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汽车CTO再次炮轰比亚迪:这场技术对决,谁将笑到最后

发布时间:2025-10-28 08:30:59

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长城汽车CTO再次炮轰比亚迪:这场技术对决,谁将笑到最后,同时也会顺带讲解长城汽车CTO再次炮轰比亚迪的一些常见问题。

在汽车行业,技术竞争一直是各大车企关注的焦点。近日,长城汽车CTO(首席技术官)再次炮轰比亚迪,引发了一场关于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热议。这场技术对决,谁将笑到最后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长城汽车CTO炮轰比亚迪:技术对决升级

近日,长城汽车CTO在公开场合炮轰比亚迪,称其“技术落后、抄袭严重”。这场技术对决,让两家车企的关系再次紧张起来。

1. 技术落后

长城汽车CTO表示,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技术方面存在严重落后,尤其是在电池技术、电机技术等方面。他认为,比亚迪的电池技术存在安全隐患,而电机技术则不够先进。

2. 抄袭严重

长城汽车CTO还指责比亚迪在技术方面存在抄袭现象。他举例说,比亚迪的某些技术方案与国外某知名车企的技术相似度高达90%。

二、比亚迪回应:技术实力不容质疑

面对长城汽车CTO的炮轰,比亚迪方面迅速作出回应。比亚迪表示,公司技术实力不容质疑,并列举了多项技术优势。

1. 电池技术

比亚迪在电池技术方面拥有多项专利,其磷酸铁锂电池在安全性、稳定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比亚迪还推出了刀片电池、超级电池等技术,进一步提升电池性能。

2. 电机技术

比亚迪在电机技术方面同样具有优势。其电机采用永磁同步技术,具有高效、节能、噪音低等特点。比亚迪还推出了多款高性能电机,满足不同车型需求。

三、技术对决背后的原因

这场技术对决背后,其实隐藏着两家车企的市场竞争。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迅速,各大车企纷纷加大投入,争夺市场份额。长城汽车和比亚迪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佼佼者,自然也成为了竞争对手。

1. 市场份额争夺

新能源汽车市场前景广阔,各大车企都希望在这一领域占据有利地位。长城汽车和比亚迪作为国内领先的新能源车企,自然成为了竞争对手。

2. 技术创新驱动

技术创新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关键。长城汽车和比亚迪都希望通过技术创新,提升自身竞争力,从而在市场上占据优势。

四、技术对决的未来展望

这场技术对决,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以下是技术对决的未来展望:

1. 技术创新加速

在技术对决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技术创新将加速。各大车企将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更多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2. 市场竞争加剧

随着技术对决的加剧,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车企们将不断优化产品,提升服务质量,以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3. 行业格局重塑

技术对决将促使行业格局发生重塑。具有强大技术实力的车企将在市场上占据优势,而技术落后的车企则可能被淘汰。

五、总结

长城汽车CTO再次炮轰比亚迪,引发了一场关于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热议。这场技术对决,不仅关乎两家车企的利益,更关乎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谁将笑到让我们拭目以待。

以下是一张表格,对比了长城汽车和比亚迪在电池技术、电机技术方面的优势:

项目长城汽车比亚迪
电池技术磷酸铁锂电池,安全性、稳定性较好磷酸铁锂电池,安全性、稳定性较好;刀片电池、超级电池等技术
电机技术永磁同步电机,高效、节能、噪音低永磁同步电机,高效、节能、噪音低;多款高性能电机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出,两家车企在电池技术和电机技术方面各有优势。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谁将脱颖而出,还需看其技术创新和市场策略。

长城高管隔空喊话比亚迪:中国汽车怎么在一起

8月11日,长城汽车CTO(首席技术官)王远力在微博发表对比亚迪“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视频的看法。其表示,中国汽车企业必须直面竞争的现实,不要道德绑架的在一起,商业还是要用商业的逻辑来解决,如果只是口头上强调在一起,那一定是嘴上蜜糖,内心砒霜,那还不如先打一架再在一起吧”。

