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亮水花最大的一次:介绍跳水王子背后的辉煌瞬间

发布时间:2025-09-24 06:39:08
1个回答
最佳回答

朋友们好!本篇文章为大家整理了关于田亮水花最大的一次:揭秘跳水王子背后的辉煌瞬间的知识,并涉及到田亮水花最大的一次的实用内容,欢迎阅读!

在中国跳水界,田亮这个名字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位曾经的跳水王子,以其出色的技艺和优雅的跳水姿态,赢得了无数观众的喜爱。在田亮的跳水生涯中,有一跳的水花是他迄今为止最大的一次,这一跳不仅为他赢得了金牌,更成为了他职业生涯的巅峰之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顾田亮水花最大的一次,揭秘这位跳水王子背后的辉煌瞬间。

一、比赛背景

2000年悉尼奥运会,这是一场全球瞩目的体育盛事。中国跳水队派出了包括田亮在内的强大阵容,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跳水的高水平。在男子10米跳台决赛中,田亮面临着来自世界各国的顶尖选手的挑战。

二、比赛过程

决赛开始,田亮凭借出色的发挥,在第一轮就取得了领先。他并没有满足于此,而是更加努力地调整状态,争取在接下来的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第二轮,田亮选择了难度较高的5253B(向后翻腾两周半转体一周半),这是他最擅长的动作之一。在起跳前,田亮深吸一口气,眼神坚定。随着一声响亮的哨声,他如离弦之箭般跃入水中。这一跳,田亮动作连贯、姿势优美,水花四溅,仿佛一朵盛开的花朵。

三、比赛结果

随着田亮稳稳地落水,现场观众爆发出热烈的掌声。经过紧张的评分,田亮以绝对的领先优势获得了金牌。这一跳,水花最大,成绩最耀眼,成为了田亮职业生涯的巅峰之作。

四、数据对比

为了更直观地展示田亮水花最大的一次,我们将此次比赛与其他比赛进行对比:

项目田亮悉尼奥运会其他比赛
动作难度5253B不同的动作组合
水花大小极大一般
成绩580.23分不同的分数
排名第一不同排名
比赛性质奥运会决赛其他比赛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田亮在悉尼奥运会上的表现无疑是出色的,尤其是他那一次水花最大的一跳,成为了他职业生涯的代表作。

五、幕后故事

在这次比赛的背后,是田亮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为了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田亮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训练中,他不仅需要克服身体的疲劳,还要面对心理的压力。正是这些艰辛,让他成为了中国跳水界的传奇人物。

六、总结

田亮水花最大的一次,是他职业生涯的巅峰之作。这一跳不仅为他赢得了金牌,更成为了他跳水生涯的标志。回顾这一刻,我们不禁为田亮的出色表现而欢呼,为他的坚持和努力而感动。在中国跳水史上,田亮的名字将永远被铭记。

田亮水花最大的一次入水是在自己退役后,他的跳水实力究竟如何

田亮我国著名的跳水运动员,回看了他当年跳水的英姿,真的是实力圈粉,感觉可以说是教科书案例了,随着东京奥运会赛事开展,日本跳水选手的失误让人忍俊不禁,网友们纷纷讨论起了田亮水花最大的一次入水,没想到是在他役后,接下来我们将从三个角度来分析一下田亮的跳水实力。

一、获奖无数

田亮首次参加奥运会,虽然没有获得奖牌,但是取得了第四名的成绩,还是很不错的,也证明了他的潜力很大。果不其然,在随后的两届奥运会上都表现突出,获得了金牌,为国争光。奥运会是运动员生涯中最重要的运动会之一,能获得奥运会的冠军,我觉得除了运气的眷顾,实力一定是过硬的,以前亮也获得过两次冠军,除了奥运会外,他还参加过很多国际上的比赛,获得过很多冠军,这些比赛的每一块金牌,都是对田亮跳水实力的认可。二、进入国际游泳名人堂

