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北马开跑:激情与汗水交织的马拉松盛宴

发布时间:2025-09-23 18:29:27
1个回答
最佳回答

各位好!2017北马开跑:激情与汗水交织的马拉松盛宴是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今天我将为您详细解读,同时带大家了解下2017北马开跑,一起看看吧!

2017年,我国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以下简称“北马”)如期开跑。这场被誉为“中国马拉松第一赛”的赛事,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跑者齐聚北京,共同感受这场激情与汗水交织的马拉松盛宴。

一、赛事背景

北马自1998年创办以来,已经走过了20个春秋。在这20年里,北马见证了中国马拉松运动的蓬勃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跑者参与其中。2017年,北马报名人数突破8万人,创下了历史新高。

二、赛事亮点

1. 赛事规模宏大

2017年北马设有全程马拉松、半程马拉松、迷你马拉松三个项目,总参赛人数达到8万多人。赛事规模宏大,场面壮观。

2. 赛事路线优美

北马路线贯穿北京城市中心,途经故宫、天安门、鸟巢等著名景点,让跑者在奔跑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北京的城市魅力。

3. 赛事服务周到

北马组委会为参赛者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包括赛事报名、交通保障、医疗救助、赛事补给等,让跑者能够安心参赛。

4. 赛事氛围热烈

北马赛事现场,观众热情高涨,为跑者加油鼓劲。许多跑者表示,北马不仅是一场赛事,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三、赛事回顾

1. 开跑仪式

2017年北马于9月17日上午7点30分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开跑仪式。来自世界各地的跑者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2. 比赛过程

在长达42.195公里的赛道上,跑者们挥洒汗水,奋力拼搏。经过激烈角逐,最终来自肯尼亚的选手埃利乌德·基普乔格以2小时8分13秒的成绩夺得全程马拉松冠军。

3. 感人瞬间

在北马赛道上,许多感人瞬间让人难忘。有的跑者为了完成梦想,坚持跑完全程;有的跑者为了支持家人,带着家人一起参赛;还有的跑者为了帮助他人,放弃了自己的成绩,将机会让给了其他选手。

四、赛事总结

2017年北马的成功举办,充分展示了中国马拉松运动的蓬勃发展。以下是北马的一些亮点

项目亮点
赛事规模报名人数突破8万人,创历史新高
赛事路线贯穿北京城市中心,途经故宫、天安门、鸟巢等著名景点
赛事服务提供全方位服务,包括赛事报名、交通保障、医疗救助、赛事补给等
赛事氛围观众热情高涨,为跑者加油鼓劲
比赛成绩来自肯尼亚的选手埃利乌德·基普乔格以2小时8分13秒的成绩夺冠
感人瞬间许多跑者为了梦想、家人、他人,坚持跑完全程

2017北马的成功举办,不仅为跑者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更推动了中国马拉松运动的蓬勃发展。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北马将继续为跑者们带来更多精彩,让更多人感受到马拉松的魅力。

2017年北京马拉松一共有多人参加

截至7月27日15时,2017华夏幸福北京马拉松报名结束,共有98687人完成报名,再次创造了国内全马报名人数的新纪录。组委会在此衷心感谢广大跑友对于北马的支持与厚爱!

在已完成报名的98687名选手里,A类选手64803人,相比去年增长约43%;B类选手33884人,相比去年增长约59%;总报名人数比去年增长约48%。从报名数据分析,自北马进入“全马时代”后,选手整体水平取得了较大程度的提升。

* A类选手:2015年1月1日(含)至2017年7月20日(含)期间参加过全程马拉松项目,并在6小时内完赛的选手;

