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给大家讲讲揭秘安意如博客:文字的力量,情感的共鸣的话题,同时我们也会聊聊安意如博客,感谢您的关注,接下来进入今天的分享!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博客已成为人们表达情感、分享生活的重要平台。而安意如的博客,更是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读者的目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安意如的博客,感受文字的力量,体味情感的共鸣。
一、安意如博客的起源
安意如,原名安意如,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她的博客始于2008年,最初以分享自己的生活点滴为主。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博客逐渐转型为文学、情感、生活感悟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平台。
二、安意如博客的特色
1. 文字优美,情感真挚
安意如的博客文章,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她善于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引发读者的共鸣。以下是她的一篇经典文章《岁月静好,与君语》:
> 岁月静好,与君语。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我们都在寻找一份属于自己的宁静。或许,那就是与君相守,共度余生。愿岁月静好,你我无恙。
2. 内容丰富,涵盖广泛
安意如的博客内容丰富,涵盖文学、情感、生活感悟、旅行等多个领域。以下是她博客内容的分类表格:
| 分类 | 内容示例 |
|---|---|
| 文学 | 《红楼梦》读后感、《围城》读书笔记等 |
| 情感 | 爱情感悟、亲情故事、友情点滴等 |
| 生活感悟 | 岁月静好、人生感悟、心灵鸡汤等 |
| 旅行 | 旅行日记、旅行攻略、旅行感悟等 |
| 人物访谈 | 与知名作家、艺术家、明星等人物的访谈 |
| 书评 | 对各类书籍的点评和推荐 |
3. 互动性强,粉丝众多
安意如的博客互动性强,她经常与粉丝互动,回复评论,分享生活点滴。这使得她的博客粉丝众多,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安意如粉丝圈”。
三、安意如博客的影响
1. 文学影响力
安意如的博客文章,以其独特的文学魅力,吸引了众多文学爱好者。她的文章,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文学素材,还激发了他们对文学的热爱。
2. 情感共鸣力
安意如的博客文章,以真挚的情感,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她的文字,仿佛一把钥匙,打开了读者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
3. 生活启示力
安意如的博客文章,不仅分享生活点滴,还传递了积极的生活态度。她的文字,为读者提供了面对生活的勇气和力量。
安意如的博客,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了众多读者心中的精神家园。在这个充满文字魅力的世界里,安意如用她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幅美好的生活画卷,传递了真挚的情感,激发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让我们一起走进安意如的博客,感受文字的力量,体味情感的共鸣。
安意如,80后美女作家。她的博客叫“沧海蝴蝶”,那包含了对自己的期许:断翅的蝴蝶,依然要飞越沧海。
人生,终归是不完美的。此事古难全。
