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聊的是长城高管第三次炮轰比亚迪:究竟谁在领跑新能源汽车市场,同时也会深入探讨长城高管第三次炮轰比亚迪的相关知识,希望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各大车企之间的角力愈发白热化。近日,长城汽车高管再次炮轰比亚迪,引发了业界的热议。这已经是长城汽车第三次对比亚迪进行炮轰了。这场争论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谁才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领跑者呢?
事件一:长城汽车高管炮轰比亚迪电池技术落后
2021年7月,长城汽车副总裁、CTO赵国庆在一场论坛上炮轰比亚迪,称比亚迪的电池技术落后,无法满足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需求。他直言:“比亚迪的电池技术已经落后,他们的三元锂电池在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方面都不如我们的磷酸铁锂电池。”
事件二:长城汽车高管炮轰比亚迪产品线单一
2022年3月,长城汽车高级副总裁、销售公司总经理李瑞峰在一场发布会上炮轰比亚迪,称比亚迪的产品线过于单一,无法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他直言:“比亚迪的产品线太窄,只有新能源车型,而我们的产品线更加丰富,涵盖了燃油车和新能源车。”
事件三:长城汽车高管第三次炮轰比亚迪
2023年8月,长城汽车副总裁、研发中心总经理刘宇在一场会议上再次炮轰比亚迪,称比亚迪的电动汽车技术不如长城汽车。他表示:“我们的电动汽车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而比亚迪的技术还有待提高。”
面对长城汽车的炮轰,比亚迪也做出了回应。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表示:“我们的电池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方面都得到了市场的认可。至于产品线,我们的产品涵盖了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等多种类型,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从目前的市场格局来看,新能源汽车市场主要分为两大阵营: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品牌阵营和以特斯拉为代表的国际品牌阵营。
中国品牌阵营:
- 比亚迪: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领军企业,比亚迪在电池技术、产品线、品牌影响力等方面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 吉利汽车:吉利汽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迅速,旗下多款车型销量亮眼。
- 蔚来汽车:蔚来汽车以其高端定位和独特的产品设计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
国际品牌阵营:
- 特斯拉:特斯拉作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先驱,其产品和技术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较高的影响力。
- 大众汽车:大众汽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势头迅猛,旗下多款车型备受关注。
- 宝马:宝马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同样迅速,旗下i系列车型备受市场期待。
(表格)
| 汽车品牌 | 代表车型 | 优势 | 劣势 |
|---|---|---|---|
| 比亚迪 | 比亚迪汉、比亚迪唐 | 电池技术领先、产品线丰富、品牌影响力强 | 产品线单一 |
| 吉利汽车 | 吉利帝豪EV、吉利几何A | 产品线丰富、性价比高、技术实力强 | 品牌影响力相对较弱 |
| 蔚来汽车 | 蔚来ES8、蔚来ES6 | 高端定位、独特设计、用户体验良好 | 市场份额较小 |
| 特斯拉 | 特斯拉Model3、特斯拉ModelY | 技术领先、品牌影响力大、产品线丰富 | 价格较高 |
| 大众汽车 | 大众ID.4、大众ID.6 | 技术成熟、品牌知名度高、产品线丰富 | 市场份额相对较小 |
| 宝马 | 宝马i3、宝马iX | 设计独特、品牌知名度高、技术实力强 | 市场份额较小 |
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激烈,各大车企都在积极布局。长城汽车与比亚迪之间的争论,只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的一个缩影。未来,谁将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领跑者,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8月11日,长城汽车CTO(首席技术官)王远力在微博发表对比亚迪“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视频的看法。其表示,中国汽车企业必须直面竞争的现实,不要道德绑架的在一起,商业还是要用商业的逻辑来解决,如果只是口头上强调在一起,那一定是嘴上蜜糖,内心砒霜,那还不如先打一架再在一起吧”。