很多喜欢篮球,看NBA的朋友都听过名人堂,没错,能进入名人堂对于运动员来说也是一项体育界极高的荣誉。除了篮球外,其实游泳也是有国际游泳名人堂的,田亮在退役五年后,迎来了最佳跳水运动员奖项,并且进入国际游泳名人堂,这是国际泳协对田亮的实力的充分认可。三、观众认可的实力

这次东京奥运会跳水项目开始后,大家又纷纷刷起了田亮当年的跳水视频,我相信看了视频的人都会对他竖起大拇指指,真的太厉害了,空中几次完美翻滚,落水几乎没有水花。所以观众们纷纷调侃田亮落水水花最大的一次是发生在他退役后,那是一个叫《爸爸去哪儿》的综艺,那不小心落到水里,把其他小孩子都吓坏了,但是他的女儿田雨橙却笑得很开心,因为他知道爸爸是个很厉害的跳水运动员,在水里不会有危险。这不仅仅是女儿的肯定,也是观众的肯定。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分享!

跳水的最高难度系数是多少

现在跳水运动员能完成的动作最高难度系数为3.8,还没看到有人能完成比这更难的。这个5255B的动作全世界也就6、7个人能做好,其中包括中国的胡佳。

动作难度系数是表明运动员完成动作的难易程度。国际跳水竞赛规则为每一个跳水动作确定了相应的难度系数,它根据动作组别、竞赛项目(跳板、跳台)、器械高度、动作姿势和翻腾转体的周数等方面的差异来确定其数值。

运动员跳水时,动作简单,难度系数就低;动作复杂,难度系数就高。对于同一动作,因器械高度不同,难度系数也有区别,即同样代码的动作,1米板的难度系数最高,3米板的难度系数为2.7次之,10米跳台难度系数最低。在同一高度的比赛中,同样数字代码的动作,A比B的难度系数高,B比C的难度系数高,C比D的难度系数高。

竞技跳水比赛一般设男、女跳板跳水和跳台跳水4个项目。跳板跳水比赛,可在1米或3米的跳板上进行。女子跳板跳水比赛时跳10个动作,其中前面5个动作从不同组别中选出,并受难度系数的限制,所以称为有难度系数限制的自选动作,其难度系数总和不超过9.5(简称规定动作);后面5个动作也从不同组别中选出,因不受难度系数限制,所以称为无难度系数限制的自选动作(简称自选动作)。

男子跳板跳水比赛跳11个动作,其中前面5个动作从不同组别中选出有难度系数限制的自选动作,其难度系数总和不超过9·5;后面6个无难度系数限制的自选动作中,5个动作选自不同组别,剩余的1个动作可选自任何组别。

跳台跳水比赛可在5米、7.5米和10米跳台上进行,但是奥运会、世界锦标赛和世界杯赛及国内重要的跳水比赛,只限在10米跳台。女子跳台跳水比赛时跳8个动作,其中前面4个有难度系数限制的自选动作,选自不同组别,其难度系数总和不超过7.4;后面4个无难度系数限制的自选动作,同样选自不同组别。

男子跳台跳水比赛时跳10个动作,其中前面4个从不同组别中选出有难度系数限制的自选动作,其难度系数总和不得超过7.6;后面6个无难度系数限制的自选动作,分别从6个组别中选出。

扩展资料

1、动作难度系数是表明运动员完成动作的难易程度。国际跳水竞赛规则为每一个跳水动作确定了相应的难度系数,它根据动作组别、竞赛项目(跳板、跳台)、器械高度、动作姿势和翻腾转体的周数等方面的差异来确定其数值。运动员跳水时,动作简单,难度系数就低;动作复杂,难度系数就高。