安意如走进咖啡馆,所有的目光都自然而然地落在她身上。目如秋水,嘴角衔着微微的笑意,妆容精致,一头光亮的长发直直披肩。如今“美女作家”是一顶可以送给所有女性写作者的头衔,但安意如不同,剥离了“作家”,她依然是美的。只是更多的目光关注的是她的动作。她拄着双拐,虽然并不会跌倒,步子却费力得让人揪心。
她知道大家看她,依然坦坦然去柜台点咖啡,像闯进糖果店的小孩子一样犹豫着哪种点心更美味。然后落座,把拐杖靠在一边。我突然觉得,仿佛不完美的、有残疾的、让人怜惜叹惋的,只是她的拐杖而已。
人生,会有另一种可能
1984年,安意如出生在安徽宣城。由于早产缺氧,安意如患上了脑瘫,到了周岁时,别的孩子能爬能站了,她却连坐都坐不稳。医生明确告诉父母:这孩子的腿基本上没有治愈希望,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机能锻炼来改善。于是,每天早晨安意如起床后,母亲会拿来两块自制的木板,用带子将安意如双膝一边一个绑在板子上,让她在墙角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站到实在坚持不下去时,母亲或者医生就会来给她针灸、理疗、按摩。吃过饭,母亲会推来小三轮车让她骑,以改善运动神经。为了督促,母亲总是拿着一根毛衣针跟着,发现她偷懒就用针扎她的脚,疼得她哇哇直哭,每天折腾到晚上9点才能睡觉。
这样的生活,对一个成年人来说都是很难忍受的,但安意如却一直坚持着。有时候,双膝绑着木板站在墙角,透过窗户,看着一抹亮光,从徽州民居的白壁灰瓦马头墙中闪现,把天和凹凸不平的地平线分了开去,然后,天地缝隙间出现一条金黄色光带,金带在缓缓流淌,殷红的太阳很快就从金带背后慢慢出现,露出它那红红的面庞。
每当此时,安意如就会忘记双腿的不适,目不转睛地看着眼前的一切。她感觉自己的身体在朝阳的光辉中慢慢变得轻盈起来。
“从小我的愿望很简单:和别人一样而已。我对生活,并没有太不现实的要求。”
父母没有把安意如送到特殊学校,而是坚持送到普通学校就读。会有一些调皮的孩子总喜欢跟在她身后,刺耳地叫她跛子,用夸张的姿态学她走路。虽然感觉不好受,但从小就受尽痛楚的她,并没有因此而自卑。因为行动不便更因为从小的习惯,当别的孩子在外嬉戏玩闹时,她会把时间留给阅读。寂寞,煎熬了她,也成就了她。
中考报志愿前,安意如想了很久,最后报考了中专,学的是当时很热门的财经专业。上中专时,她又报了自考大专文秘,两个专业同时学,忙得不可开交。很多人不明白她为什么这么卖命,只有她自己知道,虽然她一直庆幸自己有这么好的家人,但她不愿意在小城过着安稳但内心很挣扎的生活。要走出去,就必须有生存能力,可以靠自己生活,尽可能地拿到一张好点的文凭,可以为这一切增加成功的概率。她相信人生应该有另一种可能,但她也知道,在机会来临前,自己需要蛰伏,需要等待。
花朵,自在开放
大专毕业后,安意如在一家私企找了份文秘工作。那家公司离家有半小时,交通不便,每天父亲要开车去接送她。“有一天风很大,把父亲鬓角的点点白发吹了起来。曾经帅得像陈宝国一样的爸爸,为我老了。”一个月后,安意如终于还是选择了辞职。
小时候安意如跟着外公长大,外公是旧式文人,读的是私塾,练的是毛笔字,讲故事都是《封神榜》《西游记》《七侠五义》《隋唐演义》,让她读的都是唐诗宋词。辞职后的安意如,开始在闲暇时写作。80后的她,选择的是非常80后的表达地点和表达内容:在新浪的论坛里“灌水”,开帖子分析金庸笔下人物性格。仅仅是因为喜欢,算得上是漫无心机。
彼时是2003年,网络正作为文学的全新战场被开辟。在论坛上结交的好友偶然间向寻找写手的书商推荐了素未谋面的安意如。安意如写出了青春小说《要定你,言承旭》。作为初出茅庐的写手,她的稿费是——1.6万元整。
事隔多年,期间的境遇也是云泥之别,她却还记得这个数字。给记者说起的时候,既不是欣喜,也不是心酸,——“当时我能拿到的月薪也就是1000左右。这稿费比我当时一年的工资都高。”——那是种有一说一而不掺杂任何情感的复述。从这个角度来说,她很像那个世俗而精明的张爱玲。
后来她果真和张爱玲结缘。2005年,她解读张爱玲生平的随笔《看张?爱玲画语》出版。
但成就安意如成为“著名的80后美女作家安意如”的,当然是古典诗词赏析。
写古典诗词赏析很偶然。最初,她无意中在网上搜元稹的一句诗:“唯将永夜常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哀婉动人的诗句,用安意如的话说就是“那两句话把我煽着了”!
