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好,今天的文章主题是远古动物大灭绝1:揭开地球生命历史的惊心动魄一幕,同时也会延伸到远古动物大灭绝1的相关问题,期待为您解惑,下面我们开始吧!
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是一个充满奇迹的星球。在地球生命历史的长河中,也曾发生过一场惊心动魄的大灾难——远古动物大灭绝。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这场灾难的神秘面纱,探寻地球生命历史的奥秘。
一、远古动物大灭绝的背景
在距今约6.5亿年前,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繁多,恐龙、翼龙、哺乳动物等各种生物繁衍生息。在这片繁荣的背后,一场灾难正在悄然酝酿。
二、远古动物大灭绝的原因
关于远古动物大灭绝的原因,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假说,以下是其中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 假说 | 描述 |
|---|---|
| 撞击说 | 有一颗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导致地球气候、生态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生物无法适应而灭绝。 |
| 火山爆发说 | 地球上发生大规模的火山爆发,释放出大量的火山灰和有毒气体,使地球气候恶化,生物灭绝。 |
| 气候变化说 | 地球气候发生剧烈变化,导致生物无法适应而灭绝。 |
| 海洋酸化说 | 海洋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导致海洋酸化,生物无法生存。 |
三、远古动物大灭绝的影响
远古动物大灭绝对地球生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物种多样性降低:大量物种灭绝,导致地球上的物种多样性降低。
2. 生态系统重构:生物灭绝导致生态系统重构,新的生态系统逐渐形成。
3. 生物进化方向改变:生物在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进化方向发生改变。
四、远古动物大灭绝的启示
远古动物大灭绝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1. 珍惜地球资源: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我们要珍惜地球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2. 关注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对地球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严重影响,我们要关注气候变化,采取措施减缓其影响。
3. 保护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系统的基石,我们要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地球生态平衡。
远古动物大灭绝是地球生命历史上一场惊心动魄的大灾难,它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地球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时刻关注地球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为地球生命的延续贡献自己的力量。
思考: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我们该如何行动?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未完待续)
历史上有五次生物灭绝事件,最早由大卫·骆普和杰克·塞科斯基1982年发布的论文所认定:
奥陶纪-志留纪灭绝事件:发生在奥陶纪晚期或奥陶纪与志留纪过渡时期,4.50亿年前至4.40亿年前,约27%的科与57%的属灭种。从灭种的生物分类的属的数量,被评为五次大灭绝事件的第三位。直接原因是冈瓦纳大陆进入南极地区,影响全球环流变化,导致全球冷化进入安第斯-撒哈拉冰河时期,海面大幅度下降。
泥盆纪后期灭绝事件:3.75亿年前至3.60亿年前,接近泥盆纪-石炭纪过渡时期。这次主要是海洋生物的灭绝,陆地生物受影响不显著。约19%的科、50%的属灭绝。这次大灭绝事件持续了近2000万年,期间有多次灭绝高峰期。造礁生物消失,竹节石类、腕足动物的3个目、四射珊瑚10多个科灭亡,称凯勒瓦瑟尔事件,也称弗朗斯-法门事件。由于灭绝事件持续时间很长,其根源很难辨识。可能的生物学原因是在此前的泥盆纪陆生植物大量繁育,导致地球大气中氧含量的增加、二氧化碳的大幅减少,地球进入卡鲁冰河时期所致。陆生植物进化出发达的根系深入地表土之下数米,加速了陆地岩石土壤的风化,大量铁等元素释放进入地表水,造成了水系的富营养化大暴发,导致了海底缺氧事件。海洋表层的繁盛的有机物的沉降,使得全球碳循环中大气层的二氧化碳大量进入海底沉积层,也加强了地球冷化。泥盆纪也是陆地上生成大煤田的时期,这也加剧了二氧化碳固化入岩石圈。