2、空中动作姿势:跳水动作的空中姿势可分直体(用“A”表示)、屈体(用“B”表示)、抱膝(用“C”表示)、翻腾兼转体的任意姿势(用“D”表示)4种。

3、根据运动员起跳前站立的方向和起跳后身体运动的方向,跳水动作分为以下6个组别:第1组——面对池向前跳水。第2组——面对板(合)向后跳水。第3组——面对池反身跳水。第4组——面对板(台)向内跳水。第5组——转体跳水。第6组——臂立跳水(仅在跳台跳水中采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跳水难度系数

一个努力的运动员作文

胡佳,有人叫他“拼命三郎”,还有人叫他“战神”。可怎么想,这几个字也不该和一个21岁的男孩儿沾上边。然而,为了久等4年的奥运冠军梦,胡佳说,他只有拼,没有退路!“我就是不下水”1989年,胡佳还在小学一年级,湖北省业余跳水运动学校的教练来挑小队员,看中胡佳,把他收入了跳水队。胡佳现在已经是奥运会冠军,可你不会想到,当年为了让儿子下水,胡佳的爸爸胡光全竟到了技穷的地步。在湖北省业余跳水运动学校,陆上训练两周之后要求下水。第一次入水,胡佳和大部分孩子一样喝了一肚子水,可不一样的是,第二天,他“罢工”了。胡佳拽着床脚,使劲哭着:“我怕水,不去,我就是不去。”爸爸左手拿着“变形金刚”、右手托着“小汽车”,千哄万劝,还是不能说服胡佳。没办法,爸爸找到体校:“这孩子说什么也不下水了。要不陆上训练胡佳还来,水上训练我们让他到室内游泳学校再试一下。”室内游泳学校有几个训练时间段可以选择。胡佳上午要在体校上文化课,晚上做陆上训练,父亲无奈,给儿子选择了下午3点到5点的训练时间。按道理,这每天排得满满的时间应该更让胡佳不适应。可奇怪的是,换了一个环境下水,胡佳竟然不怕了。3个月的游泳学习,胡佳的自由泳已经很好,爸爸说:“这回你可以回去和大家一起进行水上训练了吧。”“不!”这个回答让爸爸既生气又纳闷。“原来儿子就是怕跳体校的泳池啊。这心理关怎么也得过!”爸爸强行把胡佳送回了体校。胡家的邻居是湖北省击剑队的,每天和跳水队在一个屋子里冲澡。胡佳第二次在体校下水前,爸爸嘱咐邻居:“帮我一忙。看着胡佳,要是他还不下水,你就把他推下去!”换好泳裤,胡佳站在泳池边开始发呆。邻居叔叔故作严厉地看着他:“是不是等我推你呢?”胡佳吓得直哭,抹着眼泪儿上了1米板,站在板上好久,他害怕,可又不敢说,那就豁出去了吧。胡佳闭上眼睛,一个“冰棍跳”,扎进了水里!胡佳再睁开眼睛的时候,他才第一次感觉到,其实体校的池水和其他地方一样蓝!和老爸一起拼过了入水关,胡佳终于进入了状态。别看那时胡佳只有6岁,却是队里最不偷懒、肯吃苦的孩子。体能训练课上,教练要求单脚上台阶,10步一组,一共10组,别的孩子累得起不来了,胡佳闷头还在往楼上跳,小腿儿禁不住地直哆嗦。教练不喊停,胡佳就咬牙忍着,直到最后一跳。每天回家,爸爸都要给胡佳压关节。对跳水运动员,小时候关节压没压直,对以后动作质量好坏关系很大。教练要求,家长一定要配合队里在家给孩子压。晚饭后,爸爸让胡佳坐在床上,脚尖伸直。爸爸张开的大手紧一下、松一下、再紧一下地按在儿子悬空的膝盖上。30下一组,至少要做5组。儿子豆大的汗珠滴在地板上,哭得泪人儿般。“这么疼,要不咱不练了,愿意不?”胡佳嘴里喊着疼,小脑袋却使劲摇。“这孩子可能真的爱上跳水了。”爸爸说。