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华谊兄弟霸王条款:背后的真相与维权之路

发布时间:2025-10-24 02:53:57

大家好,感谢来到本站,今天为您分享关于揭秘华谊兄弟霸王条款:背后的真相与维权之路的内容,同时也会回答大家关心的华谊兄弟霸王条款的问题,希望对您有帮助!

近年来,华谊兄弟在影视行业的地位举足轻重,随着一系列事件的曝光,华谊兄弟的“霸王条款”也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将深入剖析华谊兄弟的霸王条款,探讨其背后的真相,以及广大影视工作者如何维权。

一、华谊兄弟霸王条款曝光

近年来,华谊兄弟的霸王条款逐渐浮出水面。以下是一些典型的霸王条款:

霸王条款内容
1.超高分成比例制作方、编剧、导演等影视工作者在影片票房、IP开发等环节的分成比例极低,华谊兄弟从中获取高额利润
2.版权归属影视作品版权归属华谊兄弟,影视工作者在后续作品开发、衍生品等方面受限
3.违约金影视工作者违约需支付高额违约金,限制其跳槽或从事其他相关工作
4.演员片酬限制演员片酬受限于华谊兄弟,限制其参与其他项目
5.签约期限影视工作者签约期限较长,限制其个人发展

二、华谊兄弟霸王条款背后的真相

1. 利益驱动:华谊兄弟通过霸王条款,将大量利润攫取至自身,从而在影视行业占据优势地位。

2. 行业垄断:华谊兄弟作为影视行业巨头,其霸王条款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行业垄断,限制了其他影视公司的竞争。

3. 法律法规缺失:我国影视行业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导致华谊兄弟霸王条款得以存在。

三、影视工作者维权之路

面对华谊兄弟的霸王条款,影视工作者应积极维权。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加强行业自律:影视工作者应加强行业自律,共同抵制霸王条款,维护自身权益。

2. 寻求法律援助:影视工作者可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3. 公众舆论监督:借助媒体、网络等渠道,曝光华谊兄弟霸王条款,引起公众关注。

4. 联合维权:影视工作者可联合起来,共同对抗华谊兄弟的霸王条款。

四、总结

华谊兄弟的霸王条款损害了影视工作者的权益,扰乱了影视行业的正常秩序。面对这一现象,影视工作者应积极维权,共同推动影视行业的健康发展。政府部门也应加强监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影视工作者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健康的创作环境。

五、思考

在影视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华谊兄弟的霸王条款是否已成为一种常态?广大影视工作者如何才能在维护自身权益的实现自身价值?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华谊兄弟的霸王条款只是影视行业乱象的一个缩影。只有通过行业自律、法律援助、公众舆论监督等多方面的努力,才能让影视行业回归正轨,为影视工作者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健康的创作环境。

华谊兄弟霸王条款引发争议,这是怎么回事

电影《八佰》点映期间已经票房2亿,如果从8月14日开始直到9月4日诺兰执导电影《信条》之前,3个星期以内没有其他强大的竞争对手,这种在排片上一家独大,可以说很少见。

正是在这个关节点,出来了一个“华谊兄弟霸王条款”新闻,当然让人浮想联翩。

公告具体如下:

“2019年票房在1000万元以上影院可参与8月14日点映;部分票房在200万元以上影院可参与8月17日—19日点映,且每天只有1—2个厅,只能放映1—2场;

到21日正式上映时,2019年票房超过200万元影院将实行正常分账放映;

票房低于200万元影院则须按上年实际票房3.5%核定保底金额,对票房收入持平或超出的部分再继续采取分账的模式,且要在8月19日前将该笔保底费预交给发行方指定账户;

部分在上年度因截留票房等被处罚过的影院,无论票房高低,都必须按比例预交保底金额。”

