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好,今天的文章重点在于2017北马开跑:激情四溢,见证奔跑的力量的讲解,同时也会对2017北马开跑进行补充说明,感谢您的关注,下面开始吧!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2017年的北京马拉松已经落下帷幕。这是一场属于奔跑者的盛宴,也是一场展示我国体育实力的盛会。在这场激情四溢的赛事中,无数选手挑战极限,勇往直前,展现了奔跑的力量。
一、赛事概况
2017年北京马拉松于9月17日上午7点30分在奥林匹克公园正式开跑。本次赛事共有3.6万名选手参赛,其中中国选手约1.6万名,外国选手约2万名。赛事设有全程马拉松、半程马拉松、迷你马拉松三个项目。
二、赛事亮点
1. 参赛人数创新高:2017年北京马拉松的参赛人数再创历史新高,这充分展示了我国马拉松运动的蓬勃发展和人民群众对健康生活的追求。
2. 国际选手实力强劲:本次赛事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选手,他们在比赛中展现了极高的竞技水平,为观众带来了精彩的表现。
3. 赛事服务人性化:赛事组委会在赛事服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选手提供了优质的赛事保障,让选手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4. 志愿者服务贴心: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为赛事提供了热情周到的服务,他们成为了赛事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赛场精彩瞬间
1. 选手冲刺:在比赛过程中,选手们拼尽全力,勇往直前。当选手冲过终点线的那一刻,喜悦、激动、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2. 感人瞬间:在比赛中,有一位选手因体力不支而倒地,志愿者和医护人员迅速将其送往医疗点。在医疗点的悉心照料下,选手逐渐恢复体力,最终成功完成了比赛。
3. 家庭欢乐:在赛道两旁,许多家庭带着孩子观看比赛,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赛场。
四、数据图表
| 项目 | 数据 |
|---|---|
| 全程马拉松参赛人数 | 3.6万人 |
| 半程马拉松参赛人数 | 2万人 |
| 迷你马拉松参赛人数 | 2.2万人 |
| 男性选手比例 | 62% |
| 女性选手比例 | 38% |
| 国外选手比例 | 55% |
| 国内选手比例 | 45% |
2017年北京马拉松的成功举办,充分展示了我国马拉松运动的蓬勃发展。在这场激情四溢的赛事中,选手们挑战极限,勇往直前,展现了奔跑的力量。让我们共同期待2018年北京马拉松的到来,再次见证奔跑的魅力!
截至7月27日15时,2017华夏幸福北京马拉松报名结束,共有98687人完成报名,再次创造了国内全马报名人数的新纪录。组委会在此衷心感谢广大跑友对于北马的支持与厚爱!
在已完成报名的98687名选手里,A类选手64803人,相比去年增长约43%;B类选手33884人,相比去年增长约59%;总报名人数比去年增长约48%。从报名数据分析,自北马进入“全马时代”后,选手整体水平取得了较大程度的提升。
* A类选手:2015年1月1日(含)至2017年7月20日(含)期间参加过全程马拉松项目,并在6小时内完赛的选手;
* B类选手:2016年1月1日(含)至2017年7月20日(含)期间参加过半程马拉松项目,并在3小时内完赛的选手。
组委会将对所有选手的报名资格进行审核,并依据最终审核通过人数,确定A、B类选手中签比率。中签结果将于8月中旬公布。
大众选手抽签结果公示后,组委会还将针对未中签选手开通公益报名通道,共设500个公益名额。公益报名采取“抢报”形式,报名者支付2000元公益报名费,则可获得一个公益参赛名额,先到先得,额满为止。组委会将把筹得的100万元公益金,全部捐赠给参加北马“益呼百应”行动的5家公益机构,支持公益事业的发展。
我并非实际参赛的跑者,因此没有星级评定。不过,我可以为你介绍北京马拉松的星级评定系统。
北京马拉松自2017年起推出了星级评定系统,该系统根据跑者的年龄段、性别和成绩进行划分,从一星到九星不等。星级评定旨在表彰和鼓励在马拉松比赛中表现出色的跑者。
评定标准:评定标准严格且细致,涵盖了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的跑者,并根据他们的比赛成绩进行划分。具体标准可能因年份而有所调整,但通常都会考虑到跑者的整体水平和竞争态势。