这不同于其它汽车大佬的看法,使得王远力的观点看起来格格不入。

在其微博下方,有人称道王远力的格局太小,也有人对此感慨长城汽车独立的价值观,当舆论只有一种声音,这本身就很值得思考。

今日晚间,王远力再次发文:究竟什么才是中国汽车在一起的正确姿势?正如上条微博所转文章中说的,是价值观相同的企业心在一起、力在一起,而不是用民族情结的宏大叙事掩盖内心苍白。我们首先是一个法治社会,其次才是人情社会。即便打感情牌也要遵纪守法,这是底线。

另有媒体也发出质疑:“王传福以做世界汽车品牌之名号召‘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也产生了歧义,不在一起,是不是就玷污了中国汽车的名声?”。

最令比亚迪难堪的,还是长城汽车高管CTO王远力的突然出场,他不仅两次发微博引用贾可在文章中的话,而且还直接宣布了一个直指比亚迪的重磅消息:“2023年6月25日,生态环境部已就长城汽车4月11日向生态环境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举报比亚迪秦PLUS DM-i、比亚迪宋PLUS DM-i采用常压油箱涉嫌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问题,展开联合调查,让我们拭目以待!”。

一直备受瞩目的长城汽车举报比亚迪汽车涉嫌违规事件,竟然在比亚迪高光之际被披露出进展情况,这个迟到的消息不仅公开告知人们,比亚迪被举报的涉嫌违规事件并没有完结,关注此事的公众可以继续看戏,而且也搅了比亚迪的局,再次显示了长城汽车的价值观。用王远力的话来说,就是:“我们首先是一个法治社会,其次才是人情社会。即便打感情牌也应该遵纪守法,这是底线”。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长城汽车高管以上述方式进行回应之外,在被比亚迪展示“在一起”的13家自主品牌中,还有网友扒出了一家车企并没有在官微上及时搭理比亚迪,这家车企就是自主品牌的另一巨头——吉利汽车。

吉利汽车为何没有及时在官微上公开搭理比亚迪,原因只有其自己心里清楚。但这不禁让人联想起其掌门人李书福曾经说过的话:“中国汽车企业应相互尊重,大力支持并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在阳光下透明竞争,在法律框架内公平比赛,为打造世界一流企业,为中国汽车工业赢得全球同行的尊重而不懈努力”。

吉利汽车的价值观,与比亚迪相同吗?它愿意与比亚迪汽车在一起吗?如果它不与比亚迪在一起,就不是中国自主品牌的巨头了吗?

当然,这并不是说其余11家及时回应比亚迪汽车的自主品牌车企,造车和营销价值观就与比亚迪完全相同。有业内人士分析,虽然不排除这种情况,但也有车企可能是出于礼节,毕竟比亚迪在自家的庆典上为自己做了免费广告。也有车企可能确实为比亚迪取得的销量感到高兴。也有车企可能是为了碰瓷,因为比亚迪在新能源车的销量上名气大,与其套近乎也能沾点光等等。

不论怎么说,每个车企有自己的想法,也是正常的,但最终还要看每个车企的价值观能够走多远。

8月9日,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

在场外,比亚迪将13款电动车摆在一起拍了一张“历史性”的合照,这些电动车来自不同的企业品牌,有来自央企的岚图追光,有来自民企的极氪X,还有来自新势力的蔚来ES8,而这些车型的摆放也很特殊,C位是来自中国一汽的红旗E-HS9,比亚迪两款车型被放在了最两侧。

在当晚的直播现场,比亚迪将一汽、东风、长安、上汽、广汽、吉利、长城、蔚来、小鹏、理想等企业搬了出来,回顾了中国汽车的发展史,向所有中国汽车品牌致敬,并打出“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的口号。在总结如今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时,王传福提到,“像一汽、东风、上汽、奇瑞、广汽、长安、吉利、长城、比亚迪等中国品牌在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和服务体验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如今,燃油车的主导地位逐渐被新能源汽车瓦解,中国汽车市场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巨大转型,市场格局也将重塑。不久前,大众汽车官宣入股小鹏汽车,双方计划面向中国市场中型车市场,共同开发两款大众汽车品牌的电动车型。奥迪也与上汽达成共识,双方将通过合作加快电动车开发。有人说,这依然是一场技术换市场的交易,但这一次角色换了。

回顾发布会,有网友说“竞争就别那么虚伪”,也有网友说“对手也可以惺惺相惜”,比亚迪喊出“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的口号,是真情流露还是虚情假意,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中国汽车能不能在一起?

