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聊聊韩寒18分钟跑5公里:速度与激情的完美演绎的相关内容,同时也会简要分析韩寒18分钟跑5公里的重要性。
在我国的体育界,有一位名叫韩寒的年轻人,他以其独特的个性和非凡的才华,吸引了无数粉丝的关注。而最近,韩寒在社交媒体上晒出的一则跑步视频,更是让人眼前一亮。视频中,韩寒仅用18分钟就完成了5公里的跑步挑战,这速度简直让人难以置信!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韩寒的跑步秘诀吧!
一、韩寒跑步背景
韩寒,1982年出生于上海市,是一位著名的作家、赛车手、导演。他16岁时开始写作,18岁时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说《三重门》,成为中国最年轻的作家之一。韩寒还热衷于赛车运动,曾获得过多项赛车比赛冠军。
在跑步方面,韩寒也有着丰富的经验。他曾多次参加马拉松比赛,并在2015年完成了自己首个全程马拉松——北京马拉松,用时3小时38分。
二、韩寒18分钟跑5公里的惊人成绩
在这次跑步挑战中,韩寒仅用18分钟就完成了5公里的跑步,平均每公里用时3分36秒,这个成绩在普通人中堪称“神速”。韩寒是如何做到的呢?
1. 系统训练,科学跑步
韩寒表示,他每天都会进行系统性的跑步训练,包括慢跑、间歇跑、力量训练等。在训练过程中,他注重科学的跑步方法,如保持正确的跑步姿势、呼吸节奏等。
2. 赛车经验助力跑步
韩寒在赛车运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在跑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在比赛中,韩寒学会了如何调整自己的速度和节奏,如何在关键时刻爆发力,这些技巧在跑步中同样适用。
3. 坚持不懈,保持毅力
韩寒表示,他从未想过要成为跑步高手,但他深知,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在跑步中取得好成绩。因此,他每天都坚持跑步,即使工作再忙,也不会放弃。
三、韩寒跑步数据对比
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韩寒的跑步水平,下面将表格形式呈现韩寒在不同距离跑步的成绩:
| 距离 | 时间 | 平均配速 |
|---|---|---|
| 5公里 | 18分钟 | 3分36秒 |
| 10公里 | 37分钟 | 3分57秒 |
| 半程马拉松 | 1小时16分钟 | 4分08秒 |
| 全程马拉松 | 3小时38分钟 | 4分26秒 |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韩寒在不同距离的跑步成绩都非常出色,尤其是5公里的成绩,更是让人惊叹!
韩寒18分钟跑5公里的惊人成绩,展现了速度与激情的完美演绎。通过系统训练、赛车经验以及坚持不懈的毅力,韩寒在跑步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韩寒会继续努力,为我国体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关注韩寒,学习他的跑步精神
韩寒的跑步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以下是一些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1. 系统训练,科学跑步: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注重科学的跑步方法。
2. 赛车经验助力跑步:将赛车中的技巧运用到跑步中,提高跑步水平。
3. 坚持不懈,保持毅力:在跑步过程中,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勇往直前。
让我们向韩寒学习,以他为例,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成为更好的自己!
4月8日傍晚,我的朋友圈里几乎所有跟跑不沾边的人都在讨论一件事:韩寒跑步。
原来,韩寒在微博晒出了跑步训练记录,并配文:今年第一次在体育场的训练,感觉快到夏天。
一身腱子肉的韩寒在操场奋力奔跑。
一看成绩:18分36秒跑了5公里,平均配速3分43。
这个成绩震惊网友!
我就这么跟你说吧,普通人跑5公里都要大半小时。
1982年出生、38岁的韩寒,这次以这样的方式“跑进”热搜。
坚持训练一年,靠跑步脱离“中年油腻”逆生长,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自律……
默默放下手中的宵夜、手里的奶茶还香吗?
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说起韩寒,很多人并不陌生,尤其是80后。
作家?职业赛车手?导演?都是!
