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们将讨论香港回归祖国26周年:时光荏苒,共筑辉煌的相关知识,同时也会涉及香港回归祖国26周年的内容,希望能为您带来新的认识,一起来看看吧!
时光荏苒,转眼间,香港回归祖国已经26个春秋。26年前,那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日子,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如今,在这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回顾这段历史,感受香港回归祖国的伟大历程,共同展望香港的未来。
一、香港回归的历史背景
在20世纪,香港一直处于英国的殖民统治之下。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香港成为英国与新中国之间的缓冲地带。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香港成为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经济发展迅速,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香港回归祖国的呼声越来越高。1990年,中英两国就香港回归问题达成共识,并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香港正式回归祖国,开启了香港历史的新篇章。
二、香港回归的重要意义
1. 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香港回归标志着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2. 促进香港繁荣稳定:回归后,香港继续保持独特优势,与内地优势互补,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
3. 增强民族凝聚力:香港回归使全体中国人民更加坚信,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任何分裂祖国的行径都是徒劳的。
三、香港回归26年的辉煌成就
1. 经济发展:回归以来,香港经济持续保持稳定增长,人均GDP不断提高。以下是香港回归后部分年份的经济数据(单位:亿美元):
| 年份 | 人均GDP |
|---|---|
| 1997 | 32.5 |
| 2007 | 38.6 |
| 2017 | 43.5 |
2. 基础设施建设:回归后,香港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了城市综合竞争力。以下是一些重要工程:
| 项目名称 | 完成时间 | 预算(亿港元) |
|---|---|---|
| 西九龙站 | 2018年 | 580 |
| 香港国际机场三跑道系统 | 2016年 | 750 |
| 深圳湾大桥 | 2018年 | 120 |
3. 文化繁荣:回归后,香港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成为世界文化中心之一。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活动:
| 文化活动 | 时间 | 地点 |
|---|---|---|
| 香港书展 | 每年7月 |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
| 香港艺术博览会 | 每年10月 |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
| 香港国际电影节 | 每年3月 | 香港文化中心 |
四、香港回归26年的思考
1. “一国两制”的实践:香港回归后,“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得到了世界的认可。我们应该继续坚定不移地走“一国两制”道路,维护香港繁荣稳定。
2. 机遇与挑战并存:回归后,香港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我们要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推动香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3. 民族认同感:香港回归祖国,增强了全体中国人民的民族认同感。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加强民族凝聚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香港回归祖国26年来,我们见证了香港的繁荣稳定和蓬勃发展。在这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共同祝愿香港的未来更加美好,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洗刷了民族百年耻辱,从1997年香港回归,至2023年香港已经回归26周年了。今天小编整理了香港回归26周年文案短句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香港回归26周年文案短句
1、曾经的沧桑,束缚翅膀;看昭昭今天,幸福满堂;灿烂的微笑,洋溢在你我脸上。欢歌纵情须进酒,美好生活万年长。香港回归日,祝你阖家欢乐,幸福美满!
2、打开历史小册子,香港回归好日子,贴上一个小福字,祝福装满小瓶子,你我祖国一份子,贡献力量做赤子,团结一致似金子,香港回归日,愿祖国繁荣,愿你幸福永在。
3、香港回归,祖国欢庆团圆。子女回归,父母无比欣慰。愿你常常回家,尽享美满甜蜜。祝你合家欢乐,幸福天长地久。香港回归纪念日快乐。
4、鲜艳的紫荆花香飘四海,繁华的大香港名扬海外,屈辱的民族泪一去不再,苏醒的东方龙腾空而来。香港,祖国的气派;祖国,香港的依赖!祝福香港,祝福祖国!
5、笑容回归脸上,开心相伴,幸福回归心房,如意相随,成功回归事业,好运围绕,香港回归祖国,喜悦永驻,月日香港回归日,愿祖国繁荣,愿你快乐。
6、7月1日香港回归日,激动的一天,铭记心间;祝福的话语,芬芳四溢;幸福的时刻,举杯同聚;美丽的祖国,繁荣发展;祝愿国泰民安,祝你好运不断。
7、香港回归26载,巨龙腾飞天地换。区旗国旗共蓝天,紫荆花开更鲜艳。一国两制乾坤定,港人治港政策高。社会安定人心稳,人民生活乐淘淘。香港回归纪念日,愿香港的明天更美好!
8、奔腾香江水,九州侧耳听;紫荆花盛开,发展共繁荣。蓝图浓色彩,游子故乡情;七一团圆日,举杯同欢庆。
9、树高千尺,叶落归根。香港回归,众望所归。分离太久,归心似箭。
10、香飘四海连连看,港通五洲对对碰。回味无穷欣欣焉,归真返璞悠悠然。日新月异天天变,快心满志夜夜笑。乐天安命飘飘然,好运连绵双双对。
11、槟酒甘醇,(港)粤歌悠扬,(回)家路漫漫,(归)家日团圆。(共)创好前程,(同)结同心圆,(祝)福国昌盛,(愿)民喜欢颜。快乐送眼前!
12、同根血脉心相连,盼望回归早团圆,大陆香港是一家,永不分开同发达,7月1日香港回归日,祝福祖国越来越好,繁荣昌盛,祝愿大家幸福快乐,健康平安。
13、国两制政策高,香港回归国欢笑。港人治港促稳定,社会和谐人心保。科技进步世界赞,经济腾飞多骄傲。香港内地共发展,巨龙腾飞看今朝。香港回归纪念日,祝香港明天越来越好!
14、香港回归纪念日,子归慈母怀,回归26年,抹去屈辱辉煌起.团圆大喜日,祝祖国繁荣又昌盛,安居又乐业.
15、香港回归笑开颜,两地同胞话团圆,中华儿女一家亲,一国两制谱新篇,社会安定共和谐,经济发展大跨步,回归日里送祝福,祝愿香港更繁荣,祖国母亲更辉煌!
