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哈尔滨机场事件:一场惊心动魄的空中较量

发布时间:2025-10-16 22:59:20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的主题是2010哈尔滨机场事件:一场惊心动魄的空中较量,同时我们会解读2010哈尔滨机场事件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

2010年,我国哈尔滨机场发生了一场令人震惊的事件。在这场事件中,一架飞机遭遇了严重的机械故障,飞行员在万般无奈之下,选择紧急迫降。本文将带您回顾这场惊心动魄的空中较量。

一、事件背景

2010年8月24日,一架由北京飞往哈尔滨的客机在起飞过程中,突然遭遇机械故障。飞机上的乘客和机组人员面临着生死抉择。在这场危机面前,飞行员临危不惧,最终成功地将飞机迫降在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

二、事件经过

1. 机械故障:据调查,飞机在起飞过程中,发动机出现异常。飞行员立即启动应急程序,向地面控制塔报告情况。

2. 紧急迫降:地面控制塔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飞行员在地面控制塔的指导下,将飞机紧急迫降在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

3. 乘客疏散:飞机安全降落后,乘客和机组人员迅速疏散。在地面工作人员的协助下,乘客们有序地离开飞机。

4. 调查取证:事故发生后,民航局立即启动调查程序。经过调查,发现飞机的机械故障是由于制造商在设计过程中存在缺陷导致的。

三、事件影响

1. 心理影响:此次事件给乘客和机组人员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他们在危机中展现了顽强拼搏的精神,为我国民航事业树立了榜样。

2. 安全管理:此次事件再次提醒我们,民航安全管理至关重要。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飞机的检查和维护,确保乘客的生命安全。

3. 舆论关注:事件发生后,国内媒体纷纷报道,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也促使相关部门对民航安全问题进行整改。

四、事件启示

1. 飞行员素质:在这场危机中,飞行员展现出极高的业务素质和应变能力。这为我们敲响了警钟,飞行员队伍建设任重道远。

2. 应急预案:地面控制塔在此次事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这提醒我们,应急预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3. 民航安全:此次事件再次凸显了民航安全的重要性。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严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五、表格呈现

时间事件经过
2010年8月24日飞机起飞过程中遭遇机械故障
2010年8月24日飞行员向地面控制塔报告情况
2010年8月24日地面控制塔启动应急预案
2010年8月24日飞机成功迫降在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
2010年8月24日乘客和机组人员迅速疏散
2010年8月24日民航局启动调查程序
2010年8月24日飞机制造商承认设计缺陷

2010年哈尔滨机场事件是我国民航史上的一次惊心动魄的空中较量。在这场事件中,飞行员、地面控制塔以及乘客们展现了顽强拼搏的精神。这场事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要时刻关注民航安全问题。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要不断提高民航安全水平,为乘客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出行环境。

2010年8月25号早上飞机失事

2010年8月24日22时10分左右,一架从哈尔滨飞往伊春的客机在伊春机场降落,接近跑道时断成两截后坠毁,部分乘客在出事时被甩出机舱,生还希望较小。机上有乘客91人,其中儿童5人。“8·24”坠机事故已造成42人遇难,54人生还。根据失事现场情况判断和幸存者回忆,飞机在空中没有发生燃烧或爆炸,初步调查没有发现人为破坏迹象。失事飞机黑匣子已经找到,事故原因还在进一步调查中。

夜航条件复杂

伊春机场地处山谷交汇漫滩处伊春林都机场属新建机场,机场地处山谷交汇漫滩处。因此夜航条件比较复杂。南航黑龙江分公司运行安全技术部2009年8月27日印发的“关于伊春/林都机场运行安全措施”文件,就明确指出,“9月1日以后伊春机场原则上不飞夜航”。这份文件的第三部分“伊春机场飞行安全措施”中,第一条就是“9月1日以后伊春机场原则上不飞夜航”,其它还有“昼间不在中雨、夜间不在有降水情况下着陆”、“不允许顺风起降”等。文件指,伊春林都机场属新建机场,机场地处山谷交汇漫滩处。呈东西走向,机场以南地形逐步增高。场地以北地形平缓。在气候上,春季由较大降雪逐渐变为雨夹雪天气,多西北风和东南风;夏季多雷雨;秋季晴朗天气为主,清晨多雾;冬季盛行西北风,降雪主要集中在12月至次年3月初。不允许夜航为何还要夜航?当晚9点,伊春市相对湿度为98%。 25日凌晨伊春飞机坠毁现场大雾,能见度不足200米。

