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艺术人生张学友:一个歌坛巨星的传奇之路,以及艺术人生 张学友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张学友,一个响彻华语乐坛的名字,他的歌声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吻别》到21世纪的《慢慢》,他的音乐生涯可谓丰富多彩。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张学友的艺术人生,感受这位歌坛巨星的魅力。
一、成长背景
张学友出生在香港,他的父亲是一位舞台剧演员,母亲则是一位家庭主妇。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张学友从小就对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曾在中学时期组建过乐队,并在学校的音乐比赛中获得过奖项。
二、音乐生涯
1. 早期作品(1990-1993)
张学友的音乐生涯始于1990年,他凭借一首《吻别》迅速走红。这首歌的旋律优美,歌词感人,成为了一代人的记忆。随后,他又推出了一系列经典歌曲,如《月半小夜曲》、《每天爱你多一些》等,奠定了他在华语乐坛的地位。
| 时间 | 歌曲名称 | 简介 |
|---|---|---|
| 1990 | 吻别 | 一首感人至深的情歌,张学友的经典代表作 |
| 1991 | 月半小夜曲 | 以钢琴伴奏为主,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 |
| 1992 | 每天爱你多一些 | 轻快的旋律,表达了恋人间的甜蜜 |
| 1993 | 一路上有你 | 勇敢面对困难的信念,深受好评 |
2. 中期作品(1994-2003)
在1994年,张学友发行了专辑《爱是永恒》,其中的主打歌《爱是永恒》成为了一首经典情歌。此后,他推出了《吻别》、《爱火》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歌曲,巩固了自己在华语乐坛的地位。
| 时间 | 歌曲名称 | 简介 |
|---|---|---|
| 1994 | 爱是永恒 | 一首深情款款的情歌,张学友的经典代表作 |
| 1995 | 爱火 | 热情四溢的旋律,展现了爱情的美好 |
| 1996 | 爱的密码 | 以独特的编曲方式,表达了爱情的神秘 |
| 1997 | 爱情陷阱 | 反映了现代都市爱情中的无奈与痛苦 |
3. 后期作品(2004-至今)
进入21世纪后,张学友的音乐风格更加多样化。他推出了《慢慢》、《爱是永恒之梦》、《在你身边》等歌曲,深受年轻人喜爱。
| 时间 | 歌曲名称 | 简介 |
|---|---|---|
| 2004 | 慢慢 | 温暖的旋律,让人感受到岁月的美好 |
| 2006 | 爱是永恒之梦 | 以钢琴伴奏为主,展现了爱情的美好 |
| 2010 | 在你身边 | 真挚的情感,让人感受到家的温暖 |
三、慈善事业
张学友不仅是一位音乐巨星,还是一位热心慈善事业的人。他多次参加慈善活动,为灾区捐款捐物,用实际行动传递爱心。
四、总结
张学友的艺术人生可谓丰富多彩。他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努力,成为了华语乐坛的佼佼者。他的歌曲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成为了永恒的记忆。在未来的日子里,相信张学友还会继续为我们带来更多优秀的作品,为华语乐坛增添更多的光彩。
张学友做客《艺术人生》,张学友不仅没有被朱军的煽情神功弄得泪如雨下,反而是笑完全场。节目结束后,观众在网上留言:我又一次看到内地谈话节目与香港明星不合拍,简直是鸡同鸭讲的经典案例。不少观众再次提出对朱军的质疑:面对年轻艺人,朱军往往把握不好自己的定位,时常出现尴尬情景,于是网上出现了很多“朱军下课”的呼声。对此,《艺术人生》制片人王峥明确表态:“《艺术人生》不会换朱军。”
“我们都知道,张学友是一个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主持人朱军以这样的开场白展开了他对张学友的访谈。张学友看着朱军,说:“什么得意,我听不懂。”朱军不得不花上好几分钟来解释这个成语的含义。就是在这样的开场下,磕磕碰碰地完成了45分钟的节目,当晚像这样的对白还很多,大家也明显可以看到朱军的尴尬表情。现场几次朱军与张学友的问答都是没有章法,基本都不同声同气,张学友的回答往往出乎意料,朱军的问题也因此被打断,没有很好的延续。细心的观众可以发现,当晚的谈话节目虽然有45分钟,但是中间有至少10分钟的时间是给了张学友演唱他的经典曲目。所以观众反映,这一期时间过得好快,感觉没有讲出什么东西就结束了,是不是朱军和张学友不太合拍,没法子进行下去。
