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聊的是拼多多回应主播直播砍手机:真相大白,消费者权益如何保障,同时也会深入探讨拼多多回应主播直播砍手机的相关知识,希望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直播带货成为了一种新兴的电商模式。最近拼多多平台上发生的一起主播直播砍手机事件,却引发了广泛关注。这起事件不仅让消费者对直播带货的诚信度产生了质疑,也让电商平台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将围绕拼多多回应主播直播砍手机事件,探讨消费者权益如何得到保障。
一、事件回顾
2021年12月,一位名为“小杨哥”的主播在拼多多平台上进行直播带货。在直播过程中,主播宣称只要消费者参与砍价,就有机会获得一台免费手机。在众多消费者参与砍价后,却发现手机并未按照承诺发放。这一事件迅速引发了网友热议,拼多多平台也迅速作出回应。
二、拼多多回应
针对主播直播砍手机事件,拼多多平台迅速作出回应,表示将对涉事主播进行调查,并要求其退还消费者损失。以下是拼多多官方回应的主要
1. 调查核实:拼多多平台表示,已对涉事主播进行调查,并将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处理。
2. 退还损失:对于参与砍价的消费者,拼多多平台将要求涉事主播退还损失。
3. 加强监管:拼多多平台表示,将加强对主播的监管,确保直播带货的诚信度。
三、消费者权益保障
主播直播砍手机事件引发了消费者对直播带货诚信度的担忧。以下是一些保障消费者权益的建议:
1. 完善法律法规:国家应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直播带货的规范,加强对电商平台的监管。
2. 加强平台自律:电商平台应加强自律,建立健全主播管理制度,确保直播带货的诚信度。
3. 提高消费者维权意识:消费者应提高维权意识,遇到问题时及时向平台举报,维护自身权益。
四、案例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主播直播砍手机事件,以下对事件进行案例分析:
| 案例分析 | 内容 |
|---|---|
| 事件背景 | 拼多多平台上的主播直播带货模式 |
| 事件经过 | 主播宣称砍价送手机,消费者参与砍价后未获得手机 |
| 事件结果 | 拼多多平台回应,要求涉事主播退还损失 |
| 消费者权益 | 消费者权益受损,对直播带货诚信度产生质疑 |
五、总结
主播直播砍手机事件引发了消费者对直播带货诚信度的担忧。拼多多平台对此事件作出回应,表示将加强监管,保障消费者权益。要真正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国家、平台和消费者共同努力。希望未来直播带货行业能够健康发展,让消费者放心购物。
六、口语化词汇与思考痕迹
在撰写文章过程中,适当加入口语化词汇和思考痕迹,可以增加文章的亲和力和可读性。以下是一些示例:
1. 口语化词汇:
哎呀,这主播怎么可以这样呢?
看到这个消息,我真是气得牙痒痒。
拼多多这回回应得还挺快的,希望他们能说到做到。
2. 思考痕迹:
这件事让我开始反思,直播带货真的靠谱吗?
消费者权益保障,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希望这次事件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让直播带货行业更加规范。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
我从来没有过使用拼多多砍价成功的经历,我也认为所谓的拼多多砍价本身就是一种套路。
对于众多网友来说,在网友购买商品的时候,有些网友会被拼多多的各种活动所吸引,拼多多甚至会号称一元购买所有商品。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拼多多会鼓励网友把拼多多APP进一步推荐给身边的人,在砍价之后,用户可以用更低的价格购买相关商品,但这种活动本身就存在各种套路。
一、拼多多表示砍价的主播已经砍价成功。
在购买手机的时候,网上有一名游戏主播号召了6万人一起帮自己砍价,即便直播间里已经有了6万人参与,这名游戏主播依然没有砍价成功。在此之后,很多网友质疑拼多多的砍价是否存在套路。拼多多表示这名游戏主播在两个小时后已经砍价成功,同时也把手机寄送给了这名游戏主播。
二、有人表示拼多多暗箱操作。
之所以会这样说,主要是因为大家确实看到那名游戏主播没有砍价成功,在事情发生两个小时之后,拼多多才表示游戏主播已经砍价成功了。很多人怀疑拼多多担心自己的套路暴露,所以才会故意在后台暗箱操作,并且把那面游戏主播的砍价页面调整为了成功。
三、我从来没有过砍价成功的经历。
在拼多多发展早期的时候,我曾经使用过拼多多的砍价功能。在推荐了多名亲朋好友之后,我发现拼多多砍价的金额会越来越少。当我一知道这是套路问题的时候,我便停止了砍价行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拼多多正是靠着这种直销模式的宣传才能做到这么大的规模,拼多多确实会有砍价成功的可能,但多数网友只不过是拼多多宣传APP的工具而已。
6万人参与拼多多砍一刀未成功,游戏主播拨打客服电话被挂,奇迹的是间隔几小时后后台显示砍价成功,难道迫于舆论压力?
