讲解第36届国际盲人节的一些常见问题。
每年的10月15日,是全球盲人节,这一天旨在唤起人们对盲人朋友的关爱与理解。2023年,我们将迎来第36届国际盲人节,让我们共同关注这个特殊的日子,感受盲人朋友的坚韧与勇敢,共同传递关爱与希望。
一、国际盲人节的由来
国际盲人节起源于1931年,由法国的一位名叫玛丽·布鲁姆的盲人女教师提议设立。她认为,盲人同样需要得到尊重和关爱,应该有自己的节日。经过多方努力,国际盲人节终于在1954年被世界盲人联盟正式确立,每年的10月15日被定为国际盲人节。
二、第36届国际盲人节主题
今年的国际盲人节主题为:“关注视障人群,助力融合发展”。这个主题旨在呼吁全社会关注视障人群的生活、教育和就业等问题,为他们提供更多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
三、关爱盲人,从我做起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应该怎样关爱盲人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提高自身素养:了解盲人的生活状态,尊重他们的权利,消除歧视。
2. 关心盲人朋友:在生活中多关注盲人朋友的实际需求,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3. 宣传盲人权益:利用各种渠道宣传盲人权益,提高社会关注度。
4. 参与公益活动:积极参加各类关爱盲人的公益活动,为盲人朋友传递温暖。
四、关爱盲人,数据解读
以下是关于盲人的一些数据,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
| 项目 | 数据 |
|---|---|
| 全球盲人总数 | 约2.62亿(世界卫生组织数据) |
| 中国盲人总数 | 约1700万(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数据) |
| 中国盲人受教育程度 | 高中及以上学历的盲人比例仅为4.4%(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数据) |
| 中国盲人就业率 | 约为35%(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数据) |
五、关爱盲人,行动起来
为了更好地关爱盲人,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开展视力筛查:定期开展视力筛查,及时发现视力问题,预防盲病发生。
2. 加强康复训练:为盲人提供康复训练,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3. 完善无障碍设施:在城市规划、道路建设、公共交通等方面,充分考虑盲人的出行需求,完善无障碍设施。
4. 关爱盲人子女:关注盲人子女的教育问题,提供更多关爱和支持。
第36届国际盲人节即将来临,让我们共同关注盲人朋友,传递关爱与希望。在他们面对困境时,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让他们在黑暗中感受到阳光的温暖。让我们携手共进,为盲人朋友的美好明天努力!
10月15日是“国际盲人节”,
2019年也是第36届国际盲人节。盲人是指视觉有障碍的人,视障人士主要分为两类,分为全盲和半盲,全盲即(即眼球萎缩或钙化),对光失去反应。二为弱视(低于正常视力60%),盲人的活动会因视觉障碍受到限制,那么有什么可以帮助盲人的措施呢?
有什么帮助盲人的措施?
1、盲道
盲道是专门帮助盲人行走的道路设施,一般由两类砖铺就,一类是条形引导砖,引导盲人放心前行,称为行进盲道;一类是带有圆点的提示砖,提示盲人前面有障碍,该转弯了,称为提示盲道。
2、无障碍通道和厕所
无障碍通道是方便残疾人出行的专用通道,其特点在于远距离无线数据采集技术,进出通道的人员,物品无需主动出示标识其身份的证件,只需通过通道即可知道其身份信息及合法性。
无障碍卫生间为不分性别独立卫生间,配备专门的无障碍设施,包含:方便乘坐轮椅人士以及需要人协助的人开启的门、专用的洁具、与洁具配套的安全扶手等,给残障者、老人或妇幼如厕提供便利。
3、导盲犬
经过训练后的导盲犬可帮助盲人去学校、商店、洗衣店、街心花园等,它们习惯于颈圈、导盲牵引带和其他配件的约束,懂得很多口令,可以带领盲人安全地走路,当遇到障碍和需要拐弯时,会引导主人停下以免发生危险,盲人可以携带导盲犬出入公共场所,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4、盲人触摸牌
另外在很多电梯、公交车站牌等地方都会有盲人触摸牌,方便他们感知信息。
盲道之所以成了摆设,可能是因为以下原因:
1.盲道建设标准不高,施工质量不过关。有些地方建盲道时没有按照规范和标准进行建设,导致盲道存在高低不平、施工质量不过关等问题,使盲道无法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2.盲道建设缺乏实效性,存在设计不合理的问题。有些盲道的设计并没有考虑到实际使用需求,例如一些盲道的设计不符合标准、长度不够、宽度不够等问题,使得盲道无法满足行人的实际需求。
3.盲道没有得到必要的维护和管理。在盲道建设完成后,如果没有得到必要的维护和管理,例如清洁、维修和更新等,盲道就会逐渐失去其原有的功能和作用,成为了摆设。
因此,要让盲道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需要加强监管和管理,确保盲道建设符合规范和标准,同时也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更新,以保持盲道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与医学有关的节日有:国际护士节、中国医师节、全国爱耳日、世界血友病日和国际聋人日等。
一、国际护士节
国际护士节是每年的5月12日,是为纪念现代护理学科的创始人弗洛伦斯·南丁格尔于1912年设立的节日。其基本宗旨是倡导、继承和弘扬南丁格尔不畏艰险、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勇于献身的人道主义精神。
二、中国医师节
2017年11月3日,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中国医师节”的批复,决定自2018年起,将每年8月19日设立为“中国医师节”。设立此节日是为了激励广大卫生与健康工作者大力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进一步推动全社会形成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
三、全国爱耳日
1999年,卫生部颁布了《常用耳毒性药物临床使用规范》,加大了对耳毒性药物临床使用中的规范化管理力度。中国有听力语言残疾人为残疾人总数的首位。针对大陆耳聋发生率高、数量多、危害大,预防工作薄弱的现实,卫生部、教育部等10部委局共同确定每年的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
四、世界血友病日
每年的4月17日世界血友病日,是为了纪念世界血友病联盟发起人─加拿大籍的法兰克·舒纳波先生对于血友病患的贡献,以及唤起大众对于血友病的正确认知,自1989年起,特别选中他的生日4月17日作为“世界血友病日”。
五、国际聋人日
1957年,世界聋人联合会根据欧洲各国聋人组织的倡议,决定1958年9月28日为第一个国际聋人节。我国于1955年加入世界聋人联合会,1958年8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教育部、卫生部、文化部、国家体委等9个单位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庆祝这一节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际护士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医师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全国爱耳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世界血友病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际聋人日
感谢大家阅读本篇文章,希望关于第36届国际盲人节:照亮黑暗,点亮希望的讲解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也欢迎交流第36届国际盲人节的相关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