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96南京大学碎尸案的残酷真相:一场震惊全国的悲剧

发布时间:2025-11-02 20:17:30

朋友们好,今天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揭开96南京大学碎尸案的残酷真相:一场震惊全国的悲剧和96南京大学碎尸案的知识分享,希望能解答您的疑惑,接下来我们正式开始!

96年,南京大学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碎尸案,一名年轻女教师在校园内遇害,凶手手段残忍,令人发指。这起案件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也让我们对校园安全、人性等话题有了更深的思考。本文将为您揭开这起案件的残酷真相。

一、案件背景

1996年1月,南京大学发生了一起碎尸案,一名年轻女教师被残忍杀害。受害者名叫徐静,年仅24岁,是南京大学外语系的一名教师。据调查,徐静生前曾遭受过精神上的折磨,而凶手正是她曾经的同事。

二、案件经过

1. 犯罪嫌疑人的锁定

案件发生后,南京警方迅速展开调查。通过调查徐静的社交圈,警方发现她与凶手之间存在矛盾。经过深入调查,警方最终锁定了犯罪嫌疑人——徐静的前同事李某。

2. 凶手被捕

在警方强大的侦查压力下,李某最终承认了自己的罪行。据李某交代,他因嫉妒徐静,怀恨在心,于是残忍地将她杀害,并将其尸体碎尸后抛弃。

三、案件影响

96南京大学碎尸案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人们对校园安全、人性等问题产生了担忧。以下是该案件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1. 校园安全问题

案件发生后,各地高校纷纷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加大巡逻力度,增设监控设备,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2. 人性探讨

该案件引发了对人性的探讨,让人们意识到,在利益的驱使下,人性可能会扭曲,甚至走向极端。

四、案件反思

96南京大学碎尸案给我们带来了沉痛的教训,以下是该案件值得我们反思的几点:

1. 加强心理素质培养

面对压力,我们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心理健康。学校和家庭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帮助。

2.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面对危险,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提高警惕。遇到问题时,要及时向学校、家庭或警方求助。

3. 严惩犯罪行为

对于犯罪行为,我们要坚决予以打击,维护社会正义。

96南京大学碎尸案是一起令人痛心的悲剧,它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黑暗面,也让我们更加关注校园安全、人性等问题。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能够营造一个更加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

表格:96南京大学碎尸案相关数据

项目数据
受害者年龄24岁
受害者身份南京大学外语系教师
犯罪嫌疑人李某(受害者前同事)
凶手作案手段碎尸
凶手作案动机嫉妒
案件发生时间1996年1月

(注:以上数据仅供参考,具体数据以官方调查结果为准。)

悬案96南大碎尸案:残忍的手法,稀缺的证据,销声匿迹的凶手

1996年1月18日(星期四),南京大雪纷飞。

这场雪一直下到19日(星期五),让本该在早上五点进行的环卫工作推迟到了上午。

一位清洁工在华侨路建筑工地的一个垃圾堆捡到一个塑料袋(第一件)。

袋中装有500多块肉片!