* B类选手:2016年1月1日(含)至2017年7月20日(含)期间参加过半程马拉松项目,并在3小时内完赛的选手。

组委会将对所有选手的报名资格进行审核,并依据最终审核通过人数,确定A、B类选手中签比率。中签结果将于8月中旬公布。

大众选手抽签结果公示后,组委会还将针对未中签选手开通公益报名通道,共设500个公益名额。公益报名采取“抢报”形式,报名者支付2000元公益报名费,则可获得一个公益参赛名额,先到先得,额满为止。组委会将把筹得的100万元公益金,全部捐赠给参加北马“益呼百应”行动的5家公益机构,支持公益事业的发展。

北京马拉松,你是几星跑者

我并非实际参赛的跑者,因此没有星级评定。不过,我可以为你介绍北京马拉松的星级评定系统。

北京马拉松自2017年起推出了星级评定系统,该系统根据跑者的年龄段、性别和成绩进行划分,从一星到九星不等。星级评定旨在表彰和鼓励在马拉松比赛中表现出色的跑者。

评定标准:评定标准严格且细致,涵盖了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的跑者,并根据他们的比赛成绩进行划分。具体标准可能因年份而有所调整,但通常都会考虑到跑者的整体水平和竞争态势。

九星跑者:达到九星级别的跑者,其成绩通常非常出色,甚至超过了波士顿马拉松的BQ(Boston Qualify)标准。这些跑者在比赛中展现出了极高的竞技水平和专业素养,因此被赋予了免抽签直通北马的特权。他们的号码布编号也与众不同,以T字头开头,起跑位置位于专业选手与A区之间。

直通资格:拥有九星评定的跑者可以直接获得北京马拉松的参赛资格,无需经过抽签等繁琐程序。这一特权不仅体现了对跑者实力的认可,也为他们提供了更多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北京马拉松的星级评定系统后续似乎处于无人运营维护的状态,且相关公众号也无法登录。因此,对于未来的评定标准和直通资格是否会有所变化,目前尚不得而知。

总的来说,北京马拉松的星级评定系统是一个旨在表彰和鼓励优秀跑者的机制。虽然我不是实际参赛的跑者,但我可以为你提供关于这一系统的详细信息和解答相关疑问。如果你对马拉松比赛或相关话题有更多问题,欢迎随时向我提问。

2018北京马拉松完赛记

跑到40km的时候,我对自己说,看来这次破4是大概率事件了。还有最后2公里,距离4小时大概还有20分钟,即使每公里10分钟的步行速度也能赶在4小时前完赛。刚刚在35公里程处,被345的兔子超过时还是有点难过,一直在鼓励自己,不能被400的兔子再超过了。

想是这么想,脚底下是一点也不敢慢下来,其实,腿这会像是已经灌了铅,想要跑更快也不可能了,只能眼睁睁看着身边一个个跑友超过自己,当然我也会超过很多,已经在走的,比我更慢的。手机跑步软件上报出来公里配速却是6分7秒,让我怀疑是不是报错了,因之前从来没有在第40km的时候还能跑出这么快配速的。总之,今天跑得有点梦幻。

转过倒数第二个弯,赛道上没有了树荫,一直到终点应该都是这样,大太阳下,嘴一会就干了,头上也很热,我想着还有不到一公里,就把手里水瓶的水往头上倒了一些,又喝了两口,应该能撑到终点了。边上一个小哥哥问,哥们儿还有水么,豪不犹豫就把瓶子给了他,虽然只有一点了,希望能帮到他。

下一个转弯处还看不到,我有无数个念头想让自己停下来走一会,毕竟即使走一小会对最终成绩也没有大影响,也能PB(personal best个人最好成绩),也能破4,但也有个念头在提醒自己,坚持,再慢也要跑,不能停!就这样慢跑转过最后一个弯,远远的能看到终点处一大片拱门,好多人超过我,我还是按照自己的节奏跑向终点。不能冲刺,不能冲刺,边上也有工作人员不断提醒所有人,保持匀速,不要冲刺!这时候冲刺非常危险,很多猝死案例都发生在最后冲刺阶段。