如果放在五年前,也就是由合资品牌主导的中国市场,中国车企的目标就是成就当前的市场格局,也就是由中国品牌主导中国市场,而如今这一目标已经开始实现了,包括比亚迪、长安、吉利等中国本土车企进入前五,合资品牌的优势已经不再,那么中国市场的竞争也由“自主对合资”转向“自主对自主”,近两个月来的降价又何尝不是市场竞争加剧的一种体现呢?

无休无止的价格战只会分崩离析,没有价格战的有序竞争,将重点放在产品质量和品牌口碑上,才能让中国车企真正在一起。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电车观察,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长城汽车为何对比亚迪急眼了

长城汽车对比亚迪急眼的原因是存在竞争关系以及举报比亚迪涉嫌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问题。

5月25日,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城汽车,601633.SH)发表声明称,4月11日,其向生态环境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递交举报材料,就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比亚迪,01211.HK,002594.SZ)旗下“秦PLUS、宋PLUS”两款车型采用常压油箱,涉嫌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问题进行举报。

随后,比亚迪紧急发布了一则声明,表示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并保留法务诉讼的权力。比亚迪认为上述检测报告无效,强调其产品及相关检测符合国家标准。欢迎有关部门随时过来调查、取证和检测。

长城汽车的优势:

1、产品优势,可以看出在这五个整车品牌里,在市场上处于领导地位的是长城汽车旗下的SUV、皮卡两大品类产品。经典车型持续大卖,消费者都特别喜欢它。除此之外新品牌还被公司利用来做新的车型,并且不断完善成公司产品矩阵对提高抗风险能力有用。再加上不断的进行新车发布不仅能够提升公司的品牌形象,还可以加大产品成为爆款的可能。

2、研发优势,长城汽车设立的研发中心先后在日本、美国、德国、印度等六个国家建成,把各国的研究型人才都吸纳进来,构建对欧洲、亚洲、北美等区域的全球化研发布局进行了覆盖,为公司后面的研发奠定了坚不可摧的经济基础。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长城汽车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比亚迪

再谈长城汽车实名举报比亚迪,几个细节耐人寻味!

​By【映璇汽车工作室】@工科女的车库

要点提示:

1.4月11日到5月25日这个时间段,到底发生了什么?

2.长城为什么不提供符合检测标准的测试报告?只需要再多行驶10-30天很容易就得到结果了!

3:长城为啥要采取这种两败俱伤的手段?

最近长城实名举报比亚迪两款热销车型使用常压油箱,涉嫌整车蒸发物排放不达标,引起轩然大波,网友中支持比亚迪和支持长城的都有,并展开了唇枪舌战。今天工科女就再来谈一下这个事件的3个疑问。

第一:4月11日到5月25日这个时间段,到底发生了什么?

我们先来看一下双方的公告。

这是长城官方微博发布的公告,只有几句话和一张图,没有检测内容!同时明确说明了举报日期是2023年4月11日,这个公告是2023年5月25日10:40分,也就是比亚迪宋PRO DM-i冠军版上市前几个小时发布的。同时公告的结尾说“长城汽车正在密切关注该案的立案及处理进展”,说明到目前为止监管部门有可能还没有立案。