16、香港回归日,这个日子是吉祥的;这条祝福是温馨滴;愿国家繁荣昌盛是永远滴,愿紫荆花永远是灿烂滴;愿我们的情谊是永远滴;愿朋友平安幸福是永远滴!
17、7月1日香港回归纪念日里,蓝天白云阳光明媚,欢歌笑语和风柔美,和平鸽哨一起奏响,美酒飘香百花怒放,激动的一天永记心间,祝愿祖国繁荣富强。
18、香江开遍紫荆花,流浪赤子今回家;团圆喜气满天下,举杯同庆看中华;和谐社会大团结,经济繁荣业腾达;祝福祖国更昌盛,神州大地美图画。
19、紫荆花儿吐芬芳,香港回归大团圆,一国两制政策棒,港人治港促繁荣,科技进步大发展,经济指数一路升,两地同胞齐开颜,香港回归纪念日,祝愿香港更强盛,祖国母亲更辉煌!
20、1香港回归纪念日,子归慈母怀,回归26年,抹去屈辱辉煌起.团圆大喜日,祝祖国繁荣又昌盛,安居又乐业.
21、笑容回归脸上,开心相伴,幸福回归心房,如意相随,成功回归事业,好运围绕,香港回归祖国,喜悦永驻,7月1日香港回归日,愿祖国繁荣,愿你快乐。
22、“香”江耀东方,“港”人来治港,“回”眸26载,“归”来繁华在,“周”年乐开怀,“年”年幸福来,“好”日子常在。1回归纪念日,祝福祖国繁荣昌盛,祝福香港再创辉煌!
23、1香港回归纪念日,子归慈母怀,回归26年,抹去屈辱辉煌起。团圆大喜日,祝祖国繁荣又昌盛,安居又乐业。
24、昨天,紫荆花历尽苦难沧桑;今天,东方之珠魅力四射熠熠生辉;明天,香港尽显魅力美轮美奂!1香港回归日,祝福祖国繁荣昌盛,祝愿香港富丽堂皇!
26、可乐因为你而乐,七喜因为你而喜,因为今天是你的生日,愿你繁荣而乐.稳定而喜.
26、香港回归,我心已归,你心何往,回顾我心;我心归你,真心诚意,何以彷徨,把你抱起;赶紧回归,我已敞心,嫁给我吧,幸福一生。要你开心,要你幸福,你要回归,保您称心。
27、国两制谱新曲,日新月异换新颜;港人治港添繁荣,经济腾飞民安康;政策稳健步步高,和谐发展百业兴。香港回归纪念日,祝福香港高歌猛进,一路辉煌!
28、面对困难,回归自信;面对失败,回归平静;面对挫折,回归淡定,面对痛苦,回归坦然。值此香港回归纪念日,愿你一切回归悠然自得。
29、紫荆花开不败,回归26周年到来;紫荆花开绚烂,见证蓬勃发展;紫荆花儿绽放,铸就香港辉煌。香港回归日,祝福好日子。朋友,愿你的人生精彩如香港的美好未来!祝你快乐健康常在!
30、今天是你的生日,香港游子,经历了回归的26年,现在你依然是那么繁荣,依然是那么璀璨,愿你明天更美好,祖国更繁荣.
香港回归26周年祝福语
1、笑容回归脸上,开心相伴,幸福回归心房,如意相随,成功回归事业,好运围绕,香港回归祖国,喜悦永驻,7月1日香港回归日,愿祖国繁荣,愿你快乐。
2、庆回归,盼怀抱,两岸一家都是宝;祝福多,烦心少,人们生活多美好;香江水,通五洲,沧桑过后矗高楼;港湾福,东明珠,百年雪耻为幸福;回家日,送短信,日子甜蜜忘伤神;归来时,欢乐日,繁荣昌盛雪前耻!这条短信很入骨,不信你连起首字读!
3、今天是你的生日,香港游子,经历了回归的二十六年,现在你依然是那么繁荣,依然是那么璀璨,愿你明天更美好,祖国更繁荣.
4、香港回归了,祖国团圆了,人民开心了,氛围喜庆了,经济繁荣了,祖国腾飞了,心愿我许了,祝福我送了,香港回归日,愿祖国越来越强大,愿你小日子越来越红火。
5、七月一日,香港回归,经二十六载,富强可见,曾经沧桑,已换新颜,再接再砺,祖国富足,人民安康,美好生活。香港回归日,祝愿祖国越来越富强。
6、国家统一新概念,一国两制是实践,坚定、果敢、务实、灵活,创新,高度自治,确保香港繁荣稳定,政权统一,祝福祖国国泰民安!
7、香港回归日,回归好幸福:久别的乡音听得舒服,久违的故人谈得投入,久思的家乡历历在目,久恋的亲情今朝倾诉!愿你回归享幸福,祝福家人,安康常驻!
8、用团圆洗掉离家的悲伤,用崛起抚平历史的耻辱,用亲情唤回曾经的迷失,用红旗照耀紫荆的盛开。7月1日,让我们为回家的香港祝福,愿中华民族永远团圆。
9、百年沧桑,风雨洗礼,一朝回归,万民欢庆,香港领土,祖国血肉,血脉情深,岂容践踏,河山统一,江山笑颜,展我雄风,兴我中华!香港回归日,愿我们携手争创我们美好的祖国。
10、拭去欣喜的泪水,埋藏昨日的苦痛,享受团圆的幸福,展望美好的未来。值此香港回归纪念日,祝愿祖国繁荣富强,祝愿朋友家庭幸福!
11、昨日,受苦受难香港历经沧桑;今日,回归祖国怀抱繁荣富强;明日,尽显风采创造无限奇迹。香港回归纪念日,愿祖国明天会更好。
12、7.1香港回归纪念日,子归慈母怀,回归15年,抹去屈辱辉煌起.团圆大喜日,祝祖国繁荣又昌盛,安居又乐业.