天才韩寒
1999年,首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举行,韩寒的一篇奇文《杯中窥人》惊艳全场,年仅17岁的他从此声名鹊起。
2000年,韩寒出版首部长篇小说《三重门》,该书最终销量过200万册,并成为中国有史以来销量最高的文学类书籍。
此后,韩寒开始的源源不断的小说创作,常年霸占胡润中国作家富豪榜榜首,成为当今中国最赚钱的作家之一。
叛逆者韩寒
1999年,即将升入高二的韩寒7门功课全部不及格,遭学校强制留级。
韩寒毫不妥协,毅然退学,并高呼“七门功课亮红灯,照亮我前程”,以这种决裂的方式向这个中国教育体制对抗。
老师问他:“退学后你靠什么吃饭,不怕饿死?”
韩寒回答:“稿费。”
不久,韩寒就遭遇了大规模舆论攻击。有学者表示“韩寒现象不利于正常的教育秩序”,也有人认为“欠贬的韩寒现在更欠扁”。
愤青韩寒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韩寒逐渐把主战场搬到新浪博客来,其杂文点击量突破6亿,至今全球无人能敌。
他靠着一支笔,针砭时弊,鞭笞权贵,对当下热点事件进行评论,给出自己的意见和独立看法,成为年轻人的精神领袖和社会公共知识分子,获得“公民韩寒”的赞誉。
2010年,韩寒荣登《时代周刊》全球影响力百人榜第2名,达到其个人影响力的巅峰。
他创办史上最贵稿费的《独唱团》杂志,依靠其个人魅力,咪蒙、罗永浩、蔡康永、梁朝辉、彭浩翔等人纷纷为其供稿。
可惜,由于不可抗力,该杂志只出版一期,即宣告停刊。
后来,韩寒带领原班人马打造互联网产品《一个·one》APP,再次获得成功,总阅读量10亿以上。
赛车手韩寒
在中国职业赛车领域,韩寒已经成为毫无争议的第一人。
退学后十余年,韩寒曾效力过北京极速、云南红河、上海大众333、FCACA、斯巴鲁中国等车队。
作为新人,一开始韩寒成绩很糟糕,无法从比赛中获得奖金,维修费和改装费都需要自己掏钱,压力山大。他不停地写作,烧光了所有的版税来养活自己的赛车事业(他很多作品,正是在这种窘迫的状态下写出来的)。
靠着努力和勤奋,在车队了跑过几年龙套之后,韩寒终于获得他想要的成功。
2007年,韩寒第一次拿到了中国房车锦标赛的年度总冠军。
2009年,韩寒加入了斯巴鲁中国拉力车队,拿下了拉力赛和场地赛的双料年度总冠军,中国职业赛车史上唯一一位场地和拉力的双料年度总冠军。
2018年吉林站,韩寒第六次获得中国汽车拉力锦标赛年度总冠军,成为卫冕之王。
他自己也开玩笑说:“如果某天,外星人入侵,每个国家必须选出最强的两个车手去抵御外星人,大家不要被我其他工作迷惑了,记得一定要选我。我一定能替大家把外星人赶出中国。”
导演韩寒
2014年暑期,韩寒推出了自己的荧幕处女作《后会无期》,拍摄成本仅5000万元。尽管口碑欠佳,但是却获得6.29亿元的高票房。
2017年春节,韩寒的第二部电影《乘风破浪》总票房突破10.46亿,首次进入“十亿俱乐部”。
2019年春节上映的《飞驰人生》,上映首日票房破两亿的惊艳成绩。
单从电影艺术的角度来看,韩寒的电影并不完美,但是如果从卖情怀的角度来看,韩寒的电影无疑是成功的。
所以有人说,曾经以叛逆之姿横空出世的韩寒,如今也已过而立之年、更融入社会了,成为了一个更为成熟、更为体面、也赚到了更多钱的大众娱乐IP。
而80后也都进入为人父母、背负压力与责任的中年时代。
没有学历的韩寒为什么能成功?