之后,她(或另一人)又在大涧银巷发现装有同样肉块的袋子(第二件)。

两袋重1.5公斤。

清洁工把袋子捡回了家,在清洗时发现里面有三根手指,大惊失色,随即报警。

1月19日上午,在接到报案后,南京市公安局与环卫部门协商,做出了在相应范围内重点搜查垃圾点的指示。

警方立刻开始对南京大学周边地区垃圾堆进行大规模搜寻。

该案遂正式立案,是为“1·19南大碎尸案”。

凶手为消灭作案痕迹,将尸体加热至熟或半熟,并切割成2000片以上。

如此骇人听闻的手法,是该案区别于其他案件,引起巨大关注度最重要的一点。

一、散落各处的尸块

19日上午,警方在南京大学南园小粉桥路段四个小区门口的垃圾箱里发现了两个旅行袋和两个垃圾袋。

两个旅行袋,一个印有上海旅游字样,里面装有内脏和碎尸,重5公斤(第三件)。

另一个是绿色帆布旅行袋,印有桂林山水旅游字样,装有较完整的肠体组织和肉块,重6.5公斤(第四件)。

另外两袋垃圾袋重约1公斤,都是尸块(第五、六件)。

据此,加上清洁工发现的两袋,1月19日一共发现了6袋尸块。

其中小粉桥发现的4袋距离十分接近,是罪犯最密集抛尸的地方。

1月19日或20日,在汉口路校门后发现重约0.8公斤的塑料袋(第七件)、在天津路门内计算机房中心旁树林发现袋装尸块(第八件)。

1月20日,在天津路校门口公交车站附近发现一个双肩包,内有较完整的人体骨架,近8公斤(第九件)。

1月20日或21日,在南京大学校园内体育场的树洞内发现袋装尸块,重约0.6公斤,在其中发现了类似子宫的人体组织。

此处是在对南京大学校园进行排查时发现的(第十件)。

1月20日晚,在距南大3公里远的水佐岗小区某垃圾桶发现床单包裹的尸块。

一张完整的床单被撕成两半,其中一半装有头颅和零碎尸块,并有血手印,重3公斤(第十一件)。

另一半床单包裹有受害者的血衣裤,据说在内衣上发现了指纹,而且受害者的衣物和肠子一样,折叠地很整齐,重1.5公斤(第十二件)。

警方勘察表明,水佐岗的东西都是在19日案发以后抛出的。

之后几日,在水佐岗某水井盖下找到了红色外套,里面包有尸块。

同时在南大周边又再次发现零散尸块,可能是此前搜索遗漏,也可能是凶手还在陆续抛出。

二、受害人刁爱青

随着发现的线索越来越多,受害者的身份得到确认。

死者刁爱青,女,1976年3月11日出生于江苏省姜堰市。

遇害时为南京大学鼓楼校区信息管理系现代秘书与微机应用专业成人教育脱产班专科一年级学生。

刁爱青

据称,刁爱青第一年高考落榜,第二年复读仍差南大录取线3分。

她姐姐的公公托人找了关系,将刁爱青安排到了南京大学。

可以看到,她的学籍和南京大学本科学生有区别,是属于成人教育脱产专科,其教学与宿舍管理相比南大本科也较为松散。

但由于专业学生都在鼓楼校区学习和生活,成人教育学院也属于南京大学的下属学院,所以本案称谓“南大”并无不妥。

刁爱青遇害时年仅19岁,住在鼓楼校区南园,该宿舍楼人员较复杂。

据刁爱青的好友回忆,刁身高约1米65,身材适中,长相普通,短发,看书写字时会戴上眼镜。

她会在书上把自己的名字文艺化写为“刁爱卿”。

刁爱青的父母都是姜堰市本地的农民,她1995年9月(据称她到校时间比规定时间迟了十几天,应该在9月底,原因不明)开学来到南京,前后不过2、3个月。

据身边人回忆,刁爱青性格内向,在异地南京社会关系简单,在当地应该没有什么熟人。

三、遇害前的轨迹

1996年1月7日星期日,刁爱青去南航参加高中好友的生日聚餐。

当晚参加聚餐的还有其他几位姜堰老乡。

那晚刁爱青并未回学校,而是与好友同住。

据同学回忆,当晚刁聚餐时像平时一样话很少。

1月8日星期一,刁爱青回到南京大学,当天做了什么不清楚。

1月9日星期二,刁当天没有上课出去玩了一天,很晚才回来。

据她说是去找老乡玩。

大约在9号、10号左右发生了一件事,刁爱青的室友违规使用电磁炉被发现,因为刁爱青是寝室长,被宿管罚款。