在体校走训两年,因为勤奋,胡佳入选了跳水队的重点班,有了在体校住宿的资格。这一年,胡佳的爸爸为了儿子,辞职了。胡光全在武汉港口运输公司上班,单位效益不好,家里经济拮据,想给胡佳买点营养品也困难。于是,胡光全在武汉市汉正街小商品市场租了处摊位,经营起了小买卖。先卖了一段床上用品,后来又改卖五金配件。当了个体户,胡爸爸把生意之外的所有时间都给了儿子。“一点儿不夸张地说,我和他妈妈那几年基本没和同事、朋友出去玩过。晚上6点一收摊,我就到体校给儿子辅导作业,给他压腿、练力量。”一有休息的机会,胡佳的爸爸什么也不干,一准儿去看儿子训练。他想:大人的领悟力总比小孩子强吧。儿子那么小,肯定有很多不明白的。那我就帮他记着点儿。胡佳做动作,教练在一旁指导,胡佳的爸爸一定站在旁边认真听。等回了家,他用自己的方式再给儿子讲一遍。很长一段时间,爸爸成了胡佳的第二教练。田亮成为追赶的目标1993年,胡佳被汕头市跳水学校的教练看中,去了汕头,转年进入了广东省跳水队,再到1999年入选国家队,胡佳的生活中再也离不开跳水了。2000年悉尼奥运会跳水队选拔赛,队内的排名是田亮第一,黄强第二,胡佳第三。当时参加奥运会男子跳台项目的名额只有两名,胡佳是替补。比赛前一个月,黄强训练中手腕骨折。本来一直是黄强和田亮配合双人,队里突然有一天通知胡佳:决定由他和田亮配合双人。大家一下明白,胡佳从替补成为了正选。胡佳也没想到,自己还没拿过一个单人的全国冠军,甚至没参加过一次世界性的大赛,竟然就要去奥运会了。一下子,舆论哗然。“听到这个消息是不是特高兴、特紧张?”当时几乎每个记者都问了胡佳这个问题。“高兴是一定的,但一点都不紧张。”胡佳分析当时的状况:“首先,当时国外和我交过手的只有萨乌丁。奥运会前我们比过3次,两次都是我赢他。心理上我没负担。2000年6月份在田亮的老家西安,我也赢过田亮一次。其他人反正都没比过,也无所谓害怕。出生牛犊不怕虎,当时在我心里就一个感觉,我没有对手!”17岁的胡佳轻装上阵,去了悉尼,对他来说,自己就是一张白纸,比赛的任何结果对他都正常。悉尼的赛场,前3个动作胡佳跳得很好,第3个动作,7个裁判甚至有6个给了他10分。这个初出茅庐的小子在第3个动作之后高出田亮30分。第4个动作626B,胡佳一直告诉自己:“要跳得好一点,好一点,再好一点……”他上了跳台,起跳、空中翻腾,都很完美,入水的一瞬,胡佳的身子向后倾了一下,大片水花紧随其后,全场轻嘘一声!无疑,626B这个动作砸了。就因为这一个动作,田亮后来居上,竟比胡佳高出了50分,并以总成绩高出胡佳21分的优势排在了第一。后面的两个动作胡佳发挥稳定,赢回了10分。但他还是输了,输给了田亮,也输给了自己的稚嫩。拿到双人和单人跳台的两枚银牌,胡佳回国了。等待他的依然是鲜花和掌声,可他却特别不甘心:“如果入水的瞬间我能控制得再好一点,冠军就是我的!”胡佳开始相信自己:“如果我有足够的经验,我有实力成为奥运会冠军!”2000年之后,胡佳给自己定了个目标:战胜田亮,而且是在田亮退役之前。然而,后面的几年,胡佳被媒体叫成“千年老二”,因为整整4年,除了2000年西安那次比赛,胡佳只赢过田亮两次:2001年的美国跳水大奖赛、2003年的澳大利亚跳水大奖赛。拼难度,一定要赢!胡佳很清楚:自己天分不如田亮,否则不会是这样的结果。既然自身条件比不过,那只有苦练,总有一天能够成功!2003年2月,珠海跳水大奖赛,中国跳水队因难度比国外低而败北。