虽说人不轻狂枉少年,但韩寒身上无疑还具备难能可贵的一点——他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有目标,有追求,当然,也有资本。
他没有成为象牙塔里的天之骄子,但他还是以自己的形式保持了与这个世界的同步和联系,最终不仅没有被时代抛弃,还以自己创造出的文字、电影等,试图去探讨这个世界。
成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在每一个人身上,韩寒也不例外。
如今,面对当年的“退学”之举,韩寒这样说,
“当年退学是一件失败的事,说明我在一项挑战里不能胜任,只能退出,这不值得学习”。值得学习的永远是学习两个字本身。”
值得学习的,永远是“学习”本身
“学习”两字,不分地点环境,是一件终老要做的事情。或许这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德国的著名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所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
韩寒在演讲中说过:“上学和学习是两回事。你可以不上学,但你绝对不能不学习;你可以没有考试成绩,但一定要有拿得出手的成绩。”
“我听到有人美滋滋得意洋洋地说,韩寒,我学你退学了。我不理解。我做得不好的地方有什么好学呢?为什么不去学我做得好的地方呢?”
他也解释过,他本人在退学后仍然坚持学习、坚持提高自己的途径有很多。
退学19年后的韩寒也说出了孩子叛逆,父母做对这些很重要。
每一粒种子的成长,都需要不同的土壤
韩寒父亲韩仁均,曾经就读于华中师大,因病中途退学,发表过很多作品,母亲是一名医生,父母关系和谐融洽。
父亲韩仁均是当地报社的编辑,平时喜欢舞文弄墨,爱好文学,偶尔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一些文章,“韩寒”正是他最得意的笔名。后来心疼这个笔名,怕用得少浪费了,于是作为一个礼物,给自己的儿子当名字用了。
韩寒儿时的启蒙教育及文学潜质皆与父亲有关,韩寒坦言自己的成功有82%来自父亲,称父亲“文章写得好,字写得漂亮,阅读摄影书法写作完全是继承和发扬了父亲的优秀品质。”
原生家庭的影响和熏陶,让韩寒的文学造诣和天赋,从很小就展露头角。
心理学家萨提亚说过:“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父母相处的模式就是孩子学习的模式。”
人生之初是需要灯塔的,它能照亮前行的方向。
这个灯塔可以是父母,可以是长辈,可以是朋友,可以是一本书,可以是一部电影,可以是一张专辑,可以是作家,可以是歌手,可以是演员。
可不管是谁,在你的成长环境里,灯塔总得有。
支持孩子做他自己喜欢、擅长的事
韩寒的特长是写作文,有时为炫耀,一节作文课别人写一篇,他写两篇。
受韩仁均影响,韩寒喜欢读书,尤其喜欢钱钟书、梁实秋。《围城》是他最喜欢的一本,翻了很多遍,第一本翻烂后,韩仁均又给他买了一本。
1999年,韩寒在松江二中得了浑身奇痒的疥疮,回家养病一个星期。
那段时间,他写了篇《求医》的文章,韩仁均看了以后觉得很幽默,鼓励他拿这篇稿子去参加首届新概念作文比赛。
后来寄出去后一直没有回音,韩仁均和韩寒都有点失望,直到一个上午,一位萌芽编辑将电话打到家里,问为什么不去参加前一天的新概念复赛?
他们才知道那天新概念作文比赛就要揭晓颁奖了,但评委同意韩寒中午前赶到上海市区再考一遍。韩仁均二话没说、火急火燎找了辆黑车带着韩寒奔赴市区……
考场中,评委拿出一张纸,揉成一团,扔进一个水杯里,让韩寒即兴写一篇文章。韩寒在一个小时内,写出了一篇《杯中窥人》。凭着这篇文章,获得一等奖。
客观看待孩子身上与众不同的特质
韩寒的父母心里最清楚,韩寒不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调皮捣蛋的孩子,他对一些问题的见解超出了他的同龄人,显得很有主见。
夫妇俩也常常被韩寒反诘得无话可说。无话可说,是因为他们觉得孩子说的在理。
有一次韩寒说:“现在的语文试题越出越无聊了。”
闻此言韩仁均立即正色道:“不许胡说。”
“不信你瞧瞧,这是上海市区一个中学生给我寄来的试卷,里面一道题是用我的文章作分析,问我的文章选自哪个大赛:
A、全国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
B、首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
C、新概念首届全国作文大赛
这道题答对了又有什么意义呢?”