伊春机场原则上不夜航

伊春林都机场是黑龙江开通的第七个机场。飞行区技术等级为4C级,可起降A一名战士守护飞机残骸320系列、B737系列以下机型。伊春林都机场属新建机场,机场地处山谷交会漫滩处。因此夜航条件比较复杂。南航黑龙江分公司运行安全技术部2009年8月27日印发的“关于伊春/林都机场运行安全措施”文件就明确指出,“9月1日以后伊春机场原则上不飞夜航”。

伊春航线开通不足1月

哈尔滨至伊春往返航线从今年的8月10日起才正式由河南航空开通,每周二、四、六各一班,由E190支线客机执飞。而河南航空的前身是鲲鹏航空,鲲鹏航空于今年3月29日完成了主运营基地、住所地的变更程序,正式更名为河南航空。

可能是降落时高度太低

中国民航总局一名分管安全的副局长在勘察失事现场后说,飞机在进入预定降落区域时,可能降落轨迹的高度太低,导致飞机还未到达跑道前端时坠落地面。

河南航空总经理李强被免职 25日下午从河南航空公司获悉,经河南航空公司董事会研究决定,免去李强的河南航空总经理职务,任河南航空公司高管对空难事件鞠躬道歉命曹波为河南航空公司代理总经理。曹波现在是河南航空公司的母公司深圳航空公司的总飞行师。25日还从中国民航系统获悉,围绕“8·24”空难事故,国内各航空公司已经纷纷采取行动,紧急部署安全运行的有关工作。受24日晚间伊春客机失事事件影响,河南航空公司25日决定取消今天的航班计划,4架E-190型客机全部停飞。至于最新航班运行情况,河南航空公司将视具体情况再行作出决定。

中国近几年飞机事故

距离这次3月21日的东方航空公司MU5735航班飞机事故,上一次中国的飞机事故停留在了2010年。此次东方航空公司MU5735航班飞机事故同时也打破了此前中国民航保持了4227天的飞行安全记录,该记录目前全球领先,但该记录现已清零。

中国近几年飞机事故(从2000年起):

2000年6月22日下午3时左右,武汉航空公司一架从湖北恩施至武汉的运七型客机,在武汉郊区坠毁,此次空难中共有49人死亡。

2002年4月15日,中国国际航空公司CA129北京-釜山航班在韩国庆尚南道金海市坠毁。机上共有155名乘客和11名机组人员,确定死亡人数为122人,失踪6人,幸存者38人。

2002年5月7日,中国北方航空公司一架麦道82飞机在大连附近海域坠毁。机上103名乘客和9名机组人员全部罹难。

2002年5月25日,台湾“中华航空公司”CI611班机在澎湖附近海域坠机,机上乘客和机组人员共225人全部死亡。

2004年5月18日,上午一架阿塞拜疆货机在新疆乌鲁木齐机场附近坠毁,机组7人全部遇难。

2004年6月29日上午9时许,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绵阳分院一架TB-200型8830号教练机起飞后不久发生故障,坠毁在绵阳机场附近的一处葡萄园中,机上教练、学员各一人当场死亡。

2004年6月30日,一架歼七军用飞机在训练返程中因遇雷雨发生故障,在距武汉市区约80公里处坠毁。造成地面人员(儿童)1死1伤,并烧毁了两间民房,飞行员跳伞后安全着陆。

2004年9月16日,下午15时左右,一架执行航拍任务的直升机在浙江余姚玉石园附近坠毁,机上机组和乘客7人,4死3伤。

2004年11月21日 8时21分,由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飞往上海市的MU5210航班,在起飞后不久坠入机场附近南海公园的湖里。“11·21”空难事故中遇难人数为55人,其中机上遇难人员为53人,地面遇难人员为2人。

2009年11月28日,津巴布韦AVIENT航空公司MD-11型飞机执行浦东至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马纳斯货运包机任务,北京时间8:21该机在浦东机场35R跑道起飞过程中冲出跑道,发生燃油泄漏并起火。机上共七人,三人死亡,四人重伤。