13、紫荆花飘香,香港变富强,龙腾虎跃降,前程明又亮,东方龙呈祥。香港回归纪念日,祖国大好河山秀,明天越变越强。
14、香港回归了,你的块乐重回了,好运投入你的怀抱了,健康和你团聚了,成功和你牵手了,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归你了,香港回归纪念日,祝你快乐!
15、香港回归纪念日,祝愿你,烦恼远离,快乐回归;霉运叛变,好运回归;忧伤抛弃,愉悦回归;失败头像,成功回归。香港回归纪念日,祝你快乐。
16、在外漂泊的旅人始终都会回归家庭,受尘世打扰的心灵始终都会回归平静,不断飘摇的过往回归了历史尘封,经历风雨的生活也会回归安宁。香港回归纪念日,一切即将回归明净,愿你生活幸福,永享太平。
17、一国两制政策好,港人治港谱辉煌,经济猛飞大发展,幸福生活比蜜甜,香港回归纪念日,默默许愿送祝福,香港明天更辉煌,中华民族更强盛!
18、一心期盼香港回归,两岸三地共是一家,五湖四海祖国繁荣,六六大顺国泰民安,七月迎接香港回归,八方人民共同庆贺,十拿九稳回归母亲,百年不变万众一心,香港回归纪念日里,祝你幸福好运无数。
19、紫荆花开不败,回归周年到来;紫荆花开绚烂,见证蓬勃发展;紫荆花儿绽放,铸就香港辉煌。香港回归日,祝福好日子。朋友,愿你的人生精彩如香港的美好未来!祝你快乐健康常在!
20、十指相扣是团圆和期盼,香港回归是人民的夙愿;在一起是对母爱的温暖和眷恋,香港回归是祖国母亲收住盼儿的思念。7.1庆祝回归幸福永远,也祝福你合家团圆,一年好过一年。
21、26载,周年到,回归好,纪念牢,祖国照,港同胞,日子好,以为傲,看今朝,繁荣貌,祖国耀,展未来,更美好。朋友,喜庆香港回归日,愿你快乐健康一生好。
22、打开历史的小册子,让我们记住这个特殊的日子,我们都是祖国的一份子。7月1日,值得纪念的日子,愿祖国更繁荣,愿你一切顺利!
23、悠悠岁月,几经沧桑,祖国兴盛,香港回归,转眼之间,已二十六载,观我华夏,国力渐强,民亦渐富,勃勃生机,催人奋进,借此契机,祝愿朋友,好梦回归,好运回归,好事回归!
24、结束两地的分隔,亲情回归;告别异国的统治,尊严回归;破除重重的阻碍,国土回归;放飞心中的希望,梦想回归!七一香港回归,是祖国的强大展现,是香港人的不懈努力,是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26、树高千尺,叶落归根。香港回归,众望所归。分离太久,归心似箭。
香港回归26周年句子
1、香港回归了,祖国团圆了,人民开心了,氛围喜庆了,经济繁荣了,祖国腾飞了,心愿我许了,祝福我送了,香港回归日,愿祖国越来越强大,愿你小日子越来越红火。
2、香江水流淌的是祖国人民的挂念,紫荆花在团圆的时刻尽情绽放,九十九年的望眼欲穿,香港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在香港回归纪念日之际,祝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祝香港人民幸福永久!
3、紫荆花飘香,香港变富强,龙腾虎跃降,前程明又亮,东方龙呈祥。香港回归纪念日,祖国大好河山秀,明天越变越强。
4、百年国耻,一朝得雪,沧海一声笑。月日,香港回归,万众齐欢腾。幸福团圆,美满甜蜜,两地一家亲。盛世华章,举国欢庆,欢乐在今朝。
6、香港回归纪念日,祖国欢庆在此时,幸福之门为你开,美好生活乐开怀,短信祝福爱心传,祝你幸运吉祥伴,7月1日香港回归日,祝愿国富民强,永远辉煌。
7、香港回归日,这个日子是吉祥的;这条祝福是温馨滴;愿国家繁荣昌盛是永远滴,愿紫荆花永远是灿烂滴;愿我们的情谊是永远滴;愿朋友平安幸福是永远滴!
8、红旗飘飘把手招,全民齐夸国家好,推翻万恶旧社会,生活甜蜜看今朝。列强曾把国土略,百年别离遭劫浩,如今主权已归至,展望明天更自豪。、香港回归纪念日,祝国泰民安、吉祥高照。
9、一国两制开先河,政治稳定民心安;港人治港促繁荣,政策稳健效果佳;社会民主讲法制;经济腾飞步步高。香港回归纪念日,祝福香港再接再厉,再续辉煌!
10、悠悠岁月,几经沧桑,祖国兴盛,香港回归,转眼之间,已26载,观我华夏,国力渐强,民亦渐富,勃勃生机,催人奋进,借此契机,祝愿朋友,好梦回归,好运回归,好事回归!
11、“香”飘四海连连看,“港”通五洲对对碰。“回”味无穷欣欣焉,“归”真返璞悠悠然。“日”新月异天天变,“快”心满志夜夜笑。“乐”天安命飘飘然,好运连绵双双对。
12、今天是香港回归纪念日,我用快乐为针,好运为线,幸福为染料,制作出一朵美丽的紫荆花送给你,让笑容回归你的脸,让开心回归你的心,让幸福之花开满你的心田,开满每一个角落。
13、香港回归,增长了全民底气,经济发展,促进了生活心气,社会和谐,推进了文明风气,国泰民安,带来了幸福运气。、香港回归纪念日,祝福祖国金龙腾飞越来越有瑞气,祝你祥龙在天越过越有福气。
14、紫荆花,你艳丽的花朵,仿佛是香港纯洁的心灵;你含笑的新姿,仿佛是香港甜美的笑颜;你盛开的热情,仿佛是香港真诚的爱意;你飘逸的芬芳,仿佛是香港沸腾的胸怀。7、1香港回归日,祈愿祖国繁荣富强,祝福香港明天更美好!