经儿子这么一说,搞文字出身的韩仁均也很有同感。
韩仁均看到了自己孩子身上与众不同的特质,既然并不坏,那就把长处好好发挥出来,总会有一条出路吧。
办理退学手续的那天,父亲韩仁均对韩寒说:“儿子,很抱歉,我什么都帮不了你,我唯一能帮你的,就是在退学书上签字。”
韩仁均深知,这决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他这是在对韩寒说,你的未来,包括父母在内,没人可以为你去设计,你的人生之路是自己选定的。
同年,韩寒出版了首部长篇小说《三重门》。该书刚发行即销售一空,销量过200万册。
父亲支持韩寒创作:面对梦想和所热爱的一切,坚持就对了!
凭着自己的感觉,朝着自己想去的方向,不论别人如何质疑,如何打压,坚定信念地一往直前。
“你在台面上看见我成功一次,我在台面下干砸过十次,那又如何?我又没死,不停地干就行了,人们只会记住你成功的那一次。”韩寒说。
20年追梦没有止息,1999年到2019年,时间跨度20年,岁月的车辙留下清晰斑驳的印痕。
这次新冠疫情发生后,韩寒从国外采购了一台价值300万的设备ECMO。
该设备俗称“叶克膜”、“人工肺”,一直被医学界称之为“救命稻草”。在这次疫情中,6家医院通过ECMO将重症病人从死亡边缘拉回来了。
他还给上海金山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100万的捐款。
曾经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如今也变得谦和起来。不再肆意的批判各种不公,而是能够谦卑的夸奖他人的优点。
这是又一个屠龙少年变成恶龙的故事么?
不是。
你不能要求一个18岁的少年精明世故,也不能期待一个中年父亲永远愤青,时光将经历和成长送给每一个人。
在尝尽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后,他懂得了不是所有人都有他的才华与资质,也不是所有有才华的人就可以成功。
他不再肆意批判这个社会,而是在现行的框架里做着自己热爱的事情。
在他的作品里,他依旧鲜衣怒马,痛快人生。
•end•
你跑五公里,需要多长时间呢?
韩寒的励志故事“菜鸟”的逆袭
韩寒,1982年9月23日出生于上海市金山区,中国作家、导演、职业赛车手。
11月13日这天,上海大众 333车队换上了人手一台 iPhone5。这是“韩少”送的礼物。
在大众333车队,多数人喜欢戏称韩寒为“韩少”。几天前,韩少背回了一麻袋 iPhone5,送给自己的赛车维修团队,当作庆祝自己拿下 2012赛季中国房车锦标赛(CTCC)年度总冠军的礼物。
11月5日,2012年度 CTCC收官站回到上海国际赛车场,韩寒最后一站第四位出发,后来居上,总积分赶超福特车队的江藤一,自上月底提前锁定中国汽车拉力锦标赛(CRC)年度总冠军后,再下一城,登2012 CTCC年度冠军。他也成为中国赛车史上第一个同一赛季登顶 CRC和 CTCC两项赛事年度冠军的车手。
他是年轻的畅销书作家,拥有4000万粉丝的微博红人,出过一张唱片的音乐人,已经停刊杂志的主编,更是一位职业赛车手恐怕是韩寒被公众认可的身份。事实上,直到 2009年获得中国拉力赛年度总冠军时,还有媒体记者悄悄在问:这比赛是不是有两个组,正经车手一组,韩寒、林志颖、莫慧兰等票友另一组?