她去寻别人的解读,却发现没有多少人写过对这首诗的理解,大多是只言片语,写得好的更少,于是,她就动手把自己的理解写了下来。留意元稹,让她还发现一件逸事:元稹是《西厢记》张生的原型,而崔莺莺这个人在唐朝是真有其人,但文和人不符,于是安意如又从这个角度去写自己的感受。
安意如的世界太小了,然而“寂”和“静”却往往契合了品读古典诗词的心境。并非科班出身的安意如,从《诗经》谈到纳兰容若,从“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谈到翁美玲。她的考据并不严谨,但这种用80后的视角和温婉从容的态度解读诗情的角度,是安意如独特的风格。
人生并不完美的安意如,会反复强调“顺利”。这个将文字拿捏自如的女孩,这一次用词也是无比精准。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不是英雄造时事,而是时事造英雄。所以相比父辈的成功经验,80后更多地成就于自我的实现。他们不对自己进行刻意的培养和修缮,而是尽情尽兴地用这个时代给予他们的阳光,让自己最茁壮的枝桠随意开出饱满的花朵。如果被拣选,自然快乐,而没被拣选的,依然自得其乐。——花瓶中的花朵和深山中的花朵,都是开得一派烂漫的。
安意如的顺利,在于欣然开放的她被时代选择。随着“百家讲坛”易中天、于丹的走红,新一轮“国学热”走向高潮。安意如的古典诗词赏析,衔接了古典和现代的情感缺口。很快,她在一年之内连续推出三本新书《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思无邪》,成为第一位靠解读古典文学出名的青年作家。著名戏曲评论家解玺彰说,如今愿意做这种普及性工作的人很少,“不光一个安意如,有10个安意如,100个安意如最好,她的普及受大众欢迎,我觉得意义就在这儿。”
“当所有的船都行在水上时,
总有船会相遇”
成名未久,有人爆料安意如书中一些段落涉嫌抄袭。与一些抄袭判赔而不道歉的青年作家相反,虽然许多人认为安意如只是没有标明资料出处的借鉴,但她很快就在自己的博客中诚恳道歉,最终取得了对方的谅解。
“我现在想,那时我刚刚出名,是内心火焰正盛的时候。在这样一个时候给我泼了冷水,让我适时冷了下来,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而内心也因此变得更坚强。很好。”虽然她不愿意提及,但只要被问及,她敢于坦诚。
她很快拥有了大批拥趸。“大多数是18~24岁的年轻人,女孩子多一些。当然我也遇见过奶奶级别的粉丝——有朋友跟我说,把我的书拿回家,奶奶一直霸占着。”因为她的文字,很多人开始疯狂热爱古诗词,热爱纳兰容若。
可是你想不到,安意如自己却并不那么热爱纳兰容若。“他自视过高,受的磨难太少,总是为了不能经天纬地而闷闷不乐,却不知道自己并非这样的人才。不就是工作不对口么?”
“那你为什么选择写他?”