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发生在2.51亿年前的二叠纪-三叠纪过渡时期。这是已知的地质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物种灭绝事件。许多动物门类整个目或亚目在此次灭绝事件中全部灭亡。曾普遍分布的舌羊齿植物群几乎全部绝灭。早古生代繁盛的三叶虫全部消失。䗴类原有40多个属,该世结束时完全消失。菊石有10个科绝灭;腕足类之前有140个属,在该事件后所剩无几。总共约57%的科、83%的属(53%的海洋生物的科、84%的海洋生物的属、大约96%的海洋生物的种),估计有70%的陆地生物包括昆虫的物种灭绝了。对于植物的影响较不明确,但新植物类群在此次灭绝后开始占优势。全世界几乎没有三叠纪早期形成的煤田。这次大灭绝事件的可能成因包括西伯利亚大规模玄武岩喷发造成的附近浅海区可燃冰融化大量释放温室气体甲烷,盘古大陆形成后改变了地球环流与洋流系统等等。
三叠纪-侏罗纪灭绝事件:2.0亿年前的三叠纪-侏罗纪过渡时期。约23%的科与48%的属的生物灭绝。其原因尚无定论。
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缩写为K-T灭绝或K-T事件):6千5百万年前,约17%的科、50%的属、75%的物种灭绝。这次灭绝事件被评为五次大灭绝事件的第二位,仅次于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其成因一般认为是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的陨石撞击。
今天晚上,我看了纪录频道的远古生物大灭绝2。这个纪录片讲的是几亿年前的一场大灾难--“超级地幔柱喷发”。当时,地球的海洋正是一片生意盎然。可是,它们不知道一场灾难正一步步逼近......海洋里的动物正在进行着平常的一天,只听一声巨响,一股岩浆流喷涌而出。看到这儿,我不以为然,那么多的海水肯定可以把那些岩浆给冷却掉的。可其实不然,大量的岩浆不但没有被冷却,竟然把海水给煮沸了。海水温度的急剧上升,使大量鱼类死亡,漂浮在海面上。可是,灾难还没有结束。那场灾难释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大量的温室气体又导致了全球变暖。之后,大量的植物出现了。植物释放出大量氧气,大量的氧气又让藻类产生,而藻类却全部生长到了海边,几十万年后,竟然把海水都给染绿了。而大量的藻类又吸收大量的养分。海水幸免的生物不是因为没有足够的食物死亡就是因为没有足够的养分死亡。终于,在150万年后,一切终于恢复了正常。可是,“超级地幔柱喷发”又转移了目标,把目标转移到了陆地。一天,好不容易开始恢复的生物又遇到了陆地上的“超级地幔柱喷发”--火山喷发。这可不是一般的火山喷发,其威力相当于几千颗核弹同时爆炸。大量的火山灰把大气层笼罩住了。之后,就带来了无尽的黑暗。那时的地球,就像是地狱,火山喷发出来的岩石燃烧起来,从空中划过,再落到地面。无论谁看了都会十分害怕。这场灾难中,连上次灾难中幸存的动物也死亡了。但是,有一种鱼却从海洋转移到了陆地,就是他们的转移,推进了地球上颈椎动物的进化......
看完这个纪录片,我明白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你可能会问,那几年没有人类,不是照样出现了灾难吗?但是,现在人类的出现却可以加速灾难的发生。那些年是巧合,而现在,人类破坏地球,比那次灾难还要严重,虽然没有造成物种大灭绝。但是,如果人类继续这样执迷不悟,我相信,下一次也不远了!你还可能说,那些灾难,到现在才发生了5次。我怎么可能遇到呢?但是,你不为自己想,也要为下一代着想,一个母亲或者父亲,难道希望因为人类而毁灭人类吗?所以,从现在起,我们要保护地球,如果我们每人每天少扔一个垃圾,那一年世界会减少多少污染呢?如果我们每天少让父母开一次车,那世界一年会少排放多少污染气体呢?如果我们真的做到了保护地球,那下一步就是保护动物,那些动物并不是什么用也没有,它们见证了地球的诞生,也不想看见地球的毁灭,它们也对我们的出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想想,地球就像一个大家庭。我们都不希望地球上任何一个家庭成员走向不归路。所以现在重要的并不是开车出门,焚烧垃圾,保护地球,保护动物才是现在的重要问题!
地球的诞生不容易,它现在已经有45亿岁的高龄了,让我们这些儿女来报答它,孝敬它,不要让它老人家看着自己的亲骨肉毁了自己!
大规模火山活动等,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突变:而气候突变仅是其中之一,且是变动的结果。
这是对地球生物集群灭绝事件的分析得出的。
1.1奥陶纪末期(4.46-4.43亿年)生物灭绝原因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樊隽轩博士的研究小组经过10年的时间,证实是气候突变导致了此次灭绝事件。
在华南上百个地质剖面采集样本,对化石进行详细分析,首次把生物多样性变化锁定在10万年的时间尺度内。研究证实,灭绝事件经历了两幕:
在距今4.46亿年,发生了第一幕生物大灭绝,原因是气候突然变冷,当时的南极冰盖迅速扩大,海平面下降150米之多,导致海洋生物的生存空间骤然减少,笔石、三叶虫等海洋动物从此大伤元气;部分逃过一劫的生物接下来又遭遇了第二幕的大灭绝——气候突然变暖,海平面迅速上升,使生物再次遭到灭顶之灾.