韩寒对于“正经车手”有自己的看法。“我觉得车手就分好车手和差车手,一个好车手,他哪怕有一万个职业,只要他是最快的,他就是最好的职业车手。”
曾经被戏谑为“赛车手里文章写得最好的,写文章里赛车开得最快的”韩寒,如今终于也成为“赛车手里开得最快的”。
“可能我的出现拖累了中国赛车,让一个写书的也能有不错的成绩。”韩寒在 2009年的车王争霸赛上说。可以想象,这个 27岁的青年说这番话时嘴角挂着的狡黠笑意。
“不缺钱”的车手
“足协就该找我这样不缺钱的人当国脚。”韩寒在接受媒体访问时曾这么半开玩笑地说,不过随即他又否定了这一点,“我踢得太差,上去连球都找不到。还有,我嘴巴太大,成天什么都说,足协的秘密都被我说出去了。”
在动辄耗资百万的赛车行当里,少年成名的韩寒的确算得上“不缺钱”。
2000年,18岁的韩寒退学;同年,小说《三重门》出版,两版150万册的销量让韩寒成了身家百万的“不缺钱”人—而在此之前,他最大的心愿不过是能买一辆声音好听一点儿的进口摩托车。
从辍学青年摇身一变为“不缺钱”的人后,韩寒开始着手实现他儿时的赛车梦。据说当年他看中一辆改得花里胡哨十分拉风的富康,立即掏出 14万多元现场提车,并将其从上海开到北京进行改装。所有配置都按照赛车标准进行了改造,车的外观也被改成夸张的模样:前轮换了个大轮圈,边上装了鲨鱼腮,还加了尾翼,把三元催化器等装置拆掉,为了追求巨大的声音效果,排气管改成了直排。但是这辆车只能用来忽悠涉世未深的小姑娘,真正上路就露了怯。“本来起步到百公里是 13秒,改完以后变 14秒了,因为重了嘛,轮胎又加宽了,车也笨多了。”
2001年,韩寒开着这辆改装车,和几个玩飞车的朋友在北京组建了一支“极速车队”。这支“个体户”性质的车队甚至没有自己的练车场,除了卡丁车场外,只能在北京近郊怀柔的山路上练车。“等于是非法飙车,还差点掉沟里去。”韩寒回忆说,“当时开得很差,乱七八糟的,开车也不是很理性,能开快就开快,很冲动。”
2003年,韩寒高调宣布加入赛车圈,代表北京极速车队参加全国汽车拉力锦标赛上海站的比赛—不过这时他的坐骑已经不是当年那辆改装富康,而是一辆从香港买来的旧三菱。
那场比赛是他唯一一次提前偷偷勘过路的比赛。赛道开始是五百米到八百米的一条大直线,然后是一个左转弯,进入记者和观众最云集的地方。
“比赛前夜,我进行过无数次幻想,那人生的第一个转弯要如何呈现,是走一个非常标准的赛车线呢,还是炫目的漂移入弯,或者是中规中矩拐过去就行?结果是我没刹住车。”
韩寒职业赛车生涯的第一个转弯就从一把倒车开始。
之后不久是浙江龙游站,那里是砂石路。“我喜欢拉力赛,就是因为少年梦想。看着那些拉力车手在山间树林里高速漂移,十多岁的我目瞪口呆。从那一天,我就立志要和他们一样。人哪,在青春期总是不承认自己有任何偶像,却忘记年幼时他们给你的力量。当绑上安全带,戴上头盔,我觉得我所崇拜的拉力赛前辈们都附体在我身上。”韩寒在近十年之后的一篇文章里回忆道。
结果,他的第一个赛段就掉进了沟里。
“自带干粮”参赛
“你说‘自信’这个词的英文到底是 confidence还是 confident?”
4月末的一天,上海天马赛车场。这是上海大众 333车队新赛季开始前的第二个测试日,太阳暖烘烘地照耀着赛道,韩寒懒洋洋地蹲在车队的P房门口,一边瞅着技师们调试赛车,一边与车队新闻官马怡然闲聊。
聊到英文这个话题,是因为不久之前《纽约客》的记者欧逸文采访他的事情。韩寒半开玩笑地说起,为了在美国记者面前表现对于美国文化的了解,他主动谈到了自己人生的头几部西方电影都献给了美国大片,比如《终结者》、《星球大战》等。没想到欧逸文听后大惊失色,夸张地嚷道:“那都是美国文化垃圾!”