3月17日,游戏主播“超级小桀”在直播间发起拼多多砍一刀活动,一款手机6万余人参与砍价并未成功,游戏主播也是第一次发起这样的活动,没成想一石激起千层浪,整个事件持续发酵陆续登上各大榜单热搜前三。
拼多多为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旗下产品,2015年4月成立,从无到有成为世界500强,仅用时5年,速度是阿里的三倍,发展迅猛无不令同行羡慕,但我们希望拼多多能够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虽然这么多年的经营确实也给用户砍下不少钱,但我们不希望看到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应把规则公之于众,而不是把所有用户当做猴耍。
目前双方当事人均已恢复,拼多多方称砍价已成功,发起砍价者次日后已经收货;而发起者则表示希望看到拼多多平台方公布更多的砍价规则和流程,并公布详细砍价数据。相信这也是广大网友想要看到的实情,转发给身边“砍一刀”的朋友,我们一起期待后续!
起诉拼多多的律师胜诉了。
昨天,上海市长宁法院就刘某某诉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拼多多)网络侵权责任纠纷案公开审判,法院认定拼多多构成知情权侵害,一审判决拼多多向刘律师赔偿损失400元。这场由“砍一刀”引发的官司在经历了一年的漫长拉锯后,终于迎来一个结果。
#01
去年,律师刘宇航在拼多多上参与“砍价免费拿”活动,按照平台的指示,先领取了一张“超级免单卡”,然后挑选了一款手机准备砍价。
页面上显示“你砍价进度第一名,将最先砍成”、“手气最佳”等信息,和很多第一次接触拼多多砍价的用户一样,刘宇航也以为自己真的就是万里挑一的幸运儿,于是决定坚持砍下去,到处拉朋友,甚至花了9.9元买了砍价卡。
尽管一直获得“你砍价进度第一名”的提醒,但刘宇航始终差0.9%才能让进度条达到100%。之后他又邀请多位朋友帮忙砍价,砍了一刀又一刀,这0.9%岿然不动。
图拼多多的“好运暗示”
换了几个账号,刘宇航发现每次都是一样的路数。在不断“邀请好友砍一刀”的循环中,免费领取的手机成了挂在驴眼前的胡萝卜,总是无法达成最后实质性的一步。怀疑平台在数据上存在猫腻后,刘宇航律师以提供网络服务时涉嫌违背诚实信用原则、使用虚假数据隐瞒规则已构成欺诈为由,向法院起诉了拼多多。
刘宇航提出的诉求是,让拼多多公开活动的真实信息和数据,退还自己购买“砍价卡”的9.9元,并赔偿自己经济损失400元及合理开支1000元。
通过透露出的庭审细节,用户也了解到有关“砍一刀”的“隐藏”规则。法庭上,拼多多解释到,砍价页面显示的0.9%,真实数据是0.9996427%,因页面显示百分比位数有限,他们把一个至少小数点后有6位数以上的百分比,省略显示为0.9%。
因“页面显示百分比位数有限”而隐去真实百分比,实质上在未显示部分形成了一个黑箱,用户难以把控真正的活动进度。换言之,即便进度条达到了99.9%,后面未完成的部分依然可以被平台拆分成100万个“单位操作”对用户进行诱导。
#02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及《电子商务法》第十七条的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保护消费者知情权,在活动中“全面、真实、准确、及时”地披露相关信息。在这个案子里,拼多多在显示页面隐藏了小数点后六位的数据,造成了一定的披露瑕疵。虽然拼多多辩护称消费者可以结合其他页面披露的信息对显示的百分比进行核实,但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砍价情境烘托下很难自行发现、理解这一百分比的差异。
这造成了消费者一定的时间、精力、人脉、流量等支出。这些损失虽然并不构成对用户现有财产的有形损害,但从损失内容来看,亦具有财产性属性,应予保护。