15、香港回归国欢颜,区旗国旗共蓝天。一国两制政策高,百年梦想终得圆。港人治港创新篇,社会稳定民心安。科技发展巨龙飞,紫荆花开更鲜艳。香港回归纪念日,祝香港越来越好,明天更加灿烂!
16、香港回归了,你的块乐重回了,好运投入你的怀抱了,健康和你团聚了,成功和你牵手了,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归你了,香港回归纪念日,祝你快乐!
17、香港回归梦终圆,一国两制谱新篇;港人治港顶呱呱,经济繁荣民安康;科技进步节节升,社会民主促和谐。香港回归纪念日,祝福香港超越自我,再续辉煌!
18、 1997年的今天,紫荆花美丽绽放;1997年的今天,全中国都欢呼雀跃;1997年的今天,阳光如此灿烂;1997年的今天,全世界向我们致敬。香港回归日,祝福祖国繁荣昌盛,祝福国人安居乐业!
19、百年沧桑,一朝团圆,祖国兴盛,香港回归。生逢其时,吾辈幸甚。值此香港回归26周年之际,诚祝祖国繁荣昌盛,香港繁华荣耀,朋友繁忙收获!
20、紫荆花儿吐芬芳,香港回归同欢庆,港人治港有成效,一国两制谱新篇,科技发展进步快,经济指数节节高,香港回归纪念日,祝福香港大发展,祖国母亲更辉煌!
21、大雁振翅,向温暖进发。河流喧哗,向大海飞奔。游子脚步,向家园迈进。香港民心,向祖国靠拢。香港回归纪念日,祝福祖国兴旺发达,国泰民安。
22、七月一日,回归日,祖国人民同欢庆。再也不是游荡在外的孤儿,再也不会任人欺凌,再也不必泪流满面,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一切都变得美好。祝开心、幸福随回归日一起回归!
23、7月1日香港回归日,团圆的日子,纪念的日子,写入史册,载入历史,愿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24、昨日的伤痛已随风而去,尽情享受今日团圆的喜悦,祖国的强大保障明日的繁荣,香港的回归是最好的印证。愿祖国团圆统一,人民幸福安康!
26、枝繁叶茂,炎黄豪气。香飘四海,港通五洲。香港,中国的骄傲,今天是7月1日,祝回归后的香港更加繁荣昌盛,再创辉煌!
截至2023年,香港回归26周年了。
香港回归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决定在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将香港交还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事件。
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灯火辉煌,举世瞩目的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这里的五楼大会堂隆重举行。
1997年7月1日零点整,激动人心的神圣时刻到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奏起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一起徐徐升起。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香港回归后的变化
香港回归后,中国政府将坚定不移地执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基本方针,保持香港原有的社会、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法律基本不变。
香港回归后,中央人民政府负责管理香港的外交事务和防务。香港特别行政区依据基本法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香港居民依法享有各项权利和自由。香港特别行政区将循序渐进地发展适合香港实际情况的民主制度。
香港回归后,将继续保持自由港的地位,继续发挥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作用,继续同各国各地区及有关国际组织发展经济文化关系。所有国家和地区在香港的正当经济利益将受到法律保护。他希望世界上一切在香港有投资与贸易利益的国家和地区,继续为促进香港的繁荣稳定作出努力。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香港回归
应该很详细了,请楼主细品~
1841年,英国强占香港岛后,清政府曾试图用武力予以收复,道光帝为此下了几十道谕旨,一些封疆大吏也曾上折具奏,但清政府没有能力捍卫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
北京政府时期,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和1921年的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曾提出收回租借地的问题。但终因英国的顽拒和当时军阀混战、政局不稳和缺乏实力作外交的后盾而严重受挫。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宣言中,明确提出了废除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的奋斗目标,其中将取消列强在华租借地放在突出的地位。
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从来没有向英国正式提出过归还九龙租借地。从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到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本来有两次机会收回香港和九龙租借地。可是,蒋介石政府执行错误政策,又两次坐失收复良机。