全国媒体在评论中国跳水难度和稳定性哪个应该更重要的同时,整个跳水队也在反省,其中也包括胡佳。“中国跳水队的难度真的就比别人低吗?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一样也可以。”胡佳主动向队里提出要求,给自己提高难度。于是,胡佳开始练习5255B这个当时难度系数最高的动作。紧接着的世界跳水锦标赛,胡佳第一次在国际上亮相这个动作,尽管只得了第4,但有人开始说,胡佳是“中国跳水难度第一人”。没过多久,胡佳开始练习407B。这是个面对台、向台内翻腾的动作,只要运动员稍不留神就可能碰台,危险性很大。以前有人跳过,但在世界大赛上一直没人敢用。这两个动作是胡佳的杀手锏。为了练好它们,胡佳已经记不清自己受过多少次伤。训练中,教练让跳5个,胡佳要是不满意,一定再给自己加5个,直到满意为止。胡佳坚信,只要努力,总有一天会成功。雅典,新的轮回雅典奥运会,胡佳告诉自己,这次机会一定要抓住。但事情往往就不会那么随人心意。雅典奥运会前3个月,胡佳的脚腕韧带在训练中拉伤了。“当时脚肿得很大,我想,完了,不会是韧带断了吧!可别成了第二个黄强。”还好,队医的诊断仅仅是拉伤。之后的两个星期,胡佳在医生的嘱咐下卧床休息,而奥运前的4次大练兵,即2004年世界跳水大奖赛,也在胡佳卧床的同时展开。“奥运会就在眼前。别人都在抓住大赛机会多锻炼锻炼,而我……”胡佳感觉自己像一只掉队的大雁,心乱如麻。离大奖赛最后一站——上海站的比赛还有一周,胡佳终于恢复到可以参加一些队内训练了。胡佳告诉自己,雅典奥运会前只有这一次大赛能够练兵了,就算单腿跳,我也要去,说什么也不能再错过了。“伤还没全好,最好不要去。”领队和教练都给了胡佳这样的建议。胡佳没有改变主意。比赛前一个星期,胡佳说,他是把一分钟的训练时间当成两分钟来用,胡佳像疯子一样给自己加量,最后,打了两针封闭,他上场了。整个比赛胡佳都觉得脚腕钻心地疼,可胡佳还是赢了。那是他印象里最艰难的一次夺冠。随着上海大奖赛的结束,雅典的战鼓慢慢敲响。胡佳又开始偷偷给自己加量,教练怕他练过,没少批评他,胡佳有自己的想法:“哪个动作没练到我满意的程度,我一定会想办法把它攻下来的。而且,我觉得自己的力量也不够,要多练。”训练时间之外,胡佳每天还要拉着爸爸妈妈陪他打羽毛球。他一对二,老两口轮流上,还是招架不住。“雅典奥运会前的心情很复杂。之前失败过那么多次,我都没有放弃,就因为自己的信念没有断。尽管有时候练得都想吐了,可我还会鼓励自己坚持下去。”北京时间8月29日凌晨,胡佳期盼的日子终于来了,他站到了自己最想站的位置——雅典奥运会男子单人10米跳台的跳板上。和悉尼一样,前3个动作胡佳发挥正常,排到第4。第4个动作407B,这个动作是胡佳在大赛上第一个用的,以前比赛,这个动作的成功率也有90%以上,他坚信自己不会再犯和悉尼奥运会同样的错误。漂亮的起跳,近乎完美的翻转,胡佳成功了,他把比分追到了第2。最后两个动作,307C和5253B,胡佳成功地完成了。最后一跳,胡佳得到了100.98的全场最高分!胡佳终于拿到了自己跳水生涯中的第一枚奥运金牌!因执著而美丽坐在我对面的女孩披散着长长的头发,嘴角带着浓浓的笑意,面庞上是一览无余的干净,青春逼人,却又荡漾着一种与年龄不相符的淡定,仿佛一下子把我熟悉的那个体操房里的张楠推远了。“我还是第一次留这么长的头发。”