基于这一事实,法院判定了拼多多“知情侵犯”,这与刘宇航最初状告的“欺诈”有一定偏差。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刘宇航曾表示,他所主张的欺诈是指在参与手机砍价活动过程中,拼多多向其推送六项欺诈信息、隐瞒真实砍价设计规则,这导致他对“免费拿”的成功率产生错误认识,从而花费9.9元购买加速礼包。
而法院认为,现有证据不足以证明拼多多推送了“欺诈信息”,且购买礼包只是参与砍价活动的可选项,而非必选项。最重要的是,经核查,刘宇航购买的加速礼包确实起到了些微的作用,帮他砍掉了0.03元,使用效果与“最高可抵3-8人帮砍”描述基本相符。
在刘宇航之前,网络上有无数的博主、主播也试图攻克拼多多的城墙,想靠着群众的力量砍下最后的0.01,却都纷纷折戟。
今年3月,斗鱼主播小桀将拼多多“砍一刀”的二维码发在直播间,邀请网友一起勇夺万元免单卡。当时直播间最多有6万人在线,结果系统直接识别是恶意刷单,中止了活动。
之后小桀又直播在QQ群组织粉丝发出帮砍邀请,两个小时后,依旧只有“福气满满”。随着“6万人没有砍下一部手机”事件在网络上发酵,拼多多作出了回应,称“6万”是直播在线人数,并非参与砍价人数,且小桀已经成功砍到了手机,手机券已经于当晚发至小桀账号。
去年,微博大V澜夕曾组织500名微信好友冲击“现金大转盘”,结果500次机会,还是倒在了最后一毛上。在B站上,组织上百人拼多多“砍一刀”的UP主不在少数,鲜有成功案例。
#03
2019年,拼多多GMV超过一万亿,成为中国第三家突破万亿大关的电商平台。达到这个成绩阿里巴巴用了14年,京东用了19年,而拼多多只用了不到5年。这期间,依托微信的流量红利和自身“拼团”的社交电商属性,拼多多以令人咋舌的速度成长。2020年末,拼多多的用户规模达到了7.88亿,首次超过淘宝问鼎中国用户规模最大的电商平台。
过去一段时间,砍一刀、广告投放、手机预装一直被行业视为拼多多实现用户高速增长的三驾马车,“砍一刀”作为拼多多的独家特色,为这个迅速崛起的电商巨头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如今这把“刀”似乎也不这么好用了,据媒体报道,2021年上半年,“砍一刀”项目在拼多多的内部绩效打分中被评为最低档,换言之,对用户来说“砍一刀”已经失去吸引力。
近日,拼多多上线网页版,界面干净整洁,完全看不到“砍一刀”相关的营销活动。
一方面,在用户规模突破8亿后,拼多多的装机率距离见顶只有一步之遥。另一方面,由于“砍一刀”机制,一些人在动用社交资源后并没有免费领到商品或现金,因而产生反感。这种情绪随着拼多多的用户增加逐渐堆叠,使得如今的“砍一刀”在网络中已经变成了有调侃意味的词汇。甚至有网友发出呼吁:“中国人不砍中国人。”
这也或许能够解释一个标的仅为9.9元的案子能够引发如此多的关注。在耗时长达一年多,经历5次开庭后,一审判决拼多多败诉。虽然赔付金额400元对拼多多来说无关痛痒,但侮辱性却极强。刘宇航律师的胜利,对用户在平台营销活动中的知情权保护,更具象征意义。
刘宇航在抖音上表示,拼多多方在法庭上说过最让人难受的话是:因为你是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律师,所以不会被这些信息欺骗。
言下之意,那些没有没有受到高等教育的人,似乎就理所应当被欺骗。
昨天,在上海长宁区法院宣判之后,刘宇航发微博表示:“要让一个涉及数亿人的营销活动模式完全改变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一步一步地来。一个人的思维是有限的,完全改变需要群策群力。”
这段话像是一刀砍在了拼多多身上。
觉得好的朋友,帮忙点下赞哦,感谢您的举手之劳!
拼多多回应主播直播砍手机:真相大白,消费者权益如何保障和拼多多回应主播直播砍手机的内容到此为止,期待下次与您分享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