讲到这里,韩寒突然顿了一下,然后若有所思地抛出了前面的那个问题。
“好像是 confident吧。”车队新闻官马怡然回答说。
“哇,惨了,我一直跟外国记者说,I am confidence。这下丢脸丢到国际上去了。”他一边自嘲,一边踱着步子慢悠悠地走开。
在成为职业车手的十年里,韩寒也许从未停止过在对自己说“I am confidence”。
2004年,韩寒结束了“个体户”车手生涯,带着自己的旧三菱车加入老牌赛车强队云南红河车队。
车队里也有着自己的森严等级。因为每场比赛一支车队只能派出两名车手,所以一号、二号车手是为车队争取积分的,三号车手只能做替补,四号车手主要用作宣传,一般会挑选比较有名气的人。少年成名的韩寒就顺理成章地成了四号车手。
“那时候我每换一个车队,油漆就加厚了一层。车队除了给我的车身上刷新各种 logo之外,不会做任何实质性的改装和性能提升。”
韩寒这样带车挂靠车队的行为在赛车圈里非常普遍,业内人士称之为“自带干粮”。
由于在红河车队的几场比赛表现平平,在车队进行整容调整时,韩寒在人气和成绩比拼中输给演艺明星林志颖,失去了四号车手的位置。
不久之后车队通知韩寒,如果想要继续留在车队,必须自己去拉每场比赛 10万元的赞助。而那段时期里,韩寒唯一收到过的赞助是一家小卖部赠送的一箱纯净水。
一位在米其林轮胎工作的朋友看他可怜,赞助了两条轮胎。韩寒感恩戴德地在自己赛车上贴满米其林 logo,结果有人来传话,问他能不能把这贴纸给撕了,因为公司总部的外国人突然看见有台贴满自己商标、不知道哪冒出来的赛车,非常不悦。“米其林有非常严格的赞助规定,一般只赞助能获胜的车手。”
结果一进赛段,因为赛车老旧,年久失修,没几公里避震器断了。“我当时是一个对机械几乎一无所知的车手,只知道抛锚了要打开引擎盖假装看看,显专业。”韩寒在博客中回忆道,那是他连续好几场因为坏车而退赛了,又逢其他车手开着全新的赛车掠过,恨不得卷起的土把自己给埋了。“手机同时响了,是朋友打来的'。他问我,听说你又退赛了,别灰心,哦,对了,贴纸撕了没?”
那是他第一次为拉力赛默默流泪。“要知道如果你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一旦你做不好一件事情,人们对你的嘲笑很可能打击到你。”他偷偷把车拖回了汽修店,无颜再去赛事维修区。
之后的比赛并没有发生逆袭的奇迹。在第一个赛段,赛车爆缸,活塞把缸体打了一个大洞,引擎室烧了起来。当时他再买不起一个发动机,“但在火光照射下,我再没有感觉心酸。”韩寒写道,“要知道坚固的事物都要经过烈火的锤炼,这火光既不能温暖我身,也不能焚毁我心。从那一天起,这件事情,我必须做到它。”
非黑即白的世界
意大利人 Pascal在天马赛场经营着一间小小的改装车厂,因为经营数年,算是上海赛车圈的一张老面孔,上海大众 333车队全员上下都与他相熟。韩寒熟门熟路地走了进去,一会摸摸改装车的玻璃纤维前盖,一会与 Pascal辩论各种轮胎的急速时间。他用纯熟的英文报出大串数据,力争自己的观点正确—至少在专业领域,他的英文并没有自己说的那么糟糕。
“我知道你,除了赛车手之外,你还是一个很有名的作家吧。”Pascal对韩寒嚷道,“嘿,小子,或许你下次该送我一本英文版的小说。”
韩寒似乎对海外发行自己的作品兴趣不大。“我喜欢在写作时玩一些文字游戏,有许多谐音、很多意思只有母语是中文的人才能看懂,这些东西很难翻译成其他文字。”他这样解释。