简单总结,就是:小电影院就不要放了,我不稀罕。

无论怎么样,电影《八佰》成品如何,大家看过电影或者即将看电影的,都自行去评价。

而保底费这一招,就好像是在提醒大家,电影院复工复产复映,并没有想象当中顺遂,估计整个电影院线将迎来一场大清洗。

“霸王条款”等字眼一出,确实是令华谊相当难堪。但只要华谊做足准备,很快就能赢回舆论优势。在拿出一份堪称无懈可击的声明回应之后,不仅解释得明明白白,别人再想要恶意抹黑也拿不出证据,而且还把罪名转移了出去,让舆论攻击其它方向,充当了一回“义务警察”。然后冷静下来的大众仔细一想,对啊,华谊这老江湖怎么会做这种蠢事自毁长城?对华谊不利的舆论自然消去。

如何看待华谊兄弟霸王条款惹怒中小影院这件事呢

因为现在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大部分的影视公司都还没有推出他们的新电影,只有华谊兄弟上映了一部大片《八佰》。此时是华谊兄弟最具有话语权的时刻,所以他为了自己的利益考虑,就要求中小影院先交3.5%的定金。

不管这部影片最后得到的票房是如何的,在中小影院的上座率好不好,总之先交这么多钱,再把影片播放的资源交给他们,就这么一个操作。而且没有多退只有少补的说法,如果影片播放的比较好,上映率很高,影片获得大卖,那么电影院就在3.5%的基础上再交钱。

华谊兄弟之所以这么做也是迫不得已的,因为他已经连续亏损了两年,其净利润一直处于负数。如果2020年再亏损,那么对于华谊兄弟而言,他们可能会面临退市的风险。在此种压力之下,他们不得不选择以逼迫中小影院为其进行保底,不惜和中小影院对立,破坏电影行业的规则来谋求自身的发展。

在中小影院还有另外一个潜规则,就是存在着虚假上座率。主要是以少报上座率的方式来吞钱。上座率少了,需要给影视制作公司的钱就少了,这对于影视制作公司而言就会造成损失。所以华谊兄弟此次行为实际上也是跟中小电影院撕破脸皮,在自身利益方面进行拉锯战。

对普通观众而言这次意味着什么呢?最主要的是中小的影院基本上都在三四线城市。而这次变革如果被全部的影视公司推行,那未来三四线城市的中小电影院在新片上映的时候,或许都将会延迟播放,并且很多的新片甚至都不能在这些中小影院上映。

对于这里的年轻人而言,或许看这些大片就不能在本地电影院看了,要么去大城市电影院观看,要么就只能在手机上观看。

华谊兄弟要求中小影院先交保底费,这算不算霸王条款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确实属于霸王条款。看他是不是霸王条款,首先看中小影院和华谊兄弟是不是对等关系,在这个谈判过程中,中小影院他们是否有议价的能力。其次是看这些条款对于双方而言是互利共赢,还是只对某一方有利。

很显然的华谊兄弟只是给出了协议结果,并没有跟任何一个中小影院或者其代表进行商谈。所以其条款中小影院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接受要么不接受。

而接受协议,那么华谊兄弟后面拍的所有的电影,这些中小影院都必须要先交3.5%的保底协议费,之后才可以播放这些电影。

而如果不接受,那么这些中小影院就永远的和华谊兄弟的电影告别了以后,他们的所有电影将不会在这些不接受他的协议的影院播放。所以中小影院根本连一点儿协商的机会都没有,所以从这一点来看这份协议是属于霸王条款。

如果从是否对于双方互利共赢方面来看,那么很显然的也是华谊兄弟占尽好处。他在这个过程中是旱涝保收的,因为如果票房大卖,那么保底费就会增加。在3.5%的基础上,再将多余赚的钱按比例上交。

如果票房卖的不好,那么3.5%的保底费里面商家还得贴钱进去。不单单靠他的电影赚不到钱还得赔钱。所以不管电影票房卖得如何,最起码保底费方面华谊兄弟是不会亏的,而亏损的就永远是中小影院。这其实就是直接把风险转嫁给了中小影院。

为什么对于大影院华谊兄弟不这么做呢?因为对大影院而言,他们可以选择的机会很多,他们的议价能力也更强。华谊兄弟不敢轻易的拿他们开刀,所以先拿中小影院小试牛刀,后期可能会推广至所有影院。

揭秘华谊兄弟霸王条款:背后的真相与维权之路和华谊兄弟霸王条款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