“我喜欢李白,喜欢苏轼,所以绝对不写他们。如果太喜欢了,我怕自己好的也说好,不好的也看得璨若烟花。”
她并非没有软肋,甚至会比别人更多,但这个外表羸弱的爱穿旗袍的温婉女子,内心强硬,更懂得如何用强硬包裹自己的柔软。或者说,这叫做精明。
你更想不到,这个似乎行走都困难的女孩,每天的生活有多么世俗和热闹。她不讳言写作给自己带来了丰厚的物质回报,并对财富的管理有着明确长远的打算。她会算计,算计得坦然。她呼朋引伴,对自己房子的不满甚至因为客厅不够大,“多过六个人,就不能吃饭了。”中午起床,在家门口吵吵嚷嚷的咖啡馆处理公务,然后在这个城市的各个笑语喧哗的角落现身,深夜回到家,这才回到她的写作时间。
夜深人静之时,她扭亮台灯,写下的依然是清丽的文字。2009年,她的新书《观音》出版,这是一本关于元杂剧的赏析类作品。她解释为什么选择这个生僻冷门的领域,她试图从世俗的故事中寻找被埋没的、更洁净纯真的文化和道德,它们是属于这个民族至为根本的东西。在扉页上她写了这样一句话:“戏写世道人心、人生百态。戏也是音,观音,观世间疾苦,声声入耳,一一在心。”
下笔之前,她也料到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
“元杂剧知名的有一百多本,还有不知名的无数本,当中有不少题材重复,内容相似的,我将其过滤了,我磨磨蹭蹭地将元杂剧看了又看,确定要写哪些剧,在我确定要写十个剧之后,还分析了它跟京剧的传承,顺便把京剧的相关剧目找出来看,有全本的看全本,这会儿是名正言顺过足戏瘾。
与唐诗宋词不同,元杂剧是冷门中的冷门,在网上想找两本详细阐述元杂剧剧情剧目的书都难,更别提什么观点和借鉴了,《观音》对元杂剧的阐释是故事性的,不涉及观点和文献的引证。
前两年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带火了昆曲,2008岁末的《梅兰芳》又让京剧热再度升温。安意如正推她的《观音》。她坚持说,这是巧合。“或者说不期而遇,当所有的船都行在水上时,总有船会相遇。也许,当你不刻意去迎合潮流时,潮流反而会因你而来。作家,最重要是想好自己该写什么东西,如何写好,坚持努力不让读者失望。其他的,不用想太多。”
不仅仅是千山万水,而我在路上
长得很“江南”的安意如喜欢喝茶。如果自己在家,她总要自己泡茶喝。选择新鲜的茶叶、温杯、烫壶、掌握水的火候,琐碎,又能让人感觉到生活的情趣,回归本心。在家里,安意如有一套很好的茶具,但旅行时她却很少带茶壶,而是带一只马克杯。她觉得茶壶的损坏会让自己心疼,“用的时间长了,你会和它有一种相依为命的感觉。有时候物和人一样脆弱,有时候物可能比人更为可靠。人有时对任何东西好,其实也是对自己好。”
如果时间允许,安意如会在秋天前把大部分事情处理完,这样,秋天到来时,就可以出外旅行了。她很开心写作这个工作给她带来的附加价值——有足够的时间像自己喜欢的李白一样畅游千山万水。每年,安意如都要在旅行上花费大量的时间,短则三四个月,长则七八个月,她说自己很不习惯一直呆在一个地方。
每次旅行,安意如都是独自一人。这种执著,或许和小时候的经历有着某种关联。从懂事开始,母亲就对她说,我越不放心你,越要让你出去。我把你养在家里,我的不放心就永远打消不掉。她知道,父母不想自己变成一只笼中鸟。同时,由于身体的残疾,她自己也对远走高飞有一种近乎偏执的坚持。
因为旅行,残疾的她甚至和户外圈的很多著名人物都是铁杆朋友,他们愿意带着她徒步探险,不仅仅因为她美丽并且有趣。“我不找事,态度诚恳,什么样的路程,什么样的艰苦,我都能自然接受。”
其实,她自自然然接受的,不仅是千山万水的旅程。
安意如,原名张莉,女,80后自由写作者,1984年6月20日出生于安徽宣城一个普通工人家庭。2005年9月,出版传记文学《看张·爱玲画语》。2006年8月,出版文学随笔《人生若只如初见》和《当时只道是寻常》。2006年10月,出版文学随笔《思无邪——诗三百》。喜欢旅行,变换不同的城市居住。