九星跑者:达到九星级别的跑者,其成绩通常非常出色,甚至超过了波士顿马拉松的BQ(Boston Qualify)标准。这些跑者在比赛中展现出了极高的竞技水平和专业素养,因此被赋予了免抽签直通北马的特权。他们的号码布编号也与众不同,以T字头开头,起跑位置位于专业选手与A区之间。
直通资格:拥有九星评定的跑者可以直接获得北京马拉松的参赛资格,无需经过抽签等繁琐程序。这一特权不仅体现了对跑者实力的认可,也为他们提供了更多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北京马拉松的星级评定系统后续似乎处于无人运营维护的状态,且相关公众号也无法登录。因此,对于未来的评定标准和直通资格是否会有所变化,目前尚不得而知。
总的来说,北京马拉松的星级评定系统是一个旨在表彰和鼓励优秀跑者的机制。虽然我不是实际参赛的跑者,但我可以为你提供关于这一系统的详细信息和解答相关疑问。如果你对马拉松比赛或相关话题有更多问题,欢迎随时向我提问。
跑到40km的时候,我对自己说,看来这次破4是大概率事件了。还有最后2公里,距离4小时大概还有20分钟,即使每公里10分钟的步行速度也能赶在4小时前完赛。刚刚在35公里程处,被345的兔子超过时还是有点难过,一直在鼓励自己,不能被400的兔子再超过了。
想是这么想,脚底下是一点也不敢慢下来,其实,腿这会像是已经灌了铅,想要跑更快也不可能了,只能眼睁睁看着身边一个个跑友超过自己,当然我也会超过很多,已经在走的,比我更慢的。手机跑步软件上报出来公里配速却是6分7秒,让我怀疑是不是报错了,因之前从来没有在第40km的时候还能跑出这么快配速的。总之,今天跑得有点梦幻。
转过倒数第二个弯,赛道上没有了树荫,一直到终点应该都是这样,大太阳下,嘴一会就干了,头上也很热,我想着还有不到一公里,就把手里水瓶的水往头上倒了一些,又喝了两口,应该能撑到终点了。边上一个小哥哥问,哥们儿还有水么,豪不犹豫就把瓶子给了他,虽然只有一点了,希望能帮到他。
下一个转弯处还看不到,我有无数个念头想让自己停下来走一会,毕竟即使走一小会对最终成绩也没有大影响,也能PB(personal best个人最好成绩),也能破4,但也有个念头在提醒自己,坚持,再慢也要跑,不能停!就这样慢跑转过最后一个弯,远远的能看到终点处一大片拱门,好多人超过我,我还是按照自己的节奏跑向终点。不能冲刺,不能冲刺,边上也有工作人员不断提醒所有人,保持匀速,不要冲刺!这时候冲刺非常危险,很多猝死案例都发生在最后冲刺阶段。
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
也穿过人山人海
我曾经拥有着的一切
转眼都飘散如烟
不知道为什么,脑海里竟然出现这个旋律,其时我距离终点拱门大概还有3米,掏出手机,拍下了计时牌上的时间,枪声成绩是3小时53分多。因为C区出发,我过起点拱门大概要3,4分钟的样子,这样说来,推测净成绩应该在3小时50分左右。一个小时后我终于取出存包,拿出另一个手机找到芝华安方发来的短信,官方净成绩是3小时49分03秒。比我预期的还好一点点。
后来在跑群里聊天,跟朋友说,我以为我这辈子都跑不进4小时呢,毕竟上次的PB(personal best个人最好成绩)还是15年5月的秦皇岛马拉松跑出来的,那之后我多次跑到4小时20几分或者4个半小时,但从没能PB。而在我概念里不要说破4,就是达成PB都是件很困难的事情。今年身体状态比较好,但3月无锡马后面十公里跑崩了,4月泰山马状态不错,赛道却都是大上下坡,接近了最好成绩,还是差一点没能突破。5月的秦皇岛因为个人原因直接弃赛了,当时的状态觉得自己不可能完赛。7月的崇礼168恢复了状态,但之后到现在跑量也不多,最近一个月也才100多公里。
所以,虽然赛前也想突破,但能把最好成绩提高33分钟,并且跑进4小时内,仍是我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
这一天,果然很梦幻。
自从确定中签,并没有特别刻苦去训练,反而是经常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8月底有一天提醒自己要跑一个LSD(Long Slow Distance,直译是“长慢距离跑”,或译作“长距离慢跑”),主要是提高耐力,心肺能力等等,所以有个周末的晚上,在我常跑步的公园里跑了30圈,1圈1公里,正好30公里,那次前20km也是刷新了最好成绩,但是最后5公里也挺费劲。
再之后,跑前一周左右,跑过一次10km的快跑,把10km的用时提高到了50分钟以内,这也是个人最好成绩了。其余的就是零星的跑个5km,10km,并没有系统训练。