2010年8月24日22时10分左右,河南航空有限公司一架B3130号ERJ-190型支线客机执行VD8387哈尔滨飞往伊春的客机在伊春林都机场跑道690米处场外提前接地坠毁,客机断成两截,部分乘客在出事时被甩出机舱。机上共96人,其中机组人员5人,儿童5人。事故造成42人遇难,54人生还。本次空难使中国民航自2004年东航“11.21包头空难”以后的2102天飞行安全纪录终结。

2022年3月21日14时38分许,东方航空公司MU5735航班执行昆明-广州任务时,在广西梧州市上空失联并坠毁。机上载有乘客123人、机组人员9人。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民航近十年运输航空百万架次,重大事故率为0.036,是同期世界水平0.43的1/12。乘客因世界上任何一家大型航空公司的任何一架给定航班发生空难事故而遇难的几率只有470万分之一。尽管一再强调飞机的安全性,但是近年来随着马航、川航等飞机事故的发生,不得不让我们担心飞机这个交通工具的安全性。

疫情的大环境之下,坐上飞机的都是那些因为出差、或者其他原因不得不出行的人们,他们或许已预料疫情防控之下这并不是一段轻松的旅程,但是在所有出行的人们眼中,他们都希望每一次飞行不是终点,而是一场简单的飞行。

中国空难事件有哪些(中国历届空难事件)

2022年3月21日,中国东方航空一架搭载132名乘客的飞机,在途径广西境内时垂直坠落,同时引发地方山火。空难发生后,国家迅速启动紧急救援措施,南部战区和当地政府迅速赶赴救援,目前为止救援仍在继续。

事实上,除了这场空难让人们揪心外,新中国历史上还发生了10数起空中事故,它们一起比一起损失惨重,让人难以接受。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下其中最惨痛的8起空难,愿警钟长鸣,引以为戒。

中国民航5109空难

1985年1月18日17时4分,中国民航5109号航班从南京大小机场飞往济南张庄机场,执勤飞机为苏制安-24PB型客机,机上搭载34名乘客,外加7名机组成员。该机曾因操作不慎而起火烧毁驾驶舱,经过近8个月的维修,最终1980年修复重新投入运营。

晚上8点57分,5109号航班准备降落,此时飞机距离济南张庄机场只有6公里,机场天气条件变差,有较大雾气,并伴有细雨和积云,能见度非常差。经过慎重判断,机组还是选择继续降落,穿云下降后,机组人员根本看不清跑道位置,于是都开始紧张起来。

此时机组决定打开着陆灯照明,但是着陆灯产生的强光,在驾驶舱前方形成光幕,导致能见度进一步降低。当飞机下降至200米时,能见度只有500米,机组还是无法看清跑道位置。

此时塔台发现5019号班机偏离进近路线,指挥机组复飞,但是机长却开始犹豫不决,仍然试图让飞机对准跑道位置。飞机高度在持续下降,眼看就要撞击地面了,此时机长才准备复飞,并立即向后猛拉操纵杆试图复飞。

但是此时飞机已经放下襟翼,机组向后拉杆时导致机头抬得太高,最终5109号班机在失速飘摆后立即向左倾斜撞地,机身爆炸起火。机上两名乘客和一名乘务员被甩出飞机后生还,其余38人全部罹难。

西南航空1988空难

1988年1月18日晚上19时,一架民航西南航空公司所属的伊尔-18D型客机将从首都国际机场飞抵重庆白市驿机场。当时机上一共有10名机组成员和98名乘客。19时05分,飞机顺利起飞,前期飞行一切顺利,但是意外突然出现。

21时54分,机组突然向塔台报告第四发动机故障,并冒起浓烟;21时57分,四号发动机的火势继续蔓延,整个飞机右翼都处在火焰中。不久后四号引擎脱落,左翼上的一号引擎也失效,飞机无法控制方向,又在空中转了第二个圈。两个发动机失效,剩下的两具引擎无法提供足够的动力,飞机开始直线下坠。