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

也穿过人山人海

我曾经拥有着的一切

转眼都飘散如烟

不知道为什么,脑海里竟然出现这个旋律,其时我距离终点拱门大概还有3米,掏出手机,拍下了计时牌上的时间,枪声成绩是3小时53分多。因为C区出发,我过起点拱门大概要3,4分钟的样子,这样说来,推测净成绩应该在3小时50分左右。一个小时后我终于取出存包,拿出另一个手机找到芝华安方发来的短信,官方净成绩是3小时49分03秒。比我预期的还好一点点。

后来在跑群里聊天,跟朋友说,我以为我这辈子都跑不进4小时呢,毕竟上次的PB(personal best个人最好成绩)还是15年5月的秦皇岛马拉松跑出来的,那之后我多次跑到4小时20几分或者4个半小时,但从没能PB。而在我概念里不要说破4,就是达成PB都是件很困难的事情。今年身体状态比较好,但3月无锡马后面十公里跑崩了,4月泰山马状态不错,赛道却都是大上下坡,接近了最好成绩,还是差一点没能突破。5月的秦皇岛因为个人原因直接弃赛了,当时的状态觉得自己不可能完赛。7月的崇礼168恢复了状态,但之后到现在跑量也不多,最近一个月也才100多公里。

所以,虽然赛前也想突破,但能把最好成绩提高33分钟,并且跑进4小时内,仍是我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

这一天,果然很梦幻。

自从确定中签,并没有特别刻苦去训练,反而是经常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8月底有一天提醒自己要跑一个LSD(Long Slow Distance,直译是“长慢距离跑”,或译作“长距离慢跑”),主要是提高耐力,心肺能力等等,所以有个周末的晚上,在我常跑步的公园里跑了30圈,1圈1公里,正好30公里,那次前20km也是刷新了最好成绩,但是最后5公里也挺费劲。

再之后,跑前一周左右,跑过一次10km的快跑,把10km的用时提高到了50分钟以内,这也是个人最好成绩了。其余的就是零星的跑个5km,10km,并没有系统训练。

唯一没有中断的就是靠墙静蹲。跑步这些年,有两次严重的膝盖受伤,每次都导致大半年不能跑步和参赛,或者全马20km之后膝盖就疼,所以今年年初,我就开始练习靠墙静蹲,配合着吃软骨素,今年膝盖一直没疼,而泰山马的好状态我觉得也跟持续的静蹲练习有关系,所以最近一个多月一直坚持每天练,少则3分钟,多则5分钟,增强了腿部肌肉力量,也锻炼了关节。好处也显而易见。

今年的北京马拉松是我参加的第14个全程马拉松,如果加上3次50km以上的越野跑,也可以算是第17个马拉松了。所以赛前并没有什么紧张,也没有对成绩的期待,虽然心中的目标也隐隐觉得希望不止于安全完赛。

16号早起简单吃了点东西,穿好前一天晚上准备好的服装,带好参赛装备就出发了。本来像北京马拉松这种家门口的比赛,我一般是拿个手机,一个小腰包,用来装盐丸、能量胶、零钱、身份证、纸巾,轻装上阵,不用存包的,但是这次因为16号下午还要参加个活动,穿着背心短裤去不合适,就带了一套运动装,完赛后可以简单换上,就必须存包了。

下楼后,想起来既然带着长裤了,就干脆换上赛前从安踏领的跑步短裤好了,于是又上楼换了一次装,鞋也是北马中签后安踏免费送的,交一定押金,完赛后上传穿着品牌跑鞋的个人跑道照片及官方完赛成绩,可以退押金,等于白送衣服和鞋。

这几年随着跑步和马拉松运动的火热,运动品牌的营销促销活动也是如火如荼。知道的如特步,阿迪等运动品牌都以各种形式在这次北马赞助了大量的跑友和跑团,提供类似的促销活动。整个北马过程中,也是随处可见穿着跟我一样跑鞋和装备的跑友。