这不同于其它汽车大佬的看法,使得王远力的观点看起来格格不入。
在其微博下方,有人称道王远力的格局太小,也有人对此感慨长城汽车独立的价值观,当舆论只有一种声音,这本身就很值得思考。
今日晚间,王远力再次发文:究竟什么才是中国汽车在一起的正确姿势?正如上条微博所转文章中说的,是价值观相同的企业心在一起、力在一起,而不是用民族情结的宏大叙事掩盖内心苍白。我们首先是一个法治社会,其次才是人情社会。即便打感情牌也要遵纪守法,这是底线。
另有媒体也发出质疑:“王传福以做世界汽车品牌之名号召‘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也产生了歧义,不在一起,是不是就玷污了中国汽车的名声?”。
最令比亚迪难堪的,还是长城汽车高管CTO王远力的突然出场,他不仅两次发微博引用贾可在文章中的话,而且还直接宣布了一个直指比亚迪的重磅消息:“2023年6月25日,生态环境部已就长城汽车4月11日向生态环境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举报比亚迪秦PLUS DM-i、比亚迪宋PLUS DM-i采用常压油箱涉嫌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问题,展开联合调查,让我们拭目以待!”。
一直备受瞩目的长城汽车举报比亚迪汽车涉嫌违规事件,竟然在比亚迪高光之际被披露出进展情况,这个迟到的消息不仅公开告知人们,比亚迪被举报的涉嫌违规事件并没有完结,关注此事的公众可以继续看戏,而且也搅了比亚迪的局,再次显示了长城汽车的价值观。用王远力的话来说,就是:“我们首先是一个法治社会,其次才是人情社会。即便打感情牌也应该遵纪守法,这是底线”。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长城汽车高管以上述方式进行回应之外,在被比亚迪展示“在一起”的13家自主品牌中,还有网友扒出了一家车企并没有在官微上及时搭理比亚迪,这家车企就是自主品牌的另一巨头——吉利汽车。
吉利汽车为何没有及时在官微上公开搭理比亚迪,原因只有其自己心里清楚。但这不禁让人联想起其掌门人李书福曾经说过的话:“中国汽车企业应相互尊重,大力支持并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在阳光下透明竞争,在法律框架内公平比赛,为打造世界一流企业,为中国汽车工业赢得全球同行的尊重而不懈努力”。
吉利汽车的价值观,与比亚迪相同吗?它愿意与比亚迪汽车在一起吗?如果它不与比亚迪在一起,就不是中国自主品牌的巨头了吗?
当然,这并不是说其余11家及时回应比亚迪汽车的自主品牌车企,造车和营销价值观就与比亚迪完全相同。有业内人士分析,虽然不排除这种情况,但也有车企可能是出于礼节,毕竟比亚迪在自家的庆典上为自己做了免费广告。也有车企可能确实为比亚迪取得的销量感到高兴。也有车企可能是为了碰瓷,因为比亚迪在新能源车的销量上名气大,与其套近乎也能沾点光等等。
不论怎么说,每个车企有自己的想法,也是正常的,但最终还要看每个车企的价值观能够走多远。
8月9日,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
在场外,比亚迪将13款电动车摆在一起拍了一张“历史性”的合照,这些电动车来自不同的企业品牌,有来自央企的岚图追光,有来自民企的极氪X,还有来自新势力的蔚来ES8,而这些车型的摆放也很特殊,C位是来自中国一汽的红旗E-HS9,比亚迪两款车型被放在了最两侧。
在当晚的直播现场,比亚迪将一汽、东风、长安、上汽、广汽、吉利、长城、蔚来、小鹏、理想等企业搬了出来,回顾了中国汽车的发展史,向所有中国汽车品牌致敬,并打出“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的口号。在总结如今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时,王传福提到,“像一汽、东风、上汽、奇瑞、广汽、长安、吉利、长城、比亚迪等中国品牌在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和服务体验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如今,燃油车的主导地位逐渐被新能源汽车瓦解,中国汽车市场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巨大转型,市场格局也将重塑。不久前,大众汽车官宣入股小鹏汽车,双方计划面向中国市场中型车市场,共同开发两款大众汽车品牌的电动车型。奥迪也与上汽达成共识,双方将通过合作加快电动车开发。有人说,这依然是一场技术换市场的交易,但这一次角色换了。
回顾发布会,有网友说“竞争就别那么虚伪”,也有网友说“对手也可以惺惺相惜”,比亚迪喊出“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的口号,是真情流露还是虚情假意,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中国汽车能不能在一起?
如果放在五年前,也就是由合资品牌主导的中国市场,中国车企的目标就是成就当前的市场格局,也就是由中国品牌主导中国市场,而如今这一目标已经开始实现了,包括比亚迪、长安、吉利等中国本土车企进入前五,合资品牌的优势已经不再,那么中国市场的竞争也由“自主对合资”转向“自主对自主”,近两个月来的降价又何尝不是市场竞争加剧的一种体现呢?