香港回归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和港人治港方针的成功实践。收复香港的百余年历史,再一次向我们证明了落后必挨打、弱国无外交这个颠扑不破的真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几代人为之奋斗的夙愿。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从1841年英国武力侵占香港岛开始至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的一个半世纪,中国经历了晚清时期、民国(包括北京政府和国民政府)时期和新中国时期。无论是清政府还是民国时期的北京政府和国民政府,都曾为收复香港进行过努力。但是,所有这些努力都失败了。历史表明,只有新中国才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几代人为之奋斗的夙愿。在香港回归已在眼前的今天,全面地回顾一下百余年来我国收复香港的艰苦历程,将有助于真正理解香港回归祖国的深刻含义,并从中得到应有启示。
英国强占香港岛及清政府武力收复香港岛计划的破灭
自1841年1月英国武力强占香港岛起,清政府即开展了收复该岛的斗争。为了说明这一斗争的情况,首先必须弄清英国占领该岛的经过。
迄至目前为止,一些著述和传媒是这样描述鸦片战争期间英国如何占领香港岛的:1840年8月英军在占领定海之后,北上到达天津白河口,惊慌失措的清政府急派直隶总督琦善去大沽与英国全权使臣懿律和义律谈判。1841年1月25日,琦善与英国签订了臭名昭著的《穿鼻草约》,条约第一款就是将香港岛割与英国。第二天,英国军队就占领了香港岛。这种说法似乎认为英国占领香港岛有确实的“条约根据”。其实英国是在毫无条约根据的情况下强占该岛的,道光帝事先既未曾闻知,更未予允准。因此才有亟谋收复之举。
依据中英两国的档案记载,1840年8月30日,义律去天津大沽曾向清政府递交《巴麦尊子爵给中国皇帝钦命宰相书》,提出割让东南沿海一岛或数岛给英国等侵略要求。琦善根据道光帝的旨意拒绝了英方提出的侵略要求,劝说英军退回广东再继续谈判。几个月之后,琦善抵达广州继续与英方交涉。道光帝明确指示琦善,如果英方坚持其侵略要求,即采取果断措施,坚决用武力抗击侵略者。但是琦善慑于英军船坚炮利,力求妥协。由于道光帝的态度非常强硬,因此琦善在与义律谈判时只同意赔偿烟价,拒绝割让香港岛。1841年1月7日,英军野蛮地攻占了虎门口的大角、沙角,随即又提出霸占沙角等要求。琦善在英军武力胁迫下,万般无奈,复照英方,英军若退还定海、沙角等处,可奏请道光帝于珠江口外给予“寄寓一所”。1月14日,义律提出割占九龙尖沙咀、香港两地。琦善答以只能选择一处“寄寓泊船”,俟英方选定后,再由他上奏请旨。1月20日,义律突然宣布,他已经与琦善达成共有四项内容的“初步协定”,其中第一项就是将香港岛及港口割让与英王。1月26日,英军在没有任何条约依据的情况下,悍然侵占了香港岛。1月27—28日,义律为了迫使中方承认其侵占香港岛为合法,又迫不及待地与琦善在莲花山进行会谈。两人在英方提出的重要条款,即割让香港岛和通商等问题上发生了争执,琦善表示对义律所拟定的协定草案再行筹思后方能具复。由此可见,1月20日义律宣布的“初步协定”实属无稽之谈。1月30日,英方又故伎重演,英国远征军海军司令伯麦照会中方大鹏协副将赖恩爵,再次谎称义律已与琦善“说定诸事,议将香港全岛地方让给英国主掌,已有文据在案,”并要求撤走岛上各处的中国官兵。两天之后,英军又在香港岛张贴告示,妄称“现经与钦差大臣爵阁部堂议定诸事,将香港等处全岛让给英国寄居主掌,已有文据在案。是以香港等处居民,现系归属大英国主之子民”。历史事实是,琦善在英军炮口下,确有允许代为奏恳皇帝,准许英人在香港寄寓泊船之意。但是,当时香港一词,并非指香港全岛,而仅仅指该岛西南今香港仔一隅之地。英方却故意将一隅变成了全岛,将“寄寓泊船”变为割占,将“代为奏恳”说成是“议定诸事”、“已有文据在案”。这充分说明英国这个老牌殖民帝国在外交上是如何不择手段的。
英国武力侵占香港岛以后,清政府极为震惊,立即为武力收回香港岛进行了部署。1841年2月26日,道光帝收到广东巡抚怡良关于琦善将该岛擅与英人、英军侵占香港岛并擅出伪示的奏折,即认定英军侵占香港岛是琦善越权私与造成的,谕称:“朕君临天下,尺土一民,莫非国家所有,琦善擅与香港,擅准通商,胆敢乞朕恩施格外,”并下令将琦善革职锁拿解京,查抄所有家产。道光帝严惩琦善绝非偶然,他对琦善在广东一味向英人妥协的行径早就不满。1月27日道光帝得知大角、沙角炮台失守,即刻下令将琦善交部议处。三天后,他又命御前侍卫内大臣奕山为靖逆将军,户部尚书隆文、湖南提督杨芳为参赞大臣,南下征讨英国侵略者。英军侵占香港岛后,武力收复香港岛就成了奕山等人南下征战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时奕山等人还在南下途中,道光帝降旨称:“即使香港并非险要,亦必设法赶紧收回,断不准给予该夷,致滋后患。”之后他又接二连三地下达收复香港岛的谕旨:“至该逆所占香港,务须设法克复,使该逆永绝窥伺,方为不负委任。”岂知道光帝下令调集的奕山军队人数虽然数倍于英军,但全部是陆军,只能由陆上防守广州,根本无力进攻港岛。1841年5月18日,英军几乎倾巢出动,前往进攻广州。奕山仓促应战,清军大败,广州城外炮台全部失陷,奕山被迫订立“城下之盟”,在一星期内交付了600万元赔款,并把军队撤出了广州城。事后奕山谎报军情,讳败为胜,致使道光帝误认为,英军于条件得到满足后从广州退回港岛,是天朝征讨“英夷”的胜利。至于香港岛,道光帝接受新任两广总督祁�的建议,同意暂缓图之。此间恰好港岛遭到两次飓风,很多英船沉没、被毁。道光帝得知这一消息,立即颁发大藏香二十柱,让奕山等去各庙宇答谢神灵,并误以为以后“夷胆震慑,不敢再有觊觎”。
1841年8月21日,英国派来接替义律扩大侵华战争的璞鼎查,留下少数陆军及5艘军舰在香港,亲自率主力北上。道光帝以为英军主力北上,港岛势必空虚,这是收复香港的良机。他告诫奕山:“如能设法收复香港,则从前办理不善尚可少赎罪戾。”之后,他又多次令奕山等训练乡勇,乘机收复香港。奕山经过广州之战的大败,已深知英军实力,陆上攻剿一败涂地,遑论渡海收复港岛。加以虎门内外炮台早被铲为平地,无险可扼,水师无船无炮,他认为当今之计,只有严守陆路,以防焚掠而已。尽管道光帝一再谕令收复香港,断不准迟延观望,但是广东方面依旧我行我素,隐忍苟安,不图攻剿。1841年10月,英军相继攻占浙江定海、镇海和宁波,中英双方开始在陆上交战。道光帝认为陆战是清军长处,他任命奕经为扬威将军,从全国各地调集军队,准备一举击败英军,收复失地,并再次谕令奕山等,乘广东海面英船无几、香港空虚之际,即行剿洗,并收复香港。谁知清军陆战再次失利,扬威将军遁逃杭州。铁的事实证明了清军不仅海上不能打,陆上同样不可恃。但是英军盘踞香港依然是道光帝的一块心病。1842年3月27日清政府以耆英署杭州将军,并于4月11日颁给他钦差大臣关防。5月 18日英军攻陷乍浦,在此危急之时,5月25日道光帝却出乎意料地下令耆英带钦差大臣关防驰赴广州将军之任,谕令他称:“至香港地方岂容被逆夷久据,现在广东炮台等工事如已妥为预备,正可乘机进取,明攻暗袭,收复香港,以伸国威。”这是我们所能见到的最后一道收复香港的谕旨。但是,10天之后道光帝不得不改变主意,命令耆英暂缓赴粤,在浙确查英人动向,专办对英羁縻事宜。此时的羁縻实际上已经成了乞降的代名词。当英军攻陷吴淞、上海、直抵镇江时,道光帝更授权耆英便宜行事,决意投降。其后英军攻陷镇江,8月4日直逼南京城下,耆英、伊里布接受了英方提出的议和条款,并在8月29日签订了城下之盟———中英《南京条约》,终于将香港岛割让与英国。
