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好,今天的文章将为您解析揭秘董姓名人:从古至今的杰出代表,并会深入探讨姓董的名人的相关问题,欢迎阅读!
提起董姓,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我国历史上,董姓出过不少杰出的人物,他们或文治武功,或才情横溢,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董姓的世界,探寻那些闪耀在历史星空中的名人。
一、古代董姓名人
1.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04年)
董仲舒,西汉思想家、哲学家,新儒学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天人感应”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董仲舒还主张“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以及仁、义、礼、智、信五常。
2. 董仲舒(公元188年—公元217年)
董仲舒,东汉末年名将,官至征东将军。他擅长用兵,曾率军平定黄巾之乱,为东汉朝廷立下赫赫战功。
3. 董永(生卒年不详)
董永,西汉时期著名的孝子。他因家境贫寒,不得不卖身葬父,后因孝顺感动天帝,获得神仙相助,最终成为神仙。
4. 董宣(公元77年—公元166年)
董宣,东汉时期名将,官至司空。他为人正直,刚正不阿,曾因直言进谏而受到皇帝的赏识,成为一代名将。
5. 董仲舒(公元312年—公元367年)
董仲舒,东晋时期文学家,曾任秘书监。他的诗作清新脱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二、近现代董姓名人
1. 董必武(1886年—1975年)
董必武,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他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等职,为新中国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2. 董建华(1937年—)
董建华,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他曾任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等职,为香港回归祖国和“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做出了重要贡献。
3. 董洁(1980年—)
董洁,中国内地女演员,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她凭借在多部影视作品中的出色表现,获得了众多观众的喜爱。
4. 董卿(1973年—)
董卿,中国内地著名主持人,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她曾主持过多档热门节目,如《星光大道》、《中国达人秀》等,深受观众喜爱。
5. 董浩(1962年—)
董浩,中国内地著名相声演员,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他擅长表演京味儿相声,曾与郭德纲等搭档,为观众带来欢笑。
三、董姓名人表格
| 姓名 | 时代 | 职业 | 代表作/成就 |
|---|---|---|---|
| 董仲舒 | 西汉 | 思想家 | 提出“天人感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主张 |
| 董仲舒 | 东汉 | 将军 | 率军平定黄巾之乱 |
| 董永 | 西汉 | 孝子 | 因孝顺感动天帝,成为神仙 |
| 董宣 | 东汉 | 将军 | 为东汉朝廷立下赫赫战功 |
| 董仲舒 | 东晋 | 文学家 | 清新脱俗的诗作 |
| 董必武 | 近现代 | 革命家 | 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
| 董建华 | 近现代 | 行政长官 | 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 |
| 董洁 | 近现代 | 演员 | 多部影视作品 |
| 董卿 | 近现代 | 主持人 | 多档热门节目 |
| 董浩 | 近现代 | 相声演员 | 擅长表演京味儿相声 |
董姓在我国历史上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人物,他们为国家、民族做出了巨大贡献。从古代的董仲舒、董永、董宣,到近现代的董必武、董建华、董洁、董卿、董浩,他们用自己的才华和努力,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让我们铭记这些优秀的董姓名人,传承他们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姓董的名人如下:董仲舒、董允、董庭兰、董源、董其昌等。
1、董仲舒
董仲舒,儒学大师、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他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为汉武帝采纳,开此后两千余年封建社会以儒学为正统的先声。
2、董允
董允,三国时期蜀汉重臣,掌军中郎将董和之子,蜀人称诸葛亮、蒋琬、费祎及董允为“四相”。
3、董庭兰
董庭兰,陇西(今甘肃省)人,盛唐开元、天宝时期的著名琴师,善吹西域龟兹(今新疆库车县)古乐器筚篥和弹奏七弦琴。当时琴界盛行沈家声和祝家声,他向凤州参军陈怀古学得了这两家的声调,并把其技长的《胡笳》曲整理为琴谱。
4、董源
董源(生卒年不详),字叔达,洪州钟陵(今江西省进贤县钟陵乡)人。五代绘画大师,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与李成、范宽,并称“北宋三大家”。南唐时期,曾任北苑副使,人称“董北苑”。南唐灭亡后,进入北宋。