无休无止的价格战只会分崩离析,没有价格战的有序竞争,将重点放在产品质量和品牌口碑上,才能让中国车企真正在一起。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电车观察,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前几日,长城举报比亚迪的消息通过长城官方渠道曝光,瞬间引发了整个车圈的热议,比亚迪也是快速进行了回应,指出长城送检车辆不符要求。
对于这次突然的事件,引发了广大网友的讨论,大致分为两种声音,有人说比亚迪不厚道,为了省成本,视环保无睹,长城是好样的;有人说长城急了,销量卖不过,开始直接“企业攻击”了,不像一个企业应该做的。
说回此次事件的核心点——常压油箱,汽油易蒸发是大家都知道的,对汽油蒸发排放物法规也是有明确规定的,所以,车企就想了两个办法,第一个给油箱加压,也就是所谓的高压油箱,与外界形成压力差,让这部分蒸发的汽油因为压力差无法跑到空气中去;
另一种则是在油箱到发动机的管路上增加一个碳罐,用来吸收蒸发的汽油,这也有一个问题,碳罐大小有限,吸收能力也有限,长时间下来会出现碳罐饱和的问题,此时,如果不能及时的燃烧掉碳罐中的汽油蒸发物进行“脱附”,那么,就会排到空气中。增加碳罐的解决方案也是以前油车时代的最受认可的方案。
此次长城举报的两款车型秦PLUS DM-i以及宋PLUS DM-i都是插电混动车型,很多人都是长时间使用纯电行驶,从理论上来说,插混车型如果使用了常压油箱,在发动机的长期不启动的情况下,会导致碳罐饱和后无法“脱附”,进而造成蒸发污染,这或许是长城举报比亚迪的理论依据所在。
而实际的情况是,比亚迪针对常压油箱的蒸发问题是有所准备的,既然碳罐饱和了才会蒸发到空气中,那么,在碳罐饱和之前消耗掉不就可以了吗?
比亚迪就是这样做的,在这两款车的说明书中也是有这样的描述的,而且比亚迪对这项技术还进行了专利申请,针对插混车型即使长时间的EV模式下使用,差不多每隔6天会启动一次发动机,4分钟左右即可解决问题,既不增加油耗,也不增加噪音,还能消除蒸发污染的潜在风险。
在今天,比亚迪官方董秘在深交所的互动平台上解答了这些问题,也属于一次正式的官方回应,并且表示将免费公开PHEV车型使用常压油箱避免蒸发污染的专利。
解决了蒸发污染的问题,比亚迪使用了常压油箱的成本优势也就体现出来了,在价格上不断地打破行业底线的原因,极致的成本控制是现在车企的一大核心竞争力。
长城这次是否真的就踢到了铁板呢?
也不一定,毕竟,两家都是上市公司,如果没有充足的证据长城必然不会莽撞行事,只是,不知道长城的底牌到底是什么?
从目前来看并不清楚,只能等待有关部门的结果了!
此次事件不管是谁胜出,都将是一场两败俱伤的战役!
假设长城举报被证实是存在的,比亚迪面临的将是巨额的赔偿以及对已销售车辆的召回处理等一系列操作,这对于比亚迪来说将是一笔巨大的损失,而对于长城来说,赢得了影响力,或者正如网友口中所说的“车圈纪委”,但是,这对于长城汽车的业绩会有影响吗?或许会有,但是,显然并不会太大,毕竟,产品力才是核心,长城当下的问题不是品牌影响力或者口碑,而是产品力有所欠缺了。
同样的,假设比亚迪拿出了证据,证明长城的举报是无中生有,那么长城将遭受的是品牌形象的致命一击,也坐实了网友口中“卖不过,就开始搞小动作”的说法,以后,长城品牌该如何重塑品牌形象?在本就销量数据不断下滑的节点上,再叠加一次这样的负面,长城是伤不起的!
或许,对长城来说,在举报之前就已经做到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心理准备,甚至有一种“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觉悟,就怕最终的结果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对于这件事,不知道大家怎么看?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懂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长城举报比亚迪,比亚迪:反对任何形式不正当竞争
5月25日,长城汽车发布一份声明,举报比亚迪秦PLUS DM-i、宋PLUS DM-i采用的是常压油箱,涉嫌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不达标,该事件旋即登上了热搜。
针对此事,比亚迪也迅速作出回应称,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比亚迪方面表示这是长城购买、保管并安排送检,中汽中心(天津)按长城的要求进行了相关项目的检测。测试车辆严格来说,不符合国标要求的送检状态。它应由第三方抽样、保管及送检,并且要求完成3000公里磨合后测试。而长城送检的车辆在检测时,里程仅为450-670公里,所以他们认为长城检测报告无效,并欢迎有关部门随时来调查、取证和检测。
编辑说:那常压油箱和高压油箱有何区别?又或者说插电混动车为什么就要用高压油箱呢?首先汽油是会蒸发的,而插电混动车的发动机不会经常启动,这会导致炭罐冲洗机会少,炭罐内的油气无法及时冲洗充分,就会有油气从炭罐大气口溢出的风险,所以插电混动车要用高压油箱,以防止油气的溢出,从而保证污染物排放达标。目前大部分网友对这件事的态度都是以吃瓜为主,但也有网友表示,比亚迪车子放心买,长城帮忙检测过了,只有这一个小问题。那你们又是怎么看的呢?