22时16分25秒,飞行高度锐减下降至90米。此时机组成员还没有放弃,竭力拉动操作杆,拉升飞机高度,飞机开始慢慢爬升。22时17分16秒,飞机动力不足,无法继续保持高度,整架飞机撞上了一座土高地,飞机粉碎性解体。机上108人全部遇难。

山西超载空难

1988年10月7日下午1点20分,山西临汾一架小型飞机获准起飞,虽然这架飞机机龄较长,机体和重要部件都经过了大修,但是各种性能还算合格,飞行前的维修检测也在正常范围内,检查显示无故障。

飞机出问题的原因在载客量上。这架飞机设计之初只有18个座位,后续检修时减少到14人,可是这次飞行时竟然塞进44位乘客,远远超出载客量。飞机起飞1分15秒的时候,飞行爬升到400米高度,机体突然发出巨大的噪声,飞机左侧引擎突发故障。

右侧发动机正常工作,造成左右两边推力严重失衡,飞机开始不断打转。飞机出现问题,机上乘客开始慌乱起来,进一步加剧了飞行姿态的倾斜。机组人员用力操纵飞机,可是飞行高度太低,人员超载严重,飞机开始不受控制地倾斜下坠。

在极速下坠过程中,飞机先是撞到了一处厂房的屋顶,左侧机翼折断,然后飞机继续向前滑行,撞倒电线杆和树木,最后在一处饭店屋顶上发生爆炸,飞机完全解体。从起飞到坠地失事,整个过程大约一分半钟,坠落过程仅15秒钟!

最终机内乘客有4位幸存,其余乘客和4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同时罹难的还有饭店中正在吃饭的两名客人。

厦门劫持空难

1990年10月2日6时57分,厦门航空公司的8301航班准备起飞,这架飞机的目的地是广州。在飞行过程中,歹徒蒋晓峰冲进驾驶舱,以身上有7公斤炸药威胁机组人员离开,只留一人驾驶。

歹徒控制飞机后,要求驾驶员向台湾方向飞去,驾驶员提出油料不够了,需要先在香港添加油料之后才能正常飞行。歹徒多次威胁和干扰,不同意驾驶员的请求,坚持要飞抵台湾,两边僵持了下来。

与此同时,地面塔台得知飞机被劫持,紧急疏散机场乘客,并做出妥善安排。9时4分。飞机油量坚持不住,在广州白云机场紧急降落。飞机降落时,歹徒对驾驶员施暴,严重扰乱了驾驶员的正常驾驶,再加上只有一个人操作,飞机开始失控,脱离了跑道。

这架飞机一路向候机楼方向冲来,路上不断加速,撞到另一架波音飞机B707上,B707严重受损。飞机冲势不停,继续撞击另一架飞机B757,B757尾部冒出巨大的火光,整个断成两截,同时被劫持的飞机重重的摔在地上,随即解体。这次空难一共造成128人死亡,三架飞机报废。

南航桂林诡异空难

1992年11月24日早7:54分左右,从广州飞往桂林的CZ3943航班突然失联,地面塔台无法和飞机联系上,当地政府和部队立即行动,寻找失联飞机。最终在广西阳朔县的山坡中发现了飞机残骸,机上141人全部遇难。

这起事故发生得特别蹊跷,首先是地面搜救部队寻找飞机残骸的时候,只找到了2吨多的残骸,剩余的四十多吨残骸不见踪影,无论搜救队怎么找都找不到。其次是飞机一直是正常航行,在出事之前没有任何异常,飞机好像突然撞向山坡。事后调查机组乘员背景的时候,也没有发现特别之处,飞机失事原因成谜。

另外,飞机的尾翼不见踪影,找到的残骸中包括机头机身,可是却始终没有机尾的影子。要知道机头受力严重,损坏力度大,机尾却能够保存下来,这次空难却完全相反,尾翼消失了,完全找不到。

还有一个奇怪的地方,就是飞机失事之后,解体爆炸,竟然没有引发火灾。要知道飞机携带大量燃油,当时又是冬季,天干物燥,极容易引发火灾,可是失事现场除了飞机残骸失火之外,旁边的树木几乎没有受到影响。

最后一个离奇的地方是黑匣子。黑匣子及其坚固,记录着飞机的情况,是飞机失事之后调查原因的最大依据。同时黑匣子设计得特别醒目,一般情况下很快就会被人发现,可是搜救队伍展开拉网式搜索,却一直没有发现,直到事故发生后27小时,黑匣子才被找到。