1月10日星期三,失踪当天。

白天刁爱青在上计算机课时身体不舒服,中途回到了宿舍。

下午她躺在床上休息仍然没有去上课。据室友回忆,一直到晚上7点,她都还在寝室。

据称她当时可能是处于例假期,身体不适。

案发后警察来宿舍侦查,被子平铺地很整齐,蚊帐放下。

10日当天傍晚的温度很低,学校宿舍没有空调和暖气,室外很冷。

刁爱青出门时穿的是一件红色外套,这种外套当年很普遍,路上经常撞衫。

案发后,警察还找了一件一模一样的衣服带到南大开会展示,让同学们提供线索。

据南大的目击学生回忆,刁爱青从小粉桥的侧门出了学校。

关于她傍晚离开宿舍的原因,有说法是因为室友违规使用电器,她作为寝室长被罚款而心情不佳,外出散心。

她从小粉桥侧门出去,再从广州路一直走到了青岛路、平仓巷。

警方提供的目击信息显示,刁爱青曾于当晚在平仓巷的文具店买东西。

最后的目击地点一般认为是在青岛路上,时间大约在傍晚七点。

广州路和青岛路、平仓巷都很热闹,目击者提供的信息比较准确,但此后她的行踪不再被目睹。

四、警方的排查

案发后,受限于当时的监控摄像头极少,初期排查难度很大。

南京市警方高度重视,成立专案组进驻南京大学。

为侦破此案,警方发动人海战术,进行了大规模的广泛细致的排查,包括南京大学校内人员和附近所有居民都受到了盘查。

直到案发后三个月,由于调查没有进展,专案组才撤离南大。

当时南大校内先是有小道消息流传此案,随后警方正式贴出被害女生的照片。

据说南京大学的所有学生都接受了调查,提供案发当晚的不在场证明。

在刁爱青的社交圈全部人员都被排除了嫌疑后,警方逐渐怀疑是随机作案。

当时的媒体报道了相关新闻,警方发布了悬赏通告,公布了涉案的证物,希望市民提供线索。

警方也曾把医生和屠夫作为重点对象进行了排查,但终究毫无进展。

五、网络舆论

刁爱青案,曾经在南京轰动一时。

它真正步入公众视野,是08年网名为“黑弥撒“的一位网友在天涯论坛的一篇帖子《关于南大碎尸案的一点想法》。

黑弥撒在帖子里认为刁爱青和凶手因为对打口碟这种重金属音乐的共同爱好而相识。刁爱青死于某种宗教仪式,凶手杀死她是因为她勾起了凶手童年的“不愉快经历”。

此说法一出,给一桩碎尸案蒙上了神秘、悬疑的色彩。

这正符合网络世界猎奇的口味,瞬间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

网络舆论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当年南京本地媒体《南都周刊》以一整版《南大碎尸案的网络与现实》报道了此事件。

之后,网名为“悼红轩主人”的网友通过走访刁爱青亲属及生前好友,将采访资料汇总成《关于南大碎尸案的终极猜想》并发表,现在网络上流传的很多证据就是来源于此。

08年的网络舆论将南大碎尸案推上了风口浪尖。

当年南京警方重启了此案的调查,有了一些新发现:

在旅行包里发现了少许火药残渣和火药枪印痕,在尸块里发现了微量的木屑和猪肉,此后就再无新的线索,案件又进入死胡同。

网络风浪过后,南大碎尸案也归于沉寂。

此案留下的证据很少,时至今日,每一条线索早已被人们过度解读了很多次。

警方披露的线索和各种来源的证据混杂在一起,早已不能辨别这之中哪一条是真实的线索,哪一条是博眼球的编造,各种阴谋论也误导了人们的视线。

如今网络上关于此案的猜测很多,不乏有读后令人恍然大悟的“严谨推测”。

但或许警方手里的任何一条未披露的证据,就可以马上推翻数万字的长篇大论。

相信南京警方掌握的证据远比我们所看到的多。

六、推测

在此做一些整理和个人的猜想。

由于此案的目击信息、抛尸地点、发现时间等,都是网上能找到的信息,上述关于此案情况的概述,也是混杂了多种官方线索和民间证据的综合版本,不一定完全准确。

大家可以带着看一看的态度来阅读。

将刁爱青1月10日失踪当晚出校门后的移动轨迹在地图上标注如下:

她从小粉桥侧门出去,再从广州路一直走到了青岛路、平仓巷。警方提供的目击信息显示刁爱青曾于当晚在平仓巷的文具店买东西。最后的目击地点一般认为是在青岛路上,时间大约在傍晚七点。广州路和青岛路、平仓巷都很热闹,目击者提供的信息比较准确,但此后她的行踪不再被目睹。

刁从(一)出来,途径(二)和(三),有人看到她在(四)买东西,最后的目击地点是在(三)或(四)

可以看到刁爱青的移动轨迹,在出校门后短时间内是没有远离校园的,符合警方在她的宿舍内看到的“床上的被子平铺着,没有长时间外出的打算。”

将刁爱青移动的四个点标注出来,她沿着南大南园的校园外围走了一公里多,以正常的行走速度,前后不过十几分钟。

刁爱青最后出现的地点是青岛路或平仓巷一带,她是买了东西准备回学校?

还是继续走去了什么地方呢?我们也无法知道了。

但就这张移动轨迹来看,个人认为她没有长期外出打算、没有去远离校园的地方的可能性比较大。

再来看抛尸的位置分布:

图片仅供参考

19日的抛尸用黄字标注,主要是华侨路、大涧银巷和小粉桥,尸块特征不明显;19日以后的抛尸用蓝字标注,主要集中在南大校园内,出现了人体骨架等人体特征较明显的信息;最特殊的是20日在水佐岗的抛尸,用绿字标注,在图中左上角,它远离南大,出现了直接指向受害者身份的头颅和衣物。

尸体的每块都切割得很小很整齐;肠子排列有序,码放多层;四肢骨架被利落地剔下。

凶手应该具有一定的解剖专业知识和超强的心理素质。

至于凶手为何将尸体切割成2000块、加热至熟,普遍说法是为了毁尸灭迹。

但尸体都能切割两千块,为何又要抛弃完整的头颅、衣物和人体骨架呢?

个人认为有可能是19日早上华侨路、大涧银巷的最初两次抛尸被提前发现,打乱了凶手的计划,他害怕警方搜查住处,被迫将来不及处理的尸体抛洒在水佐岗和南大校园。

头颅衣物等指向性最明显的东西,在来不及处理的情况下,只能尽量抛洒在离自己较远的地方。

于是出现了水佐岗这一距南大有三公里远的特殊地点;其他尸块,在19日后,被凶手抛洒在南大校园附近。

侧面印证了凶手住处、第一碎尸地点应该在南大附近。

当然,也有可能是凶手认为将指向性明显的抛在远处、将切碎的尸块抛在近处,足以蒙混过关了。

刁爱青和凶手可能认识,也可能是陌生人作案。

如果刁爱青当晚没有离校很久的打算,结合她当晚没有回宿舍,那她和凶手在10日晚大概率就已相遇。

在死前,她和凶手很可能同处一个空间,刁爱青是在一家饭馆吃饭时遇到了凶手?

还是在回校路上偶遇了熟人?

或者刁爱青当晚,就是要去见某个人?就没打算回宿舍?

刁爱青9日没有上课,出去玩了一整天找的那个老乡,和案子会不会有什么联系呢?(警方肯定也注意到了,但再没有更多细节。)

既然是为了毁尸灭迹,那有可能刁是与凶手发生某种接触时意外死亡的,至少凶手最初没有想要杀死她。

意外死亡让凶手震恐,他为了逃脱法律的制裁,求生欲支配他应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尽最大可能毁尸灭迹,将尸体切割成2000片。再在南京暴雪的天气下抛出尸体,希望大雪能掩盖一切。

南大碎尸案孤案一枚、之后再无类似案例。这也侧面说明凶手可能并非连环杀手,刁的死可能是意外。

凶手亦可能在案发后就已经离开南京,永远消失在警方的视线外。

时间已过去二十余年,希望早日真相大白。

南大碎尸案和肠移植有关系吗 黎介寿96年为谁做的手术

刁爱青南大碎尸案至今没有被侦破,如此残忍而又变态的案子,连凶手是谁都不知道,的确挺让人遗憾的。不过,网上倒是有不少有关于南大碎尸案的大胆猜测与推理。南大碎尸案跟肠移植有什么关系吗?为什么有好多人会讲这个案子,跟黎介寿96年做的那场小肠移植手术联系到一起?黎介寿96年为谁做手术?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联吗?