中文名:安意如
别名:原名张莉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徽州绩溪
出生日期: 1984年6月20日
职业:作家
毕业院校:安徽某中专院校
代表作品:《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和《思无邪》
个人简介
安意如,原名张莉,女,双子座,1984年6月20日出生于徽州绩溪(今属安徽宣城),现定居北京。自由写作者。
先天轻微脑瘫,身残志坚。喜欢旅行,变换不同的城市居住。
2002年毕业于安徽某中专院校,做过短时的会计
2003年以如冰恋枫为名混迹于金庸客栈。
2004年应书商之约写第一部长篇小说《要定你,言承旭》,于2005年6月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当时笔名为粉Q女生)翌年2月赴京参与动画剧本创作,并写作《看张·爱玲画语》,由云南美术出版社于2005年9月出版。此后与北京弘文馆建立合作关系,创作诗词评赏“浪漫古典情”系列,去年8月至10月由天津教育出版社推出其中的《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和《思无邪》。这三本书因大量内容一字不改复制他人作品引发媒体争议。 2007年6月出版言情小说《惜春纪》(此书因篡改《红楼梦》人物关系而引起争议,其中最令人匪疑所思当属惜春成为秦可卿与贾珍“夫妇”的女儿)并因内容高度“模仿借鉴”晋江goodnight小青专栏小说引起网友指责。其中有若干段落与二月河《康熙大帝》中的内容高度一致
2008年9月在取回《陌上花开缓缓归》的版权后,与万卷出版公司合作出版《陌上花开》,内容与前者基本一致。
2009年1月与人民文学出版社合作出版《观音》,赏析元代戏曲。 2009年8月出版新书《美人何处》P228页内容系照搬南宫博历史小说《杨贵妃》第三十六节内容。
2009年12月发表博文《吃茶去》,自称参加林清玄茶会,记录林清玄语录若干,被网友揭发博客内容是林清玄在北京时尚廊所开讲座的新闻内容摘抄。被网友揭发后或以各种理由狡辩或不予回应,并曾在家乡网站上发表炫富贴。
2010年出版新书《世有桃花》,被读者指出第一章内容与顾天蓝《玫瑰传说》高度相似,第四节《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内容与豆瓣网电影《melody》诸篇评论相似,第四十二节《桃花诗案》内容与厦门市少年儿童图书馆网络版读物《变幻中的乾坤》一章《二王八司马》内容高度一致,部分语句完全复制自此。同时,其对二王八司马事件的评价来源于学者马立诚所写《二王八司马的146天》。
作品详解:
《要定你,言承旭》
《看张·爱玲画语》
《人生若只如初见》
《当时只道是寻常》
《思无邪》
《陌上花开缓缓归》(再版后书名改为《陌上花开》)
《惜春纪》
《观音》
《美人何处》
《世有桃花》
更详细资料请看:
安意如,原名张莉,女,80后自由写作者,1984年6月20日出生于安徽宣城一个普通工人家庭。2005年9月,出版传记文学《看张·爱玲画语》。2006年8月,出版文学随笔《人生若只如初见》和《当时只道是寻常》。2006年10月,出版文学随笔《思无邪——诗三百》。喜欢旅行,变换不同的城市居住。
【个人简介】
安意如,原名张莉,女,双子座,1984年6月20日出生于徽州绩溪(今属安徽宣城),现定居北京。自由写作者。
先天轻微脑瘫,身残志坚。喜欢旅行,变换不同的城市居住。
2002年毕业于安徽某中专院校,做过短时的文秘和会计。
2003年以如冰恋枫为名混迹于金庸客栈。