西安空难

1994年6月6日,2610号飞机从西安飞往广州,飞机离地24秒后,机体发生大范围晃动,飞机开始不稳定。机组马上向地面塔台报告情况。塔台建议飞机缓慢下降,回到机场,可是飞机已经不受控制,而且响声越来越大,飞机发出刺耳的响声。

机组成员眼见无法操纵,只能打开自动驾驶仪,希望可以让飞机自行改出。5秒之后,飞机情况没有缓解,摆动幅度越来越大,机组断掉了自动驾驶装置,手动操作。可这样依旧无法缓解情况,飞机继续晃动并开始在空中转圈。

空难飞机出现自动抬头现象,开始减速,可是飞机整体还是向下倾斜,速度不断加快,接着开始大角度俯冲。这个时候飞机已经完全失控,短短12秒中,飞机下降了2000米,机体无法承受高强度的压力,开始在空中解体。

随着驾驶舱传来“哐哐”的噪声,飞机彻底断裂,随后黑匣子停止记录,飞机在2884米高空彻底损坏,乘客加机组人员一共160人全部遇难,无一幸存。事后调查这起事故的原因,发现是工程师在检查维修的时候,将两个插头插反了位置,最终导致机体无法稳定,最终失速坠落,并在空中解体。

2004年包头空难

2004年11月21日,一架由包头飞往上海的航班发生事故。飞行当天气温很低,起飞条件不好,飞机在在起飞后不久便出现了异常,机组马上加以控制,可是油门失灵,操纵杆也无法控制,飞机开始剧烈晃动。

塔台发现了飞机的异常,马上在地面加以引导,可是飞机驾驶舱内太过混乱,没有人回应地面引导。这个时候飞机开始下坠,千钧一发之际,操纵杆恢复了控制,飞机开始缓慢爬升,还没等大家高兴,飞机再次失灵,重新开始下落。

驾驶人员想尽了办法,可是飞机还是没能再次上升,面对这种情况,所有人都很无奈。地面塔台还没想到办法,飞机已经和地面形成了垂直形态,就像是一头栽下去一样。十几秒后,航班撞断了南海公园的游乐设施,随后扎进了湖水中。

由于是刚刚起飞,飞机上的燃油量很多,因此在坠入湖中不久就发生了大爆炸,燃油飞溅出来,整个湖面燃起了熊熊大火。这次空难不仅造成飞机乘员53人遇难,在下坠时候还伤害到了公园里的一位工作人员和前来健身的路人,一共55人死亡。

事后调查组在搜寻遗骸时发现,机翼上有许多冰霜,当时天气严寒,飞机长时间停留在停机坪,导致表面结上了一层霜,飞机在起飞过程中,这些霜雪破坏了机体的平衡,导致飞机不受控制,最终机毁人亡。

2010年伊春空难

2010年8月24日,黑龙江伊春发生坠机事故,该事故导致44人死亡,52人受伤。这架飞机从哈尔滨飞往伊春,起飞之后一切正常,行驶过程中也没有出现纰漏,却在即将降落的时候,突然发生了坠毁。

飞机在坠毁前,部分乘客被甩出机舱,这才没有造成过于巨大的伤亡。事故发生后,调查组发现飞行员在降落时出现失误,导致飞机在跑道上撞地,这才有了事故的发生。具体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首先是飞行员飞行此道航线的经验不足。没有其他人带飞,于是在飞机降落时出现失误,在未看到跑道的前提下,没有采取复飞措施,盲目着陆,导致飞机坠毁。

其次是飞行员不听指挥。地面塔台提出能见度太低,不适合下降,飞行员依旧试图着陆,没有看清地面,酿成了悲剧。

伊春空难离我们已有12年时间,是中国民航近年来最后一次大型空难。而昨天发生的东航坠机事件,让刚刚打破1亿小时安全记录的中国民航再受打击,同时敲响警钟,让大众再次关注到航空安全。

本文对2010哈尔滨机场事件:一场惊心动魄的空中较量和2010哈尔滨机场事件的介绍到此结束,期待下次与您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