善于山水画,兼工人物、禽兽。其山水初师荆浩,笔力沉雄,后以江南真山实景入画,不为奇峭之笔。疏林远树,平远幽深,皴法状如麻皮,后人称为“披麻皴”。
5、董其昌
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市)人。明朝后期大臣、书画家。正如李志敏所说:“主张学古变古,但在书法神韵问题上的迷信观念,却比古人尤有过之”。
董其昌善于山水画,师法于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
1、董卓
董卓(?-192年5月22日),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省岷县)人,生于颍川。
东汉末年献帝时军阀、权臣,官至太师,封郿侯。
于桓帝末年先后担任并州刺史,河东太守,利用汉末战乱和朝廷势弱占据京城,废少帝立汉献帝并挟持号令,东汉政权从此名存实亡。
2、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广川(河北景县广川镇大董故庄村)人,儒学大师、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
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
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理论,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深得汉武帝的赞赏。
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为武帝所采纳,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二千多年。
3、董槐
董槐(?—1262)宋濠州定远(今安徽定远)人,字庭植,嘉定十六年进士。
嘉熙间历提点湖北刑狱、知江州、潭州,平息常德兵变,救济南来江北流民,甚著政绩,整肃军纪,加强训练。
六年(1246)任权广西转运判官兼提点刑狱,协和西南少数民族,与交趾建立友好贸易关系。
宝祐三年(1255)任右丞相兼枢密使,以整顿纲记为急务,为改革旧制,报效国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从而得罪了许多大臣,因此嫉之者甚众。
次年罢相,为佞臣丁大全派兵廹逐,避居湖州南浔。
旋以观文殿大学士提举临安洞霄宫,隐居富阳北郊阳波湖董家弄。
其子董丽,为宋驸马,在元乱中尽节。
今其后裔大多定居浙江富阳北部山区。
部分定居江苏丹阳。
4、董诰
董诰(1740—1818)董邦达之子,乾隆二十八年中探花乾隆帝将其改为二甲弟一作金殿传胪,形降实升。
累官至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擢文华殿大学士(宰相)。
他通晓军事,台湾、廓尔喀平定也列名功臣。
在和珅当权时代,他与王杰独不与其苟合。
嘉庆帝铲除和珅时他也发挥了较重要作用。
他与其父一样都是当时有名画家精书法、善绘画。
他五次归还故里,生活简扑,平易近人从不倨傲,深为邻里称道。
终年七十九岁。
嘉庆二十三年致仕归家,十月去世。
父子历事三朝,虽身居显要,但两袖清风。
嘉庆帝哀诗中云:只有文章传子侄,绝无货币置田庄。
5、董氏
董氏,南唐妇人,擅画,“所学出王齐翰,工道释人物”。
(《宣和画谱》),当时官宦缙绅家的妇女,都往往求她“写照”(画肖像)。
有人还写诗赞誉道:“林下才华虽可尚,笔端人物更清妍。
如何不出深闺里,能以丹青写外边”。
宋徽宗御府藏有她画的《六隐图》。
南宋邓椿看到过这幅画,他在《画继》中谈到这幅画说“今藏山阴王:产才监簿家,乃画范蠡至张志和等六人,乘舟而隐居者,山水树石人物如豆许,亦甚可爱”。
1、董诰:董邦达之子,乾隆二十八年中探花乾隆帝将其改为二甲弟一作金殿传胪,形降实升。累官至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擢文华殿大学士(宰相)。他通晓军事,台湾、廓尔喀平定也列名功臣。在和珅当权时代,他与王杰独不与其苟合。嘉庆帝铲除和珅时他也发挥了较重要作用。他与其父一样都是当时有名画家精书法、善绘画。他五次归还故里,生活简扑,平易近人从不倨傲,深为邻里称道。终年七十九岁。
2、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今河南杞县),董仲舒五代孙,东汉著名良吏,光武帝时为洛阳令,敢于搏击豪犟,为民作主,京师震栗,光武称其为‘强项令’,豪犟贵戚莫不畏惧,号其为“卧虎”,民间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七十四岁死于任上,只一床旧被覆盖遗体,家中尚存大麦数斛,破车一辆。光武闻知十分伤感,说“董宣廉洁,死乃知之”,下诏以大夫之礼葬之。
3、董和:字幼宰、枝江董市人蜀汉掌军中郎将;与诸葛亮共事多年,许多建议被诸葛亮采纳,为官二十余年,外牧殊域,内干机衡,清正廉明,深受人民信任和爱戴,与少数民族交往,‘务推诚心,南土爱而信之’。死之日家无儋石之财,诸葛亮对董和的高风亮节称赞不移:“幼宰之殷勤,有忠于国,则亮可少过矣”。
4、董允:字休昭,董和之子。秉承了董和的高风亮节,是时人所称的蜀中四英之一(诸葛亮、董允、蒋琬、费祎)。对董允的忠诚与才干,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给予了肯定,并力推董允主持“宫中之事”,董允受命,忠勤不懈,对后主言行,极尽诤湅之责。董允官至侍中、辅国将军、尚书令、大将军附贰等,文官武职集于一身,地位显赫,但他一身正气,正直不阿,治理蜀国业绩显著,深得民心。
5、董奉:董允之孙,建康董氏之祖,游闽中,后居庐山,为一代名医,治病不取利,使之种杏,久成杏林。为今医界称为杏林由耒。
今天的分享围绕揭秘董姓名人:从古至今的杰出代表和姓董的名人展开,希望能为您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