2004年应书商之约写第一部长篇小说《要定你,言承旭》,于2005年6月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当时笔名为粉Q女生)
翌年2月赴京参与动画剧本创作,并写作《看张·爱玲画语》,由云南美术出版社于2005年9月出版。
此后与北京弘文馆建立合作关系,创作诗词评赏“浪漫古典情”系列,去年8月至10月由天津教育出版社推出其中的《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和《思无邪》。这三本书因大量内容一字不改复制他人作品引发媒体争议。
2007年6月出版言情小说《惜春纪》(此书因篡改《红楼梦》人物关系而引起争议,其中最令人匪疑所思当属惜春成为秦可卿与贾珍“夫妇”的女儿)并因内容高度“模仿借鉴”晋江goodnight小青专栏小说引起网友指责。其中有若干段落与二月河《康熙大帝》中的内容高度一致。
2008年9月在取回《陌上花开缓缓归》的版权后,与万卷出版公司合作出版《陌上花开》,内容与前者基本一致。
2009年1月与人民文学出版社合作出版《观音》,赏析元代戏曲。
2009年8月出版新书《美人何处》,因引用“人面不知何处去”错用为“美人不知何处去”,且内容多有炒冷饭的嫌疑,网络评价不高。
2009年12月发表博文《吃茶去》,自称参加林清玄茶会,记录林清玄语录若干,被网友揭发博客内容是林清玄在北京时尚廊所开讲座的新闻内容摘抄。
被网友揭发后或以各种理由狡辩或不予回应,并曾在家乡网站上发表炫富贴。
【作品详解】
《要定你,言承旭》
《看张·爱玲画语》
《人生若只如初见》
《当时只道是寻常》
《思无邪》
《陌上花开缓缓归》(再版后书名改为《陌上花开》)
《惜春记》
《观音》
《美人何处》
【抄袭列表】
注意:此表是安意如确有抄袭的文章列表。此抄袭列表经众多网友核实并提供具体文字、截图对比!如果网友想了解更多,请查看历史版本,
1、《人生若只如初见》抄袭【江湖夜雨】的文章38处
2、《人生若只如初见》——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照搬邓小军《红豆意向的“脱胎换骨”》300余字,全文连标点符号都未修改。
3、《思无邪》抄袭【江湖夜雨《惊才绝艳录——咏絮女儿评传》】18处
4、《思无邪》多处抄袭【《先秦诗鉴赏辞典》】:整段整段的照搬
5、《思无邪--一夜征人尽望乡》抄袭【伯夷列传的翻译】[13句抄了12句]
6、《思无邪——辛苦,还是心苦》抄袭【《百家姓起源》(姓氏起源——百里)】——百里奚的人生经历,几百字从头抄到尾,连标点符号都一模一样
7、《人生若只如初见(二)长恨歌》抄袭【侯虹斌《红颜》】:目前为止,抄袭2处
8、《思无邪——一夜征人尽望乡》抄袭【余冠英:《诗经选译》】几百字的翻译,只改动了几个字。
9、《思无邪——若走过漫漫长夜》大段抄袭【赵逵夫:《邶风、绿衣》赏析】
10、《思无邪——若走过漫漫长夜》抄袭【散淡书生:诗经浅解(三)》(《绿衣》篇)】
11、《思无邪——“长恨歌”的前生》一章70%篇幅抄袭【萧华荣:《诗经·卫风·硕人》赏析】
12、《思无邪——离得开了你,让我坚强》抄袭【扬之水:《诗经别裁》】
13、《思无邪——生死相许又如何?》抄袭【朱杰人龙向洋:《国风·邶风·日月》赏析】
14、安意如2006年12月的一篇博客文《谢公东山三十春,傲然携妓出风尘》(上\下)抄袭天涯ID【佳人和泪】的《一世风华写人生――谢安的精彩小故事》
15、《思无邪——这次我是真的决定离开》大篇幅抄袭【徐培均:《诗经·卫风·氓》赏析】,这章抄袭超过了70%的篇幅。如果不算安意如文中引用和翻译诗经的部分,全文抄袭超过80%
16、《思无邪——你看,你看,从前的脸……》抄袭【戴元初:《诗经·王风·黍离》赏析】三段
17、《思无邪——昙花飞落,一念千年》一章大篇幅抄袭【骆玉明顾伊:《诗经·王风·君子于役》赏析】,再度超过70%篇幅。