唯一没有中断的就是靠墙静蹲。跑步这些年,有两次严重的膝盖受伤,每次都导致大半年不能跑步和参赛,或者全马20km之后膝盖就疼,所以今年年初,我就开始练习靠墙静蹲,配合着吃软骨素,今年膝盖一直没疼,而泰山马的好状态我觉得也跟持续的静蹲练习有关系,所以最近一个多月一直坚持每天练,少则3分钟,多则5分钟,增强了腿部肌肉力量,也锻炼了关节。好处也显而易见。
今年的北京马拉松是我参加的第14个全程马拉松,如果加上3次50km以上的越野跑,也可以算是第17个马拉松了。所以赛前并没有什么紧张,也没有对成绩的期待,虽然心中的目标也隐隐觉得希望不止于安全完赛。
16号早起简单吃了点东西,穿好前一天晚上准备好的服装,带好参赛装备就出发了。本来像北京马拉松这种家门口的比赛,我一般是拿个手机,一个小腰包,用来装盐丸、能量胶、零钱、身份证、纸巾,轻装上阵,不用存包的,但是这次因为16号下午还要参加个活动,穿着背心短裤去不合适,就带了一套运动装,完赛后可以简单换上,就必须存包了。
下楼后,想起来既然带着长裤了,就干脆换上赛前从安踏领的跑步短裤好了,于是又上楼换了一次装,鞋也是北马中签后安踏免费送的,交一定押金,完赛后上传穿着品牌跑鞋的个人跑道照片及官方完赛成绩,可以退押金,等于白送衣服和鞋。
这几年随着跑步和马拉松运动的火热,运动品牌的营销促销活动也是如火如荼。知道的如特步,阿迪等运动品牌都以各种形式在这次北马赞助了大量的跑友和跑团,提供类似的促销活动。整个北马过程中,也是随处可见穿着跟我一样跑鞋和装备的跑友。
进地铁的时候,就开始碰到参加北马的跑友了,换到二号线地铁上,基本上就是北马运动员的专列,早上的二号线,间隔很长,让回家重新换装浪费了一点时间的我,稍有些紧张。毕竟还要去存包,而出地铁到起跑区,是一个漫长的旅程,并且因为人太多,你只能随着人潮一点点挪动。
花了20多分钟,好不容易才进了出发点的安检区,赶紧跑去存包,好在存包没有花太多时间,然后跑步找到自己所在的C出发区,这时候准备活动已经结束了,离发枪还有十来分钟。不过C区前面已经是人挤人的状态,我离C区最前面大概还有10来米,这个位置也还ok。不过前面还有专业选手,A区和B区选手,等我过起点,估计也要很久。
起跑仪式还有一项是唱国歌,三万人的大合唱,是一个很奇妙的事情。
然后就是随着激烈的音乐和主持人各种煽动的话语,开跑。
前面几分钟是跑不起来的,慢慢挪近起跑线,打开手机,关掉蜂窝网络,打开记录软件,只用GPS进行记录,这样比较省电。跨过起跑线,进入广场东侧路跑起来。跑过天安门的时候,我还特意放慢了速度,拍了一张照片。
第一公里的配速5分十几秒,还是挺快的,毕竟刚过起跑线那会人太多,速度起不来,后面开始越来越快,公里配速在4分四十几,一直维持着这个配速,偶尔进水站喝水放慢一下脚步,速度竟然也还能保持在5分钟之内,这让我更加兴奋。
十二公里开始补充盐丸和能量胶,也没有浪费很多时间,因为前面的状态很好,我也降低了进水站的频率,是按5公里进一次,一直到半程之后,天气热起来,才开始每个水站必进。
就这样10公里用时48分多,到半程的时候悦跑圈和Keep给出的半程用时都是1小时43分,这也是我10公里和半程马拉松迄今为止的最好成绩。过了25公里觉得开始有些难受了,速度也没办法保持在5分钟以内了。到30km的时候总用时是2小时38分,也就是第三个10公里用了55分钟左右,这让我觉得似乎破4有戏。
在30公里处,我停下来跟计时牌合了个影,还发了个朋友圈,说马拉松是刚刚开始还是已经结束呢?我想说的是,最后12公里是很困难的,如果能顺利进4小时,那就是刚刚开始最后12公里,这将整个全程最艰难的一段,如果后面跑崩了,基本上我的整个北马就在30km处就结束了。
因为这个停下来拍照及发朋友圈,这1公里配速是全程中最慢的,用时7分16秒。后面又跑起来,无论是大太阳,还是有林荫路,速度虽还是在慢慢衰减,但比我预期的要好很多。所以冲过终点那一刻感觉好极了。
从此以后,我就是4小时以内的马拉松选手了。虽然这个成绩,在全部完赛选手中排名几千名,甚至在我的年龄段(35-39岁)选手中也在一千名以后,但我相信,我还是能继续提高成绩的。
下一个目标,330。
再下一个目标,波士顿马拉松。
再下下个目标,100个马拉松。
(备注:关于为什么330之后的目标是波士顿马拉松:于1897年创立的波士顿马拉松,这是全世界最古老的马拉松比赛,也是世界六大马拉松之一(其他五个分别是伦敦、柏林,芝加哥,纽约和东京马拉松),其中波士顿马拉松对参赛资格有严格要求,比如2017年35-39岁年龄段报名成绩要求是3小时10分,40-44岁报名成绩要求是3小时15分,45-49岁报名成绩要求是3小时20分。报名成绩要求每年也在变化。所以波士顿马拉松是很多马拉松选手的目标赛事之一。)
2017北马开跑:激情四溢,见证奔跑的力量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2017北马开跑、2017北马开跑:激情四溢,见证奔跑的力量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