这是2012年的 4月,“方韩之战”已打了月余。看似轻松迎战的韩寒其实内心充满疑惑。
“他始终不太明白,这火是怎么烧到自己身上的。”车队新闻官马怡然说,在方韩之战发生之前,韩寒对于方舟子是充满好奇的,“他时常会来向我们打听,那个叫做方舟子的人现在又在揭谁的老底。”
4月29日,2012年 CTCC揭幕战在上海国际赛车场打响。韩寒的妻子金丽华告诉到访的媒体,那是“方韩之战”后,韩寒参加的第一场赛车比赛,他比平常更渴望胜利。
“我在乎输赢,我来参加比赛就是为了要赢。”韩寒在进入赛车圈之初曾这样告诉媒体,喜欢赛车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在他的眼中,赛车就是一个黑白分明的世界,“快就是快,慢就是慢,成绩放在那里大家都看得见。”
不过直到多年之后他才真正明白,赛车的世界也并非如终点处的黑白旗一样,只有两种颜色。
2005年,韩寒加盟上海大众 333车队,他的坐骑也换成了一辆 POLO。这是一个双赢的决定—韩寒成为了带薪的三号车手,而车队经理叶勇在多年之后则表示,当初选择签约韩寒的理由之一也是看中他的知名度。
作为对车队老板知遇之恩的回报,在拉力之余,韩寒同时也为大众 333车队跑场地赛。两站拉力赛之后,他得了一个“韩老四”的绰号—这一年他最习惯的事情就是在前三名开完香槟之后,作为“其他也完成了比赛”的群众演员之首率先通过收车台。
2005年9月23日,韩寒参加了 CRC 1600cc组贵阳站比赛,那一天也是他的生日。倒数第二个赛段比赛完毕,他领先同队队友十几秒,是毫无悬念的冠军。但车队考虑到整个车队的总积分,还有赞助商的影响,希望他“让车”。最后一个赛段,韩寒在接近终点处猛踩刹车,从第一名让到了第四名。妻子金丽华后来回忆说,比赛结束后,“韩寒哭得很厉害”。
在赛车界,“让车”是车队根据比赛规则和全队目标经常采取的一种策略。按照比赛规则,前一场拿第一的车手在后一场比赛中,赛车必须加上 60公斤的自重,而与此同时如果车队总积分为第一,则车手又要再加上 30公斤的自重。如此一来,想要既保证车手夺冠,又保证车队夺冠决非易事。
2012赛季,上海大众333车队在第三场珠海站比赛结束后,做出“保韩寒夺冠,弃车队冠军”的策略,这意味着车队的一切资源都要向韩寒倾斜,必要时候,其他车手应当牺牲个人排名来完成目标,每个车手在其职业道路上需要学会欣然地“让人”与“被让”。
“菜鸟”的逆袭
4月底的天马赛车场,新赛季CTCC比赛尚未开始。除了包括上海大众 333等几个车队在这里做赛前测试外,整个赛车场显得空旷。相比其他车队热火朝天的P房,上海大众 333在天马的整修间又显得格外空旷,零零落落地摆放着几张桌椅,一箱红牛,墙壁上张贴着标示有赛季各站地点的地图,除此之外几乎空无一物。大众 333的基地本身就在天马赛车场附近,所以他们宁愿在基地做赛车调试,“再把车从基地开过来也只有5分钟左右”。
持续一上午的测试其实非常松散。每个车队在场上有大约 40分钟的做圈时间,然后下场等待两小时再进行第二轮测试。漫长的等待时间里,马怡然、叶勇、孙强、王睿和其他工程师们喜欢聚集在一起抽烟聊天,先是赛车的调教问题,然后无序蔓延至其他任何领域。韩寒始终没有加入他们,他选择一个人蹲在屋子另一边墙角,看手机,发消息,刷微博。