1.2泥盆纪末期(3.74亿年)生物灭绝原因
泥盆纪(Devounian,符号D)开始于同位素年龄416±2.8百万年(Ma),结束于359.2±2.5Ma。
发生在3.6亿年前晚泥盆世的F/F大灭绝事件是显生宙生物五大灭绝事件之一,因为该事件是发生在晚泥盆世弗拉期与法门期之间,所以科学家们就用这两个时期的头一个英文字母F/F来代表。该事件对浅海底栖生物的影响甚大,竹节石和泥盆纪珊瑚礁全部消失,泥盆纪类型的珊瑚、层孔虫、苔藓虫惨遭灭绝,在北美东部大区的全部13个珊瑚属中,只有一个属幸免于难,灭绝率高达92%,就全世界范围而言,弗拉期浅海相47属中,经历了F/F大灭绝后,只有2-3个属残存下来,其余的均难逃劫难。目前在亚洲、欧洲、北美洲和澳大利亚等地均证实F/F事件的存在。
关于F/F灭绝事件的形成原因,目前国际学术界仍存在着“地内说”和“地外说”两种不同的解释:前者认为,海平面下降、气候变冷、缺氧事件、地壳运动、火山活动、漂浮植物生长率加快以及海洋透光带中相对稳定的层状海水混入了有毒的缺氧海水等等都可以引起海洋生物的大量灭绝;后者则主张小行星、火流星对地球的碰撞是导致地球上生物集群灭绝的原因。
近年来,经过在广西、湖南、贵州等地的野外实地考察,观察到在3.6亿年前的晚泥盆世弗拉期地层的顶部,不论在浅水相还是在深水相地层中都曾经发生过一次突然的大规模海平面下降现象。目前,虽然有关发生在3.6亿前的那次生物大灭绝事件的原因仍存在着许许多多的解释观点,但至少,海平面下降和黑色页岩缺氧事件可能是形成晚泥盆世 F/F生物集群灭绝事件其中的二种主要的原因。
在北美,泥盆纪末以始于中泥盆的一个造山运动——阿肯特幕的高潮为标记,这次上升,伴有巨大的火山活动,从阿巴拉契亚地区经新英格兰到加拿大的沿海各省的山脉隆起。
气候显示泥盆纪时是温暖的。化石记录说明远至北极地区当时处于温带气候。
1.3二叠纪末期(4.45-4.43亿年)生物灭绝原因
根据化石记录,地球曾发生过5次大的生物集群灭绝事件,其中最严重的就是二叠纪末期生物集群灭绝事件。在那次灭绝事件中,约有70%的陆生物种和超过95%的海洋物种消失,仅有约一半的科继续存活了下来。陆地上原本繁盛的两生类,爬行类和昆虫等几乎被消灭得一干二净,海洋中无脊椎动物和珊瑚等生物也是损失惨重,比较为人所认知的三叶虫更是全部被消灭掉,没有一种留到中生代。而更为人们关注的,使恐龙灭绝的白垩纪末期灭绝事件,规模也只有二叠纪末期灭绝事件的1/3。
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情,使这个蓝色行星上的大部分生物突然绝种?由于事件发生的年代久远,大量化石证据都被破坏了,因此在推论上遇到很大的困难。
1970年代,美国地质学家jason morgan在西伯利亚西部很大范围的土地上发现覆盖着数千米厚的玄武岩。后期的发现表明,西伯利亚的玄武岩从北向南延伸上千公里,范围达到了约200万平方公里——这比整个欧洲都要大。同时,在中国西南部峨眉山也有大规模的火山爆发。这些年代久远的岩石证明了在白垩纪末期,这里曾经发生过规模极大的火山爆发(注1)。而这类的爆发持续了几百万年的时间。这个火山运动被称为西伯利亚火成岩大爆发。而后来在中国西南部峨眉山也找到证据表示那里也曾经在二叠纪末发生过大规模火山爆发。这更是证明了当时地球表面是有多个火山进行大规模的爆发。
那么,火山活动是灭绝生物的凶手吗?