发生在1996年1月的南大碎尸案轰动全国,受害人死后尸体被煮熟,并且被切成了两千多片的碎片,而且肠子被整整齐齐的叠放了起来,这一系列的作案手法,根本不是个普通人能够完成的。而凶手的身份,也引来了网友的纷纷猜测。

死者在失踪九天后,她的遗体碎片于1月19日的凌晨,被一清洁工在南京华侨路发现。大多数人推测,凶手可能是个有着丰富经验的医生。

在1996年的1月19日,南京大学医学院临床学院教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副院长黎介寿完成了一例轰动亚洲的人体异体小肠移植手术,因为时间点太巧合了,也让人不由得联想到了刁爱青碎尸案。

网上有人透露,说这个手术虽然对外宣称是1月19日做的,但实际上手术是1月12日完成的,也就是刁爱青失踪的两天后,这一点不知是真是假。黎介寿这次小肠移植手术的受体,是一名28岁的男性,他的具体身份网上并未报道。

像是这样的全小肠移植手术,这在我国医学史上也是史无前例的,而小肠的来源,必然也需要经过缜密的筛选才行。而刁爱青被碎尸后,唯独小肠被叠放的整整齐齐,她的小肠完好,没有丢失,难道还不能证明黎介寿的小肠移植手术,跟这个案子根本没有关系吗?

完全能理解大家希望早日抓到南大碎尸案凶手的急迫心情,但是也不能因此就胡乱猜测,制造谣言。黎介寿是个在外科领域有着很高成就的人,没有任何证据的事,可不能乱说。

1.19 南大碎尸案

96南大碎尸案...............

过去了十二年的案子……令人发指的凶手今日依然逍遥法外……尸体被分尸1000块片肠子都整齐的码在一起……

1996年1月19日,南京发生了一起轰动一时的凶杀案:被害者是南京大学的一名大一女生,其尸体被发现的时候,已经被切成了1000多片,而且内脏和头颅也有被煮过的痕迹!

案件发生后,南京警方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来侦破此案。但是,12年过去了,案件还是未破。

近日,互联网上突然出现了一个帖子,发帖者猜测了凶案嫌疑人的杀人动机以及嫌疑人的身份背景,并详细描摹了杀人过程。这个帖子一石激起千层浪,许多网友认为,发帖者很有可能就是凶手或是知情者。

南大女生被碎尸1000块

这起案件至今还在张小姐的心里留有阴影。

案发时,张小姐正在南京大学读书。她清晰地记得,那件血淋淋的上衣在学校橱窗展示的情景——这是当时警方在征集案件线索。案件发生后,几乎所有的女生夜里都不敢出门。

“实在太KB了。”张小姐现在回忆起来,眼神里还带了丝恐慌。确实,这不是一起普通的凶杀案件,凶手的残忍程度让人发指。据称,凶手杀人后,把死者的尸体切割成了1000多块,还把死者的内脏和头颅放在锅里煮了一下;随后,又很仔细地叠好死者的衣服,把它们分装在多个行李包里,丢弃在南京闹市区的多个地段。

1996年1月19日清晨,受害者的尸块被陆续发现,震动了整个南京城。警方也立即展开了调查。但是,这名女生比较内向和单纯,交际并不广泛,和她认识的一些人中,都没有作案的嫌疑。

随后,警方又注意到,受害者的尸体被切割成了1000多块,切口整齐均匀,应该是对人体解剖知识有所了解的人所为。于是,警方又对医生、厨师等人群进行调查,但还是毫无结果。