有车场的工作人员带着他的书来,他照例微笑,寒暄,一一签名;有特意赶来的粉丝抱着手提电脑,他就按照要求在手提电脑上签名,然后再默默踱出P房,爬上赛道边的观察台,抱着腿蜷在一起睡起觉来。
这个寡言少语的韩寒,与那个以跋扈文笔引发争议的作家、放出年度车手“舍我其谁”豪言的年少车手完全不同。按照日本N H K电视台制作韩寒纪录片导演李秀的说法,这个时候的韩寒又处于一种“躲”了起来的状态。“一只刺猬。”他这样形容韩寒。李秀的摄制团队曾花费半年时间跟拍韩寒。
或许只有最亲近的人才能够知晓这个青年心底的坚持。
孙强是韩寒的领航员,从韩寒进入大众车队开始,两人合作至今,从三号车手、二号车手一路变成队里的一号车手,“一次争吵都没有过。”孙强说。
只有一次开阳站比赛,因为出发时间紧迫,孙强的安全带没有扣紧。发车时安全带一下绷开。去赛道发车点的路上,韩寒坚持让孙强系上安全带:“如果你不系,我就靠边停车,等系完了我再开。”两人在路上一直纠结,因此耽误了出发时间,被罚时十几秒。
赛车手比赛前,勘路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对路况熟悉与否对比赛成绩影响很大。按照规定,拉力赛不能提前勘路,只允许比赛前一天在赛段上跑两遍。但韩寒每次跑的时候,发现地上连刹车点都已经有了。他才明白其实其他车队已经提前半月踩过点,练过车了。但他坚持不提前勘路:“规则不允许,要不然我心里会很难受,因为我做错事了。我遵循这个规则,其他人不遵循不要紧,我就可以随便说,我就可以指责他人,他人指责不了我。”
勘路需要做路书,哪里左转,哪里右转,哪里有弯道,都需要非常精确地标记。最初,韩寒和孙强的路书是这样的:右五 300米,到前方第 28棵树处左转。比赛时每小时一百七八十 km的速度,谁能数出第28棵树在哪里?或者向日葵处左转,一堆牛粪处右转。第二天比赛,向日葵没了,牛粪被铲走了。没有标识物,只能往前开,终点在前方。
这种“菜鸟级”的路书早已经被作为茶余饭后的笑谈,但如今的韩寒早已不是当初那个以作家身份跻身赛车圈的菜鸟车手。
今年6月,CTCC珠海站的正赛推迟 10分钟开始。由于未按规则在发车前倒计时3分钟落地赛车,上海大众 333车队的车手王睿、高华阳和韩寒先后被退后。其中影响最严重的是本该杆位首发的韩寒,他最后被罚至倒数第一出发,却在比赛中一路赶超,夺得个人赛季第二个分站赛冠军。比赛结束以后,韩寒一下子跳上赛车,高举双臂,激动庆祝自己的“壮举”。
由于韩寒的出色表现,珠海站的比赛成了公认今年 CTCC最精彩的一场比赛,而在上海大众 333车队,这也是公认“韩少”职业车手生涯以来最激情四溢的一次逆袭。
从2003年参加职业车赛开始,到 2012年历史性地坐拥双冠,十年一晃而过,原本那个 20岁少年亦步入而立之年,为人夫为人父,开最好的赛车,有无限量供应的倍耐力轮胎,车身上无数赞助商贴纸。他依然记得当年米其林给他的那六条轮胎,以及被赞助商嫌弃的伤痛。“他人鼓励你,那是你的助燃汽油;笑话你,也许是你汽油里的添加剂。”
与十年前那个桀骜不驯的少年相比,如今的韩寒逐渐明白很多事情,对于自己的赛车生涯和身边的人,他现在开始以一种更加平和与诚恳的心态看待。在给车队成员发 iPhone5的时候,他特别关照要首先保证维修技师每人一台,“因为他们最辛苦,对这个年度冠军贡献最大。
;
今天的分享围绕韩寒18分钟跑5公里:速度与激情的完美演绎和韩寒18分钟跑5公里展开,希望能解决您的问题!