18、《思无邪——一出有预谋的乱伦悲剧》几百字抄袭【招福:《公主是怎样生活的》之<齐国有一对姐妹花>】
19、《思无邪——史家之言》一篇抄袭抄袭【招福:《公主是怎样生活的》之<齐国有一对姐妹花>】和【昝亮:《诗经·鄘风·鹑之奔奔》赏析】,这章抄袭篇幅超过60%
20、安意如一篇博客文《石见何累累,远行不如归》几百字抄袭:→蜘蛛:《慕容冲——阿修罗》[原文标题偶就不贴了,这是其中滴一章,反正出自“蜘蛛”的《花痴笔记》^^]→烟雨长安MM:【百度慕容冲吧】的帖子
21、《思无邪——八卦的开始,一生的结束》一章抄袭以下四位作者,本章抄袭总篇幅再度超过 70%→【“庭院深深”站长:阿芸(Connie)《后妃故事——夏商周秦卷之卫宣姜》】→【招福:《公主是怎样生活的》之<齐国有一对姐妹花>】→【江湖夜雨:惊才绝艳录--咏絮女儿评传(2)许穆夫人】→【蒋立甫:《诗经·鄘风·墙有茨》赏析】
22、《思无邪——惊才绝艳,女中豪杰》一章超过90%篇幅抄袭:→【江湖夜雨:《惊才绝艳录-咏絮女儿评传》】→【《中国通史》妇女》许穆夫人赋《载弛》】→【《男人汗颜或者不好意思的女人-许穆夫人》】(网络原创)→【《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诗人—许穆夫人》】(摘编资料)→【《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卫》】等等
23、《思无邪——竹叶坏水色,郎亦坏人心》500多字抄袭【陈铭:《诗经·卫风·淇奥》赏析】,此章很短,抄袭篇幅约三分之一。
24、《思无邪--顷刻一声锣鼓歇,不知何处是家乡》完全抄袭陈文忠<<陟岵》赏析,〈辞典〉上的这篇赏析从头到尾包括翻译均被引用。
25、〈思无邪--十八春,时间为你我证明了什么〉中翻译抄袭了曹光甫的〈敝笱〉赏析。
26、安意如<人生若只如初见:风住尘香花已尽>中抄袭侯虹斌的<红颜><李清照:一切从门当户对开始>
27、安意如《此一生,与谁初见?——自己给自己的书评》抄袭张悦然《词如花种》
28、安意如《陌上花开缓缓归》抄袭《上下五千年》中《“海龙王”钱镠》与《僧中诗杰贯休》
29、安意如《陌上花开缓缓归》中《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抄袭小号鲨鱼《那些荒烟蔓草的爱情一》
30。《陌上花开缓缓归》中第一章第三节——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3900字中有1700字抄袭
31、《人生若只如初见》中《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结尾点睛之笔完全抄袭《读者》上的文章
32、安意如《当时只道是寻常》前言倒数第九段整段抄袭豌豆黄儿《饮水词人纳兰性德》第四段
33、安意如《惜春纪》——《永远在手心之外》一章多处环境描写抄袭【二月河《雍正皇帝》】
34、安意如《惜春记》——《永远在手心之外》一章,惜春嫁给侯爷剧情完全抄袭自【goodnight小青2003年创作的小说《琵琶行月魄》】
35、安意如《惜春记》——《永远在手心之外》一章,多处对话、环境、衣着打扮完全抄袭自【goodnight小青2003年创作的小说《琵琶行月魄》】,甚至有一部分一字不改完全照搬。
36、安意如博客文章《吃茶去》,内容系摘录自2009年10月31日林清玄北京时尚廊讲座的网易新闻内容。
参考资料:
今天的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大家对揭秘安意如博客:文字的力量,情感的共鸣有更清晰的认识,同时也欢迎探讨安意如博客的应用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