就这样,12年过去了,虽然南京警方一直在全力侦破此案,但凶手却至今逍遥法外。

2008-9-20 20:40回复 61.178.10.*2楼关于南大碎尸案的一点想法

首先声明,我不是警察,之所以又谈起这桩悬了十几年的无头案,完全是出于个人对这起案件的一点兴趣。之前也看过网上关于这起案件的一些讨论,但说实话,其中大多是在讲故事,基本没什么有价值的线索。因而在这种情况下,我也只能凭借自己的猜测胡乱发表一些看法,目的和大多数人一样,都希望真凶早日归案,被害人的冤魂能早日得到安息。也欢迎各位一起来讨论。

就目前来看,网上争论最多的,无非是犯罪嫌疑人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或者说,从事什么职业。有医生说、屠夫说、厨师说,等等等等,理由不外乎“刀功精湛”。对于嫌疑人的职业,我先不谈自己的观点,单就目前所知的情况,被害人的尸体被切成一千多片,内脏被煮过,并被整齐地叠好,包括衣物也被整齐地叠好,可见嫌疑人很强的心理素质,同时可能懂得医学知识。如此看来,嫌疑人的文化程度较高,应当受过高等教育,至少其个人素质要高于普通的初高中文化者。试想,一个只有初中或高中文化程度的大老粗,凭借什么能吸引一个在校女大学生的注意?且又有什么能力做到杀人后冷静地分尸?所以我认为,嫌疑人是屠夫、厨师,或者锅炉工的可能性都很小,因为这几种职业的从业人员文化程度及素质普遍不高;至于医生,只能说有可能性,因为目前还没有任何可用于推理的证据。

但问题是,嫌疑人的作案手法真的与职业有关吗?我们不妨做一个大胆的假设:嫌疑人所从事的职业根本与“切肉”无关,但他又具备相关的知识,比方说,利用业余时间自习了解剖学,香港电影《羔羊医生》很多人都看过吧?电影的情节就取材于曾经发生的“雨夜屠夫”案,其案犯林过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我个人认为,这种假设的可能性比较大。

犯罪嫌疑人是怎样把被害人杀害并分尸的呢?是在街上偶遇被害人并将其强行带回住所再实施作案?不可能,因为这种情况,嫌疑人与被害人之间并不熟悉,被害人必然会激烈反抗,即便是成功将其带回住所,杀人后再分尸,也没有必要将尸体切成一千多片,甚至连内脏和衣物都整齐地叠放好,或者说,没有一种原因会导致嫌疑人这样做,所以,偶遇的说法基本可以排除。既然不是偶遇,那么嫌疑人与被害人之间应当是熟悉的,至少是认识的。是什么能够使两人认识并熟悉呢?我的观点是——相同的爱好。被害人性格孤僻,平时很少与同学交流,但这并不代表她就没有爱好。或许正是由于被害人的爱好与大多数人不同,才会导致她不与同学交流,而当被害人遇到一个与她爱好相同的人之后,她的心情会是怎样?一定是非常高兴,并且很乐于对这个人敞开心扉,对于嫌疑人来说,被害人身上也必然有能够吸引他的地方,这些应当是使两人互相熟悉的主要原因。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爱好呢?我先不说,来说点别的。

