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足球界有个传说,那就是捷克人卡洛斯·巴乔曾经拯救了意甲。当然,这话听起来有点夸张,但巴乔的确是那个时代一位闪耀的巨星。然而,意甲是残酷的联赛,即使是最顶尖的球员,也难逃被淘汰的命运。就像1996年,巴乔竟然遭到了弃用。
1996年,巴乔正值巅峰期。那个赛季,他效力的尤文图斯队获得了意甲冠军和欧洲超级杯冠军,巴乔也自己荣膺了欧洲足球先生。但是,在当年5月的欧洲冠军杯决赛中,他的压哨点球被多特蒙德门将卡尼封出,尤文图斯最终不敌对手。这场比赛,成为了巴乔职业生涯中的一道伤,而这个伤,也让他的地位开始动摇。
1996-1997赛季开始的时候,尤文图斯队的新任主帅——拉涅利,提出了“巴乔主义者”理论,将球队战术向巴乔打法倾斜。但是,在联赛开局阶段,尤文图斯并没有收到理想的效果,球队排名一度垫底。于是,拉涅利开始改变战术,开始弃用巴乔。这让巴乔的“主义者”们感到痛苦和失望,也开启了巴乔下坡的轨迹。
拉涅利弃用巴乔,其实有很多原因。首先,巴乔战术定位单一,只适合进攻,而不能很好的防守和压制对手。其次,巴乔性格有些独,给球队的士气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在场上,巴乔经常有一些小动作和争吵,让队友和主帅觉得不舒服。最后,巴乔体能逐渐下滑,失去了一些闪光点,这也间接影响了他的出场率。
巴乔在尤文图斯队遭到弃用,让意甲的风向开始彻底改变。正式开始转型。之前,意甲的战术是以进攻为主,进攻核心通常是一两个球员,而防守端的支撑则相对薄弱。但拉涅利的“巴乔主义者”理论,在被证明不适用之后,其他球队也开始思考转型,并开始引入更多更全面的球员。
巴乔在当年的意甲联赛中只获得过仅仅18次出场机会,打进4个进球。这一年结束之后,巴乔离开了尤文图斯队,继续他的职业生涯,整个足坛也开始进入了一段转型时期。巴乔的传奇地位永远不会改变,但他的弃用,也成为了那个时代足坛的一个传说。
足球是一项团体运动,任何球员都无法单枪匹马完成全部任务。在现代足坛已经越来越看重团队合作的今天,巴乔的弃用也许反映了当时意甲联赛的某种趋势。但在巴乔所处的那个时代,个人英雄主义还是占据相当大的比重。希望我们可以回顾历史,体会足球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