张楠捋着自己的发梢说。长发给她增添了几分成熟的妩媚,也让人感叹时光荏苒,恍惚中,仿佛曾有过对一短发女孩的记忆。如果不是选择了坚持,也许在头发长长之前她就已经走出了我们的视线。人们能记住的体操女孩有多少呢?人性总是健忘的,面对有如惊鸿一瞥的体操生涯,选择的总是那些最璀璨的光芒。但是那个上午,张楠以一种非常隆重的方式让中国体操铭记,她的照片被挂在了那面著名的冠军墙上,照片上的她灿烂的笑着,发自内心的释然。程菲打趣说:“楠姐,看每个人笑的模样,就知道这个冠军有多么不容易了。”然后指着照片说,楠姐笑的最开心了。张楠立刻领会了这话的意思,说:“这个世界冠军对我来说真的是很重真重,拿到它我用了整整五年。有的时候我都觉得自己有点嫉妒这些小孩了,他们刚出来,就有这么好的机遇,我却一直不顺。”八个新登榜的冠军,有七张面孔几乎刚刚为人们所熟悉;只有张楠,已经在一线奋斗了整整五年。五年,和她同龄的女孩均已退役;五年,她迎来了多少稚嫩的面孔,无数次徘徊在放弃的边缘。但是五年的磨砺催生了一个人的成熟,也终于让她迎来了生命中最骄傲的一刻。她自己也没有想到,在她自认为最巅峰的时候无数次地和机遇失之交臂;在伤病缠身几近放弃之际却峰回路转。这是体操的捉弄,这是张楠的运数?2006年,对中国体操来说是不同凡响的一年,也是张楠的转折之年,丹麦世锦赛,中国女队历史性地夺得团体金牌,将张楠的体操生涯推上了顶点。比赛中,张楠几次出场都有非常出色的发挥;最后一项自由操,最后一个出场的她更是顶住了巨大的压力,赢得了高分,最终确保团体金牌没有旁落。在确信赢得最后的胜利后,张楠抱着自己的教练大哭起来,她一直是个爱哭的女孩,但是在以往,似乎更多的为伤病,为情绪而哭,这次,她终于痛痛快快地流下了喜悦和幸福的泪水。因蜕变而坚强很不愿意看体操女孩的手,小小一个手掌,满满地堆着厚厚的老茧,这与她们轻盈的青春有着太大的反差。张楠伸出手给我看——同其他女孩相比,并无二致,但是对张楠来说绝不一样,它以一种近乎残酷的方式给她留下了刻苦的记忆,直到今天,她依然清楚地记得那一天那一刻——当她在高低杠上换杠的时候,手掌发出一声脆响,“不用去医院,我知道肯定断了。”哭泣持续了整整两天,被摧毁的显然不是手,而是体操女孩踌躇满志的信心,受伤前,无论是训练还是比赛,她正处在一个绝佳的状态。整整两个月,不能进行系统训练。因为敷药,掌心沤烂了,皮脱了一层又一层。终于有一天,她看着自己又白又嫩如同新长出来的一只手,心想,这是我的吗?重新上杠,原以为肯定会被磨破,幸运的是,没有。“蜕过一次,变得更结实了。”张楠淡淡的说。但是考验没有因此而停止。2005年,经过冬训和一连串的比赛,好不容易调整过来,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煎熬。这年6月,全国锦标赛之后她的胯部开始隐隐作痛,渐渐地,训练和比赛受到影响;疼得厉害时,无法入睡,一个人躲在被窝里,眼泪无休无止。教练们也有点束手无策。没完没了的伤病,越来越重的身体,几乎没有人再看好她,退役似乎已经成为摆在她面前的唯一选择。不甘心。练了这么多年,她好像从来没有过酣畅淋漓的那一刻,她渴望在离开之前,迎接一次更加璀璨的怒放。还有一个人没有放弃,用一种几乎不容置疑的语气告诉别人,张楠还行。这个人便是教练刘群琳。不过,张楠也真是给她出了一道难题,从来就没有痛痛快快的练过,一练就痛,一痛就哭。