德华张学友不和,好像很多观众都不知道这个消息。因为在大家的眼中,四大天王出道以来,可以说席卷了亚洲歌坛。而四大天王在大家的心目中,感情就像亲兄弟般的好。但是实际上,刘德华张学友不和已久,张学友更是拒绝和刘德华同台。
虽然外界一直以为刘张二人不和,但刘德华却透露,自己私下也会跟张学友打电话,只是有时候不知道该聊什么。
张学友:刘德华算是竞争类的朋友,但俩人并不存在任何矛盾和问题。只是难免有时候在面对媒体的时候,总有人会把他和刘德华对立起来,以至于俩人像要开打似的。
刘德华谈黎明:我们都是好朋友,其实我们没有恩怨。因为大家都知道,以前都会听说过,在香港的四大天王当中,刘德华和黎明的恩怨最深。
也许是这些年交集不多,刘德华基本上没有再公开场合单独谈及过郭富城。作为昔日香港“四大天王”中的两大成员,已经年过半百的郭富城和刘德华如今依然在影坛勤奋打拼。
据了解1984年,张学友获得香港十八区业余歌唱大赛冠军出道。当时的香港乐坛星光璀璨,天王天后一大堆。生性腼腆呆萌,也没有盛世美颜的学友凭借出众的嗓音一炮而红,第一张专辑就卖了二十万张。哪怕前途看起来无限光明,他也没有得意忘形,只为自己终于有能力养家而欣喜。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1985年十大劲歌金曲颁奖礼上,林子祥演唱金曲串烧《十分十二寸》,引发台下众歌星的狂欢。还是萌新的张学友在台下抖着腿拍着手听得陶醉,被镜头拍到时,害羞地低下头。不知道那时的学友是不是在幻想着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成为巨星,加入这场金曲派对。
1992年,重回巅峰的张学友在十大劲歌金曲颁奖典礼上被颁奖人俞铮称赞为“九十年代歌神的接班人”,张学友惊喜之余也有些惶恐。
张学友自己从未承认这一称号,只说自己是个爱唱歌的神经病。这个称呼当年只是随口一说,却被媒体一路传开,更被两岸三地歌迷深深认可。
张学友最怕的就是别人说他已经走到顶峰,因为始终觉得自己还能再进步。2000年,不到四十岁的他就获得了代表香港乐坛最高荣誉的金针奖,从张国荣手中接过奖杯时有些恍惚——明明觉得自己还不够好,怎么就已经“终身成就”了呢?
果然,四十岁以后的张学友仍然不断给我们惊喜。不为名利,只求不断挑战自己、超越自己,大概在张学友的事业中,从来没有“够好了”这个选项。
张学友说自己很像金庸笔下的郭靖——“他这个人很笨,他的功夫都是练出来的”。他不把自己的努力挂在嘴边,可歌迷们有目共睹——二十多年前有人取笑他在四大天王里最不会跳舞,唱歌时一直杵在那里扭来扭去。可到了四五十岁,人们惊讶地发现他跳舞已经不输任何人,至今一字马仍不在话下。
《艺术人生》节目上,朱军形容张学友为“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搞得歌神一脸尴尬。这句套话初听没什么诚意,慢慢才发现用来形容他真是无比贴切。他很少被新闻曝光,很少上电视节目,亦是娱乐圈里少有的好老公好爸爸,活得简单纯粹。
如今55岁,本可以躺在过去的成就上安度晚年,歌神却不肯消停,从去年开始又开启“A Classic Tour”的巡演,仍是突破100场的阵势。每场三个小时不停唱跳,不降调,没有提词,还久违地开了四面舞台,美到无以复加。
张学友自香港崇文英文书院毕业,先后任职于香港贸易发展局和香港国泰航空公司,直至1984年凭着一曲《大地恩情》,从20,000余名参赛者中脱颖而出,获得首届十八区业余歌唱大赛的冠军。在烈爱伤痕中的剧照(20张)其后他与宝丽金唱片公司签约成为旗下歌手,并发行第一张唱片《Smile》,在香港销量高达20万张,成为当时香港乐坛新人中的佼佼者。张学友在当时被认为是“正派歌手”关正杰的接班人,他在此后的歌手生涯中亦多次被选定为公益事业和政府机构主唱主题曲。1986年他推出的第二张唱片《遥远的她AMOUR》依旧热卖,销量高达20万张,其中《月半弯》一曲更成为经典的粤语流行歌曲之一。另一粤语经典流行歌曲《太阳星辰》亦在同期推出。出道后仅两年,张学友就在香港红磡体育馆(简称“红馆”)举行第一次演唱会,接着在1987年在红馆举行一连6场(1987年8月1日至8月6日)的个人演唱会,获得成功。
满意请采纳
本篇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大家对艺术人生张学友:一个歌坛巨星的传奇之路的内容有所收获,也期待在艺术人生 张学友方面有更多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