上述事实说明,英国强占香港岛之后,清政府试图用武力予以收复,道光帝为此下了几十道谕旨,一些封疆大吏也曾上折具奏,并咨会奕山,要求武力收复香港岛。但是,清政府最终不仅没有收复香港岛,反而以条约形式割让了香港岛,表明了清政府已经没有能力捍卫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国家的落后,统治阶级的腐败,从根本上决定了这一结局。1860年,英国又以武力逼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北京条约》,割占了九龙半岛南端及昂船洲。1898年,在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英国又趁火打劫,逼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攫取了我国新安县大片陆地及周围235个岛屿连同广阔水域的“租借权”,为期 99年,并将其改称“新界”,并入英国的香港直辖殖民地。
辛亥革命到太平洋战争前中国争取收回九龙租借地的努力
辛亥革命以后,中国政府和人民继续为收回香港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曾根据北京政府的指示,向和会提出收回租借地(包括九龙租借地)的问题。由于和会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两个主要战胜国英、法所把持,它们在中国都占有租借地,根本不愿意放弃其既得利益。和会主席、法国总理克里蒙梭借口中国的提案“不在和会权限范围之内”,推说这件事应由国际联盟今后去加以考虑,轻易地予以否决了。众所周知,这个标榜建立“国际公正”、以“缔造世界永久和平”为宗旨的和会,以其极不公正地对待中国,通过将德国在山东的侵略权益让与日本的决议而诱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并促使中国代表拒绝在和会的对德和约上签字。
1921年12月3日,中国代表顾维钧在华盛顿会议上,又重新提出废止各国在华租借地的议案。议案中历数了列强在华租借地破坏中国领土及行政完整、危及中国国防、将中国牵入列强冲突的漩涡及被列强利用来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等事实,要求“将此等租借地取消或从速废止之”。当时正值战后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时期,中国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人民大众“外争国权”、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浪潮汹涌澎湃。与此同时,美、日在远东互争雄长,美国力图箝制日本咄咄逼人的扩张势头,其他列强之间也矛盾重重。以上两个因素促使英、日两国不得不分别同意放弃威海卫和胶州弯租借地。但在废除九龙(即香港新界)租借地和旅大租借地的问题上,中国代表却遭到英、日代表的强烈反对。英国出席会议的代表、枢密院长、以“血腥人物”著称的贝尔福,借口“没有九龙租借地则香港不能自卫”,坚决拒绝归还。12月7日,顾维钧在会议的远东委员会上据理驳斥了贝尔福的谬说。贝尔福对此置若罔闻,日本代表缄口不言,美国代表则无动于衷,作壁上观。此后,华盛顿会议再没有讨论九龙租借地的问题。中国收回九龙租借地的正当要求,终因英国的顽拒和当时中国军阀混战、政局不稳和缺乏实力作外交的后盾而严重受挫。
华盛顿会议以后,中国人民对会议结果大失所望。废除不平等条约,日益成为全国各党派和各界人士的共同要求。1924年1月,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帮助下主持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同月23日通过的大会宣言中,明确提出了废除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的奋斗目标,其中将取消列强在华租借地放在突出的地位。宣言写道:“一切不平等条约,如外人租借地、领事裁判权、外人管理关税权以及外人在中国境内行使一切政治权力侵害中国主权者,皆当取消,重订双方平等互尊主权之条约。”这段话成了后来一个时期中国外交的指导方针。
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后,虽然对帝国主义尤其是英、美有很大的依赖性,但是为了巩固自身的地位,也不得不考虑广大民众的迫切愿望和孙中山先生渴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的遗愿,提出了“修改不平等条约”的外交方针,多次要求列强废除租界和租借地。但这一修约外交,除了在关税自主、收回几处租界和按照英国先前的承诺于1930年收回了威海卫租借地外,其他收效甚微。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前,南京国民政府甚至从来没有向英国正式提出过归还九龙租借地。
和国民政府相反,英国政府及港英当局一直关切着九龙租借地的前途,神经过敏地注视着国民政府和中国舆论在这个问题上的动向。港督金文泰不仅坚决反对归还这块租借地,反而多次建议本国政府将它正式割占,办法是以归还威海卫作为交换条件,或是故意挑起与中国的冲突来制造兼并的机会。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另一位港督罗富国也企图乘人之危,于1938年提出中国急需外国贷款来支持它的货币,不妨利用这个机会用贷款来换取它割让九龙租借地或延长它的租期。但是以上两位港督的建议没有得到英国政府采纳,它宁可对这件事采取拖延、沉默、回避的方针。只要中国不提出,它决不主动涉及这个问题。