气急了,刘群琳干脆说“别练了!这么痛苦,有有什么意思!”有一年春节,女队队员在刘导家吃年夜饭。告别的时候,在暗淡的灯光下,张楠猛然发现原来自己的教练是那样的憔悴。平日里坚强、生动那一刻仿佛坍塌了,剩下的只是脆弱和疲惫。张楠的心深深地痛了。那时,刘群琳的胯部已经出问题了,2006年1月,她做了手术。3个月后,当茫然的张楠看到刘群琳拄着双拐出现在体操馆,她的眼泪不受控制地流了下来。刘群琳开始指导张楠训练。她不时冲着张楠大喊:“为什么没有长进?”情急之下,干脆仍掉双拐,上阵指导并保护她的队员。张楠,或许可以在伤病面前败下阵来,却无法坦然面对教练的付出。“我要是不坚持,就太没良心了!”不止一次,听到她这样说。其实,刘群琳未见得能够遇见张楠的运动生涯,同病相怜的痛苦,对方不肯放弃的决绝,让她从心底对这个女孩多了一份怜惜。当张楠用自己的努力为自己赢得丹麦世锦赛参赛资格并在比赛中有出色的发挥时,她带给教练的不仅是惊喜,更有欣慰。因责任而成熟“个人冠军,对我来说不是不重要;但我更重要的任务是带领这些小队员赢得团体金牌。”“给这些小队员作好榜样。”每次听张楠这样说,都有一种忍俊不住的感觉,她自己实在还是个孩子,回到家,也会腻在爸爸妈妈身边不愿意离去,却已经把大姐和队长的角色看作自己最重要的担当。“其实一开始,也不是特别在意。”投入之后,张楠渐渐意识到这个角色的重要,队员们来自天南地北,每一个人的性格,想法都各不相同,如何让他们以更好的情绪和状态投入训练和比赛,是教练们经常要考虑的问题。作为同龄人,这个队长常常以“过来人”的经历开导小队员,有时候往往会起到教练所起不到的作用。丹麦世锦赛,女孩们承受了巨大的心理折磨。法国的备战阶段,一天,训练结束,队伍在体操馆外等车,大家发现,张楠和程菲落在了后面。原来,压力之下的程菲丧失了自信,她觉得自己几乎要坚持不下去了。将这一切看在眼力的张楠主动找到程菲,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开导她。那一天,就在异国的街头,一对中国姐妹开始了倾心长谈。交流整整持续了40分钟,教练们没有打扰它们,而是将这空间留给了女孩自己,她们长大了。而面对比赛,张楠更是表现出一个成熟队员应有的素质。赛前,初出茅庐的何宁因为承担了太重的责任而几近崩溃,张楠便默默做好了“打头炮”的准备,她告诉教练,不管是第几个出场,她都没有问题。多哈亚运会,是女队继丹麦世锦赛一个月后参加的又一场大战,张楠再次把稳定军心、争夺团体金牌作为自己出征亚运会的首要任务。她说,没有经历过那种气氛的人永远不会知道,一个运动员只有站在国际比赛的赛场,才能了解团体比赛的意义是多么重大,团体冠军的喜悦是任何个人单项的金牌都无法相比的。“以前,如果在团体比赛中失利,我会难过,但只是一种小孩子丢了东西的难过;现在,我会觉得自己责任重大。”在考虑自己的比赛的同时,身为队长,张楠还要顾全其他队员的情绪。当何宁面对全能比赛感到紧张时,她不断地给她打气、加油,告诉对方:你没有任何压力,你要做的只是发挥自己的水平!提起何宁,张楠抑制不住欣赏之情。她说,何宁有股子狠劲,在比赛中能把一切置之度外,把最好的水平爆发出来,看她比赛真是特别解气!联想到自己,她不无遗憾地说:“我要是能有她那股子劲,我就什么都不缺了!”的确,张楠的细密、周到既成就了她的稳健、全面,有时,也让她缺少爆发,用她自己的话说,一段时间的集中之后,往往就散了。