进地铁的时候,就开始碰到参加北马的跑友了,换到二号线地铁上,基本上就是北马运动员的专列,早上的二号线,间隔很长,让回家重新换装浪费了一点时间的我,稍有些紧张。毕竟还要去存包,而出地铁到起跑区,是一个漫长的旅程,并且因为人太多,你只能随着人潮一点点挪动。

花了20多分钟,好不容易才进了出发点的安检区,赶紧跑去存包,好在存包没有花太多时间,然后跑步找到自己所在的C出发区,这时候准备活动已经结束了,离发枪还有十来分钟。不过C区前面已经是人挤人的状态,我离C区最前面大概还有10来米,这个位置也还ok。不过前面还有专业选手,A区和B区选手,等我过起点,估计也要很久。

起跑仪式还有一项是唱国歌,三万人的大合唱,是一个很奇妙的事情。

然后就是随着激烈的音乐和主持人各种煽动的话语,开跑。

前面几分钟是跑不起来的,慢慢挪近起跑线,打开手机,关掉蜂窝网络,打开记录软件,只用GPS进行记录,这样比较省电。跨过起跑线,进入广场东侧路跑起来。跑过天安门的时候,我还特意放慢了速度,拍了一张照片。

第一公里的配速5分十几秒,还是挺快的,毕竟刚过起跑线那会人太多,速度起不来,后面开始越来越快,公里配速在4分四十几,一直维持着这个配速,偶尔进水站喝水放慢一下脚步,速度竟然也还能保持在5分钟之内,这让我更加兴奋。

十二公里开始补充盐丸和能量胶,也没有浪费很多时间,因为前面的状态很好,我也降低了进水站的频率,是按5公里进一次,一直到半程之后,天气热起来,才开始每个水站必进。

就这样10公里用时48分多,到半程的时候悦跑圈和Keep给出的半程用时都是1小时43分,这也是我10公里和半程马拉松迄今为止的最好成绩。过了25公里觉得开始有些难受了,速度也没办法保持在5分钟以内了。到30km的时候总用时是2小时38分,也就是第三个10公里用了55分钟左右,这让我觉得似乎破4有戏。

在30公里处,我停下来跟计时牌合了个影,还发了个朋友圈,说马拉松是刚刚开始还是已经结束呢?我想说的是,最后12公里是很困难的,如果能顺利进4小时,那就是刚刚开始最后12公里,这将整个全程最艰难的一段,如果后面跑崩了,基本上我的整个北马就在30km处就结束了。

因为这个停下来拍照及发朋友圈,这1公里配速是全程中最慢的,用时7分16秒。后面又跑起来,无论是大太阳,还是有林荫路,速度虽还是在慢慢衰减,但比我预期的要好很多。所以冲过终点那一刻感觉好极了。

从此以后,我就是4小时以内的马拉松选手了。虽然这个成绩,在全部完赛选手中排名几千名,甚至在我的年龄段(35-39岁)选手中也在一千名以后,但我相信,我还是能继续提高成绩的。

下一个目标,330。

再下一个目标,波士顿马拉松。

再下下个目标,100个马拉松。

(备注:关于为什么330之后的目标是波士顿马拉松:于1897年创立的波士顿马拉松,这是全世界最古老的马拉松比赛,也是世界六大马拉松之一(其他五个分别是伦敦、柏林,芝加哥,纽约和东京马拉松),其中波士顿马拉松对参赛资格有严格要求,比如2017年35-39岁年龄段报名成绩要求是3小时10分,40-44岁报名成绩要求是3小时15分,45-49岁报名成绩要求是3小时20分。报名成绩要求每年也在变化。所以波士顿马拉松是很多马拉松选手的目标赛事之一。)

今天的内容先告一段落,希望能帮助大家更深入地掌握2017北马开跑:激情与汗水交织的马拉松盛宴,同时也欢迎一起交流2017北马开跑的不同见解。

专家在线

1,607 名
专家
专家
专家
专家

3-15分钟内获得专家快速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