英国政府虽然在九龙租借地问题上对中国防范甚严,却没有注意到它的政策正在给它对香港的统治带来致命的危险。多年以来,英国一直奉行对日本绥靖、讨好、纵容的方针,幻想与日本达成妥协,以维护它在远东和东南亚的殖民利益。孰知这一政策非但没有奏效,反而鼓励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南进,起到引狼入室的作用,终于导致太平洋战争爆发和日本对整个香港地区的占领,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正如一位澳大利亚学者所说,“在这个时期,几乎可以说,对香港……的较大威胁与其说是来自中国人,勿宁说是来自英国外交部。”
1942年中英关于归还九龙租借地的谈判和两次收复香港良机的丧失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侵略军进攻香港。是时英国忙于欧洲战事及保卫本土,在香港抵抗不力,仅仅18天即弃甲曳兵而走。港督杨慕琦于同年圣诞日向日本投降,英国对香港的百年统治由日本取而代之。与此同时,英国王牌军舰“威尔士亲王号”和“却敌号”在马来海面为日本袭击而樯橹灰飞烟灭,英国在远东和东南亚的殖民体系迅速土崩瓦解。到1942年6月,英军已先后退出马来亚、新加坡、缅甸等地,日本陈兵印缅边境,形成直叩印度大门之势。大英帝国往日的雄风,扫地殆尽。英国在香港和东南亚的大溃退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列强通过华盛顿会议建立起来的远东国际均势已彻底破坏。中、美、英此时已成为共同反对日本侵略的盟邦。这一形势迫使英国不得不考虑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要求。
当时,东西方反法西斯战争连成一片,中国的抗战与各同盟国的作战汇成一体。国际形势的变化不仅有利于中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也为收复香港提供了良机。以罗斯福为首的美国政府,深知中国战场对日本的巨大牵制作用,为了使国民政府坚持对日作战,为了战后填补英国在远东可能留下的真空,从自身利益出发,也开始攻击英国在中国保留殖民特权、不将香港归还中国等做法。美国的态度无疑对英国是一个压力,对国民政府是一个鼓舞,并促使它采取行动。
1942年8月底,国民政府正式要求美国与中国举行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谈判,借以促使英国与中国也举行类似的谈判。英国外交部闻知此事后,慌了手足,急忙指示其驻华大使薛穆“采取主动”。10月10日,美、英两国分别发表声明,准备与中国政府谈判“立时放弃在华治外法权及解决有关问题”之条约。中美、中英关于废除不平等条约、另订新约的谈判随即开始。此次谈判涉及放弃在华租界问题,国民政府认为租借地与租界属于同一范畴,乘势提出了归还九龙租借地(即香港新界)的要求,这本是顺理成章的事。
此后,美、英两国分别提出关于新约的草案以供考虑。中英谈判在重庆举行,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宋子文和薛穆分别代表两国。英方草案包括废除在华治外法权,终止1901年辛丑条约、将一些租界交还中国等内容。但是,英方虽然明知中国至为关心收回香港(至少是新界),却在其草案中故意不提这个问题。 11月10日,英国战时内阁首相丘吉尔更亲自出马,针对香港问题强硬地宣称:“我当国王的首相不是为了主持清算大英帝国”,又说他“决不会放弃大英帝国的任何一块领地”,从而表明了英国坚持它对香港殖民统治的顽固立场。
11月13日,国民政府就英方草案提出一份《修订草案》,其中加上了废止1898年6月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的内容:“英方在九龙租借地之行政与管理权,连同其官有资产与官有债务,应移交中华民国政府。”应该说,这里仅提出归还九龙租借地,未要求归还整个香港地区,已属妥协退让。是时重庆舆论激昂,反对任何外国继续占领中国领土,美国公众意见也同情和支持中国的正当要求。形势于中国有利。
当英国收到中方《修订草案》后,急忙研究对策。英国外交部远东司司长格善理(克拉克)提出三个可供选择的方案:(1)接受要求;(2)断然拒绝;(3)尽量拖延。他认为第一个方案不行,因为新界在经济和战略上对香港至关重要;第二个方案也不行,会引起美国的不满和非议(战时英国对美国有很大的依赖性)。因此,他认为应该选择第三个方案,能拖就拖。对于这位司长的主张,外交大臣艾登认为是既不坚决又不明朗,竭力表示反对。他倾向采取第二个方案,即断然宣布九龙租借地不属于本条约的讨论范围,拒绝归还。艾登的主张得到丘吉尔的大力支持,并在11月30日英国战时内阁会议上作出了相应的决议。英国对九龙租借地的政策,因以大定。
11月30日,薛穆按照英国政府的指示,向宋子文宣布英国不准备同中国谈判九龙租借地问题。宋子文反复重申了中国收回该租借地的原则立场。双方发生争执,未有结果。蒋介石得知这一情况后表示,中英新约内如果不包括收回新界的内容,他就拒绝在条约上签字。谈判陷于僵局。
在此情况下,中方首席代表宋子文发生了动摇。他为了打破谈判僵局,准备拿原则做交易,在九龙租借地问题上对英让步。但他不敢对蒋介石直陈他的主张,于是请求当时正回国述职的外交界元老、驻英大使顾维钧去劝说蒋介石对英让步。顾维钧受托前往,对蒋介石说,他“明白委员长的意思,说送来的礼物应当一次送来,可是英国愿意分两次送”,“依我看还是先收下这第一份为宜,可以暗示我们正等待这第二份礼物的到来,这样可以不致引起什么误解”;而且,战时盟国间的“团结一致”“极为重要”。顾维钧的劝说对蒋介石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在此后的谈判中,英方继续坚持殖民主义的顽固立场。宋子文为了使谈判不致完全破裂,退而要求英方发表一项表示今后愿归还九龙租借地意向的声明,为此中方在战争结束前决不催促英国归还九龙租借地,同时着重宣布,如果英方连这样的意向也不表示,中国将不在条约上签字。对此,英国只同意“于取得战争胜利后讨论该租借地的前途问题”,不愿就战后归还该租借地作出任何承诺,甚至以英方也要“拒绝签订新约”相威胁。恰在此时,正对中国进行血腥野蛮侵略的日本,为了搅乱人心、挑拨盟国间关系,提出“尽速撤消”日本在华租界及治外法权等特权,以示“中日亲善”,以图抢在中美、中英之前与汪伪订约。蒋介石在英国“拒签新约”、日伪可能抢在中英之先订约的双重压力下,向英国作了根本性的让步,于1942年12月31日指示国民政府正式同意不将收回九龙租借地问题与取消治外法权等问题合并提出。他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对英外交,颇费心神”,“九龙(租借地)交还问题英坚不愿在新约内同时解决”,他只得“暂忍之”,同意在中英条约上签字;“待我签字之后,另用书面对彼说明,交还九龙问题暂作保留,以待将来继续谈判,为日后交涉之根据。”他还信誓旦旦地写道,作为“最后手段”,他准备“一俟战后,用军事手段(将九龙租借地)由日军手中取回。则彼虽狡猾,亦必无可如何。”