丹麦阿胡斯的平衡木决赛至今还是一个隐痛,之前,因为程菲夺冠,张楠说自己有点忘乎所以,加上运气不好,买水的时候被绊倒,崴伤了脚。因为这样的以外而影响发挥,她觉得自己真是不应该。去年年底的巴西总决赛,还是没能在个人项目上有所突破,可能是连拿两个大赛的团体冠军,有点懈怠了。因梦想而坚持很多人都说,张楠变了。仿佛一夜之间,这个20岁的女孩带给旁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笑容大方地写在她的脸上。迎来这样的绽放,一路走来,显然并不轻松。2004年,伤病之外,张楠又面临着一个新的尴尬,她开始发育了。停训养伤本来就会发胖,发育后体重的自然增长又让这个问题变得更加严重,那是一段充满了挣扎的日子,恢复训练的每一天似乎都充满了炼狱之苦。身体的承受之外,是更大的心理折磨。“那个阶段,话都不想讲,看到每个人都烦,不知道自己怎么了?”成长路上的迷失让张楠陷入了混乱,终于有一天,张楠的教练爆发了激烈的争吵。“不练了!”18岁,女孩张楠的青春进入了叛逆。伤病、竞技体育的残酷又让这个问题变得更加突出。提起那段日子,张楠笑说她写检查的水平很高,满满几大页,声情并茂。但是检查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张楠的状况其实也促使教练思考:如何训练年龄偏大、伤病缠身的运动员?退役是否是张楠唯一的出路?陆善真和刘群琳开始给张楠制订更为灵活的训练计划,力求使她在相对较短的训练时间内获得更好的训练效果。张楠拥有了更大的训练空间,较多的自由把握在自己手里。在相对宽松的环境和教练信任的目光中,她终于一点点地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赢得了自己体操生涯的新的跨越。张楠不仅坚持下来了,而且状态得到了新的提升。现在,在中国女子体操队员中,除了刘璇,只有张楠,她们在体操的国度,坚持到了20岁以后。“我不想你们像星星那样闪得那么快,亮一下就完了。我希望中国体操多一些常青树。”说这话的人是体操中心主任高健。张楠把这话默默地记在心里,她由衷地希望自己能坚持得更久一些。因为圆梦,张楠继续着自己的体操之旅。现在,一个更大的梦想摆在她的面前:2008,北京。雅典奥运,伤愈之后,她以一种不可思议的勇气和执著为自己争取到前往雅典的机会,“女队员的运动生涯太短暂了,能够参加一次奥运会,是多么不易,我不想放弃。”那个时候,张楠以为这是自己唯一也是最后的机会,因为,极少有女子体操运动员可以两度走如奥运赛场,奇迹是不可奢求的,然而,却不是不可创造的。“能不能参赛,届时要看我的状态。不过,我一定会努力。”这个20岁的女孩以一种淡然而坚决的语气说。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田亮水花最大的一次:揭秘跳水王子背后的辉煌瞬间和田亮水花最大的一次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专家在线

1,607 名
专家
专家
专家
专家

3-15分钟内获得专家快速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