南大周围,包括小粉桥、青岛路、陶谷新村、甚至延伸到汉口西路、阴阳营一带,集中了我市的三所名牌大学——南大、南师大、河海。我一直认为,这里是南京文化气息最浓的地方,不知道各位是否有同感?这里的一切都显得那么地有品味,包括那些做生意的商人,南京最早卖打口碟的就在这里。这里的种种完全不同于城南或下关的市井小巷,也不同于新街口等商业区,这里之所以有它独特的地方,主要就是因为文化。这样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地方,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当然愿意在此居住,也包括犯罪嫌疑人。接着我想说说打口碟,这种CD的内容多是一些国内不常见的欧美流行音乐、乡村音乐,更多的则是摇滚乐、重金属,甚至那些极端音乐。很多人有一个误区,认为听摇滚乐或重金属甚至极端音乐的人,个性一定十分张扬,装扮也一定奇形怪状,其实不然,听这类音乐的人,恰恰多是那种比较内向,不爱说话,外表也很普通很低调的,尤其是听重金属和极端音乐的。这类人现在仍然比较少,在当时恐怕就更少了。想想看,96年的时候大多数人在听什么?又有几个人明白什么叫死亡、哥特?也许有人会问:你说的共同爱好就是指音乐?没错,可能性非常大。我们不妨再做个假设,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没有任何线索,因此以下只是我的主观猜测,如果各位觉得我是在胡说八道,那就权当听故事好了:被害人刚入学不久,一次在校门口逛街的时候偶然接触到了打口碟,她立刻就被那些以前从未听过的音乐所吸引了,但在当时,CD还比较少见,而一款普通的CD随身听对于她这个穷学生来说也是奢侈品,用现在的话说,她很郁闷。就在这个时候,犯罪嫌疑人出现了,他主动向被害人介绍这些音乐,当他了解到被害人没有听这些CD的条件后,更是主动地邀请被害人去他的住处,因为在他家里,也许有一款效果非常好的音响。嫌疑人成熟稳重的外表、文质彬彬的气质、优雅的谈吐,取得了被害人的信任,于是,他们认识了,并很快成为了朋友,他们经常出入嫌疑人的住所,他们听音乐,谈心得,几乎无所不聊。在嫌疑人的面前,被害人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健谈,她觉得自己喜欢这个男人,而嫌疑人似乎也被这个女孩身上的某种东西所吸引。后来发生的事,我不敢妄加猜测,也许他们相爱了,甚至发生了性关系。

2008-9-20 20:56回复 61.178.10.*3楼但是被害人并不知道,她已经离死不远了。也许是她的外表,或是气质、又或是穿着打扮勾起了嫌疑人对往事的回忆,一段发生在童年或少年时期的并不美好的回忆,激起了他隐藏在内心深处的一个念头——杀死被害人。他觉得只有这样,才能将心爱的女人永远留在身边,尽管他可能已经不是第一次这样做了,他觉得被害人太像童年时的“她”了,她们的共同之处太多太多,有时他甚至会觉得她就是“她”。嫌疑人开始不可自拔。每当与被害人相处的时候,嫌疑人总是能够回忆起“她”,回忆起“她”给他带来的快乐,当然,也有伤痛。

根据以往的变态犯罪的案例,这类犯罪嫌疑人的童年或少年时期基本上都经历过一件或数件对他们身体乃至心理造成伤害的事件,这类事件则在他们心灵上留下了阴影,从而导致了后来的犯罪。本案中嫌疑人过去究竟发生了些什么,我们无从查证,但有一点,事件本身一定对他的伤害很大,且主要是心理上。

对于嫌疑人来说,被害人像极了“她”,他爱被害人,所以要把她永远地留在身边,但首先,他要为她“赎罪”。

作案过程我无法做出具体描述,但可以肯定的是,嫌疑人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生理和心理上的快感。看着被害人的身体像切羊肉似的被切成了一片一片,嫌疑人感到,她的罪赎清了,但这肉体依然污秽,必须丢弃,只有灵魂,才是永远洁净的,只要被害人的灵魂能和他在一起,他就满足了。

现在,我们可以给嫌疑人简单地画个像:犯罪嫌疑人,男性,案发时年龄在30岁至40岁之间,亦有可能在30岁以下,相貌端正,气质成熟稳重,性格内向,为人谦和,单身,受过高等教育,文化素质较高,喜欢听音乐,亦有可能爱好文学,住在南大附近,独居,懂得一些医学方面的知识,但没有人知道。

最后再强调一下,以上分析,只是基于没有任何线索的情况下做出的主观猜测,仅代表我个人观点。如果各位觉得我说得不对,欢迎做出更正和补充,如果公安机关一直没有停止对此案的调查,也希望这些能够对他们的侦查工作提供一点点帮助。

本次关于揭开96南京大学碎尸案的残酷真相:一场震惊全国的悲剧和96南京大学碎尸案的分享到此结束,感谢您的耐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