蒋介石的本意是赶在日伪之前于1943年元旦签订中美、中英新约。但由于英国拖延,直到1943年1月11日才签订这两个条约(日伪条约已于 1月9日签字)。在当天于重庆签字的《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其有关特权条约》中,只字没有涉及九龙租借地问题。同一天,宋子文照会薛穆,声明中国政府对九龙租借地“保留日后提出讨论之权。”战时中国收回九龙租借地的交涉,至此又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
1942年是中国废除列强在华特权和不平等条约的有利时机。不能讳言,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虽然对英美有严重的依赖性,但当时确想乘机收回尽可能多的外人在华利权。通过1943年1月的中英新约,中国废除了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和1901年的辛丑条约,收回了北平使馆租界及上海、厦门公共租界的行政管理权,收回了天津、广州的英租界,如此等等。这件事发生在英国用炮舰打开中国大门、逼签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100周年之际,不能不说是历史的巧合。这是中华民族废除不平等条约斗争史上的一件大事。这个成就的取得,从根本上说,应当归功于正与日寇浴血奋战的中国人民。
然而应该指出,此次交涉中未能收回九龙租借地,确是国民政府的无能。国民政府在中美、中英新约签订后的第二天发表的文告中,宣布中国自此已获得与各国“并驾齐驱”的“完全独立平等自由之地位”,未免言过其实。此次中国未能收回九龙租借地,固然是英国坚持殖民主义所致,但与国民政府争取不力、态度软弱也有直接关系。如上所述,当时收回九龙租借地,有绝好的国际国内条件。本应把握时机,据理力争,坚持原则,以求成功。即使英国顽固不让,也不妨拒签新约,以待来日。即便如此,英国亦无法责难中国破坏盟国团结。相反,英国作为中国盟国,抓住在华租借地这种特权不放,倒是有害于盟国团结的。故条约不成,失理仍在英方。在当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民族解放浪潮空前高涨,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已经不可逆转。即使新约暂时不订,战争胜利以后,英国岂能长期保持在华特权和租借地不放?宋子文作为中方首席代表,不能洞察世界大势,目光短浅,心理软弱,企图以妥协退让来换取与英国的“团结”,结果中国愈退,英国愈进,终于造成中方有理而受挫,英方无理而制胜的局面。对此,宋子文是不能辞其咎的。至于蒋介石,他虽然想收回九龙租借地,并为此作了一些努力,但在英国死硬的立场面前,仍没有坚持到底,最终还是对英国委曲求全,致使收回九龙租借地一事功亏一篑,坐失良机。
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后,收复香港的良机再至。可是,由于蒋介石奉行矛头对内、坚决反共的错误政策,急于抢夺抗战胜利果实,他早已把自己关于战后重新提出交涉和“用军事力量从日军手中取回”九龙租借地的誓言忘到九霄云外;相反,倒是急急忙忙地向英国宣布他对香港“没有野心”。结果是让英国抢先重新占领了香港。不仅如此,蒋介石作为同盟国中国战区(香港属于中国战区)的最高统帅,本有权接受香港日军的投降,可是最后连这个受降权事实上也被英国人夺去。这是国民政府在收复香港问题上的第二次坐失良机,是对“四强”之一中国的莫大讽刺,也是它的历史悲哀。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了中国半殖民地时代的终结,第一次为香港地区的回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我国国力的日趋强盛、香港新界租期的行将届满和国际形势出现有利的变化,到80年代初,收回香港提上了议事日程。1984年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原则上最终解决了香港的回归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不久前产生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任命了特别行政区政府的主要官员,香港的顺利回归和平稳过渡已在意料之中。这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和港人治港方针的成功实践。百年屈辱,即将涤荡殆尽,国人无不为此而扬眉吐气,并对回归后香港的繁荣稳定充满信心。
在欢庆香港即将回归的同时,我们切不可忘记收复香港的漫长而艰苦的历程,当思今日成就的取得来之不易。收复香港的百余年历史,再一次向我们证明了落后必挨打、弱国无外交这个颠扑不破的真理,证明了一个闭关自守、不求革新、内部不稳、国力不振、腐败落后的国家,是断不能保持自身的独立和领土完整的,要求它“重头收拾旧山河”,也是不可能的。只有在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才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几代人为之奋斗的夙愿,只有改革开放,保持稳定团结,自立自强,力争先进,不断增强国力,才是唯一的卫国兴邦之道。
好了,香港回归祖国26周年:时光荏苒,共筑辉煌和香港回归祖国26周年的分享到此结束,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