1783年,冰岛也发生过一次火山爆发,在benjamin franklin(当时为驻法国的美国大使)在自己的文章中描述,1784年是一个没有夏天的年份,火山爆发喷出的火山灰使天空变黑,农作物失收。法国教授vincent courtillon以这次火山爆发为基础推断出,短期来说,火山爆发所释放的大量有毒气体会造成生物灭绝,而长期来说,二氧化碳类的气体则会使气候发生大变化,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性的致命后果。
这种推论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但也出现了很多反对的声音。经过计算,如此大规模的火山爆发会使地球温度上升5摄氏度左右,的确会毁灭很多生物,但没有足够能力毁灭70%的陆生物种和95%的海洋物种。
如果单火山没有能力毁灭那么多的生物,但其后续的连琐反应海底CH4的释放,缺氧还原环境-生物灭绝。
与陨石说相冲突的是,二叠纪的生物灭绝并不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的,而是经历了80000年的历史。在长达八万年的灭绝过程中,首先被消灭的是海洋里的小部分生物,然后陆生生物受到严重打击,最后则是海洋里的大部分生物灭绝。
化石还给出了一个用来推理的条件,那就是在8万年的时间里,中间有一段时间碳12(注2)的水平大幅度上升。
地理学家gerry dickens(他曾经和美国的公司合作过,在海洋里寻找冰冻的甲烷作为新的能源)给出了他的假设:碳12是由海洋底部存在的大量甲烷释放出来的。海水中的甲烷,由洋底生物残骸或甲烷水合物分解产生,若海水流动缓慢,上下水层交换不易,无足够的氧气,甲烷很难被氧化或稀释,因此其在海水中的浓度会不断增加。而这些甲烷,预上稍微热一些的水就会剧烈反应,大量释放出碳12。根据推算,要使海底冰冻甲烷放出碳12,只要地球的海洋温度提升5摄氏度就可以了。
导致二叠纪末的生物大灭绝的原因似乎不是一个,而是两个:
西伯利亚及中国西南的火山大爆发,大量的火山灰和温室气体使地球的温度逐渐升高,导致一些物种的死亡;然后,陆生物种也开始因为温度的问题被消灭;过了一段时间后,大量的生物尸体腐败产生的甲烷在地球温度提升了5摄氏度后开始大量放出碳12,这种温室气体加剧了地球的温室效应,使地球的温度又再提高了5摄氏度。就是这10摄氏度。70%的陆生生物和95%的海洋生物就此被消灭。
二叠纪时,地球上出现更为明显的气候分带和生物地理分区现象。早期以寒冷、冰川广布为特征;晚期以海退、气候干旱为特征。
不管南部各大陆及印度半岛在二叠纪时是否联成统一大陆,早二叠世的气温被认为是相当低的,其后才逐渐改变。北半球广泛发育的蒸发岩标示一种温暖、干旱的气候,而南半球广泛的含煤建造则标示一种温湿的气候。
二叠纪是造山作用和火山活动广泛分布的时期,归属于海西(华力西)造山运动晚期。北美阿巴拉契亚运动发生于二叠纪末,是二叠纪最强烈的褶皱运动。西部的科迪勒拉优地槽在连续的地壳运动中伴有强烈的火山活动。
欧洲的造山作用和火山活动有两期。早期火山活动广泛,晚期趋于沉寂。
乌拉尔地槽在晚二叠世褶皱隆起,自此欧洲与亚洲陆域融合为一体。中亚及中国北部、西南部地槽带于二叠纪经历了一段复杂的褶皱、变质和广泛而强烈的火山活动,包括花岗岩侵入及中、酸性熔岩与凝灰岩的喷出。
中国西南陆棚范围内出现大面积的高原玄武岩流及凝灰质沉积。日本亦大致有早、晚两期造山作用。
二叠纪末大面积的海退,使世界上大部分地区早二叠世及晚二叠世早期海域退缩殆尽。但中国华南、巴基斯坦和伊朗一带二叠、三叠纪间始终保持海域环境。
二叠纪晚期重大地质事件多发:
1)早二叠世末开始气候变暖,进入了温室效应期。
从泥盆纪晚期开始植物大面积覆盖陆
今天的内容先告一段落,希望能帮助大家更深入地掌握远古动物大灭绝1:揭开地球生命历史的惊心动魄一幕,同时也欢迎一起交流远古动物大灭绝1的不同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