再看,比亚迪的官方微博回应:只有两个字和一张图,但是其中包含了比亚迪回应长城汽车说检测结果不符合规范的内容,时间是2023年5月25日12:25分。

这至少说明了:1.在比亚迪发布公告前,甚至可以推测,在4月的某个节点,比亚迪就已经从长城或者官方知道了这个事情,并拿到了检测内容。因此,比亚迪推迟了宋PRO DM-i冠军版原定于5月6日的上市发布。2.在4月11日到5月25日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不知道,我们看到的是5月25日在比亚迪宋PRO DM-i冠军版公布价格之前几小时,长城汽车掀桌子了。

第二:长城为什么不否认:检测报告不符合规范

从之后的世态发展来看,长城官方并没有去否认:比亚迪提出的长城汽车的检测报告不符合规范的事实。

长城明知道检测标准是3000KM以后,拿出的报告却是几百公里的新车报告,是长城做不到3000KM以后的测试吗?明显不是,按照我们日常的用车情况,只需要再多测试多开上10-30天就行!

这留出的余地很耐人寻味!

我们倾向于这并不是长城的疏忽,不管今后还有没有其他真实证据!留的余地很充分!因为这样的话,任何一方都可以说证据不足!包括举报内容中的“涉嫌”两个字,那意思也是:我告了你,还可以不负责!这就很耐人寻味。

不过至少目前长城的初步目的达到了,挑衅对手的同时,还大肆宣传了自己!同时有举报和全网乃至全球的曝光,监管部门就不得不介入!这就和某某人举报某个企业可能存在偷税漏税,并且提供了一点似是而非的证据,你说税务监管部门会不会去调查取证?

如果结果证明比亚迪达标,也会让比亚迪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来协助调查,累也要累死你;如果不达标,你就会面临巨额处罚和召回,另一方反正都不亏!

第三:长城为啥要采取这种两败俱伤的手段?

一个字:冤!四个字:真TM冤!

我们都知道,长城的主要业务是SUV和硬派越野,曾经极为辉煌的哈弗H6和现在也很火爆的坦克300等,都是长城的主要收入来源。在新能源汽车上,长城虽然的确有技术路线的误判,但是,当初也是受到太多鼓励才投资那么大去搞了自主9AT,去搞3.0TV6发动机,这些也都是填补中国汽车的技术空白的,成百上千亿砸下去真的搞出来了,现在却给它说,你过时了。等着比亚迪的新能源硬派越野马上来洗牌吧。

难道长城不知道这些在转型新能源以后(不管是混动还是纯电)都没有什么用吗?应该不是!连国际巨头们(奔驰、宝马、通用、福特……等)都放弃了这方面的继续研发,长城也同样知道。

长城可是比亚迪发布DM-i技术以后,第一个推出柠檬DHT混动系统的厂家,虽然我们认为后来它首搭魏可能有失误,失去了凭借H6的口碑站稳混动市场的机会,但是在长城看来这些不应该由它来完全承担这个结果。

我们也看到了长城后来在新能源领域的巨大投入,比如蜂巢新能源……等等,包括它的研发能力也毫不逊色,比如现在的Hi.4应用……等等。不过先机已失,要扭转局面需要一定的空间和时间,以及适当的政策扶持,不过显然是长城没有达到目的。以上之言,不足为凭,大家就当是个神话故事!

总之,事件的结果怎么样,我们还说不好,但有一点可以明确,就是车市的竞争已经从共同发展到了赤膊上阵甚至你死我活的程度,今后大家一定可以买到质优价廉的好车!

希望大家静待官方结果。我们要支持技术创新,也要支持严格执行国家标准,也要反对不正当竞争。

最后,据了解,船夫哥在近几日的工程院内部视频沟通会上表示:“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打口水仗互相撕咬正好中了渔翁的阴谋,难道不能把这些时间这些精力投入到研发和工作中,华系走向世界任重道远,低头做事埋头研发。专注确保方程豹6月准时亮相,7月上市。”

你嗅到了些什么?

欢迎观点挑战,请有理有据。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映璇汽车工作室,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文章到此结束,希望长城汽车CTO再次炮轰比亚迪:这场技术对决,谁将笑到最后和长城汽车CTO再次炮轰比亚迪的内容能让您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