比亚迪F品牌新车将命名为“方程豹”?
近日,原深圳市比亚迪汽车研发有限公司发生了工商变更,企业名称变更为深圳方程豹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再结合到去年8月比亚迪注册了“方程豹”的商标,此举很容易就让人联想起这个所谓的“方程豹”是比亚迪F品牌新车的中文名称。比亚迪F品牌此前在比亚迪内部的代号是“发烧”,是专业个性化的全新品牌。
比亚迪F品牌定位介于“腾势”和“仰望”之间,该品牌首款车型是一台插电混动硬派SUV,此前已经有厚伪装谍照露出。该车采用经典的“方盒子”造型,并为非承载式车身结构,整体性能对标奔驰大G,动力系统将结合DM-i和DM-p的技术优势,系统综合功率达500kW,综合续航里程高达1200km。更重要的是,这款车将配备双电机四驱系统,并且拥有前中后三把差速锁。
编辑说:据悉,比亚迪F品牌新车将会在6月份上市,售价将在40-60万之间,从性能参数来看,这款新车就像是仰望U8的青春版,前段时间仰望U8登顶必鲁图峰,成为全球首款登顶沙漠珠峰的新能源越野车,想必F品牌首款新车的实力也不容小觑,喜欢的朋友不妨期待一下。
特斯拉有了比亚迪的“芯”,Model Y装上了刀片电池
据德国媒体透露,搭载比亚迪刀片电池的特斯拉Model Y后驱版在德国柏林工厂正式下线,电池容量为55kWh,续航里程440km。这是特斯拉柏林超级工厂首次使用中国品牌的电池,也是特斯拉在欧洲市场推出的第一款采用磷酸铁锂电池的车。
当前德国从中国上海进口的Model Y后驱版本,采用的是宁德时代的60kWh电池包,续航里程455km。两者的区别是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可以直接安装在车身结构中,从而减少重量和成本。据悉,刀片电池版本的Model Y充电峰值功率可达170kW以上,15分钟就能从11%充电至71%,充电功率和高功率维持时间要优于宁德时代的电池版本。
目前,特斯拉在国内市场暂时没有使用比亚迪电池的计划,主要的电池供应商仍然是宁德时代和LG化学。
编辑说:其实早在德国柏林超级工厂开始投产时,特斯拉就打算在Model Y上安装可以和底盘融为一体的4680电池,但4680电池却一再推迟,所以之前只能先搭载宁德时代2170电池,而现在刀片电池装车后,电池性能更好了,车辆成本更低了,这对于特斯拉而言毫无疑问是一举两得。比亚迪和特斯拉,这两家被外界认为是“劲敌”的车企,从这次的合作中我们能看出它们的关系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水深火热,有的只是“在商言商”的合作关系。
丰田呼吁:不要过早放弃燃油车
5月23日,丰田首席科学家、丰田研究院首席执行官吉尔·普拉特(Gill Pratt)表示:过快过渡到纯电动车可能会导致一些车主继续使用老旧汽油车,所以不要过早放弃燃油车,并呼吁给予混合动力汽车更长的时间。吉尔·普拉特(Gill Pratt)还表示,针对某些动力系统的补贴和限制会让电动汽车对有经济能力的消费者更具吸引力,但对其他人来说,可能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吉尔·普拉特(Gill Pratt)的发言明显是拉拢传统燃油车消费者去选择混动车型,而混动毫无疑问就是丰田的长项所在。对于丰田高管的这次表态,相信也在很多人的意料之内,因为丰田章男此前就曾多次在公开场合上“唱衰”过纯电动车。
编辑说:虽然嘴上是这么说,但在面对新能源大潮之时,丰田却是相当“诚实”,2021年年底丰田章男一口气展示了16款电动概念车,并表示2030年将推出总共30款纯电动车,目标是全球销量350万辆,同时丰田还把新能源业务的重心放在中国,丰田汽车公司CTO中嶋裕树就说过:我们将毫不动摇地推动丰田电动汽车在中国的发展,可以看出丰田汽车想借助中国的新能源市场和技术,让自家的新能源车重新站出来。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新车评,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